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WT-CARS-CNN综合方法的矿区土壤煤源碳质量分数高光谱估测
1
作者 聂小军 洪雯雯 +2 位作者 GILL Ammara 于海洋 陈晓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目的目前,尚无可靠方法定量识别土壤中煤源碳,为此,方法采集焦作矿区耕地土壤,配制249个不同质量分数的煤源碳土壤样品,利用ASD FieldSpec4获取样品光谱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 目的目前,尚无可靠方法定量识别土壤中煤源碳,为此,方法采集焦作矿区耕地土壤,配制249个不同质量分数的煤源碳土壤样品,利用ASD FieldSpec4获取样品光谱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方法估测土壤中煤源碳质量分数,并对比CWT-CARS-CNN方法与传统光谱指数法构建的煤源碳估测模型估测效果,检验CWT-CARS-CNN估测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果表明:350~2500 nm波段内,煤与土壤光谱特征截然不同,含煤土壤样品光谱反射率随煤源碳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CWT方法提高了光谱对土壤煤源碳的敏感性,CARS方法提取的煤源碳敏感波段数量明显增加,基于CWT-CARS-CNN方法的煤源碳质量分数估测模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光谱指数法的;以L8分解尺度构建的CWT-CARS-CNN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0.9993,RPD=40.3081。结论基于CWT-CARS-CNN的高光谱估测方法能较准确地估测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中的煤源碳质量分数,可为“双碳”背景下矿区土壤碳固存与肥力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源碳 碳固存 高光谱估测 深度学习 矿区土壤
下载PDF
ICARDA引进-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颖 石婷瑞 +4 位作者 曹瑞 潘文秋 宋卫宁 王利 聂小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8-1673,I0007-I0014,共24页
【目的】干旱是限制小麦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挖掘、鉴定优异抗旱新种质、克隆抗旱新基因,以期丰富我国小麦抗旱遗传基础,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198份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抗旱种质为材料,... 【目的】干旱是限制小麦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挖掘、鉴定优异抗旱新种质、克隆抗旱新基因,以期丰富我国小麦抗旱遗传基础,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198份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抗旱种质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方法,通过调查苗期干旱和正常条件下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生物量和根冠比4个性状,鉴定、评价其抗旱性,结合660K SNP芯片对其抗旱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抗旱性相关染色体区间及关联位点,结合干旱胁迫下根等多组织的表达量数据,筛选抗旱性相关基因,最后以强抗旱性品系IR214和干旱敏感品系IR36为材料,利用qRT-PCR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并分析关键候选基因的优异单倍型。【结果】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性状表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不同小麦品系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4个性状在2种处理下均呈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363—0.760,多样性指数为0.310—0.400;基于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综合评价各个品种的抗旱性,发现品系IR214的D值最大,为0.851,其次为IR92、IR213、IR235和IR218等,它们可作为新的优异抗旱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检测到102个与4个性状抗旱系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1.07%—38.70%,其中,与地上部鲜重相关的位点60个、地下部鲜重相关位点1个、生物量相关位点36个以及根冠比相关位点5个;基于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到31个抗旱相关基因,结合根等不同组织的RNA-seq数据,筛选出4个抗旱候选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鉴定到2个关键抗旱候选基因;最后,分析候选基因的单倍型效应,发现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位点,2种基因型在抗旱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是潜在的功能位点。【结论】共检测到102个与苗期抗旱性显著关联的位点,筛选出TraesCS5B02G053500和TraesCS6A02G048600 2个关键候选基因,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位点是潜在的抗旱性功能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660K SNP芯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东 聂小军 +1 位作者 张永慧 刘军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8,共9页
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活动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岩质边坡,由此可能带来许多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兼具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双重功能的植被重建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工程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恢复治理。高陡岩... 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活动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岩质边坡,由此可能带来许多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兼具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双重功能的植被重建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工程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恢复治理。高陡岩质边坡因坡度陡、高差大,坡面固土保水困难,导致植被生长条件十分恶劣,所以该类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工作极其困难。为此,文章在分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适宜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技术,并阐述了各类代表性技术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论述了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指出各类技术中可能存在的理论研究薄弱、基质稳定性差、植被单一、技术选型不合理以及养护费用高等问题,并从特殊生境技术开发、基质研发、植物选配、护坡机理研究、评价机制建立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植被重建技术 研究热点 研究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野生二粒小麦粒重相关基因GW2的克隆及其单倍型分析
4
作者 王利 魏新雨 +4 位作者 杨文琪 贾彦哲 李冰冰 吕树作 聂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6-974,共9页
野生二粒小麦作为普通小麦A、B基因组供体,具有遗传类型多、变异丰富,以及粒重、粒大、抗病、耐逆等优良特性,一直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库。GW2(grain width 2)基因是调控水稻、小麦等谷类作物籽粒重量和宽度的关键基因,... 野生二粒小麦作为普通小麦A、B基因组供体,具有遗传类型多、变异丰富,以及粒重、粒大、抗病、耐逆等优良特性,一直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库。GW2(grain width 2)基因是调控水稻、小麦等谷类作物籽粒重量和宽度的关键基因,对高产育种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明确野生二粒小麦GW2基因的遗传变异,挖掘其优异单倍型,本研究克隆了野生二粒小麦的GW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基因结构等分析。结果显示,在野生二粒小麦中,GW2基因具有A和B两个同源拷贝,分别命名为TdGW2-A和TdGW2-B,两者均编码一个425 aa的蛋白序列,并具有一个Ring结构域。基于公共数据库的重测序数据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和硬粒小麦的GW2-A/GW2-B的π值分别为0.297239/0.332527、0.295072/0.296317和0.264839/0.198636,推测两个同源拷贝在四倍体小麦驯化过程中均发生了遗传瓶颈效应,其B拷贝受到的瓶颈效应更强。单倍型分析发现,TdGW2-A和TdGW2-B分别具有4种单倍型;栽培二粒小麦和硬粒小麦A拷贝具有5种单倍型,B拷贝只有3种单倍型;3种四倍体小麦的GW2-A和GW2-B主要单倍型占比分别为58%/63%、65%/83%和77%/67%,暗示驯化和人工选择趋向于主要单倍型。本研究克隆了野生二粒小麦粒重基因GW2并初步分析了其在四倍体小麦中的遗传分化和单倍型,为进一步挖掘野生二粒小麦粒重优异单倍型和功能性分子标记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GW2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指数与机器学习的矿区土壤煤源碳质量分数反演
5
作者 聂小军 赵星辉 +2 位作者 AMMARA Gill 洪雯雯 张合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69-2880,共12页
煤颗粒作为一种高碳有机质,即使少量扩散至土壤中便会以煤源碳的干扰形式导致土壤有机碳(植物源碳)质量分数的明显高估,从而增加土壤碳固存评估的不确定性。然而,目前缺少土壤煤源碳定量评估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具有100多年无烟煤开采... 煤颗粒作为一种高碳有机质,即使少量扩散至土壤中便会以煤源碳的干扰形式导致土壤有机碳(植物源碳)质量分数的明显高估,从而增加土壤碳固存评估的不确定性。然而,目前缺少土壤煤源碳定量评估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具有100多年无烟煤开采历史、土壤中煤颗粒累积(煤累积土壤)普遍的河南焦作矿区为研究区,采集当地的煤粉与不含煤颗粒的土壤,配置煤源碳质量分数不同的土壤样品,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了矿区土壤的光谱特征。综合8种光谱数学变换方法和2种光谱特征筛选方法,构建了6种矿区土壤煤源碳质量分数反演模型,包括3种光谱特征指数(弓曲差、差值指数、比值指数)、3种机器学习(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与随机森林(RF))模型。本研究也对最优反演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波长350~2 500 nm内,煤的光谱曲线特征明显不同于植物源有机质与不含煤颗粒的土壤,煤累积土壤的光谱反射率(R)随煤源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这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定量反演土壤煤源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光谱特征筛选方面,综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提取出的煤源碳特征波段数远高于光谱特征指数相关系数法,而且特征波段在波长350~2 500 nm内分布均匀。原始光谱R经光谱数学变换后,构建的弓曲差、差值、比值光谱特征指数反演模型对土壤煤源碳质量分数的估测精度明显提升,其中,基于倒数1/R变换的差值指数模型反演效果最好。相较于光谱特征指数模型,结合CARS的机器学习模型对煤源碳质量分数的估测精度进一步提升。3种机器学习模型中,1/R-CARS-RF煤源碳质量分数反演模型的估测精度最高,验证集R_(m)~2=0.998、 RMSE=0.348、RPD=29.943。适用性检验表明,1/R-CARS-RF煤源碳质量分数反演模型的适用性良好(RMSE=1.88%、RPD=4.97),可以较准确地估测焦作矿区土壤中的煤源碳质量分数。本研究可为矿区土壤煤源与植物源碳区分、土壤碳固存精确评估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源碳 土壤有机碳 高光谱反演 碳固存 煤矿区
下载PDF
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4 位作者 白二虎 马超 聂小军 陈俊杰 张合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8-401,共14页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区典型特征与其面临的瓶颈问题基础上,从采动覆岩与含(隔)水层破坏、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壤退化、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源头减沉控损与土地损毁修复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了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问题的研究发展历程,包括采动覆岩含(隔)水层破坏及结构失稳、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定义及判据、采动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整体响应行为、地表沉陷对土壤退化与耕地损毁影响、沉陷区耕地损毁识别与农作物长势监测、煤矿开采损毁土地修复技术等;在现有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的4个发展方向:采动覆岩结构失稳与含(隔)水层破坏传导机理、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地损毁作用机理、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时空演变规律与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技术,以便揭示“覆岩破坏—地表沉陷—耕地损毁—作物响应”传导驱动机制,形成中部矿粮复合区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的综合技术体系,为煤矿绿色开采与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矿粮复合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耕地损毁 作物响应
下载PDF
小麦SnRK2家族基因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韦秀兰 苏宁 +2 位作者 刘涛 聂小军 童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6-1334,共9页
SnRK2是一种植物特异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耐受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SnRK2在小麦抗逆中的作用,基于最新的小麦基因组信息,采用blastp和hmmer两种方法在普通小麦中共鉴定到30个SnRK2基... SnRK2是一种植物特异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耐受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SnRK2在小麦抗逆中的作用,基于最新的小麦基因组信息,采用blastp和hmmer两种方法在普通小麦中共鉴定到30个SnRK2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nRK2基因在普通小麦及其祖先物种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利用RNA-seq数据分析小麦SnRK2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小麦SnRK2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均存在差异,且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通过qRT-PCR进一步验证6个小麦SnRK2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不同基因之间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小麦SnRK2基因家族的部分成员出现功能分化。随后,利用已发表的六倍体小麦重测序数据,分析不同小麦群体中SnRK2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P_(i))和分化指数(F_(st)),并解析单倍型,推测Ta-5B-SnRK2.28基因的AA单倍型为优异等位变异。通过同源建模预测小麦SnRK2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现小麦SnRK2蛋白结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nRK2基因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西北风积沙区采煤扰动下土壤侵蚀与养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聂小军 高爽 +1 位作者 陈永亮 张合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更好地理解西北风积沙矿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以神东哈拉沟与上湾矿区为例,利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未采区、自恢复沉陷区(1、2、4、8 a沉陷区)与植被修复区(13 a沉陷区)的土壤侵蚀与养分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壤侵蚀与养分的演变规律。... 为更好地理解西北风积沙矿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以神东哈拉沟与上湾矿区为例,利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未采区、自恢复沉陷区(1、2、4、8 a沉陷区)与植被修复区(13 a沉陷区)的土壤侵蚀与养分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壤侵蚀与养分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采煤扰动可以导致未采区土壤侵蚀强度增大与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养分明显损失。开采沉陷后,沉陷区土壤侵蚀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地表沉陷后的最初2 a是土壤侵蚀急剧增大的时段。采煤扰动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养分的演变规律与土壤侵蚀演变密切相关。植被修复可以有效降低沉陷区土壤侵蚀强度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西北风积沙区采煤沉陷地表的生态恢复应该及时开展地表沉陷后的早起侵蚀防治,兼顾考虑植被修复与土壤微生物联合修复,以此促进土壤、植被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养分 采煤塌陷 生态环境演变 137Cs示踪 风积沙区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侵蚀陡坡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聂小军 张建辉 +2 位作者 刘刚才 南岭 苏正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6-1640,共5页
植被恢复关系到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坡冲沟侵蚀的发育,土壤质量的演化。文章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陡坡为例,通过测定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的土壤质量,探讨了植被恢复对侵蚀陡坡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有效地防止了土壤侵... 植被恢复关系到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坡冲沟侵蚀的发育,土壤质量的演化。文章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陡坡为例,通过测定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的土壤质量,探讨了植被恢复对侵蚀陡坡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有效地防止了土壤侵蚀的发生。与侵蚀裸地相比,植被恢复地土壤剖面层次保持完整,母质层以上有明显的A、B层,土壤厚度变异小且厚度大,物理性粘粒含量高,基本保持着母质为粘土层的变性燥红土质地粘重特征。植被恢复在3年多时间内对土壤紧实度尚没有起到明显改善作用,土壤容重依然偏大。植被恢复对雨季陡坡土壤水分的改善效果好,而在旱季改善效果不好。雨季,植被恢复地水分含量高,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不明显。旱季,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土壤水分状况相似。两种类型的坡地土壤水分含量都很低,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明显,而且土壤水分含量沿向下坡方向降低。植被恢复减弱了陡坡土壤侵蚀带来的有机质流失,促进了有机质的积累。因此,针对目前植被恢复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保土保水,提高土壤水分储量,减小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同时降低土壤紧实度,是今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值得考虑的一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土壤侵蚀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聂小军 张建辉 苏正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37,共6页
为更好地理解侵蚀土壤质量变化,该文利用137Cs技术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侵蚀的坡地相比,陡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44%、17%,土壤... 为更好地理解侵蚀土壤质量变化,该文利用137Cs技术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侵蚀的坡地相比,陡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44%、17%,土壤生物学肥力退化指数MFDI达-35%。陡坡耕地土壤蔗糖酶活性与137Cs浓度显著正相关(r=0.643,p=0.024),表明蔗糖酶活性随土壤侵蚀强度增大而降低。耕作侵蚀造成的陡坡耕地上坡土壤损失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最低,而耕作侵蚀造成的陡坡耕地坡底土壤堆积导致这4个微生物特性最高,结果陡坡耕地这些微生物特性的空间变异分别增大2.8、0.8、1.4、4.5倍。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生物学肥力退化与空间变异性增大在今后的土地管理中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微生物活性 耕作侵蚀 137Cs技术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酶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裂缝对采煤沉陷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小军 吕洋 +2 位作者 刘昌华 于吉涛 王世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8,91,共7页
为更好地理解矿区土壤退化机理,选择焦作采煤沉陷区4种代表性土壤景观即有裂缝耕地、无裂缝耕地、有裂缝林地、无裂缝林地,评价土地利用与裂缝对沉陷土壤养分的影响。沉陷区耕地与林地2种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 为更好地理解矿区土壤退化机理,选择焦作采煤沉陷区4种代表性土壤景观即有裂缝耕地、无裂缝耕地、有裂缝林地、无裂缝林地,评价土地利用与裂缝对沉陷土壤养分的影响。沉陷区耕地与林地2种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裂缝有无对这3个养分参数影响显著(P<0.05);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与裂缝因素(裂缝有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SOC含量影响显著(P<0.05)。沉陷区SOC,TN,TP含量均表现为:无裂缝的林地与耕地>有裂缝的林地与耕地(P<0.05)。与对照区相比,4种景观的SO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TN,TP仅在有裂缝的耕地与林地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加剧了沉陷区耕地与林地的土壤C,N,P库损失,尤其是C库损失。在有裂缝情况下,沉陷耕地-林地转变降低土壤C库损失,但在无裂缝情况下,该转变加剧土壤C库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裂缝 矿区土壤 采煤沉陷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聂小军 苏艳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2-686,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方法与耕作侵蚀模型评价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并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2种典型坡耕地-短陡坡与缓长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短陡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高达52.6 t.hm-2.a-1,是缓长坡耕地土壤侵... 利用137Cs示踪方法与耕作侵蚀模型评价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并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2种典型坡耕地-短陡坡与缓长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短陡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高达52.6 t.hm-2.a-1,是缓长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26.7 t.hm-2.a-1)的2倍。耕作侵蚀是短陡坡耕地的主要侵蚀过程,它整体性搬运土壤,其对土壤总侵蚀的贡献高达74%。水蚀是缓长坡耕地的主要侵蚀过程,其分选性搬运土壤,对土壤总侵蚀的贡献为55%。短陡坡耕地与缓长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均沿着向下坡方向逐渐降低,但短陡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下降梯度明显高于缓长坡耕地。耕作侵蚀导致两种坡耕地的坡顶土壤损失最为严重。因此,川中丘陵区的耕作侵蚀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蚀 耕作侵蚀 137Cs技术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藏东横断山区草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小军 刘淑珍 +2 位作者 刘海军 辜世贤 张为首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6-682,共7页
草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质量演变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然而有关西藏高原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为此,探讨藏东横断山区草地转变成坡耕地后土壤质量变化。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短期耕作坡耕地、长期耕作坡耕地,采集土壤表层样... 草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质量演变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然而有关西藏高原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为此,探讨藏东横断山区草地转变成坡耕地后土壤质量变化。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短期耕作坡耕地、长期耕作坡耕地,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土壤退化指数(DI)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IQ)评价了3种土地类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草地垦殖后的短期耕作造成表层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明显增大(容重:从1.11g/cm3增大至1.32g/cm3;砂粒含量:从43.3%增大至54.7%),粘粒、粉粒含量明显减小;长期耕作导致土壤表层厚度明显增加(从23.6cm增加到30.6cm),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9%、22%);两种坡耕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短期、长期耕作坡耕地DI与IQ均低于草地,表明坡耕地土壤质量出现退化。利用DI与IQ评价出来的短期耕作坡耕地与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程度不一致,表明这两种指数不能等效地评价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被认为是评价本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的一种更合理方法。据此断定,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垦殖 土壤质量 土壤侵蚀 土壤质量评价 藏东横断山区
下载PDF
耕作侵蚀对农田坡地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聂小军 徐小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4-260,共7页
耕作侵蚀是农田坡地景观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过程。随着农业生产实践的强化,耕作侵蚀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耕作侵蚀对坡地景观地形、土壤质量、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土壤侵蚀... 耕作侵蚀是农田坡地景观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过程。随着农业生产实践的强化,耕作侵蚀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耕作侵蚀对坡地景观地形、土壤质量、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土壤侵蚀严重的西部地区探讨了耕作侵蚀引起的坡地景观格局、能流、物流变化及其对水体的危害,分析了耕作侵蚀对坡地景观影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侵蚀 景观生态学 地形演化 土壤质量变异 作物减产
下载PDF
焦作矿区土地退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小军 胡斌 赵同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658-664,共7页
根据焦作矿区土地破坏现状,探讨了焦作矿区土地退化的3大主要成因,即开采沉陷、煤矸石堆积、土壤压实.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区,采集土样并测定它们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开采沉陷产生的地表起伏、裂缝是该区土壤理化质量退化的影响因素... 根据焦作矿区土地破坏现状,探讨了焦作矿区土地退化的3大主要成因,即开采沉陷、煤矸石堆积、土壤压实.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区,采集土样并测定它们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开采沉陷产生的地表起伏、裂缝是该区土壤理化质量退化的影响因素;沉陷坡上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沿向下坡方向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土壤侵蚀特征.裂隙造成了沉陷区水土及养分的流失.②矸石堆附近土壤已受到Zn,Cd,Pb,Cu的严重污染,造成了土壤微生物质量下降.③压实区土壤体积质量明显增大,导致土壤丧失可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土地退化 开采沉陷 土壤质量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小军 冯克伟 宋卫宁 《大学教育》 2017年第1期103-104,共2页
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其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双语教学作为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其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双语教学作为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型农业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分析,论述当前农业类大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双语教学 研究型 农业大学
下载PDF
矿粮复合区煤累积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聂小军 刘祥 +3 位作者 孙迎涛 谢放放 和靖 高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理解煤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土壤煤累积现象普遍的焦作矿粮复合区为研究区,选取3种不同程度的煤累积土壤(低累积、中累积和高累积)为研究对象,不含煤的土壤为对照,通过测定0—40 cm土层深度范围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并采用分形维数(D)... 为理解煤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土壤煤累积现象普遍的焦作矿粮复合区为研究区,选取3种不同程度的煤累积土壤(低累积、中累积和高累积)为研究对象,不含煤的土壤为对照,通过测定0—40 cm土层深度范围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并采用分形维数(D)、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团聚体破坏率(PAD)作为团粒结构的评价指标,探讨煤累积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在土壤中累积可以促进水稳性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化,降低团聚体的分形维数,提高团聚体稳定性。深层(20—40 cm)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幅高于表层(0—20 cm)土壤。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煤累积程度的增高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总体上,煤在土壤中的累积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性状。此外,根据本研究结果,研究区长期运煤、堆煤、洗煤和矿井水灌排等活动导致的"黑土"现象并不能视作煤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粮复合区 团聚体 煤累积土壤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焦作韩王矿塌陷区土壤质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聂小军 胡斌 赵同谦 《干旱环境监测》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是土壤质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焦作韩王矿塌陷区的土壤理化、生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减小,容重、pH增大;自塌陷坡上坡而下到塌陷盆地中心,含水量... 矿区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是土壤质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焦作韩王矿塌陷区的土壤理化、生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减小,容重、pH增大;自塌陷坡上坡而下到塌陷盆地中心,含水量依次增大,下坡位置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最高。(2)塌陷区普遍受到重金属Cu、Pb、Zn、Cd的严重污染。(3)自塌陷坡上坡而下到塌陷盆地中心,不同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土壤垂向变化方面,微生物表现出来的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 矿区土壤 质量变化规律
下载PDF
无氧铜表面处理在束流准直器中的应用
19
作者 余洁冰 谭彪 +11 位作者 康玲 刘磊 王鹏程 翁旭东 陈佳鑫 聂小军 王广源 王明 宁常军 刘仁洪 张俊嵩 于永积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168,共5页
束流准直器作为加速器的关键部件,用于吸收不在预定轨道的束晕粒子。因良好的电导率和良好的准直效率,铜被广泛应用于准直器中作为挡块材料。通常,挡块位于超高真空环境中,承受高功率束流载荷冲击,其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影响传热性能... 束流准直器作为加速器的关键部件,用于吸收不在预定轨道的束晕粒子。因良好的电导率和良好的准直效率,铜被广泛应用于准直器中作为挡块材料。通常,挡块位于超高真空环境中,承受高功率束流载荷冲击,其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影响传热性能及放气率。为评估无氧铜表面处理工艺对相关性能的影响,分别对其进行表面化学腐蚀发黑处理、高温氧化处理以及仅机械加工处理,结果表明:无氧铜表面发黑处理后,其热辐射系数明显增加,同时也伴随着放气率的明显增加;而通过高温氧化处理后的铜块,其表面热辐射系数与仅机械加工后的铜块差异不大,放气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以散裂中子源二期项目中的动量准直器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束流载荷作用下,挡块选用发黑无氧铜,可将其最高温度控制在125℃以下,同时增加两台离子泵可使该准直器所在区域真空度满足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准直器 无氧铜 表面处理 热辐射系数 表面放气率
下载PDF
糜子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刘慧 王梦醒 +4 位作者 岳文杰 邢光伟 葛玲巧 聂小军 宋卫宁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密码子使用偏性(CUB)是生物体重要的进化特征,对研究物种进化、基因功能以及外源基因表达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的53条蛋白编码序列,对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偏性进行了分析。结... 密码子使用偏性(CUB)是生物体重要的进化特征,对研究物种进化、基因功能以及外源基因表达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的53条蛋白编码序列,对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偏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叶绿体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7.14~61之间,多数密码子的偏性较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发现,RSCU>1的密码子有32个,其中28个以A、U结尾,表明第3位密码子偏好使用A和U碱基。中性分析发现,GC_3与GC_(12)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曲线斜率为0.2129,表明密码子偏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而ENC-plot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落在曲线的上方及周围,表明突变也影响了密码子偏性的形成。进一步的对应性分析发现,第1轴为主要影响因素,解释了17.92%的差异,其与ENC、GC_3S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但与CBI、GCall不相关。最后,9个密码子被鉴定为糜子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糜子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性可能受选择和突变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叶绿体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