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4 位作者 路坦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TanⅡA低剂量组和TanⅡA高剂量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4周。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Mankin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YAP、RANK、RANKL和OPG蛋白。结果TanⅡA可改善小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并降低Mankin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LP、OC水平下降,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低剂量组、TanⅡA高剂量组BALP、OC水平升高,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下降,RANKL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 2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上升,RANKL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介导YAP、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骨关节炎 Yes激酶相关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骨保护蛋白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耿晓林 周迎锋 +2 位作者 贾金领 马超 徐海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7月—2010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保...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7月—2010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保肢手术治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术中肿瘤组织的micro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随访记录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肿瘤标本组织中的microRNA-145、microRNA-101、microRNA-335、microRNA-365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PFS、OS时间长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抑制骨肉瘤组织恶性分子表达,增强手术治疗效果,优化远期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耿晓林 禹萌 赵香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普通X线、螺旋CT轴位及三维重建成像检查,据此进行Neer分型。结果以术中分型结果为准,普通X线片、CT轴位片及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的...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普通X线、螺旋CT轴位及三维重建成像检查,据此进行Neer分型。结果以术中分型结果为准,普通X线片、CT轴位片及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的正确率分别为62.2%、55.6%、97.8%,三者比较,P均<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对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准确分型,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肱骨外科颈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重建成像技术 Neer分型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耿晓林 周迎峰 +2 位作者 张超 茹庆超 徐海斌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半月板成形术组(32例):男性19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半月板成形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非手术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8例,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3例,摔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2年后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半月板成形术组优良率均高于非手术组,且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高于半月板成形术组(P<0.05)。3组治疗6个月、2年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半月板成形术组、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治疗6个月、2年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非手术组,且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高于半月板成形术组(P<0.05)。3组患者治疗6个月、2年后V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半月板成形术组、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治疗6个月、2年后VAS评分均低于非手术组,且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组低于半月板成形术组(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减轻机体疼痛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切除术
下载PDF
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耿晓林 周迎峰 +2 位作者 禹萌 陶金刚 徐海斌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70~86岁,平均75.6岁。按照手术方法的... 目的探讨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70~86岁,平均75.6岁。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微创组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周内发症发生率,手术优良率,术前及术后2、4、8、12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78.9±10.3)min、术中失血量(188.4±29.1)mL、手术切口长度(5.2±1.2)cm、住院时间(10.4±2.8)d,均少于传统组(86.1±14.2)min、(219.2±34.5)mL、(6.3±1.7)cm、(14.7±2.9)d(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8%(3/40)低于传统组25%(10/40);手术效果优良率93%(37/40)高于传统组73%(2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4、8、12周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能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优良率较高,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 微创 老年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4
6
作者 耿晓林 贾金领 《骨科》 CAS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2个椎体,采用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2~3周常规抗...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2个椎体,采用经椎间隙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进行2~3周常规抗结核治疗,并行X线、CT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有无复发及腰部愈合情况;摄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脊椎生理曲度、内植物和植骨块位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或细菌检查确诊。平均手术时间为(3.01±0.43)h,平均出血量为(366.52±74.13)ml。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8.14±1.25)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为(6.02±1.57)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1.24±0.31)分,较术前的(7.23±1.45)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7,P=0.000)。结论对于术前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后,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耿晓林 马超 +2 位作者 张超 黄媛霞 徐海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1期7-8,38,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组并予以不同的手术措施。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研究组1的手术指标如手术时... 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组并予以不同的手术措施。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研究组1的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1(P<0.05);研究组2的畸形矫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过程中,前后路内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矫正率,但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是否累及多个椎体为依据,进而选择前后路内固定术治疗,临床应严格规范两种手术的操作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结核 前路内固定术 后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晓林 禹萌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对成人ANFH30例患者采用介入方法,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直接给药,治疗成人ANFH,以此探讨成人ANFH的影像诊断、临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本组治疗的30例ANF...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对成人ANFH30例患者采用介入方法,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直接给药,治疗成人ANFH,以此探讨成人ANFH的影像诊断、临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本组治疗的30例ANFH患者,27例症状明显改善均属Ⅰ、Ⅱ期,只有2例属Ⅲ期,而3例症状有所改善者均属Ⅲ期和Ⅳ期。结论介入溶栓治疗ANFH的临床结果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耿晓林 禹萌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89-89,共1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总结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体会,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方法、滑膜切除、髓心减压手术等。结果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对35例ANF...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总结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体会,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方法、滑膜切除、髓心减压手术等。结果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对35例ANFH随访,结果优15例,良11例,可5例,差4例,总有效率88%。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宜根据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镜 髓心减压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及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耿晓林 贾金领 禹萌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09-210,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固定和半髋关节手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固定治疗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 目的对比观察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固定和半髋关节手术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固定治疗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3例,对手术时间等几方面比较两组的结果,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以及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的适应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与半髋关节手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床时间较长,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半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PFNA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为治疗老年此类骨折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半髋置换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肩关节周围骨折及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耿晓林 禹萌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139-139,共1页
目的探索和分析肩关节周围骨折和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激发因素、诊治特点和效果,以提高创伤和手术后导致肩关节向下半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接受并诊治的肩部创伤和手术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中随机性抽... 目的探索和分析肩关节周围骨折和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激发因素、诊治特点和效果,以提高创伤和手术后导致肩关节向下半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接受并诊治的肩部创伤和手术后导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通过影像学分析和行肩关节外展骨架固定搭配肩部肌肉锻炼等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和特点。结果正常人的肱骨头中心跟肩峰的垂直距离为(40.68±3.69)mm,而肩部创伤和手术后导致的肩关节向下半脱位的患者其肱骨头中心跟肩峰的垂直距离为(47.39±6.98)mm,两组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但针对肩关节周围骨折和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患者其肱骨头中心跟肩峰的垂直距离可以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和早期复位来进行恢复,效果较好,且预后效果良好。结论针对肩关节周围骨折和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患者恢复问题需要尤为关注,因为常激发于多种因素,所以对肩部损伤问题需要作出精确的判断和评估,排除关节囊、肩袖和神经损伤等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肱骨头向下半脱位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骨折 术后肱骨头向下半脱位 影像学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
12
作者 耿晓林 禹萌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8例患者全部获得1~4年(平均2.5年)随访,优良率达87.5%。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骨折 股骨转子间 老年人
下载PDF
SPECT/CT与MRI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4 位作者 路坦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采用SPECT/CT与MRI进行鉴别的价值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67例脊柱病变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SPECT/CT、MRI判断脊柱结核以及肿瘤符合率、...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采用SPECT/CT与MRI进行鉴别的价值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67例脊柱病变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SPECT/CT、MRI判断脊柱结核以及肿瘤符合率、诊断脊柱结核情况、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SPECT/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和肿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8%、98.4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椎休损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对死骨检出率高于MRI,椎间盘受累以及椎旁脓肿检出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诊断脊柱结核以及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47.62%、95.33%、78.79%,MRI诊断脊柱结核以及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95.56%、92.42%。结论SPECT/CT与MRI均可用于鉴别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但MRI诊断价值优于SPECT/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MRI 脊柱结核 脊柱肿瘤 价值分析
下载PDF
119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禹光辉 耿晓林 禹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19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范围广泛,并发症多,痰菌阳性率高,复诊率高。结论肺结核合并糖...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19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范围广泛,并发症多,痰菌阳性率高,复诊率高。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抗痨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16例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禹光辉 刘传宝 耿晓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8期58-5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治疗中16例类赫氏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探讨,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方法观察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58例,其中有16例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在结核患者...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治疗中16例类赫氏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探讨,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方法观察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58例,其中有16例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在结核患者大量排菌的化疗初期,随着痰菌阴转,X线有明显变化但出现新发病变。结论确诊为类赫氏反应,应继续原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治疗 类赫氏反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6,共1页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多数。部分患者病情隐匿,肝功能指标变化轻微,易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现象,导致延误病情。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多数。部分患者病情隐匿,肝功能指标变化轻微,易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现象,导致延误病情。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 肝功能指标 2009年 病理诊断 临床诊断 诊断水平
下载PDF
iASSIST-TKA术与PSI-TKA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4 位作者 路坦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比较iASSIST便携式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iASSIST-TKA)术与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PSI-TKA)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一病区2018年1~12月收治的75例OA患... 目的比较iASSIST便携式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iASSIST-TKA)术与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PSI-TKA)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一病区2018年1~12月收治的75例OA患者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iASSIST-TKA组(n=37)和PSI-TKA组(n=38),分别采用iASSIST-TKA术和PSI-TKA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ASSIST-TK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1.47±17.35)min,明显长于PSI-TKA组的(81.25±12.64)min,术后引流量为(213.46±38.14)mL,明显多于PSI-TKA组的(184.27±39.38)m L,住院时间为(6.39±1.66)d,明显短于PSI-TKA组的(7.50±1.27)d,矢状面胫骨组件(LTC)角偏移度为(1.12±0.24)°,明显低于PSI-TKA的(1.2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仅iASSIST-TKA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iASSIST-TKA术、PSI-TKA术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的临床治疗均安全有效,iASSIST-TKA术住院时间更短,术后LTC偏移度更低,PSI-TKA术则具更短的手术时间及更低的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三维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导板 便携式导航截骨系统 安全性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7期830-830,832,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现状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禹萌 耿晓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7-7,共1页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瘤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与间质毁损治疗,以及经门静脉穿刺治疗... 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瘤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肝瘤介入治疗方法可分为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与间质毁损治疗,以及经门静脉穿刺治疗等。单用某种方法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多种介入方法的综合序贯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现状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手术治疗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3 位作者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个体化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路组、后路组与前后路联合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凸畸形矫正角度、椎...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个体化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路组、后路组与前后路联合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凸畸形矫正角度、椎体高度重建、手术前后ESR(血沉)及CRP(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97.2±25.4)min,显著短于后路组[(126.8±55.7)min]、前后路联合组[(146.9±52.5)min,P<0.05];前路组椎体高度重建(23.5±12.8)%,显著高于后路组[(14.5±12.0)%]、前后路联合组[(13.0±12.2)%,P<0.05];三组后凸畸形矫正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个月ESR、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前路手术时间短、椎体高度重建效果明确,后路手术术中出血量少,前后路联合手术清除结核杆菌感染效果明显,且手术时间长,临床建议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个体化手术 不同入路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