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左志高 尹黎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最佳矫正视力为0.40~1.20,屈光度数为(-13.25±2.05)D(-11.25~-20.00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79眼(90.80%),≥1.0者22眼(25.29%),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眼(79.31%)。高阶像差均方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6±0.24)μm、(0.60±0.16)μm和(0.56±0.12)μm,与术前的(0.41±0.18)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像差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针刺新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630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4 位作者 吴志鸿 李聘卿 王增叶 曾庆广 唐秀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用针刺新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630例共1240眼,其中真性近视182眼,混和型近视630眼,假性近视428眼。治愈970眼,占78.2%;显效220眼,占17.7%;有效43眼,占3.5%;无效7眼,占0.6%。假... 本文用针刺新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630例共1240眼,其中真性近视182眼,混和型近视630眼,假性近视428眼。治愈970眼,占78.2%;显效220眼,占17.7%;有效43眼,占3.5%;无效7眼,占0.6%。假性近视全部治愈,从而使青少年度过近视眼的易感期,防止其向真性近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明穴 近视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青少年
下载PDF
Phakic 6H_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4 位作者 尹黎 买志彬 唐秀侠 辛宝莉 左志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 目的通过对植入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的观察,评估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39例(65眼),于术前2周以YAG激光行术眼虹膜周边根切术,预防术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分别于Phakic 6H2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及Phakic 6H2在前房内的位置,并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于术后1月、3月及6月对患者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结果①术前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0.1,而术后6月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76.9%(50/65),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84.6%(55/65);②高阶像差均方根由术前的(0.44±0.06)μm升至(0.54±0.11)μm(P<0.05),其中3~6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无眩光及眩光条件下各空间的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周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明视眩光条件下,1.5cpd及3.0cpd两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眩光条件下明视时的1.5cp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时,所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Phakic 6H2植入术后有效地提高了高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视觉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体眼 对比敏感度 高阶像差
下载PDF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辛宝莉 买志彬 唐秀霞 汪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69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6例... 目的对比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LASIK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6例(52眼),对照组25例(50眼)。试验组接受引进虹膜识别定位技术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照组接受常规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高阶像差、屈光度、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中眼球旋转为4.86°±2.82°,瞳孔中心移位:X轴平均移位为(0.16±0.08)mm,Y轴平均移位(0.12±0.06)mm;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试验组63.4%患者优于其术前戴镜矫正视力,而对照组52.0%患者优于术前戴镜矫正视力;2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但术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术后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个月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高空间频率12.0c.d-1、18.0c.d-1下降明显(P均<0.05),术后3个月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问卷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者试验组为50眼(96.1%),对照组为46眼(92.0%)。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术后视觉质量略优于常规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2 位作者 辛宝莉 唐秀侠 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的Keracor117C型准分子激光机远视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 47例 (90眼 ) ,术中用Hansatome板层角膜刀做直径 9 5mm ,厚...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的Keracor117C型准分子激光机远视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 47例 (90眼 ) ,术中用Hansatome板层角膜刀做直径 9 5mm ,厚度 13 0~ 160 μm角膜瓣。术后观察视力及屈光度改变 ,所有患者随访 1年以上。 结果 患者术前裸眼视力 0 1~ 1 0 ,平均 0 3 0± 0 19,矫正视力 0 15~ 1 2 ,平均 0 74± 0 2 4,屈光度 + 0 75~ + 8 75DS ,其中伴有散光者 46眼 ,散光度 + 0 75~ + 3 0 0DC。阅读时间均低于 2 0min。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5者 74眼 (82 2 % ) ,≥0 8者 61眼 (67 8% ) ,≥ 1 0者 47眼 (52 2 % ) ,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 14眼 (15 5% )。术后屈光度在 -1 50~ + 1 2 5D ,平均 + 0 2 3D± 0 89D ,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 ,阅读时间超过 1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治疗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视觉评定
6
作者 聂晓丽 王丽娅 +2 位作者 刘苏冰 买志彬 马恩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和常规LASIK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及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的所有患者,排除门诊随访数据不全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24.53±3.56)岁,屈光度-2...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和常规LASIK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及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的所有患者,排除门诊随访数据不全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24.53±3.56)岁,屈光度-2.00~-12.00D,按屈光度分组:A组(-2.00~-3.00D)、B组(-3.25~-6.00D)、C组(-6.25~-10.00D)、D组(-10.00D以上)。复查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总体像差、对比敏感度、屈光度。结果:①视力及屈光度: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在各组中均较稳定,而常规LASIK手术的视力在A组、B组较稳定,C组、D组有回退;②像差RMS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比较在A组无差别,在B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别;③对比敏感度(CS1、CS2、CS3、CS4):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比较A组在4种条件下无差别,B组、C组在CS2、CS3条件下下降,D组在CS1、CS2、CS3、CS4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波前像差 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近视眼角膜厚度的OrbscanⅡ检测
7
作者 聂晓丽 王丽娅 +3 位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侯莹 买志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1:-1.00~-3.00D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D95眼,高度近视组G3:-6...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1:-1.00~-3.00D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D95眼,高度近视组G3:-6.25~-10.00D90眼,超高度近视组G4:-10.25~-15.00D83眼)的角膜厚度分布,并与381眼正视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556.1±33.7)μm,G1、G2、G3、G4组近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54.2±33.9)μm、(551.6±32.7)μm、(549.1±30.2)μm和(548.5±31.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薄点角膜厚度为(533.6±32.7)μm,G1、G2、G3、G4组角膜最薄点厚度分别为(534.6±33.9)μm、(532.6±34.7)μm、(530.1±29.2)μm和(535.5±27.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与正视眼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可能与屈光度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scanⅡ 近视眼 正视眼 角膜厚度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聂晓丽 王丽娅 +4 位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买志彬 侯莹 唐秀霞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联合LASIK手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41眼11~17岁的青少年,屈光度-8.75^-15.50D,眼轴26~30mm,眼底有病理性改变的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2年以上,屈光状态稳定后再行LASIK治疗。结果...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联合LASIK手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41眼11~17岁的青少年,屈光度-8.75^-15.50D,眼轴26~30mm,眼底有病理性改变的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观察2年以上,屈光状态稳定后再行LASIK治疗。结果:术后裸眼视力:100%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者占53.6%,≥2行以上者占36%;术后平均屈光度:LASIK 1个月(1.08±0.92D,3个月-0.63±0.66D,6个月-0.78±0.74D,12个月-0.85±1.12D。术后12个月、6个月、3个月平均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并发症:后巩膜加固术后3眼发生轻度的排异反应,LASIK术后结膜下出血8眼,角膜瓣偏斜2眼。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联合LASIK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后巩膜加固术 LASIK
原文传递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内压的动态观察
9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吴志鸿 李聘卿 王增叶 曾庆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后 眼压 外伤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吴志鸿 王增叶 李聘卿 辛宝丽 《武警医学》 CAS 1996年第3期144-145,共2页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聂晓丽,刘苏冰,吴志鸿,王增叶,李聘卿,辛宝丽(郑州450052)关键词角膜接触镜,角膜地形图,屈光度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角膜地形图的问世,戴接触镜所引起角...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聂晓丽,刘苏冰,吴志鸿,王增叶,李聘卿,辛宝丽(郑州450052)关键词角膜接触镜,角膜地形图,屈光度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角膜地形图的问世,戴接触镜所引起角膜形态及屈光的改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屈光度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眼内压的影响
11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3 位作者 李荣 刘凤云 辛宝莉 唐秀侠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眼内压 治疗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7,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人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 角膜瓣 共焦显微镜
下载PDF
ICL或T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6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汪洋 马宁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等效球镜值、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2615.6±144.92)mm-2、(2603.40±146.30)mm-2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晚眩光和光晕、高眼压、TICL轴向偏差和继发性白内障等。结论植入ICL或T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TICL
下载PDF
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秀侠 刘苏冰 +3 位作者 曾庆广 聂晓丽 张卫霞 买志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B组优于A组(P<0.01)。结论:老视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医学验光 常规验光
下载PDF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像差的改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买志彬 张金嵩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马恩普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871,875,共4页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及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患者38例(76眼)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患者35例(70眼)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对2组波前像差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75眼(99%)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66眼(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高阶像差试验组术后较术前无差异,对照组术后1周(0.52±0.30)μm、1个月(0.81±0.15)μm时较术前增加。同时术后各期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球差的增加量高于试验组。垂直彗差试验组术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水平彗差2组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可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飞秒激光 像差
下载PDF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宏霞 侯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wave波前像差仪(美国博士伦公司)采集患眼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及明光小瞳孔时的虹膜数据及波前像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在切削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前,启动虹膜定位功能,记录眼球旋转类型和度数(系统默认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值)。结果双眼的外旋发生率明显大于内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右眼外旋377眼(占33.75%),左眼外旋373眼(占33.40%);双眼的旋转度:右眼-0.1°^-11.4°(平均-3.33°±2.28°),左眼0.1°~14.1°(平均3.03°±2.26°)。双眼内、外旋转度≤5.0°者共950眼(占85.05%),其中右眼内旋169眼,外旋304眼;左眼内旋170眼,外旋307眼。结论角膜行屈光手术时,从坐位的术前检查到仰卧位的屈光手术,眼球会发生内、外旋转,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将眼球内、外旋转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球旋转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不同光线下瞳孔直径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苏冰 辛宝莉 +4 位作者 聂晓丽 侯影 朱晓红 买志彬 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瞳孔直径 临床观察 Orbscan-Ⅱ 光线 屈光不正 角膜地形图 手术方案 瞳孔大小
下载PDF
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er LS900测量角膜曲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秀侠 买志彬 +2 位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江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ar LS900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性,并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利用三种不同测量仪器对86例(172眼)患者测量垂直与水平角膜曲率,每种仪器每眼分别测量三次,由专人负责测量,记录其平均值。结...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仪、IOL Master、Lenstar LS900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性,并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利用三种不同测量仪器对86例(172眼)患者测量垂直与水平角膜曲率,每种仪器每眼分别测量三次,由专人负责测量,记录其平均值。结果电脑验光仪测得垂直曲率为(43.85±1.74)D、水平曲率为(43.08±1.39)D,IOL Master测得垂直曲率为(44.08±2.78)D、水平曲率为(42.92±1.43)D,Lenstar LS900测得垂直曲率为(43.91±1.69)D,水平曲率为(42.94±1.41)D。三者测出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同一人群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结果进行分析显示,三种仪器测量出的角膜曲率数据均准确可靠,一致性较好,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验光仪 IOL MASTER LENSTAR LS900 角膜曲率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6 位作者 马宁 段峰 聂晓丽 江红玲 刘苏冰 买志彬 晁炜静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飞秒激光辅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仪器参数设置、术中和术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67例白内障患者,年龄42~72岁,核硬度Ⅱ~Ⅳ级(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使用LenSx(美国Alcon公司)飞... 目的:总结分析飞秒激光辅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仪器参数设置、术中和术后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12月67例白内障患者,年龄42~72岁,核硬度Ⅱ~Ⅳ级(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使用LenSx(美国Alcon公司)飞秒激光白内障治疗设备进行手术。参数设定:前囊截囊直径4.9 mm,劈核直径5.1 mm,中央环形劈核直径2.7 mm,主切口宽2.2 mm、长1.4 mm,侧切口宽1.0 mm、角度30°。结果67例中,无锚定失败者。角膜切口:49例(73.13%)角膜主、侧切口均能完全切透;刀协助制作主切口11例(16.42%),侧切口9例(13.43%)。前囊环形截开:65例(97.01%)前囊环形切开口居中,43例(64.18%)前囊截囊口囊膜完全游离,3例(4.48%)出现前囊口放射状裂开。劈核:仅4例(5.97%)全白白内障劈核不彻底,余患者劈核效果满意。本组无囊袋阻滞综合征、后囊破裂、晶状体核坠落等现象发生。21例(31.34%)明显结膜下出血,所有患者激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瞳孔缩小,8例(11.94%)激光术后,瞳孔小于前囊截囊口。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行白内障手术能精确决定囊袋口的大小、形状、位置,决定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和稳定性,减少超声能量的应用,提高白内障手术的精度和质量,对截囊、劈核效果满意;主、侧切口位置及深度的准确性尚待进一步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