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热带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对氮、磷、铁加富的响应——以广东大沙河水库为例
1
作者 谢静 苏宇亮 +3 位作者 吴斌 张依 肖利娟 顾继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富营养化是水生态系统主要的环境问题,自然条件下多种营养盐以组合形式进入水体,明确浮游植物群落对多种营养盐加富的响应对富营养化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座华南热带水库(大沙河水库)为例,分析了2021年枯水期(1-3月)和丰水期前期(... 富营养化是水生态系统主要的环境问题,自然条件下多种营养盐以组合形式进入水体,明确浮游植物群落对多种营养盐加富的响应对富营养化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座华南热带水库(大沙河水库)为例,分析了2021年枯水期(1-3月)和丰水期前期(4-6月)氮(N)、磷(P)、铁(Fe)和叶绿素a(Chl.a)浓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原位添加实验,解析浮游植物丰度和多样性对N、P、Fe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与1-3月相比,4-6月期间水体总磷浓度(TP)明显升高,总铁浓度(TFe)呈增加趋势但月度间波动较大,总氮浓度(TN)在4月最低,之后缓慢增加,期间Chl.a浓度从3月的5μg/L快速增加到5月的29μg/L。原位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要组成,所有营养盐添加组浮游植物丰度均有增加,但只有NP同时添加时(NP和Fe NP两组)生物量(以Chl.a表征)有显著升高;营养盐添加组细胞丰度的响应在门类和种类间差异明显,实验组组间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类差异显著,所有处理组的群落多样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和P添加及其与Fe的联合添加(N、P、NP、Fe N、Fe P和Fe NP)均导致蓝藻丰度升高,绿藻仅在NP添加组(Fe NP组和NP组)显著升高且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硅藻仅在N和P单独添加组(N和P)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受N、P营养盐的共同影响而非单因子作用,N、P和Fe添加均影响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水库富营养化的管理尤其是蓝藻水华防治应综合考虑3种营养盐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大沙河水库
下载PDF
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大沙河水库为例
2
作者 张依 周史强 +1 位作者 肖利娟 张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4-952,共9页
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通过1周年的月度调查揭示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浓度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对铁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的铁以颗粒态为主,在水平空间上,总铁浓度(TFe)随水流方向从河流区、过渡区到湖泊区逐级递;... 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通过1周年的月度调查揭示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浓度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对铁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的铁以颗粒态为主,在水平空间上,总铁浓度(TFe)随水流方向从河流区、过渡区到湖泊区逐级递;在时间上,季节性降雨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丰水期TFe明显高于枯水期.较高的外源性颗粒态铁输入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长期处于铁超标状态(TFe>0.3mg/L),但随颗粒态铁减少,湖泊区极少出现铁超标.溶解性铁(DFe)的时空变化趋势与TFe类似,但DFe浓度还受水温、降雨、水深和溶解氧条件的影响,高pH值和富氧环境导致表层水体DFe浓度均值长期低于0.05mg/L.而湖下层在5~10月进入缺氧状态为底泥铁释放提供条件,湖下层DFe最高可达6mg/L,铁超标严重.建议在铁污染风险预测中应综合考虑水库外源和内源铁输入特征,为保障供水安全,应采取湖泊区湖上层取水方式避免供水铁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库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库蓝藻水华特征与防治对策建议
3
作者 赵孟绪 肖利娟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12期41-46,78,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库是大湾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长制等工作的推进,大湾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改善,但是,在流域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情况下,大湾区水库蓝藻水华事件却一... 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库是大湾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长制等工作的推进,大湾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改善,但是,在流域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情况下,大湾区水库蓝藻水华事件却一定程度呈增加趋势,蓝藻水华引发的生态问题仍严峻。深入研究与理解区域蓝藻水华特征和发生机制,是开展大湾区水库水华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大湾区水库长期浮游植物监测结果,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水库水华蓝藻的组成和水华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区域水华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特征 防治对策 水库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直接竞争ELISA检测拟柱孢藻毒素的方法建立和评价
4
作者 杨丹 刘金平 +2 位作者 赖淑燕 肖利娟 雷腊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43-5649,共7页
拟柱孢藻毒素(CYN)对人和动物具有高毒性而在世界上广受关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为蓝藻毒素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基于前期制备的CYN的单克隆抗体N8,旨在建立一种CYN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直接竞争ELISA.在对HRP-CYN酶标... 拟柱孢藻毒素(CYN)对人和动物具有高毒性而在世界上广受关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为蓝藻毒素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基于前期制备的CYN的单克隆抗体N8,旨在建立一种CYN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直接竞争ELISA.在对HRP-CYN酶标记物和N8单抗的稀释度进行优化后,最适反应条件下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在0~200ng/mL CYN浓度下呈现典型的S型反应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69ng/mL,经logit-log拟合的线性范围为0.1~10ng/mL,检出限远低于WHO建议的0.7ng/mL CYN的安全限值.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对水库水样和小球藻稀释液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44%~125.4%和52.97%~155.19%,在测定CYN时与商业Beacon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对大沙河水库中CYN的监测表明该毒素在水体中常年存在,但未超过WHO建议的安全限值.本研究发展的ELISA可实现水样和藻样中CYN的快速检测,为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竞争ELISA 拟柱孢藻毒素 单克隆抗体 HRP-CYN连接物 加标回收率
下载PDF
HA1絮凝剂在供水水库水华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利娟 韩博平 +1 位作者 林秋奇 雷腊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92-2197,共6页
2006-04华南一座供水水库发生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供水口形成藻细胞的堆积,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高达7.3×10^7、7.2×10^7、4.1×10^7 cells·L^-1.... 2006-04华南一座供水水库发生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供水口形成藻细胞的堆积,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高达7.3×10^7、7.2×10^7、4.1×10^7 cells·L^-1.为保障正常供水,于04-22~04-30用小孔径的网和防水膜对供水口进行区域分隔,改变水流方向,同时在水面喷射以铁盐为核心的HA1絮凝剂控制水华.处理第1 d,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降至5.3×10^6、4.7×10^6、2×10^6 cells·L^-1,去除率分别达到93%、94%和95%.处理期间,藻细胞密度平均为1.2×10^7 cells·L^-1,最高不超过2.0×10^7 cells·L^-1,不同藻类门的处理效果不同,蓝藻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绿藻、硅藻的种类和数量略有增加,说明HA1絮凝剂在本次应急处理方案中对蓝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絮凝沉淀 应急控制
下载PDF
流溪河水库的盔形溞和舌状叶镖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牧食影响研究(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利娟 望甜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362-367,共6页
盔形溞 Daphnia galeata 和舌状叶镖 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 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 tunguidus 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 盔形溞 Daphnia galeata 和舌状叶镖 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 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 tunguidus 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 D. galeata 和 P. tunguidus 以 4.4 ind.L-1 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 4.5L 的透明塑料瓶培养 10 天(2008 年 3 月 28-4 月 8 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 64um 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 KH2PO4 和 NaNO3,使 TN:TP=16:1(TN=34.86 μ mol?L-1,TP=2.18 μ mol?L-1)。10 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 20-30μm, 30-50μm, >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 D. galeata 处理组中,小于 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 P. tunguidus 处理组,P. tunguidus 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 D. galeata 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μ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 D. galeata 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 P. tunguidus 而 P. tunguidus 对 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 D. galeata。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 galeataa 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 tunguidus 组,表明P. tunguidus 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 galeata。D. galeata 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 tunguidus 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 galeata 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 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 galeata 对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 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 chlorococcum sp.,小环藻 cyclotella sp.,曲壳藻 achnanthes sp.,针杆藻 Synedra sp.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食 浮游植物粒径组成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特大洪水对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响——以广东高州水库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修康 郭跃华 +3 位作者 冯喻 张华俊 韩博平 肖利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大洪水期间,高州水库流域内大量泥沙等颗粒物进入水体,将原有有机物相对较多的沉积物覆盖,有助于减少营养盐的底泥释放,洪水后次年春季枯水期水体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磷,总磷浓度低于0.01 mg/L).洪水过后水体中悬浮物的组成改变,在接下来的水体混合期间无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次年水库整体的透明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洪水事件导致的水体理化环境的改变使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由洪水前以群体蓝藻和大个体绿藻(H1和N A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转变为洪水后以中心纲浮游硅藻和甲藻(A、B和LO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而以往枯水期常有发生的粘质鱼腥藻等蓝藻水华在洪水后春季枯水期没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洪水事件 浮游植物功能类群 湖沼学变量 演替 高州水库
下载PDF
淡水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概念、划分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05
8
作者 胡韧 蓝于倩 +1 位作者 肖利娟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3,共13页
作为淡水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迅速,因此被用来作为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性生物类群.如何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信息,来解读其所响应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变化,以及认识浮游群落结构变化的过... 作为淡水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迅速,因此被用来作为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性生物类群.如何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信息,来解读其所响应的生态环境特征和变化,以及认识浮游群落结构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一直是淡水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位原理,生态学家们把生活习性和生存策略相似的浮游植物种类归于同一个"功能群",作为群落结构与响应分析的基本单元.浮游植物功能群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淡水水体,功能群的分类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应用较多的功能群划分系统有FG、MFG、MBFG和PFT.目前,我国浮游植物工作者也陆续开始采用浮游植物功能群来分析群落结构和反映水体环境特征,但常常会面临功能群划分上的困难.由于不同功能群划分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使用上需要了解不同划分方法的原理和差别.本文综述了这4种功能群分类方法的特征和应用情况,并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同时介绍了基于功能群的Q指数评价方法,为我国浮游植物群落水平上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方便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群 分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两座不同水文动态的水库浮游植物的功能类群演替比较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怡 胡韧 +1 位作者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名。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生境特征,分析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代表的S1功能类群与薄甲藻(Glenodinium sp.)代表的Y功能类群在6、7月份相对稳定水体中共同占优势,是南屏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演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枯水期则主要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适应混合水体的C+D+P功能类群为优势群落。竹仙洞水库中几乎全年以C+D+P功能类群占优势,推测是因为竹仙洞水库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利于耐冲刷的功能类群的生长。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水力滞留时间、降雨量和正磷是影响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而竹仙洞水库则是水力滞留时间和降雨量。两座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两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及演替趋势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类群 水力滞留时间 南亚热带 水库
下载PDF
海南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35
10
作者 高国敬 肖利娟 +2 位作者 林秋奇 胡韧 雷腊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为了解海南省主要供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2011年8月和12月对海南省五座典型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158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共鉴定出26个不同的功能类群,其中优势功能类群有... 为了解海南省主要供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2011年8月和12月对海南省五座典型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158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共鉴定出26个不同的功能类群,其中优势功能类群有7个,分别是以硅藻为代表种的C和P;以蓝藻为主要代表种的S1和K;以绿藻为主要代表种的J和F;以及以甲藻为主要代表种类的Lo。适应混合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P、S1和F,适应较高营养水平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K、J和C,以及大中型水体中广泛分布的功能类群Lo。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结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水期浮游植物主要以C、P和S1功能类群为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类群Q指数指出赤田水库和松涛水库丰水期为贫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石碌水库全年均处于中营养状态;永庄水库和万宁水库是丰水期为富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类群 群落结构 水库 热带
下载PDF
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纯 李思嘉 +1 位作者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77-5784,共8页
浮游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敞水区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组成与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存在状态。通过围隔实验,模拟水库春季发生的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放养的干扰,分析在这两种干扰下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和稀有种的变化,并... 浮游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敞水区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组成与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存在状态。通过围隔实验,模拟水库春季发生的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放养的干扰,分析在这两种干扰下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和稀有种的变化,并通过以丰度与生物量为变量的香农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分析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营养盐加富干扰下的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变化和演替更为明显,营养盐加富与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符合中度干扰理论。在优势种优势度变化较大的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样性指数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在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香农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丰度与生物量为变量的两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演替 多样性指数 丰度 生物量
下载PDF
一座新建水库——广东剑潭水库浮游植物动态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莹 肖利娟 +2 位作者 林秋奇 李传红 谭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剑潭水库是珠江水系东江下游新建水库,2006年10月开始蓄水,2007年6月蓄水完毕.该水库属直流型水库,2008年水力滞留时间为0.46-3.62d.2006-2008年调查了该水库浮游植物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浮游植物丰度为182-6267cells/ml,从空... 剑潭水库是珠江水系东江下游新建水库,2006年10月开始蓄水,2007年6月蓄水完毕.该水库属直流型水库,2008年水力滞留时间为0.46-3.62d.2006-2008年调查了该水库浮游植物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浮游植物丰度为182-6267cells/ml,从空间变化看,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丰度由上游向下游呈上升趋势.从年间变化看,蓄水后第一年坝区浮游植物丰度不仅明显高于蓄水前和蓄水期间,并且浮游植物最高丰度出现在蓄水后第一年的枯水期(12月).与此同时,在蓄水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蓝藻相对丰度明显上升,绿藻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水力滞留时间、透明度和总磷是影响剑潭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高的平流损失率和低的透明度使得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库氮、磷水平并不相符.相对较长的水力滞留时间、较高的透明度和总磷导致了浮游植物在蓄水后第一年(2008年)的枯水期出现一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潭水库 水力滞留时间 浮游植物
下载PDF
采用倒置显微镜法定量浮游植物的数据稳定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牛海玉 肖利娟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或生物量的现存量反映其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准确地对水体中浮游植物进行定量是水质评价和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倒置显微镜法(即Utermhl计数法),通过采集处于不同营养状态和...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或生物量的现存量反映其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准确地对水体中浮游植物进行定量是水质评价和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倒置显微镜法(即Utermhl计数法),通过采集处于不同营养状态和水体条件(水库和实验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分析样品的显微计数量、水体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等指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多个水体中同一采样点的重复(或平行)样品之间浮游植物定量数据的差别,从而对倒置显微镜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的显微镜计数效率与定量数据稳定性的综合考虑,选择计数400个个体即可基本保证定量数据的稳定性;在依赖生物量或稀有种进行水质评价时,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均需要增加样品的平行数来提高定量数据的可靠性,贫营养型水体中单个采样的重复或平行样品更为必要;两种定量方法所得群落数据计算的辛普森指数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所获得结果均能反映浮游植多样性;通过样品浓缩法和倒置显微镜法所获得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细胞密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因样品浓缩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造成浮游植物损失,使通过样品浓缩法所得的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及细胞密度偏小;相比浓缩法,倒置显微镜法沉淀浓缩的水样体积小,样品处理和计数耗时短,更适宜用于应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倒置显微镜计数 细胞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下载PDF
一座南亚热带小型水库水体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蕾 雷腊梅 +1 位作者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71-76,共6页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 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 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 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 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 浮游植物 季节变化 小型水库 南亚热带
下载PDF
热带大型水库蓝藻群落季节动态特征——以大沙河和高州水库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一文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7-2034,共8页
为了解热带大型水库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于2011年和2010年分别对两座热带大型水库进行逐月采样,研究其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特征,并探讨关键的环境因子。两座水库共检测到蓝藻14属,在蓝藻种类组成上两座水库没有明显... 为了解热带大型水库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于2011年和2010年分别对两座热带大型水库进行逐月采样,研究其蓝藻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季节动态特征,并探讨关键的环境因子。两座水库共检测到蓝藻14属,在蓝藻种类组成上两座水库没有明显差异,但蓝藻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差异明显。生态幅较宽的种类,如鱼腥藻Anabaena、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微囊藻Microcystis分布较广且多为优势种。高州水库为中营养水体,蓝藻生物量在0.039 mg·L^(-1)以下,丰水期蓝藻生物量较高,以丝状蓝藻(泽丝藻Limnothrix)、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和蓝纤维藻)为优势种。大沙河水库为富营养水体,全年蓝藻生物量在0.23 mg·L^(-1)以上,枯水期蓝藻生物量较高,在3~12 mg·L^(-1)之间,以具伪空泡结构的蓝藻(微囊藻和鱼腥藻)为优势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总氮、温度、硝氮、正磷酸盐、真光层深度以及真光层与混合层深度之比等7个环境变量对蓝藻群落有显著作用(P<0.05),其中总磷浓度与群落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总氮和温度。相对于中营养水体,富营养水体的光可获得性更低,同时营养盐的限制作用较弱,具有伪空泡结构的蓝藻多为优势种。在富营养的大沙河水库,微囊藻和鱼腥藻全年维持一定的生物量,不存在温带水体的"越冬"现象,且其生物量在冬季更高。热带水体蓝藻群落的演替机制与温带、亚热带地区有较大的区别,温度对蓝藻群落的作用以间接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大型水库 蓝藻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一座南亚热带小型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蕾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217-221,共5页
库容大小是影响水体水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它能在很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别是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解小型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特点,于2006年4、8、12月对位珠海市的贫营养小型水库-吉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 库容大小是影响水体水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它能在很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别是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解小型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特点,于2006年4、8、12月对位珠海市的贫营养小型水库-吉大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采样和计数分析。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32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在69~342 cells.mL-1,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1.34~3.69 mg.L-1,夏季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冬季。甲藻是最主要的优势种类,且相对优势度较为稳定。夏季,隐藻门的隐藻(Cryptomonas sp.)和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大量出现,甲藻的相对优势度有所降低。冬季,隐藻数量急剧下降,但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大量出现,与甲藻共同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由降雨引起的营养盐浓度增加是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透明度全年维持较高的水平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形成了有利条件,此外,较为稳定的水体和甲藻利用营养盐的能力使得甲藻成为浮游植物中的最主要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小型水库 南亚热带
下载PDF
大型枝角类蚤状溞对小型热带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望甜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2006年4月10日至2006年4月22日,采用原位吊瓶实验的方法,在暨南大学校园明湖中进行了大型枝角类蚤状溞(Daphnia pulex)对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和群落结构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明湖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是以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 2006年4月10日至2006年4月22日,采用原位吊瓶实验的方法,在暨南大学校园明湖中进行了大型枝角类蚤状溞(Daphnia pulex)对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和群落结构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明湖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是以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为优势种。在室内将蚤状溞培养至体长2mm以上,将蚤状溞加入到装满湖水的4.5L的透明瓶中,设置4个梯度:0ind(A,对照),10ind.(B),20ind(C)和30ind(D),每个梯度有3个平行,将实验瓶置于水表层50cm处。12d后实验结束,不同处理之间的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和组成有了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飞燕角甲藻和颗粒直链藻(Meclosira granulata)密度在实验组B、C和D中下降明显;小环藻(Cyclotella)和栅藻(Scenedesmus)等小型浮游植物在牧食压力比较大的C和D瓶中密度低于对照组,而在牧食压力相对较低的B瓶中,它们的密度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蚤状溞加速了水体的营养盐循环反过来促进这些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处理组中绿藻门的盘星藻数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这与盘星藻不能被浮游动物直接滤食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蚤状溞对浮游植物的群落数量和组成的影响程度与其自身的种群密度密切相关,也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关。由于飞燕角甲藻是一种细胞较大的种类,蚤状溞对它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机械伤害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状溞 浮游植物 飞燕角甲藻水华
下载PDF
流溪河水库丰水年与枯水年营养盐动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建林 张曼 +2 位作者 肖利娟 林秋奇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流溪河水库是一座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大型山谷型水库,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水体。为了解该水库的营养盐动态特征,于2008-2009年对水库的营养盐状况和环境因子进行了逐月监测,分析了其丰水年(2008)和枯水年(2009)营养盐动态的动态特征... 流溪河水库是一座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大型山谷型水库,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水体。为了解该水库的营养盐动态特征,于2008-2009年对水库的营养盐状况和环境因子进行了逐月监测,分析了其丰水年(2008)和枯水年(2009)营养盐动态的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两年的降雨量分别为2 660 mm和1 583 mm,降雨主要集中在季风期(4-9月)。丰水期初期(4-5月)是全年营养盐浓度最高的时期,该时期丰水年与枯水年的营养盐空间分布相似:营养盐浓度沿入库河流至水库大坝方向递减,地表径流带来的外源输入是这个期间营养盐变化的主要因素。河流区的营养盐主要受地表径流带来的外源输入的影响,湖泊区营养盐主要受水位变化导致的内源输入的影响。较大的降雨量差异导致两年不同的营养盐季节动态,丰水年有着更高的营养盐水平,更小的DIN/TN与DIP/TP值。河流区较高的营养盐水平会带来湖泊区较高的TN浓度,但不会导致湖泊区更高的T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水年 枯水年 营养盐动态 流溪河水库
下载PDF
网络适应性学习中的测试研究
19
作者 肖利娟 陈曙光 仇焕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本文在研究网络适应性学习中测试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试的认知目标层次和考核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适应性地出题施测,并应用模糊理论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诊断出学习问题,并据此安排教学策略和内容,以促进学习。
关键词 适应性学习 测试 诊断 模糊理论 导学
下载PDF
某客滚装泊位码头不均匀沉降分析及支座设计
20
作者 肖利娟 关增伟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1期282-282,共1页
解决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很多,一般使用地基处理方法,本文根据工程实例,设计了一个能适应码头不均匀沉降的支座。
关键词 不均匀沉降 箱形截面柱 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