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数阶导数模型的巷道围岩变形失稳规律研究
1
作者 肖书文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巷道在应力长时间作用下会发生蠕变变形,为探究蠕变变形失稳规律,以分数阶导数为基础,将Newton黏壶改进为Abel黏壶,并引入负指数形式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分数阶Nishihara本构模型。根据晋城市锦辰煤业3采区砂岩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实验,验... 巷道在应力长时间作用下会发生蠕变变形,为探究蠕变变形失稳规律,以分数阶导数为基础,将Newton黏壶改进为Abel黏壶,并引入负指数形式的损伤变量,建立了分数阶Nishihara本构模型。根据晋城市锦辰煤业3采区砂岩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实验,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新模型可以更好到描述巷道围岩在长期力学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巷道变形 分数阶导数 本构方程
下载PDF
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书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鼻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刻画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心态 ,批判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虚荣 ,而且还深刻地蕴涵着禅宗的人生“三境界说”对芥川的影响 ;《鼻子》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语》 ,对其中一个简单的笑话做了艺术的加工并注入了... 《鼻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刻画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心态 ,批判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虚荣 ,而且还深刻地蕴涵着禅宗的人生“三境界说”对芥川的影响 ;《鼻子》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语》 ,对其中一个简单的笑话做了艺术的加工并注入了现代人寻求拯救的心理体验 ;本文参照芥川对宗教救赎问题的一贯思考 ,剖析了内供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命运 ,意在说明《鼻子》中所蕴藏的禅宗“三境界说”对人心只起到有限的拯救作用 ,人类最终走不出命运的樊篱 ,从而显示了作家人生体验中深刻的矛盾和痛苦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子》 境界说 拯救 芥川龙之介 古代故事 救赎 命运 禅宗 人心 有限
下载PDF
试论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的心灵冲突——兼与西方悲剧精神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肖书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的超越精神的矛盾。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而使矛盾双方得到了调解,完成了一个黑格尔式的悲剧。文章最后将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西方悲剧意识从古今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的永恒矛盾 亲情 艺术 悲剧 东西方比较
下载PDF
夏目漱石《梦十夜》解读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书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夏目漱石 解读 创作热情 明治维新 长篇小说 《我是猫》 著名作家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从《古事记》看日本妇女性格的形成 被引量:8
5
作者 肖书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本文对日本文学经典《古事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种文化学的分析,指出日本女性的性格在书中显示了三个层次,即:在远古神话中奠定了日本女性重政治、重家庭义务和重情感的特点,在历代天皇的传说中,日本女性往往体现出以情感和爱情为... 本文对日本文学经典《古事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种文化学的分析,指出日本女性的性格在书中显示了三个层次,即:在远古神话中奠定了日本女性重政治、重家庭义务和重情感的特点,在历代天皇的传说中,日本女性往往体现出以情感和爱情为基点来处理政治和家庭关系,自仁德天皇以后的日本女性则越来越把恋爱视为人生的真正意义。由此形成了日本女性柔顺、体贴、忍耐、坚韧、细腻和善于言辞的特点,但也包含有对家庭义务和国家政治的献身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事记》 日本女性 性格 爱情 婚姻关系 家庭 国家政治
下载PDF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被引量:5
6
作者 肖书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183,192,共3页
关键词 日本文学 物哀 人的精神 局限性 偶然性 哀情 有无 情绪 瞬间
下载PDF
论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人性边界 被引量:4
7
作者 肖书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几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在表达人性的深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划分,指出芥川对人性边界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三阶段的上升过程,即从剥离人性的面具、显示面具对人性边界的顽强的遮蔽性,到对人的自我感觉的“本心”加以怀... 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几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在表达人性的深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划分,指出芥川对人性边界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三阶段的上升过程,即从剥离人性的面具、显示面具对人性边界的顽强的遮蔽性,到对人的自我感觉的“本心”加以怀疑、不惜让自己陷入疑惑和痛苦,再上升到揭示人性在自我超越中提升自己,直到展示人性本身的悲剧性冲突这一最高境界,并对每个阶段的人性结构进行了一种层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边界 面具 怀疑 自我感觉 矛盾 非人 超人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爱情观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书文 周雅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2,共8页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成长小说",讲的是少男少女在青春期如何努力挣扎着走出儿童时代对两性关系的幼稚幻想,而向着成熟的爱情观成长的故事。作者以渡边为主线,描述了几个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女孩对待爱情的态度...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成长小说",讲的是少男少女在青春期如何努力挣扎着走出儿童时代对两性关系的幼稚幻想,而向着成熟的爱情观成长的故事。作者以渡边为主线,描述了几个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女孩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渡边的爱情观从儿童式的理想由于经历了痛苦的挫折而走向成熟的过程。本文认为,在他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爱情类型实际上是一个正常发育的青年必须经历的一种动态类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作者表现了爱情各个阶段的铭心刻骨的丰满内涵,表现了爱情从无性的纯情到性爱的激情向灵肉一体的爱情发展的必然性,表现了爱的光谱和色彩的多样性,展示了爱是什么以及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渡边 纯情 爱情观 成长
下载PDF
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9
9
作者 肖书文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的死亡过程。蜜蜂的自然死亡给人提供了一种对死亡的日常自然的“亲切感”,死亡意识尚未突显出来;老鼠临死亡前的拼命挣扎喻示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意识,但仍然是自然层次上的... 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的死亡过程。蜜蜂的自然死亡给人提供了一种对死亡的日常自然的“亲切感”,死亡意识尚未突显出来;老鼠临死亡前的拼命挣扎喻示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意识,但仍然是自然层次上的,导致死者与生者之间不能沟通;蝾螈的偶然之死则上升到对死亡的哲学思考,达到了对万物和众生的亲近感和慈悲心,但也带来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然而作者并未停留于这种情绪,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打开了一个对于死亡意识加以思考的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平常心 自然态度 偶然性 上升结构
下载PDF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对“修辞立其诚”的理解——兼评王希杰与霍四通的争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书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8,127,共6页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 王希杰对霍四通的批评未击中要害,霍的要害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并未抛弃和忽视"修辞立其诚"原则,而是在引论中表明他处处都贯通着这一原则,如他把修辞定义为"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要"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并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都是"修辞立其诚"的体现。但他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多处地方用西方的修辞理论遮蔽了自己的真正立场,导致了一些文化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修辞立其诚” 调整语辞 适应题旨情境
下载PDF
修辞学的第三视点——论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书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西方古代修辞学曾作为辩论术和诗学,即作为赋予语言以说服功效和审美效果的双重技术体系,由亚里士多德集大成、并由近代欧洲继承下来。日本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佐藤信夫指出,在西方古典修辞学的这种二重作用的流行观点中有一个被忽视的地... 西方古代修辞学曾作为辩论术和诗学,即作为赋予语言以说服功效和审美效果的双重技术体系,由亚里士多德集大成、并由近代欧洲继承下来。日本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佐藤信夫指出,在西方古典修辞学的这种二重作用的流行观点中有一个被忽视的地方,这个被忽视的地方至今尚未被人们发觉,这就是基于"修辞感觉"之上的"发现(创造)性认识的造型"功能,即修辞学的第三功能。佐藤的一个重大创见在于:弄清被遗漏的这一方面,从而达到某种自觉的所谓"第三视点"。在《修辞感觉》一书中,佐藤信夫始终以修辞的"感觉"这条逻辑线索贯穿于直喻、隐喻、换喻、提喻、夸张、列叙、缓叙等七种最主要的修辞格的阐述之中。佐藤信夫立足于语言感觉的创造性去发现一切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隐秘根源,力图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来建立一个具有认识论色彩的修辞本体论体系,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修辞理论开辟了独特的道路,也为我们立足于汉语民族特色创立自己的修辞学理论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信夫 西方传统修辞学 修辞感觉 第三视点
下载PDF
森鸥外《高濑舟》的寓意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书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森鸥外 寓意 留学期间 国学教育 儒家经典 东京大学 科学文化 人文环境
原文传递
对现行日语基础语法教学体系的反思及改革设想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书文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本文试图在大量的日语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在基础语法教学上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行数本通行的日语教材中的语法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检讨和反思,根据目前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 本文试图在大量的日语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在基础语法教学上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行数本通行的日语教材中的语法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检讨和反思,根据目前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特点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并按照思维的逻辑程序重新设计一套适合于中国人日语教学的日语语法体系的方案,为将来重编一部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日语教材提供一个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基础语法 教学体系 改革 语法 基础 教材编写 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 框架结构
下载PDF
郁达夫和志贺直哉小说比较研究
14
作者 肖书文 周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作为中日两国著名的小说家,研究者们早已对郁达夫和志贺直哉的小说分别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然而却很少有将两人的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众所周知,中国的现代小说深受日本大正文学的影响,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也不例外。郁达夫和志贺直哉的... 作为中日两国著名的小说家,研究者们早已对郁达夫和志贺直哉的小说分别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然而却很少有将两人的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众所周知,中国的现代小说深受日本大正文学的影响,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也不例外。郁达夫和志贺直哉的小说在文体、主题、题材诸方面均有同有异,而无论是同还是异均与二人的成长经历、文学素养、国情以及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相关。对郁达夫来说,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他自身的文学素养决定了他不能写出同志贺直哉一样的心境小说来;就志贺直哉而言,日本的国情和他的成长经历则决定了他不能像郁达夫那样将视野拓宽到社会的制度层面。正因为这些不同点及其成因的存在,让两位作家创造出了各具风格的作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志贺直哉 成长经历 社会文化
下载PDF
论佐藤信夫修辞哲学的突破——与利科的隐喻论比较
15
作者 肖书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5,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挖掘出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找到了西方修辞学长期忽视的修辞学之根;2、他提出了作...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挖掘出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找到了西方修辞学长期忽视的修辞学之根;2、他提出了作为"第三视点"的修辞感觉,把修辞学研究从说服技术和诗艺的长期二元对立推进到更深层次的修辞创造;3、他建立了以人性论为基点的修辞学本体论,使修辞学从语言的装饰提升为语言和人的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信夫 利科 西方传统修辞学 修辞感觉 论辩术 诗学
下载PDF
佐藤信夫另类辞格体系解读
16
作者 肖书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2,共5页
佐藤信夫辞格体系的独创性在于,着重研究了西方传统修辞学中那些不太受人重视的特异辞格,从中挖掘出了修辞感觉的创造性认识造型的源头,并据此将这些辞格逐个推演出来,构成一个以感觉的内在矛盾性作为动力的动态开放的辞格体系。他以生... 佐藤信夫辞格体系的独创性在于,着重研究了西方传统修辞学中那些不太受人重视的特异辞格,从中挖掘出了修辞感觉的创造性认识造型的源头,并据此将这些辞格逐个推演出来,构成一个以感觉的内在矛盾性作为动力的动态开放的辞格体系。他以生动的例子说明修辞感觉的这种创造性认识作用是作者和接受者双方自由想象的共同产物,由此也揭示了语言本身的本性就是隐藏在修辞学中的能动的认识论功能,而不是一种单纯的交往工具和形式技巧。佐藤的这套体系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修辞哲学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信夫 修辞学 辞格体系 创造性认识造型
下载PDF
出走与回归:中国20世纪修辞学的文化启示
17
作者 肖书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9,共7页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主流倾向,如果概括地来说,就是求新务变的倾向。除了这种倾向外,或者说在这种倾向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中国现代修辞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守的方面和开新的方面。一方面是保守传统,或者借用新的...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主流倾向,如果概括地来说,就是求新务变的倾向。除了这种倾向外,或者说在这种倾向的基础上,还有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中国现代修辞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守的方面和开新的方面。一方面是保守传统,或者借用新的方法和眼光回归传统;另一方面是努力出走,剥离中国传统而引进外来思想,以迫使中国修辞学走上一条"科学化"之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保守的方面旧中有新,开新的方面新中也有旧,往往同时并存,但整个说来,求新的方面要更占主流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修辞立其诚 技术主义 修辞哲学
下载PDF
拿来和超越:日本近现代修辞学述评
18
作者 肖书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引进西方修辞学,经历了初创阶段的模仿和拿来,以及技术化和理论化两种倾向的矛盾冲突。日本近现代修辞学在战后日益走向了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感觉细腻为特点的修辞学创造阶段,在佐藤信夫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参考现代西方... 日本从19世纪末开始引进西方修辞学,经历了初创阶段的模仿和拿来,以及技术化和理论化两种倾向的矛盾冲突。日本近现代修辞学在战后日益走向了以日本民族特有的感觉细腻为特点的修辞学创造阶段,在佐藤信夫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参考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众多新思潮,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突破,逐渐形成了日本修辞学的民族特色。这就是在吸收西方修辞学的认识论传统和中国修辞学的内省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日本特有的修辞学原则,也就是与西方的"修辞立其真"、中国的"修辞立其诚"相并立的"修辞立其感"的修辞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修辞学 认识论 修辞感觉
下载PDF
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晓芒 肖书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一个民族的神话 ,通常蕴含着民族性格的最深刻的萌芽 ,它一直影响和支配着民族精神后来的一切发展。本文试图对中国神话与日本、希腊、犹太神话在“创世纪”问题上的异同 。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希腊 犹太 神话 创世说
下载PDF
太宰治《越级申诉》对《新约》中犹大形象的翻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书文 何明明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1期169-180,共12页
太宰治的《越级申诉》是以《新约》中《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所谓"翻案"作品。该文通过考察太宰治的《越级申诉》与《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对应部分的文体、登场人物和内容梗概三个方面的异同,展示... 太宰治的《越级申诉》是以《新约》中《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所谓"翻案"作品。该文通过考察太宰治的《越级申诉》与《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对应部分的文体、登场人物和内容梗概三个方面的异同,展示了太宰治对犹大这个形象的全面颠覆,把一个"告密者""叛徒"改写成了一位充满真挚感情而有点偏执的好人。该文还揭示出太宰治笔下的犹大表现的正是他自己的性格形象,分析了他寄托于这个作品中的感情后面的社会背景,并从太宰治个人的经历中找出与"背叛"相关的部分,指出他幼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对左翼运动的脱离是太宰治创作《越级申诉》的心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宰治 《越级申诉》 《新约》 犹大 翻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