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三段沉积体系类型及差异分布
1
作者 张伟涛 赵瑞星 +5 位作者 邓涛 董艳蕾 滕宝刚 聂银兰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2)东三段沉积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明显。西缘陡坡带发育近源砂砾岩与暗色泥岩组合的近岸水下扇;南侧和东侧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发育湖相泥岩,断裂带附近多为滑塌浊积扇。3)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质量。距源区越远,结构成熟度越高,则有利储层越发育;滑塌浊积扇相带储层质量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带,近岸水下扇相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辫状河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东营组东三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
下载PDF
深时源—汇系统综合研究和沙垒田实例分析
2
作者 朱筱敏 刘强虎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陈贺贺 聂银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1797,共17页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碎屑矿物年代学定量示踪、源区地貌重建与定量古地貌分析、地貌比例关系分析、沉积物通量定量估算和地层正演模拟综合表征等;源—汇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定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基于收支平衡模型可预测砂体规模和有利储层分布。沙垒田地区源—汇系统研究表明,均一母岩组成与边界条件约束下汇水高差和汇水面积较大以及地形坡度较陡通常对应形成规模和厚度较大的扇体。【结论与展望】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应加强基于盆地类型和成因的源—汇系统类型和级次划分,加强源—汇系统参数定量研究,不断提高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表征精度,建立具有预测功能的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耦合模型,有效预测砂体时空分布,不断实现多学科与多方法交叉融合,建立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源—汇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源—汇系统 分类和要素表征 耦合关系模型 沙垒田凸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表征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聂银兰 朱筱敏 +3 位作者 董艳蕾 杨棵 秦祎 叶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81-1896,共16页
源—汇系统是指剥蚀地貌形成的物源通过搬运路径到汇水盆地分散沉积下来的动力学系统,在地球科学领域具重要研究意义。源—汇系统包含物源、搬运路径和沉积体系3个重要组成要素,必须把3个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来研究,才能完整地认识地... 源—汇系统是指剥蚀地貌形成的物源通过搬运路径到汇水盆地分散沉积下来的动力学系统,在地球科学领域具重要研究意义。源—汇系统包含物源、搬运路径和沉积体系3个重要组成要素,必须把3个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来研究,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表层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演化。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类型,笔者等系统分析了陆相断陷盆地结构特征,其内部陡坡带与缓坡带作为断陷盆地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形成过程和地貌结构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相应源—汇系统要素也存在差异性。根据源汇系统耦合要素可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源—汇系统类型划分为3种类型:(1)近源—短轴—浊积扇型、(2)近源—短轴—冲积扇/扇三角洲型和(3)远源—长轴—湖泊三角洲型,其中陡坡带主要发育近源—短轴—浊积扇型、近源—短轴—冲积扇/扇三角洲型两种源—汇系统耦合类型;缓坡带和盆地长轴方向主要发育远源—长轴—湖泊三角洲型源汇系统耦合类型。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将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开展综合研究,聚焦深时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和分散体系研究,强调源—汇系统要素定量表征及其耦合响应关系,预测规模性有利沉积砂体,为沉积矿产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性模型和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源—汇系统 要素表征 源汇系统类型 规模砂体预测
下载PDF
基于岩相表征的细粒沉积物沉积机制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聂银兰 谢庆宾 +1 位作者 朱筱敏 张美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细粒沉积物的沉积机制不仅反映了沉积过程,更重要的是控制了非常规储层的性质和资源潜力。细粒沉积岩岩相反映了岩石的沉积特征、古沉积环境、沉积机制,可根据矿物成分、沉积构造、有机质丰度、粒度等特征进行划分。物源、气候、水体物... 细粒沉积物的沉积机制不仅反映了沉积过程,更重要的是控制了非常规储层的性质和资源潜力。细粒沉积岩岩相反映了岩石的沉积特征、古沉积环境、沉积机制,可根据矿物成分、沉积构造、有机质丰度、粒度等特征进行划分。物源、气候、水体物理化学条件及构造作用是影响细粒沉积过程和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主控因素,海、陆相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细粒沉积物可能被浊流、碎屑流、异重流、滑塌等多种重力驱动作用搬运改造,大部分地区细粒沉积物的沉积机制都不是受单一的动力学控制,而是受多种成因机制的共同作用。相对稳定的构造和沉积环境、适宜的沉积速率使细粒沉积岩岩层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局部地区发育甜点,地质甜点区为页岩油气的大面积分布与局部富集提供了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岩相划分 沉积环境 沉积机制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
5
作者 许涛 王昭君 +2 位作者 周发鑫 聂银兰 殷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14691-14699,共9页
为明确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及展布,以岩矿与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结合水动力条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古地貌分析,研究砂体的发育程度、物源方向与搬运通道,探讨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不同井区的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 为明确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及展布,以岩矿与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结合水动力条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古地貌分析,研究砂体的发育程度、物源方向与搬运通道,探讨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不同井区的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XC1井与D2井具有同源性,岩屑类型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1井物源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岩屑类型以岩浆岩岩屑为主,主量元素分析结果与岩屑类型分析结果相一致;XC1井和D2井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D1井主要为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XC1井和D2井区主要接受南部三危山隆起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D1井区主要接受北部北山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重新落实的物源体系展布对于研究区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墩凹陷 物源分析 岩矿分析 主量元素 水动力条件 古地貌 敦煌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