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耿晓桐 刘琦 +3 位作者 花娇娇 段亚琦 赫丁轩 乔新荣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53-54,61,共3页
为促进半夏的研究利用及药用价值开发,从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针对目前发展困境的应对措施,为半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半夏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桃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析及桃花软糖的研制
2
作者 李娟 耿晓桐 +3 位作者 陈琼 彭博菡 李倩倩 王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以DPPH·和·OH清除率为指标,探讨桃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桃花软糖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生药质量浓度计,桃花水提液、醇提液和挥发油清除DPPH·的IC50... 以DPPH·和·OH清除率为指标,探讨桃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桃花软糖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生药质量浓度计,桃花水提液、醇提液和挥发油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0.58、3.44、480.00 mg/mL,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24.44、154.69、19 571.23 mg/mL,均呈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桃花软糖的最佳工艺为桃花以水提液的形式添加,以软糖总质量为基准,复合凝胶剂(明胶∶果胶质量比=20∶0.6)、白糖、干桃花浸提液和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质量比=1∶1)添加量分别为25%、33%、15%和0.2%。用此配方研制出的桃花软糖色泽呈浅红色,透明度好,柔软而有弹性,酸甜适中,咀嚼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DPPH· ·OH 软糖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地黄块根菊花心直径与其总苯乙醇苷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耿晓桐 刘琦 +2 位作者 花娇娇 赫丁轩 乔新荣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比较沁怀、1706两个种质地黄生育期内菊花心、非菊花心及整体块根中总苯乙醇苷含量变化差异,为地黄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0%甲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辅助提取,并以毛蕊花糖苷作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332 nm处测... 目的:比较沁怀、1706两个种质地黄生育期内菊花心、非菊花心及整体块根中总苯乙醇苷含量变化差异,为地黄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0%甲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辅助提取,并以毛蕊花糖苷作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332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两个种质地黄整体块根中总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缓慢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沁怀地黄于10月31日达到高峰,1706于10月10日达到高峰;两个种质地黄生育期内菊花心部位总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均高于非菊花心部位,菊花心、非菊花心及整体块根中总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菊花心直径与总苯乙醇苷含量显著正相关,1706和沁怀地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80。结论:菊花心相关特征可作为地黄道地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初步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菊花心 总苯乙醇苷含量
下载PDF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耿晓桐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本文对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和化学成分前后变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其主要变化成分包括环烯醚萜及其苷类、苯乙醇苷类和5-HMF,糖类以及其他,主要功效包括改善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抑制肿瘤生长等。
关键词 熟地黄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地黄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耿晓桐 《山西化工》 2023年第2期34-35,50,共3页
地黄是中国的大宗药材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因此每茬收获后须间隔8~10 a才能再次种植。许多研究者认为化感自毒作用是造成地黄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连作障碍形成及加重的原因极其复杂,根际作为植物-土壤生态系... 地黄是中国的大宗药材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因此每茬收获后须间隔8~10 a才能再次种植。许多研究者认为化感自毒作用是造成地黄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连作障碍形成及加重的原因极其复杂,根际作为植物-土壤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一个界面,是根系-土壤-微生物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交流的场所。本文对地黄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根际微生物等地黄连作障碍的成因和连作障碍的消减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障碍 化感物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种质地黄指纹图谱的建立及6种差异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6
作者 耿晓桐 《安徽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种质地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6种差异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7个种质地黄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目的:建立不同种质地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6种差异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7个种质地黄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对不同种质地黄中的6种差异性成分梓醇、地黄苷D、地黄苷A、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指纹图谱研究中地黄标定了15个共有峰,并指认出10个共有峰。聚类分析显示,BJ-1、BX与其他种质地黄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各种质地黄梓醇含量较高,BJ-1地黄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质。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能够快速、科学、准确地评价不同种质地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差异性成分
下载PDF
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庆婷 耿晓桐 +5 位作者 李雅静 张娟 刘庆普 龚海燕 雷敬卫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569-1582,共14页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 为探讨盾叶薯蓣在低磷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甾体皂苷类成分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选取河南南阳产盾叶薯蓣进行模拟低磷胁迫实验,在不同时期对根际基质中的磷含量(全磷、速效磷、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和土壤酸性磷酸酶(soil acid phosphatase,S-ACP)活性、植株根系发育特征(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各部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甾体皂苷类成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并利用RNA-Seq测序对关键时期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磷胁迫处理后盾叶薯蓣根际基质中易吸收态磷含量显著降低,其抗氧化酶(POD、SOD)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根系发育受阻;低磷胁迫可明显影响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合成与积累,且不同部位响应特征不同;胁迫初期为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时期;响应低磷胁迫关键时期的盾叶薯蓣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三个处理组不同部位基因表达量与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分别从盾叶薯蓣根茎、叶片、地上茎3个部位中挖掘到239、211、237个差异基因,涉及萜类骨架、有机酸、肌醇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通路。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盾叶薯蓣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对表型性状和生理代谢过程进行调节来响应低磷胁迫,本研究为研究盾叶薯蓣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低磷胁迫 磷形态 土壤酸性磷酸酶 抗氧化酶 甾体皂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8
作者 耿晓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36-38,共3页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设计类实验为主,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设计类实验为主,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种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设计性实验 主观能动性 教学
下载PDF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琦 耿晓桐 +2 位作者 花娇娇 张雯雯 赵丽平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含有多糖、三萜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心衰、治疗妇科疾病、保肝、免疫、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茯苓的研究提供参...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含有多糖、三萜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糖、降血脂、抗肿瘤、抗心衰、治疗妇科疾病、保肝、免疫、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茯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10
作者 贾凯 刘俊 +2 位作者 耿晓桐 张耀洲 肖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确定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比较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效果,优选出最佳树脂并考察其动态纯化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并采用DPPH法对... 为确定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比较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效果,优选出最佳树脂并考察其动态纯化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并采用DPPH法对纯化前后的总生物碱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50 mg·mL^(-1)(生药浓度)、上样量26 BV、上样液流速2 BV·h^(-1);吸附完成后,以3 BV水洗后再以4 BV 50%乙醇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由13.33%提高到56.64%。(2)各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对照品Vc(IC_(50)=10.39μg·mL^(-1))>总生物碱纯化品(IC_(50)=39.08μg·mL^(-1))>总生物碱粗品(IC_(50)=55.28μg·mL^(-1))。综上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十大功劳叶 总生物碱 AB-8树脂 纯化 抗氧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猫爪草多糖热浸提法提取工艺
11
作者 赫丁轩 杨立军 +5 位作者 徐源 刘敏杰 叶润 耿晓桐 李蕊 乔新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142-146,共5页
[目的]优化猫爪草多糖热浸提法提取工艺。[方法]以猫爪草块根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猫爪草多糖,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猫爪草的多糖得率作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猫爪草多糖热浸... [目的]优化猫爪草多糖热浸提法提取工艺。[方法]以猫爪草块根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猫爪草多糖,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猫爪草的多糖得率作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猫爪草多糖热浸提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热浸提法提取猫爪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是提取时间2.16 h、提取温度82℃、液料比38∶1(mL∶g),在此条件下,猫爪草多糖得率最高,为3.160%。[结论]该研究为猫爪草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草 多糖得率 热浸提法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优化
下载PDF
农林类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改初探
12
作者 刘琦 耿晓桐 +3 位作者 花娇娇 张雯雯 赵丽平 罗婧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农林类等院校有机化学公共基础课中,有机化学实验占据重要的比例。在此类课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环境,实施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虚拟实验室操作能力、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建立有效的教师评分机制。本文结合... 在农林类等院校有机化学公共基础课中,有机化学实验占据重要的比例。在此类课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环境,实施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虚拟实验室操作能力、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建立有效的教师评分机制。本文结合信阳农林学院的教改初步成果,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评分机制三方面的改革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 评分机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猫爪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花娇娇 耿晓桐 刘琦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具有有机酸、生物碱、香豆素、黄酮、多糖、多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护肝、治疗肺结核、抗炎、抑菌、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猫爪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具有有机酸、生物碱、香豆素、黄酮、多糖、多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护肝、治疗肺结核、抗炎、抑菌、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猫爪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猫爪草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豆粕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
14
作者 花娇娇 刘琦 +2 位作者 耿晓桐 赵丽平 潘岩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以豆粕为原料,优化豆粕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以大豆异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等影响因素,确定豆粕大豆... 以豆粕为原料,优化豆粕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以大豆异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等影响因素,确定豆粕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豆粕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60%的乙醇作萃取剂,液料比30∶1(mL∶g),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该工艺下的豆粕大豆异黄酮得率的平均值为3.89 mg/g,此试验值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3.95 mg/g相差不大。在此优化工艺基础上,以维生素C为对照考察豆粕大豆异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提取液中大豆异黄酮浓度为0.8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豆粕 大豆异黄酮 提取工艺 超声辅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地黄块根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耿晓桐 王丰青 +5 位作者 谢彩侠 张苗 陈志红 龚海燕 雷敬卫 张重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64-1872,共9页
本文旨在比较地黄块根不同组织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初步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利用DPPH法对85-5和北京1号两个地黄品种块根的菊花心(木质部)、非菊花心(韧皮部)及整体块根不同极性部位(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的体外... 本文旨在比较地黄块根不同组织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初步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利用DPPH法对85-5和北京1号两个地黄品种块根的菊花心(木质部)、非菊花心(韧皮部)及整体块根不同极性部位(氯仿、正丁醇和乙酸乙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抗氧化活性较强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地黄块根菊花心、非菊花心和整体块根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地黄菊花心的整体抗氧化能力较弱;三个组织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均为乙酸乙酯部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与氯仿、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的IC 50值具有显著性差异;样品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谱效关系分析表明,毛蕊花糖苷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色谱峰X 1、X 2、X 10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地黄块根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成分的筛选及阐明地黄菊花心与地黄质量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块根 不同极性部位 体外抗氧化活性 HPLC 谱效关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耿晓桐 王丰青 +4 位作者 苏秀红 陶晓赛 李雅静 雷敬卫 谢彩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多元散射校正法联合一阶导...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多元散射校正法联合一阶导数法、标准归一化法联合一阶导数法,最佳光谱范围分别为6 703.35~11 065.54 cm^(-1)、3 999.63~9 102.36 cm^(-1),最佳主因子数分别为10、7,建立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药材样品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经验证符合要求。总苯乙醇苷、总环烯醚萜苷定量模型的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2、0.980 9,校正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32 7、0.186 0,预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35 5、0.035 1,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256 9、0.574 3。总苯乙醇苷、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预测值分别为0.268%~1.636%、3.424%~6.978%,测定值分别为0.299%~1.629%、3.431%~6.952%,绝对偏差分别为-0.042%~0.067%、-0.111%~0.088%,相对偏差分别为-0.819%~0.076%、-2.257%~1.672%,预测值与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不同种质怀地黄中总苯乙醇苷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近红外光谱法 偏最小二乘法 总苯乙醇苷 总环烯醚萜苷 快速测定
下载PDF
怀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含量快速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耿晓桐 王丰青 +3 位作者 谢彩侠 陶晓赛 李雅静 雷敬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6-796,901,共12页
本文旨在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苯乙醇苷定量分析模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内的128份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含量,并将其作为基础值,结合地黄叶片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TQ8.0分析软件... 本文旨在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苯乙醇苷定量分析模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内的128份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含量,并将其作为基础值,结合地黄叶片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TQ8.0分析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的定量分析模型。地黄叶片中总苯乙醇苷定量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8 2,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为0.089 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142,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707 2;总环烯醚萜苷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2 1,校正均方差(RMSEC)为0.259,预测均方决定差(RMSEP)为0.095 4,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869 4。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定量模型可用于怀地黄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及总苯乙醇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近红外光谱法 总环烯醚萜苷 总苯乙醇苷 快速测定
下载PDF
半夏提取物与Bt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研究
18
作者 谷清义 耿晓桐 +1 位作者 叶润 申君 《南方园艺》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减缓小菜蛾对Bt的抗药性,提高防效,以半夏提取物为增效剂与Bt进行混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二者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显示,72 h内,半夏提取物和Bt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388.354 g/L和0.0687 g/L。半夏提取物... 为减缓小菜蛾对Bt的抗药性,提高防效,以半夏提取物为增效剂与Bt进行混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二者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显示,72 h内,半夏提取物和Bt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388.354 g/L和0.0687 g/L。半夏提取物和Bt分别按LC25致死浓度进行不同体积比混配,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复配比例为2∶8和1∶9时,毒效比率分别为1.32和1.36,均大于1.25,共毒系数分别为231和275,均大于200。半夏提取物对Bt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有开发为Bt混配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提取物 BT 小菜蛾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下载PDF
除虫菊素与苦参碱混配对小菜蛾的减量增效作用
19
作者 谷清义 耿晓桐 +1 位作者 马清海 申君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植物源农药防治效果,以小菜蛾为靶标害虫,选用除虫菊素和苦参碱两种植物源农药,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结果显示:除虫菊素和苦参碱复配比例为4∶6(体积比)时,毒效比率为1.36,... 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植物源农药防治效果,以小菜蛾为靶标害虫,选用除虫菊素和苦参碱两种植物源农药,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最佳复配比例。结果显示:除虫菊素和苦参碱复配比例为4∶6(体积比)时,毒效比率为1.36,共毒系数为207.84。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最佳配比(4∶6)稀释200倍液时,防效可达到93.67%。除虫菊素与苦参碱复配,对小菜蛾的毒力有显著增效作用,具有开发为复配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除虫菊素 苦参碱 小菜蛾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技术鉴别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玉 张晓霞 +3 位作者 谢彩侠 谢惠英 耿晓桐 雷敬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近红外光谱(NIRS)指纹图谱技术。方法收集不同厂家及不同存放时间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近...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近红外光谱(NIRS)指纹图谱技术。方法收集不同厂家及不同存放时间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不同特征知柏地黄丸近红外光谱的差异信息,以错判个数和性能指数(PI)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范围对NIRS指纹图谱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确定判别分析最佳的建模条件;采用三重交叉验证法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滤波(MSC+SD+ND)光谱预处理方法,在7575.57~4157.77 cm^-1波段范围内建立的模型可以将不同厂家知柏地黄丸(浓缩丸)进行区分;采用MSC+卷积平滑(SG)光谱预处理方法,在8003.94~4195.20 cm^-1波段范围内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鉴别有效期内与有效期外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结论该模型可以有效鉴别不同厂家及有效期内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近红外光谱 指纹图谱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