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毛细作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耿向飞 罗健辉 +3 位作者 丁彬 王平美 彭宝亮 贺丽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720,共4页
毛细作用贯穿低渗透油藏开发全过程,毛细作用改变能力直接影响提高采收率幅度。本文以低渗透油藏孔喉尺寸为依据,研发了一套以毛细管/管束、微计量、可视化评价为核心的毛细作用分析系统,将不同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内的运移状态等效为在不... 毛细作用贯穿低渗透油藏开发全过程,毛细作用改变能力直接影响提高采收率幅度。本文以低渗透油藏孔喉尺寸为依据,研发了一套以毛细管/管束、微计量、可视化评价为核心的毛细作用分析系统,将不同流体在多孔介质中内的运移状态等效为在不同尺寸毛细管/管束中的渗流,准确评价驱替液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阻力,反映不同类型驱油剂的注入效果与微观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实验选取了水、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_2驱油剂等5种典型驱油剂,通过注入不同直径(0.3~10μm)的毛细管,评价了不同驱油剂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阻力。室内评价结果显示:在实验选用的亲水、疏水毛管条件下,纳米SiO_2驱油剂降低毛细阻力能力均优于水与常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亲水改性纳米SiO_2对毛细阻力降低幅度最大,且毛细管越细(≤1μm),注入性改善优势越明显,说明该类纳米材料可以降低驱替介质可注入的"门槛"渗透率,从而扩大常规水驱波及不到的波及体积,有望进一步提高低/特低渗透储层注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管束 纳米化学剂 自渗吸 毛细阻力 低渗透
下载PDF
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陈明贵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412-1415,共4页
以十二胺、甲酸、甲醛、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利用丙磺酸中间体法合成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SB-12)。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和复配性能。结果表明,HSB-12的水溶液... 以十二胺、甲酸、甲醛、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利用丙磺酸中间体法合成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HSB-12)。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和复配性能。结果表明,HSB-12的水溶液在25℃的cm c=1.6 mmol/L,表面张力为25.85 mN/m,65℃时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2mN/m。HSB-12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HSB-12与OP-10的摩尔比为3∶7,表现出最佳复配效果,此时复配体系的cm c=0.9 mmol/L,表面张力为23.85 mN/m,并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达到了超低界面张力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HSB-12 CMC 油水界面张力 复配性质
下载PDF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的微泡粒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2 位作者 吉永忠 夏吉佳 程潇逸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508,共4页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结合NanoMeasurerl.2粒径分析软件研究了搅拌速率、搅拌时间、稳泡剂黄原胶(XC)和自制起泡剂DBA2-14(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微泡沫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搅拌和增加稳泡剂浓度有利于形成均匀、细小、...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结合NanoMeasurerl.2粒径分析软件研究了搅拌速率、搅拌时间、稳泡剂黄原胶(XC)和自制起泡剂DBA2-14(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微泡沫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搅拌和增加稳泡剂浓度有利于形成均匀、细小、稳定的泡沫,而搅拌时间和起泡荆的浓度对微泡沫粒径无显著影响。制备微泡沫体系的最佳条件为:0.4%羧甲基纤维素钠(HV-CMC)、0.4%XC、0.2%DBA搅拌速率10000r/min,搅拌时间2min。微泡沫粒径在23.58--109.65岬,平均直径为71.87μm。微泡沫粒径随静置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静置12h后的微泡沫平均粒径小于200l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粒径 显微照相
下载PDF
中低温清洁压裂液BVES-80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1 位作者 贾学成 郭洪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压裂液BVES-80。该压裂液优化配方为2.5%甜菜碱表面活性剂DBA2-12+4.0%KCl+0.5%水杨酸钠+1.0%异丙醇+自来水。对BVES-80压裂液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NaCl、CaCl2、MgCl2加量为3%时,压裂液的黏度分别为337、... 开发了一种新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压裂液BVES-80。该压裂液优化配方为2.5%甜菜碱表面活性剂DBA2-12+4.0%KCl+0.5%水杨酸钠+1.0%异丙醇+自来水。对BVES-80压裂液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NaCl、CaCl2、MgCl2加量为3%时,压裂液的黏度分别为337、370、394 mPa·s,耐盐性较好。压裂液静置7 d后的黏度为321mPa·s,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在170 s-1下连续剪切1 h后的黏度分别大于50(60℃)和30(80℃)mPa·s,在中低温下的耐温抗剪切能力良好。在30℃、0.01率10 Hz条件下,压裂液储能模量G'始终大于耗能模量G'',且G'大于10 Pa,G''大于0.3 Pa,黏弹性较好。60℃下,陶粒在BVES-80清洁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为0.14 mm/s,远小于0.5%胍胶压裂液的值(1.50 mm/s),携砂性能较好。在30℃下与煤油混合可在12 h内彻底破胶,破胶液黏度小于5mPa·s,残渣含量23.46率54.37 mg/L,破胶液表面张力26.3率27.5 mN/m,破胶液与煤油的界面张力0.55率0.62mN/m。该体系在80℃下的滤失系数为4.75×10-4m/min1/2,对岩心的渗透率伤害率仅为7.4%,适合不超过80℃的中低温低渗地层的储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性能评价 中低温
下载PDF
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2 位作者 罗丽娟 杨彦东 黄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771-1773,1778,共4页
以哌嗪为连接基团,依次经过酰基化、氢化铝锂还原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用1 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反离子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PZ-12的... 以哌嗪为连接基团,依次经过酰基化、氢化铝锂还原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2-PZ-12。用1 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反离子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PZ-12的水溶液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4.68×10-4 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24.0 mN/m,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12-PZ-12的cmc值降低,且Iˉ比Clˉ对其cmc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 12-PZ-12 CMC 反离子
下载PDF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耿向飞 胡星琪 +1 位作者 贾学成 崔荣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微泡沫钻井液的流变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微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流变模式为幂律模式τ=Kγn;研究并讨论了气体含量、压力和温度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体积分数大于24%时,微泡沫钻井液的高剪切应力随泡沫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而低剪切应力无明显变化。压力对微泡沫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小于温度的影响。微泡沫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100~150℃),随温度的升高未出现明显增稠或减稠现象。对各温度下的流变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不同温度下微泡沫钻井液的本构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并由此得到微泡沫钻井液的流性指数n和稠度系数K与温度T的相关表达式:n=5.2584×10-9T4-2.0122×10-6T3+2.8151×10-4T2-1.6739×10-2T+0.8298,(R2=0.9982);K=-1.0769×10-8T4+4.7940×10-6T3-8.2658×10-4T2+5.8472×10-2T-0.1180,(R2=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沫钻井液 流变模型 流变性 气体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致密储层纳米流度改性剂的微流控模拟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耿向飞 丁彬 +3 位作者 张玉亮 王哲 郭建辰 肖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0,276,共5页
为克服常用注入液体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同时实现对致密储层注入液体驱油过程的有效评价,通过自主设计的3种微流控模型(2维多孔介质模型、2.5维孔喉模型和半圆多通道模型)对研发的致密储层纳米流度改性剂开展了驱油性能的在线、可视模... 为克服常用注入液体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同时实现对致密储层注入液体驱油过程的有效评价,通过自主设计的3种微流控模型(2维多孔介质模型、2.5维孔喉模型和半圆多通道模型)对研发的致密储层纳米流度改性剂开展了驱油性能的在线、可视模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度改性剂可显著降低注水启动压力,比水更易进入小孔隙,并可快速将原油分割为小油滴,大幅提高原油的流度与运移能力,驱油效率高达90%以上,可用于致密储层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流度改性剂 微流控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微乳液技术在储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耿向飞 丁彬 +2 位作者 管保山 陈卫东 王晨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74-77,共4页
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乳化、增溶、分散、起泡、润滑和柔软性等优异性能,在石油行业中被广泛用作储层改造液体体系。综述了微乳液的形成理论、基本组成、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 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乳化、增溶、分散、起泡、润滑和柔软性等优异性能,在石油行业中被广泛用作储层改造液体体系。综述了微乳液的形成理论、基本组成、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纳米流体增渗驱油体系,可用于致密油储集层压裂驱油增产、降压增注补充地层能量、驱替与吞吐提高原油采收率等领域,为致密油有效动用与高效开发及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微乳液 纳米流体 增渗驱油
下载PDF
纳米驱油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机理 被引量:26
9
作者 雷群 罗健辉 +6 位作者 彭宝亮 王小聪 肖沛文 王平美 贺丽鹏 丁彬 耿向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7-942,共6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岩心驱替实验测试iNanoW1.0纳米驱油剂扩大特低渗透岩心水驱波及体积的效果,并通过氧谱核磁共振(17O-NMR)和毛细作用分析实验分析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的机理。LF-NMR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iNanoW1.0纳米驱油剂能够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增加10%~20%的波及体积,使水分子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17O-NMR实验和毛细作用分析证实iNanoW1.0纳米粒子能够减弱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有效改变水分子网络结构,从而使普通水进入常规水驱不能波及的低渗小孔隙区域,增加波及体积;其减弱氢键缔合作用的能力随iNanoW1.0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且在达到0.1%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驱油剂 水驱波及体积 水分子氢键缔合作用 毛细作用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水驱扩大波及体积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健辉 王平美 +4 位作者 彭宝亮 李莹莹 耿向飞 丁彬 贺丽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6-760,共5页
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水是否"均匀"地驱替整个油藏。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和堵不住"三大问题,分析了注不进水、采不出原油、堵不住水窜流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1)根据渗... 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水是否"均匀"地驱替整个油藏。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和堵不住"三大问题,分析了注不进水、采不出原油、堵不住水窜流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1)根据渗透率和裂缝具体情况,设计体膨颗粒(微球)与柔性颗粒组合,在裂缝沿程形成智能动态调驱段塞,抑制窜流问题,大幅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2)通过攻关纳米材料的改性,赋予纳米颗粒减弱水分子间作用力的功能,实现注得进与采得出,大幅度扩大低渗透区域常规水驱不可及的波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柔性颗粒 低渗透 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油藏纳米驱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3
11
作者 贺丽鹏 罗健辉 +4 位作者 丁彬 王平美 彭宝亮 耿向飞 李莹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4,90,共5页
特低/超低渗油藏具有渗透率低、毛细阻力大等特点,因常规注水困难,水驱难以有效波及,仍有大量剩余油存在。本文以自制的纳米SiO_2硅溶胶为载体,创新建立了SiO_2的亲水/亲油改性方法,研发出分别具有长链烷基、羟基、短链烷基结构的亲油... 特低/超低渗油藏具有渗透率低、毛细阻力大等特点,因常规注水困难,水驱难以有效波及,仍有大量剩余油存在。本文以自制的纳米SiO_2硅溶胶为载体,创新建立了SiO_2的亲水/亲油改性方法,研发出分别具有长链烷基、羟基、短链烷基结构的亲油、亲水、憎水改性纳米SiO_2系列样品。采用光散射、红外表征了改性SiO_2的尺寸与基本结构。通过自主研发的毛细作用分析系统考察了不同类型SiO_2样品的注入性能并分析了纳米颗粒改善水注入性能、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_2可以有效改善水的注入性能,纳米SiO_2的粒径对水注入能力影响不大。亲水改性的纳米SiO_2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的注入能力,具有提高水驱波及体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常情况下水是以分子团簇结构存在,水分子间依靠氢键形成团簇结构,相互水团簇之间存在动态结合可能是造成特低/超低渗油藏常规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改性纳米SiO_2硅溶胶具有胶体溶液的典型特征,硅溶胶中的纳米粒子不断地做不规则布朗运动,改变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影响氢键网络的重排机理,从而实现水分子团簇结构的改变,增加了水的注入能力,使纳米驱替液能够进入常规水难以注入的特低/超低渗油藏,扩大了波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油剂 提高采收率 纳米SiO_2 改性纳米SiO_2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长效智能深部调驱技术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平美 罗健辉 +4 位作者 林远平 彭宝亮 丁彬 贺丽鹏 耿向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56,262,共6页
针对低渗透裂缝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效或无效循环的突出问题,介绍了通过以柔性颗粒为主体段塞、微球和体膨颗粒等作预置段塞和保护段塞的长效智能深部调驱段塞组合技术,研究了柔性颗粒的特性,比较了柔性颗粒单一段塞和组合段塞在现场... 针对低渗透裂缝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效或无效循环的突出问题,介绍了通过以柔性颗粒为主体段塞、微球和体膨颗粒等作预置段塞和保护段塞的长效智能深部调驱段塞组合技术,研究了柔性颗粒的特性,比较了柔性颗粒单一段塞和组合段塞在现场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颗粒耐温抗盐性、抗拉伸性和回复性良好;在地层中具有堵塞/变形通过和二次黏结能力,可有效填充和封堵裂缝,达到智能沿程动态深部调驱和动态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柔性颗粒单一段塞可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和深部沿程动态调剖,增油降水效果较好;柔性颗粒、聚合物微球和体膨颗粒组合段塞能达到甚至超过柔性颗粒单一段塞的增油降水效果,并大幅降低柔性颗粒的用量,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裂缝油藏 柔性颗粒 微球 深部调驱 波及体积
下载PDF
用于低渗透油田调剖的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彭宝亮 罗健辉 +4 位作者 王平美 丁彬 王宛丽 贺丽鹏 耿向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5-748,共4页
泡沫体系具有可注入性强、注入方式多样、成本较低等优点,在低渗透油田调剖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泡沫易受地层高温、高盐、高压等环境影响,泡沫稳定性大大降低。本文介绍了目前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泡沫体系具有可注入性强、注入方式多样、成本较低等优点,在低渗透油田调剖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泡沫易受地层高温、高盐、高压等环境影响,泡沫稳定性大大降低。本文介绍了目前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了纳米颗粒稳定泡沫的机理,提出通过化学修饰方法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特性,使修饰后的纳米颗粒同时具有发泡和稳泡作用的建议。这种具有高稳定性、高机械强度和可地层内自生的一体化发泡/稳泡剂可用于低渗透油田泡沫调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泡沫 低渗透油田 调剖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内流体“可视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彬 罗健辉 +4 位作者 耿向飞 贾辰 贺丽鹏 王平美 彭宝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岩心等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在线监测与"可视化"评价已成为驱油与扩大波及体积微观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低场核磁共振与岩心驱替装置联用,基于核磁共振原理,得到了岩心横向驰豫时间(T_2)分布,结合压汞孔隙半径分布... 岩心等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在线监测与"可视化"评价已成为驱油与扩大波及体积微观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低场核磁共振与岩心驱替装置联用,基于核磁共振原理,得到了岩心横向驰豫时间(T_2)分布,结合压汞孔隙半径分布测试结果,采用插值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饱和水后的岩心核磁共振T_2谱与孔隙分布关系。以中高渗和低渗透两种岩心为例,结合不同流体的岩心驱替实验,利用转化的核磁孔喉分布得到了岩心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解析了水驱、聚合物驱对不同孔隙的原油动用率。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渗(256×10^(-3)μm^2)岩心平均孔隙直径为72μm,主要集中在1~500μm之间,微米级孔隙较发育;低渗(7.51×10^(-3)μm^2)岩心平均孔隙直径为86 nm,主要集中在10 nm^1μm之间,纳米-亚微米级孔隙发育。中高渗岩心与低渗岩心的束缚水主要集中在直径小于1μm和直径小于0.5μm的孔隙空间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孔隙直径大于10μm的储油空间,聚合物驱原油动用区域与水驱基本一致,提高驱替效果有限,残余油80%以上富集在孔隙直径小于1μm孔隙内。改善低渗透区域水驱效果将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横向弛豫时间 可视化 孔隙分布 驱替效率
下载PDF
AM/AMP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奇 蒲万芬 +1 位作者 王亚波 耿向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00-303,313,共5页
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进行二元共聚,得到AM/AMPS共聚物。黄金分割法评定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0.002 888%,单体20%,AMPS∶AM=20∶80(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45... 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水溶液进行二元共聚,得到AM/AMPS共聚物。黄金分割法评定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0.002 888%,单体20%,AMPS∶AM=20∶80(质量百分比),反应温度45.52℃。用红外光谱(I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了目标物的溶液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M/AMPS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优于大庆HPAM聚合物,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耐温抗盐 驱油 聚合物
下载PDF
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超声波辅助化学降黏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丽鹏 丁彬 +2 位作者 耿向飞 丁万成 罗健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为研究目标,采用自制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混合技术,制备了超稠油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用量、油水比及超声波作用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稠油降黏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 以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为研究目标,采用自制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混合技术,制备了超稠油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用量、油水比及超声波作用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稠油降黏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对九_7区超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在降黏剂用量为0.4%(w)、m(油)∶m(水)=10∶3、超声波辅助掺混30 s时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300 m Pa·s;超声波作用使超稠油与降黏剂水溶液混合效率提高了50%以上,降黏剂用量降低25%(w)左右。在模拟现场工况条件下,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动、静态稳定性良好,能满足短距离集输的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化学降黏 降黏剂 超声波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活性纳米流体的研制与渗吸驱油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佳 陈明贵 +5 位作者 耿向飞 呙瑜成 邓虹 徐伟 侯宝峰 吴一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4-290,共7页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水平井压裂后活性水渗吸吞吐工艺被广泛应用,研制高效渗吸剂配方是其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一锅煮"法合成了低界面张力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磺酸钠(TPHS),考察了该...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水平井压裂后活性水渗吸吞吐工艺被广泛应用,研制高效渗吸剂配方是其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一锅煮"法合成了低界面张力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磺酸钠(TPHS),考察了该剂的界面活性和耐盐性,将TPHS与α-烯基磺酸钠(AOS)、纳米SiO_(2)颗粒进行复配得到了低界面张力纳米流体,研究了该低界面张力纳米流体的界面活性和润湿性,并通过自发渗吸实验和强制渗吸实验评价了该低界面张力纳米流体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80℃、矿化度300 g/L下,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TPHS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1)mN/m数量级,具有较好的抗盐耐温性能;TPHS与AOS复配的配方为0.1%TPHS+0.2%AOS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2)mN/m数量级,有利于置换小孔隙中的原油。配方为0.1%TPHS+0.2%AOS+0.05%纳米SiO_(2)低界面张力活性纳米流体中,加入的少量纳米SiO_(2)颗粒可与TPHS、AOS复配产生润湿协同作用,提高渗吸速率,比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采收率提高12.7%,并能在驱油过程中形成乳液稳定油墙,延长无水采油期。低界面张力活性纳米流体比单纯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用于低渗透油藏渗吸提高采收率有优越性。图6表3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力表面活性剂 纳米颗粒 自发渗吸 强制渗吸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阳非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田红 夏吉佳 +3 位作者 蒲万芬 田园媛 彭国峰 耿向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3-1216,共4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四甲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卤代、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一种阳-非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N,N'-乙撑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二甲基氯化铵(DAEQ9-Cl)。卤代反应条件为:n(AEO-9)∶n(SOCl2)=1∶1.5,温度80℃,时间8 h,吡啶作...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四甲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卤代、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一种阳-非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N,N'-乙撑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二甲基氯化铵(DAEQ9-Cl)。卤代反应条件为:n(AEO-9)∶n(SOCl2)=1∶1.5,温度80℃,时间8 h,吡啶作为催化剂,产率为87%;季铵化反应条件为:n(中间体)∶n(四甲基乙二胺)=2∶1,温度80℃,时间3 d,产率为79%。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1HNMR得到证实。DAEQ9-Cl的水溶液在25℃测定其CMC=3.2×10-2mmol/L,γCMC=33.44 mN/m。DAEQ9-Cl与AEO-9复配表现出良好的协调效应,在最佳n(DAEQ9-Cl)∶n(AEO-9)=4∶6下,体系的CMC=6.78×10-3mmol/L,γCMC=28.5 mN/m,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稳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非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征 表面活性
原文传递
新疆九_7区超稠油组成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万成 贺丽鹏 +4 位作者 耿向飞 丁彬 罗健辉 王平美 江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6-521,共6页
为解析新疆九_7区超稠油化学结构、揭示超稠油黏度的形成机理,将新疆九_7区超稠油进行组分分离后得到了饱和份、芳香份、轻胶质、中胶质、重胶质、沥青质六个组分,借助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与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各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以核磁... 为解析新疆九_7区超稠油化学结构、揭示超稠油黏度的形成机理,将新疆九_7区超稠油进行组分分离后得到了饱和份、芳香份、轻胶质、中胶质、重胶质、沥青质六个组分,借助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与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各组分进行了分析,采用以核磁共振氢谱为基础的改进B-L法计算得到了稠油各组分结构参数。化学结构模型采用稠环芳烃连接环烷烃和烷基侧链并含杂原子结构单元来表示。计算出的分子模型显示各组分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沥青质与重胶质结构单元复杂,稠环芳烃与环烷烃含量较多,其他组分结构单元相对简单。计算出的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相对误差小于3%,表明采用改进的B-L法构建出的各组分平均分子结构是合理的。胶质分子、沥青质分子与芳烃分子相互之间存在强烈的缔合作用,构成大分子聚集体结构,最终形成新疆九_7区超稠油的高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组分 B-L法 胶质结构 沥青质结构
下载PDF
风城超稠油强亲油弱亲水降黏体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丽鹏 丁彬 +2 位作者 耿向飞 罗健辉 刘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1,共4页
针对风城超稠油在蒸汽吞吐生产中后期低温条件下开采效果较差的现状,引入了活性大分子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以风城超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等主要物化性能为依据,设计制备了具有强亲油弱亲水特征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模拟蒸汽吞... 针对风城超稠油在蒸汽吞吐生产中后期低温条件下开采效果较差的现状,引入了活性大分子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以风城超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等主要物化性能为依据,设计制备了具有强亲油弱亲水特征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模拟蒸汽吞吐工艺,室内评价显示降黏剂用量0.2%、油水质量比10∶3时,所形成O/W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300m Pa·s,降黏体系静态稳定,降黏剂耐温高达300℃,与正相破乳剂TA1031配伍。现场试验显示开采温度低于60℃时,试验轮产油量比上一轮产量增加40.38 t,是上一轮产油量的2.27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可大幅降低风城超稠油表观黏度,特别是改善超稠油在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有效延长蒸汽吞吐的低温开采时间,提升周期产油量,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降黏剂 表观黏度 O/W降黏体系 蒸汽吞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