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辨证:一种肝病诊疗的新模式
1
作者 聂广 《肝博士》 2023年第2期9-10,共2页
1.采用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自从“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确定以来,现代肝脏病学的临床分类体系已为中西医结合肝病从业者所遵从。但是,由姜春华教授和沈自尹院士所创立的“分型辨证”模式,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 1.采用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自从“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确定以来,现代肝脏病学的临床分类体系已为中西医结合肝病从业者所遵从。但是,由姜春华教授和沈自尹院士所创立的“分型辨证”模式,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多篇文章和著作中专门论述过这一模式的内在缺陷,并大力推荐“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辨证 分期辨证 肝脏病学 姜春华 诊疗模式 沈自尹 临床分类 内在缺陷
下载PDF
β成核剂和退火对rPP/r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牛茜炜 李迎春 +3 位作者 王文生 聂广 董红岭 孟庆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β成核剂(β-NA)添加到废旧聚丙烯(PP)/废旧聚乙烯(PE)(rPP/rPE)共混物中,制备了rPP/rPE/β-NA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β-NA的含量以及退火对rPP/rPE/β-N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含量为0.05%(rPP...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β成核剂(β-NA)添加到废旧聚丙烯(PP)/废旧聚乙烯(PE)(rPP/rPE)共混物中,制备了rPP/rPE/β-NA共混物,并对共混物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β-NA的含量以及退火对rPP/rPE/β-N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含量为0.05%(rPP/rPE总质量的0.05%)的β-NA以及退火对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β-NA含量为0.05%时,rPP/rPE/β-NA和退火后rPP/rPE/β-NA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最大,较rPP/rPE的4.42 kJ/m^(2)和295.10%分别增加了31.22%,115.21%和120.14%,12.75%;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β-NA诱导PP出现β晶,退火后共混物中PE和β晶PP(β-PP)结晶度增加,α晶PP(α-PP)结晶度基本不变;热重测试表明,r PP/rPE/β-NA热稳定性下降,退火后热稳定性增加,这是因为β-PP热稳定性比α-PP差,而退火后晶体结构完善热稳定性增加;流变性能测试表明,rPP/rPE/β-NA和退火后的共混物的复数黏度降低,β-NA起到润滑的作用,退火后共混物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增强;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退火后的共混物冲击断面比退火前粗糙,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丙烯 废旧聚乙烯 退火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聂广 余绍勇 +2 位作者 江福生 朱清静 张赤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 :根据重型肝炎发病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中医辨证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方法 :回顾性调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 ) 1985年 1月~ 1999年 10月住院的 2 5 0例重型肝炎患者和 36 0例一般肝病患... 目的 :根据重型肝炎发病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中医辨证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方法 :回顾性调查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 ) 1985年 1月~ 1999年 10月住院的 2 5 0例重型肝炎患者和 36 0例一般肝病患者 (对照组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采用计算机统计方法 ,得出各个证型的频数分布情况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采用 χ2检验、逐步判别分析法等予以分析 ,根据判别函数及判别系数归纳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辨证要求 ,最后得到重型肝炎的辨证标准。结果 :经检验所建立的各个判别函数对该组病例判别效果较好 ,诊断价值较高 ,其敏感度为 76 .7%~ 86 .7% ,特异度为 80 .0 %~ 83.3% ,准确度为80 .0 %~ 86 .7%。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体体现为 4个主症及其 12个证型 :黄疸湿热壅盛、热毒炽盛、肝肾阴虚 ,腹水湿热弥漫三焦、阳虚水泛、气血瘀阻 ,出血热毒炽盛、脾不统血、气滞血瘀 ,昏迷热毒入营、湿浊弥漫、阴阳离脱。并得出每个证型的临床表现 ,主、次症及辨证要求。结论 :初步得出重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 ,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式。但其研究方法尚须改进 ,并须得到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中医诊断 辩证分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脏病理及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聂广 俞伟 +2 位作者 盛国光 蔡大勇 王伯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8-19,共2页
我们在完成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攻关课题时,曾观察了大量肝穿病例,为了研究慢性肝炎辨证分型与肝脏病理及其胶原含量的关系,对既往标本400份重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0例患者均系湖北中医学院肝... 我们在完成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攻关课题时,曾观察了大量肝穿病例,为了研究慢性肝炎辨证分型与肝脏病理及其胶原含量的关系,对既往标本400份重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0例患者均系湖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为主的攻关课题组观察的1985~1993年住院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分型 肝脏病理 胶原含量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湿热中阻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湖北中医学院
下载PDF
蚤莲合剂对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广 龙爱华 +5 位作者 傅其黎 李瀚旻 明安萍 肖琳 晏雪生 王伯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对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的抗促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含100ppm的二乙基亚硝胺(DEN)饮水造模,采用蚤莲合剂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血清和肝组织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蚤莲合剂对大鼠肝组织... 目的:观察蚤莲合剂对诱发大鼠原发性肝癌的抗促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含100ppm的二乙基亚硝胺(DEN)饮水造模,采用蚤莲合剂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血清和肝组织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蚤莲合剂对大鼠肝组织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大鼠肝癌形成率相对减少,血清ALT、ALb、ALP、TNF水平及肝匀浆γ-G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免疫组化AFP阳性细胞数也较模型组为少(P<0.05)。结论:蚤莲合剂有明显抑制DEN所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抑癌作用可能与其护肝、抗炎和控制变异细胞过度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中医药疗法 大鼠 蚤莲合剂
下载PDF
三种方法诱发鸭肝纤维化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聂广 李瀚旻 +14 位作者 肖琳 胡纯清 蔡大勇 朱清静 王伯祥 张华亭 刘晓翌 邹祖玉 陈道平 刘铭球 周洁 唐华 江曼 杨飞 胡雪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33-35,共3页
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强毒株感染1日龄鸭,结果85天后均出现纤维增生(6/6),120天有3/5出现肝纤维化,与感染十四氯化碳注射组(65天3/4出现纤维增生,85天3/6出现肝纤维化)、感染+牛血清白蛋白攻击组(85天3/5出现纤维增生,120天8/12出... 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强毒株感染1日龄鸭,结果85天后均出现纤维增生(6/6),120天有3/5出现肝纤维化,与感染十四氯化碳注射组(65天3/4出现纤维增生,85天3/6出现肝纤维化)、感染+牛血清白蛋白攻击组(85天3/5出现纤维增生,120天8/12出现肝纤维化)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强毒株DHBV是引起肝脏特异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造成DHBV持续感染和延长观察时间,可望进一步提高鸭肝纤维化的造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4种莪术有效成分对肝星状细胞-T6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聂广 江远 +1 位作者 李泽松 江福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5-139,i001,共6页
目的:研究莪术4种有效成分(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基因库中查询50种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软件设计探针,在PE8909DNA合成仪上合成寡核苷酸,用OGR04... 目的:研究莪术4种有效成分(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基因库中查询50种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RNA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设计软件设计探针,在PE8909DNA合成仪上合成寡核苷酸,用OGR04点样仪及醛基化玻片制备成基因芯片。以秋水仙碱、莪术油、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不同浓度含药培养液培养HSCT6细胞。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细胞存活率在50%以上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所用浓度,每组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按1、6、12和24h4个时间段收集细胞。按操作步骤提取细胞总RNA,经逆转录荧光标记、杂交和洗涤,用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芯片和ImaGene4.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归一化处理,使用看家基因和阳性对照对Cy3和Cy5扫描结果进行校正。结果:秋水仙碱6.25μg/ml作用HSCT6细胞12h,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下调220%;莪术油78.125μg/ml作用HSCT6细胞24h,可使基因TIMP2、白细胞介素6表达分别下调230%和220%;莪术醇1.5625μg/ml作用HSCT6细胞12h,可使转化生长因子β1、P450a基因表达下调230%和210%。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莪术有效成分莪术油、莪术醇的抗肝纤维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莪术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手足口病“肌表—经脉—脏腑”传变假说 被引量:6
8
作者 聂广 洪可 +3 位作者 聂凡 袁虹 田一梅 李秀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根据中医外感病理论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探讨其传变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学和理论思维方法以及初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手足口病的"肌表-经脉-脏腑"传变模型。结果手足口病"肌表—经脉—脏腑"传... 目的根据中医外感病理论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探讨其传变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学和理论思维方法以及初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手足口病的"肌表-经脉-脏腑"传变模型。结果手足口病"肌表—经脉—脏腑"传变假说可以浓缩为"温邪外感,首犯太阴,顺传脾肺,逆传心肝"等十六字表述;"不传、顺传、逆传"等三种传变模式是手足口病患者的不同归属;手足口病可采取分期辨证模型,即根据病程分为表证期、里证期、恢复期/坏证期,各期通过证素分析可以提炼出主要病机、次要病机,以便确立基本证候和兼夹证候,再根据"理法方药"原则采取相应的"主方加减"论治策略。结论 "肌表—经脉—脏腑"传变假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和理论总结的手足口病辨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传变 假说
下载PDF
拓展王伯祥教授“肝络瘀阻”学说构建中医肝病分期辨证体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聂广 张赤志 +7 位作者 唐智敏 盛国光 张建军 李瀚旻 方步武 陈盛铎 朱清静 曾常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73-779,786,共8页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 本文回顾了王伯祥教授治疗肝病尤重瘀血的学术思想和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该团队在“肝病血瘀证”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该团队在此基础上构建“毒损肝络”假说的具体内容和临床应用,提出以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诊疗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血瘀证 毒损肝络假说 分型辨证 分期辨证
下载PDF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广 张赤志 唐智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关键词 肝络瘀阻证 邪毒 剔毒通络治法 肝病血瘀证 中医
下载PDF
邪毒致鸭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广 曾常春 +2 位作者 朱清静 李玲 晏雪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起剂量加大为0.2ml/只,且后3组第11d分别用秋水仙碱、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灌胃,至第112d结束。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指标,丙二醛(MDA),肝纤维化指标,做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动物造模组具有明显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P<0.01),白蛋白(Alb)降低(P<0.05)和G、MDA升高(P<0.01),以及血清PCⅢ、HA、LN和肝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病毒颗粒。解毒软肝汤除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0.01)和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并能降低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肝功能及球结膜微循环(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邪毒(DHBV)连续攻击能够形成鸭肝血瘀阻证模型,其改变与脂质过氧化损害、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型肝炎病毒 肝血瘀阻证 动物模型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邪毒致肝病血瘀证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广 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442-443,共2页
5年前,我们在采用鸭乙型肝炎模型进行抗病毒试验(国家攻关课题完成后转新药开发)时,受到启发,率先开展了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随后又进行了应用评价。此举不仅在肝纤维化的六大类模型(化学中毒性、免疫性,营养性、瘀血性、血... 5年前,我们在采用鸭乙型肝炎模型进行抗病毒试验(国家攻关课题完成后转新药开发)时,受到启发,率先开展了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随后又进行了应用评价。此举不仅在肝纤维化的六大类模型(化学中毒性、免疫性,营养性、瘀血性、血吸虫病、遗传基因性)之外成功地增加了一种病毒性肝纤维化模型,也顺应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模型 肝病血瘀证 中西医结合 组织病理学 病毒性肝炎 操作性解释 邪毒 对比研究 鸭乙型肝炎模型 应用评价
下载PDF
人禽流感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广 林巧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禽流感是继SARS后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本文综合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救治经验,探讨其致病因素,分析其病机演变过程,总结其发病特点。这些理论总结有助于辨明人禽流感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其主要致病因素,对于... 禽流感是继SARS后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本文综合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救治经验,探讨其致病因素,分析其病机演变过程,总结其发病特点。这些理论总结有助于辨明人禽流感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其主要致病因素,对于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流感 病因病机 中医 传染性疾病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 被引量:9
14
作者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1重型肝炎的分型 1.1各国分型概况 从发病类型看,我国一直倾向于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其中没有严格区分肝性脑病的有无。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分型 分期 发病类型 肝性脑病 亚急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2-845,共4页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应该从临床和基础两个层次,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重点领域,开展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节,细菌、病毒耐药株的治疗,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功能和组织学恢复等研究,瞄准现代医学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应该从临床和基础两个层次,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重点领域,开展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调节,细菌、病毒耐药株的治疗,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功能和组织学恢复等研究,瞄准现代医学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发掘中医学的宝贵经验和理论优势,进行临床验证和机理研究,以纳入现代医学的框架,为世界医学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中西医结合 策略
下载PDF
王伯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聂广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共2页
王伯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聂广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王伯祥王伯祥教授从事肝病研究40多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现为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先后主编过《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 王伯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聂广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王伯祥王伯祥教授从事肝病研究40多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现为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先后主编过《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中医肝胆病学》等著作,发表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王伯祥
下载PDF
中草药抗肝炎病毒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49-50,46,共3页
七十年代的药物筛选七十年代早期,我国有不少单位用对流电泳(CIEP)法和放射免疫(RIA)法对数千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初步提示一些药物对HBsAg有体外抑制作用。例如,解放军302医院筛选出对HBsAg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虎杖、朱砂、蜈蚣、麻黄... 七十年代的药物筛选七十年代早期,我国有不少单位用对流电泳(CIEP)法和放射免疫(RIA)法对数千种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初步提示一些药物对HBsAg有体外抑制作用。例如,解放军302医院筛选出对HBsAg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虎杖、朱砂、蜈蚣、麻黄、肉桂、莲须、黄柏、大黄、艾叶、蒲公英、车前草、败酱草、半枝莲、金钱草、夏枯草、金银花、忍冬藤、贯众煎剂、贯众注射液;天津卫生防疫站的筛选结果表明,蚕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肝炎病毒 贯众注射液 抑制作用 DHBV 莲须 药物筛选 忍冬藤 筛选结果 治疗作用 提取物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热点难点和起点 被引量:5
18
作者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1病原治疗的药物筛选 在现代医学里,清除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首先,50年代末的筛选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药物具有一定规模,所筛选的中药在500种以上,还有不少中药复方,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积累了一些经验.随后到70年代,通过... 1病原治疗的药物筛选 在现代医学里,清除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首先,50年代末的筛选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药物具有一定规模,所筛选的中药在500种以上,还有不少中药复方,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积累了一些经验.随后到70年代,通过患者血清筛选抗HBsAg药物此起彼伏,形成了很大规模,筛选的中草药达3000多种,还有大量方剂.一时发现不少中草药具有HBsAg抑制作用,弄得人心振奋,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肝病 治疗 病原学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肺痨纳入外感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聂广 李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442-444,446,共4页
关键词 肺痨 外感病 辨证体系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47-49,共3页
对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述评。认为辨证论治符合本病治疗规律,其分型诊断正趋于客观统一,遣方用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微观辨证和方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提高辨证论治疗效的两根支柱;辨病组方体现了传统治法和现代研究... 对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述评。认为辨证论治符合本病治疗规律,其分型诊断正趋于客观统一,遣方用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微观辨证和方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提高辨证论治疗效的两根支柱;辨病组方体现了传统治法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但疗效评价有待于统一标准和系统规划,今后要着眼于研究的深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单味药研究要注意和临床相结合,进一步引进和研制评价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发展趋势 药物疗法/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