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耿希刚 黄庆恒 +2 位作者 李兆志 孙立 侯立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31-232,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耿希刚黄庆恒李兆志孙立侯立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常有22%~30%的患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1990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共为45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耿希刚黄庆恒李兆志孙立侯立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常有22%~30%的患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1990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共为45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指标与肺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1 位作者 郑建杰 许锁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资料与肺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心导管术观察室缺患者右心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且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超微结构变化之间...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资料与肺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心导管术观察室缺患者右心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且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超微结构变化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关系。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因除牵张刺激及剪切应力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肺超微结构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微量元素锌、铜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秦志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锌、铜的动态变化。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锌较术前显著升高,而铜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血浆锌、铜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锌停机后恢复近术前水平,停机8h又出现下降,血浆铜停机20h恢复近术...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锌、铜的动态变化。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锌较术前显著升高,而铜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血浆锌、铜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锌停机后恢复近术前水平,停机8h又出现下降,血浆铜停机20h恢复近术前水平。红细胞内锌、铜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锌、铜变化与血液稀释、手术创伤、载体蛋白及应激因素有关。适量增高锌、铜浓度,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动态变化 微量元素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心脏瓣膜成形术 被引量:5
4
作者 耿希刚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二尖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成形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钙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秦志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5-177,184,共4页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 观察32例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及红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心肌提供新的措施和理论依据。结果: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钙较术前显著升高,体外循环开始显著下降;4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停机时显著升高至停机8h。术前、中、后红细胞内钙无显著变化。体外循环期间钙变化与血液稀释、应激反应、预充液及心脏停跳液中含钙离子有关。高钙可导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时大量钙进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所以,体外循环期间,特别是复灌期适当降低钙浓度,对术中、后心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脏围术期血浆和红细胞锌铜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1 位作者 郑建杰 许锁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围术期血浆及红细胞锌、铜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围术期不同时间血浆及红细胞的锌、铜浓度。结果 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锌较术前显著升高 ,而铜无显著变化 ;体外循环期间 ,血浆锌、铜较术前显著... 目的 探讨心脏围术期血浆及红细胞锌、铜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围术期不同时间血浆及红细胞的锌、铜浓度。结果 麻醉后体外循环前血浆锌较术前显著升高 ,而铜无显著变化 ;体外循环期间 ,血浆锌、铜较术前显著降低 ;血浆锌在停机后恢复近术前水平 ,停机 8h又出现下降 ,血浆铜停机 2 0 h恢复近术前水平。红细胞锌、铜无显著变化。结论 心脏围术期锌、铜变化与血液稀释、手术创伤、载体蛋白及应激因素有关 ,并非由于血浆锌、铜转移至红细胞内。提示围术期应通过不同途径适量补充锌、铜 ,可能有益于围术期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红细胞 血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探讨
7
作者 耿希刚 Jorge Carcia +3 位作者 Robert Gilbert 许锁春 郑建杰 董安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0例 ,2例左前外侧小切口 ,1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7例胸骨正中切口。搭桥支数 1~ 4支 ,平均 ( 2 3± 1 3)支 ,均应用左侧乳内动脉搭于...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0例 ,2例左前外侧小切口 ,1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7例胸骨正中切口。搭桥支数 1~ 4支 ,平均 ( 2 3± 1 3)支 ,均应用左侧乳内动脉搭于左前降支。结果  1 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费用下降。 2例出现并发症 ,经治疗痊愈。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安全 ,但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 ,需要特殊设备 ,且应具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技术 非体外循环 胸骨正中切口 胸左前外侧小切口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耿希刚 李兆志 +3 位作者 许锁春 郑建杰 王海晨 黄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82例,年龄6~12(8.4±2.5)岁。临床均有明显症状。其中4例为干下型,余78例为膜周型。经右室切口修补2例;肺动脉切口修补2例;右房切口修补78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82例,年龄6~12(8.4±2.5)岁。临床均有明显症状。其中4例为干下型,余78例为膜周型。经右室切口修补2例;肺动脉切口修补2例;右房切口修补78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其原因均为呼吸功能衰竭。余79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疗效与下列因素有关:术前准确分析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注意心肌保护及手术操作技术;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肺动脉高压 儿童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9
作者 耿希刚 樊亚萍 +1 位作者 郑建杰 许锁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627-627,共1页
本文报告我们研制的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结构 测量器材料选择稀有金属钛,由连杆及测量探头两部分组成。连杆由直径2.5mm,长150mm的可任意弯曲金属钛丝组成,其两端分别焊接... 本文报告我们研制的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结构 测量器材料选择稀有金属钛,由连杆及测量探头两部分组成。连杆由直径2.5mm,长150mm的可任意弯曲金属钛丝组成,其两端分别焊接直径不同的测量探头,测量探头共有10个,分别焊接在5根钛丝的两端,其直径分别为19、20、21、23、25、27、2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心血管内径测量器 研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非创性检查指标与肺动脉高压的回归分析
10
作者 耿希刚 樊亚萍 +3 位作者 关建平 李兆志 秦志端 魏立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间隔缺损大小(X_2)、动脉血氧分压(X_3)、V_?/V_?(X_7)与肺动脉收缩压(Y_1)、肺动脉舒张压(Y_2)、肺动脉平均压(Y_3)之间关系密切,而被列入回归方程。其方程分别为Y_1=13.24+0.22X_2—0.70X_3+0.14X_7;Y_2=0...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间隔缺损大小(X_2)、动脉血氧分压(X_3)、V_?/V_?(X_7)与肺动脉收缩压(Y_1)、肺动脉舒张压(Y_2)、肺动脉平均压(Y_3)之间关系密切,而被列入回归方程。其方程分别为Y_1=13.24+0.22X_2—0.70X_3+0.14X_7;Y_2=0.65+0.24X_2+0.12X_7;Y_3=3.54+0.17X_2+0.16X_7。而病和、∑_9导联QRS振幅、右_实/右_标和左_实/左_标是次要因素,未列入回归方程。上述方程的产生,有可能避免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导管有创性检查,并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缺氧/复氧损伤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勇 李战宁 耿希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对缺氧/复氧(H/R)损伤诱导的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体外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H/R组和EDA预处理+H/R组,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A)对缺氧/复氧(H/R)损伤诱导的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体外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H/R组和EDA预处理+H/R组,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含量。结果 H/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40μmol/L的EDA预处理1h明显抑制H/R处理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凋亡率升高(P<0.05)。同时,H/R组LDH和CK的活性以及MDA、ROS、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显著升高(P<0.05),而SOD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H/R组相比,EDA预处理后LDH与CK的活性、MDA、ROS、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P<0.05),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EDA预处理可以减少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活性氧(ROS)
下载PDF
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危重心瓣膜病192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锁春 闫炀 +4 位作者 耿希刚 王海晨 郑建杰 李勇新 李兆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总结危重心瓣膜病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疗效和治愈率。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192例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为心瓣膜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Ⅳ级。经内科治疗2~7d无... 目的总结危重心瓣膜病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疗效和治愈率。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192例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为心瓣膜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Ⅳ级。经内科治疗2~7d无效时采取急诊手术治疗;行二尖瓣置换术76例次,主动脉瓣置换术64例次,双瓣膜置换术43例次,三尖瓣置换术4例次,三尖瓣成形术45例次,左心房血栓清除和左心房减容术各5例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次,其他心血管手术9例次。结果术中和术后早期分别死亡3例和8例,总手术死亡率为5.7%(11/192),主要死亡原因为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突发心室颤动等。随访168例,随访时间1个月~11年,失访13例。随访期间死亡8例,主要死于左心衰竭、瓣周漏或心内膜炎复发、尿毒症、夹层动脉瘤等。长期生存16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3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危重心瓣膜病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病 急诊手术 危重 心力衰竭
下载PDF
G-CSF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鑫 耿希刚 +4 位作者 谭云鹤 潘龙毅 徐涛 钟守平 李广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肌酶谱指标(CK、CKMB、CTnI),同时应用ELISA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术后24h的表达;采集各组组织标本分别行组织学检测并运用RT-PCR法检测各组CD34、Sca-1、Bcl-2及CTnI的表达。最后针对动员组选取G-CSF注射前、造模前及造模后24h三个时间点检测CD34与Sca-1的表达。结果经G-CSF动员后动员组白细胞较其他两组升高[(14.80±1.21)×109/L、(7.45±0.80)×109/L、(6.96±0.89)×109/L,P<0.05);造模后24h,动员组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动员组VEGF表达较其他两组升高[(66.95±8.28)pg/mL、(39.45±9.68)pg/mL、(47.86±5.45)pg/mL,P<0.05]。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员组CD34、Bcl-2较其他两组表达增加(P<0.05);动员组Sca-1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P<0.05);动员组与假手术组CTnI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但两者较对照组CTnI表达降低(P<0.05)。动员组在3个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及造模后24h的CD34及Sca-1表达较注射前高(P<0.05)。结论 G-CSF预处理可以动员干细胞系,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刺激因子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
下载PDF
右侧小切口剖胸施行心内直视手术7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4 位作者 耿希刚 隋东虎 郭西玲 李亚莉 李兆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69,185,共2页
目的 介绍右侧小切口剖胸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从 1 999年 4月至 1 0月 ,经胸部右侧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7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4例 ,室间隔缺损 (VSD) 3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和并发症 ,术后... 目的 介绍右侧小切口剖胸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从 1 999年 4月至 1 0月 ,经胸部右侧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7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4例 ,室间隔缺损 (VSD) 3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和并发症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其手术径路具有创伤小、胸液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剖胸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心脏肿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诊治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锁春 李勇新 +1 位作者 孙继英 耿希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21-923,共3页
目的研究和总结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心脏肿瘤诊治水平。方法对1990-01~2009-04我院收治的98例心脏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临床上心脏肿瘤中良性者占92.9%,其中黏液瘤占89.8%;各年龄段均有发病,41-50岁为高... 目的研究和总结心脏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心脏肿瘤诊治水平。方法对1990-01~2009-04我院收治的98例心脏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临床上心脏肿瘤中良性者占92.9%,其中黏液瘤占89.8%;各年龄段均有发病,41-50岁为高发区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良性黏液瘤多起源于房间隔左侧77例,其次为右侧17例。而原发恶性肿瘤常生长于右心系统,继发性肿瘤多为恶性,与原发癌灶常有联系。9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存活率93.88%。结论心脏肿瘤好发于心房,尤以左心房为主,良性和中年人居多数。手术摘除良、恶性心脏肿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侵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黏液瘤 流行病学 外科治疗
下载PDF
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李明 任沪平 李兆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0-52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兆志 耿希刚 +3 位作者 梁鸾仙 梁景仁 陈明霞 樊晓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5-197,T001,共4页
通过对10例空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房肌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心肌微丝不同程度溶解消失,且在溶消区内可见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脂褐素增多及脂质小滴的出现;线粒体增生,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发... 通过对10例空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房肌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心肌微丝不同程度溶解消失,且在溶消区内可见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脂褐素增多及脂质小滴的出现;线粒体增生,其大小不等,分布不均,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发生退行性变及基质电子密度降低;部分闰盘双膜间隙扩张,心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些改变,可能与心肌慢性缺血缺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心肌活检
下载PDF
自体心包修复心血管畸形或病变850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锁春 夏鹏 +4 位作者 耿希刚 郑建杰 董安平 王海晨 李兆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目的总结利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补或管道连接材料用于心血管畸形或病变矫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85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心脏、血管直视手术。术中获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应用于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重建、流出道加宽、外管道制作与吻合,以... 目的总结利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补或管道连接材料用于心血管畸形或病变矫治中的临床经验。方法85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心脏、血管直视手术。术中获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应用于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重建、流出道加宽、外管道制作与吻合,以及瓣膜成形等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1例,均与心包片应用无关。痊愈出院839例,术后3~6个月内门诊体检,心动超声图检查218例(约占26%),2例仍存在术前的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右心功能不全,其余疗效尚满意。无1例发生因选用心包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瘤样膨出、补片残余漏等。结论自体心包片是心血管疾病矫治中不可多得的修复材料,早期疗效良好,晚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 心血管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93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晨 薛武军 +2 位作者 耿希刚 闫炀 刘淼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998-1/2008-3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3例,男69例,女24例,年龄8~63(38.8±12.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0例(32.2%),瓣膜病变58例(62.3%),无基...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998-1/2008-3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3例,男69例,女24例,年龄8~63(38.8±12.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0例(32.2%),瓣膜病变58例(62.3%),无基础病变5例(5.5%).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80例(86%),急诊13例(14.0%).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5.4%),术后随访时间3~72mo,随访78例(87.6%),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61例,Ⅱ级17例.结论:早期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手术矫治和内外科的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外科手术 抗菌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闫炀 李勇新 任沪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病变9例,2支病变17例,3支以上病变18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病变9例,2支病变17例,3支以上病变18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3例。结果:本组共移植血管66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1~8支,平均3.20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98h,平均7.6h。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2.91。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203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及消失。随访115例(56.56)。随访时间2个月至5.1年,心绞痛消失109例,复发6例。结论:综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人文地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结合病人的年龄恰当选择旁路移植血管;均可优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对改善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外科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