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袁沃亮 谢双伦 李松鹤 程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合并右心室梗死对病情和转归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作用。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232例,合并右心室梗死72例,记录一般资料、并发症...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合并右心室梗死对病情和转归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作用。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232例,合并右心室梗死72例,记录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右心室梗死组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持续性室速和再梗死均明显增高。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病死率为8.6%,右心室梗死组病死率为34.7%。右心室梗死组进行再灌注治疗者病死率为27.8%,保守治疗者病死率为55.6%。结论右心室梗死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亚组,其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通过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右心室梗死的住院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 病死率
下载PDF
损伤动脉外膜重塑和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薛迎生 张旭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8-290,共3页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外膜细胞增殖和表型特征的变化 ,采用病理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和外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后 3天、7天、14天和 2 8天血管外膜...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外膜细胞增殖和表型特征的变化 ,采用病理形态学、计算机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和外膜细胞的变化。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后 3天、7天、14天和 2 8天血管外膜厚度均显著增加。外膜细胞密度在损伤后 3天开始增加 ,7天显著增加。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在损伤后 3天达到高峰 ,7天仍显著增高。外膜细胞的α actin染色反应在损伤后 3天由阴性转为弱阳性 ,7天和 14天呈强阳性。损伤后 7天和 14天外膜细胞大量微丝和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呈现出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结果提示 ,动脉损伤后早期血管外膜显著增厚 ,外膜细胞增殖活跃 ,成纤维细胞逐渐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伴有收缩蛋白合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血管重塑 再狭窄 成纤维细胞 腹主动脉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薛迎生 张旭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196,F003,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兔实验性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以评价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在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行髂动脉球囊拉伤后 ,采用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术后 1d、3d、7d、14d... 【目的】动态观察兔实验性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以评价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在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行髂动脉球囊拉伤后 ,采用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术后 1d、3d、7d、14d和 2 8d血管外膜厚度、细胞密度和增生指数的变化。【结果】球囊拉伤后 3d、7d、14d和 2 8d ,血管外膜厚度均显著增加 ,7d、14d分别为 (6 88± 32 ) μm、(6 6 7± 2 8) μm ;细胞密度在球囊拉伤后 3d开始增加至 (6 76 0± 4 76 ) /mm2 ,7d达到(72 18± 2 5 6 ) /mm2 ,14d回到基线水准 ;细胞增生指数 3d达到 4 4 2 %± 5 6 % ,7d达到 34 8%± 7 4 % ,14d回到基线水准。【结论】血管外膜在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手术 血管外膜 再狭窄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损伤家兔动脉后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变化与TGF-β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伍卫 刘启才 薛迎生 张旭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 :观察损伤家兔动脉后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变化与TGF -β1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外膜细胞增殖、细胞表型、超微结构和TGF -β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损伤后 3d... 目的 :观察损伤家兔动脉后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表型变化与TGF -β1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兔腹主动脉损伤后外膜细胞增殖、细胞表型、超微结构和TGF -β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损伤后 3d和 7d血管外膜PCNA阳性细胞显著增多 ,14d接近正常。外膜细胞在损伤后逐渐获得α -actin表达 ,3d呈弱阳性 ,7d和 14d呈强阳性改变。损伤后 7d和 14d外膜细胞发生了显著的超微结构改变 :大量的微丝出现和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 ,呈现出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损伤后 3d ,外膜开始出现TGF -β1mRNA表达 ,7d和 14d表达持续上调 ,至 2 8d表达开始下调。结论 :提示动脉损伤后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水平和表型变化与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动脉损伤 外膜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增殖 细胞表型 TGF-Β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曲尼司特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重塑及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滕虹 伍卫 薛迎生 张旭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血管损伤后外膜反应是负性血管重塑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观察曲尼司特对损伤血管外膜反应和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管重塑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7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曲尼司特组和安慰剂组,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血管损伤后外膜反应是负性血管重塑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观察曲尼司特对损伤血管外膜反应和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管重塑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7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曲尼司特组和安慰剂组,采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曲尼司特对兔腹主动脉损伤后外膜重塑、外膜细胞增殖和细胞表型的作用。【结果】血管损伤后28d,曲尼司特组外膜厚度降低29.4%。血管损伤后14d和28d,曲尼司特组外膜面积分别降低22.6%和20.6%。血管损伤后7d和14d,曲尼司特组外膜细胞密度分别降低22.7%和38.9%。血管损伤后3d和7d,曲尼司特组外膜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降低31.4%和29.6%。【结论】曲尼司特在血管损伤后早期显著抑制外膜细胞增殖,通过减少外膜的细胞容积,明显降低外膜厚度和面积,抑制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塑 血管外膜 曲尼司特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聂如琼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张燕 方昶 朱纯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通过采用 5种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犬 10只 ,随机顺序进行右心房起搏 (RAP)、右房 His束顺序起搏 (AHSP)、右房 右室顺序起搏(AVSP)、His束近端起搏 (H... 通过采用 5种不同的心脏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同步和心室激动顺序对犬急性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犬 10只 ,随机顺序进行右心房起搏 (RAP)、右房 His束顺序起搏 (AHSP)、右房 右室顺序起搏(AVSP)、His束近端起搏 (HBP)和右心室起搏 (RVP) ,在每种起搏稳定 5min后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RAP和AHSP对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无显著影响 ;AVSP时心输出量 (CO)、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分别降低了 16 .32 % ,15 .0 1% ,15 .19% ;HBP时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均升高 ,而CO降低了 14.93 % ;RVP时mPAP、PCWP、LVEDP均明显升高 ,CO、+dp/dtmax和 -dp/dtmax分别降低了 2 3.95 % ,2 2 .2 8% ,19.74%。结论 :丧失房室同步活动引起左室前负荷变化 ,影响整体收缩功能 ;而心室激动顺序异常既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左室功能 血液动力学 心肌力学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446例次临床总结 被引量:3
7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谭桂明 朱纯石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46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14例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5.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1.9%。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3.3%,生...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46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14例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5.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1.9%。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3.3%,生理性起搏占6.7%。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9.2%,锁骨下静脉穿刺占34.6%。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电极插入途径建议采用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博器 静脉穿刺 静脉切开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安置后电风暴的处理与预后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程凌 袁沃亮 周淑娴 方昶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总结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48例患者共植入50台ICD,ES定义为24hICD正确检测到≥3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促发ICD电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6.9个... 目的通过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长期随访资料,总结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48例患者共植入50台ICD,ES定义为24hICD正确检测到≥3次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促发ICD电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6.9个月。共6例发生了8次ES。常见诱因为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通过纠正诱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减少和避免ICD电治疗。ES发生后,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ICD患者发生ES有比较明确的诱发因素,并且ES具有一定的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风暴 室性心动过速 随访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袁沃亮 周淑娴 方昶 陆佩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总结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CRT-D)的初步体会和随访结果。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②QRS波时限≥120ms;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④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 目的总结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CRT-D)的初步体会和随访结果。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②QRS波时限≥120ms;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④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入冠状静脉后侧分支或后分支,右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右房电极置入右心耳。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CRT-D,无严重并发症。左室电极1例置于心脏侧后静脉,另外2例置于心脏后静脉。除颤测试,2例为20J能量1次除颤成功。另1例20J、30J能量除颤未成功,通过调整除颤波斜率,30J成功除颤。随访期间,3例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均有改善,心室起搏比例均超过95%。2例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除颤治疗成功转复。结论CRT-D能恢复心脏同步活动和识别、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聂如琼 伍卫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2-523,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猝死 问题 范畴 状态 倾向
下载PDF
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3 位作者 伍卫 张燕 周淑娴 韦育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33-934,共2页
目的 :观察 2 8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的介入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方法 :采用正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和 (或 )抗凝治疗 ,在胸痛控制 48~ 72h后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A型病变 6例 ,B1型病变 9例 ,B2型病变 8例... 目的 :观察 2 8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的介入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方法 :采用正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和 (或 )抗凝治疗 ,在胸痛控制 48~ 72h后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A型病变 6例 ,B1型病变 9例 ,B2型病变 8例 ,C型病变 5例。对于A型和B1型病变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 ,而B2和C型病变仅处理缺血相关血管。所有病人均随访 6~ 12个月 ,在 6个月时进行活动平板心电图评价。结果 :介入治疗共 2 8例 ,成功 2 6例 ,成功率 92 9% ,出现急性血管闭塞、亚急性血栓形成各 1例。随访 ( 8 4± 1 3)个月 ,2 2例心绞痛完全消失 ,1例病人于术后 4个月心绞痛再发 ,重复冠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 16例病人于术后 6个月做活动平板心电图 ,仅 2例出现阳性结果。结论 :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 ,应建立一套危险程度判断的方法 ,根据危险程度 ,区别对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对犬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如琼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张燕 方昶 朱纯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 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 R A P) 、希氏束近端起搏( H B P) 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 R V P) ,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R ...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 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 R A P) 、希氏束近端起搏( H B P) 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 R V P) ,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R A P 比较,在 H B P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 m P A P) 、肺毛细血管楔压( P C W P) 和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 升高,心输出量( C O) 降低,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dtm a x) 、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dtm ax) ,左室松驰时间常数( T) 均无明显变化; R V P状态下m P A P、 P C W P和 L V E D P升高, C O、+ dp/dtm ax 和- dp/dtm ax 降低, T 增加。与 H B P 比较,在 R V P 状态下 C O、+ dp/dtm ax 和 - dp/dtm a x 降低, T 增加。结论: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室舒缓性下降,从而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如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717-717,共1页
关键词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经验
14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1 位作者 伍卫 张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总结 18例次直接PTCA的临床特点和冠脉内支架应用情况。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科行直接PTCA的患者共 18例。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TCA。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病变 14例 ,... 目的 :总结 18例次直接PTCA的临床特点和冠脉内支架应用情况。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科行直接PTCA的患者共 18例。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TCA。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病变 14例 ,回旋支病变 1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3例。术前冠状动脉血流 (TIMI分级 ) :0~ 1级 12例 ,2级 6例 ,无 3级血流者。患者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时间为 ( 5 6± 18)min ,植入支架 2 0个。术后残余狭窄 5 6 %± 1 3%。血流情况 :3级血流 16例 ,2级血流 2例。术中 2例出现急性血管闭塞。术后 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 ,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结论 :直接PTCA有助于缩短血管再通时间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 ,而支架植入则能进一步减少急性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有效冠脉血流 ,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血运重建 冠脉内支架术 治疗
下载PDF
两种钢丝钩状电极在紧急心脏起搏中的应用
15
作者 聂如琼 王景峰 陈本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56-357,共2页
观察两种钢丝钩状电极在紧急心脏起搏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初步总结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的特点。32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时,随机使用普通钢丝钩状电极和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进行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依所用电极种类,归... 观察两种钢丝钩状电极在紧急心脏起搏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初步总结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的特点。32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时,随机使用普通钢丝钩状电极和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进行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依所用电极种类,归入相应组。比较两组建立有效起搏的时间、起搏参数和起搏并发症。结果:两组紧急起搏的成功率均为100%,建立有效起搏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均未发生心包压塞等严重并发症。多孔表面细钢丝钩状电极与普通钢丝钩状电极比较,起搏阈值降低25%,R波振幅升高38.1%,R波斜率升高13.3%,电极阻抗降低12.5%。结论: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操作性能良好,能显著降低起搏阈值,提高对心室电活动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建立迅速、稳定、有效的紧急心脏起搏,达到抢救心脏骤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骤停 紧急心脏起搏 钢丝电极
下载PDF
冠心病人,应注意血脂达标
16
作者 聂如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2期62-63,共2页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并称“三高症”,是小康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病”,由其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心脑血管病占我国城市人口死亡因素构成原因的41%,在死亡因素中名列第1位。
关键词 高血脂 冠心病人 心脑血管病 “富贵病” 小康社会 因素构成 城市人口 死亡因素
下载PDF
田了降压药仍要防中风
17
作者 聂如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1期71-71,共1页
老张半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便听老朋友的介绍买了降压药吃。不料,前几天他出现了右侧躯体活动不便,经医生诊断为脑梗塞。这让老张困惑不已,为何服了降压药仍会脑中风?其实,高血压患者服了降压药并非万事大吉,同样需要预防脑中风。
关键词 降压药 脑中风 高血压患者 血压偏高 脑梗塞
下载PDF
四逆汤对兔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薛迎生 王景峰 +3 位作者 聂如琼 吴伟康 罗汉川 陈小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 目的 :观察四逆汤 (SND)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VSMCs增殖和凋亡在动脉损伤后再狭窄 (RS)中的作用及SND预防PCI术后RS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模型 ,用SND进行干预 ,电镜观察中膜和内膜增殖和凋亡的VSMCs超微结构特征。用α-actin标记VSM Cs并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84d亚组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损伤段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 :SND治疗组中膜内膜VSMCs增殖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细胞凋亡持续的时间较长 ,到术后 14d才达高峰 ,以后才逐渐下降。术后 84d亚组血管造影显示治疗组损伤段腹主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四逆汤能有效抑制VSMCs增殖 ,诱导其凋亡 ,减轻血管损伤后的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平滑 血管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心电图编辑功能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沈君 李国照 +6 位作者 梁碧玲 洪国斌 周翠屏 王景峰 聂如琼 曾伟科 李洁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22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22例中,检查前已知的心律失常有:4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房颤,4例为房性早搏,2例为偶发室性早搏,共14例;检查前未知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2例房性早搏,4例房颤,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7例;检查过程中未明原因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1例。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3%,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6%(χ2=161.4826,P<0.001)。结论在检查前或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的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脉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符合率 被引量:11
20
作者 牛海杰 严励 +4 位作者 聂如琼 杨海云 罗葆明 周淑娴 王景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评估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VD)的符合率,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下肢胫前动脉(ATA)和胫后动脉(PTA)的CDFI和DSA。以血管最狭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评估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VD)的符合率,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下肢胫前动脉(ATA)和胫后动脉(PTA)的CDFI和DSA。以血管最狭窄部位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与同一血管正常Vs平均值的比值作为CDFI判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CDFI诊断PVD的最大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DSA比较,CDFI评估糖尿病PVD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PV)为68%,阴性预测值(-PV)为92%,符合率84%。结论与DSA比较,CDFI诊断糖尿病PVD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代替DSA评估糖尿病P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多普勒超声 彩色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