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与野生鮻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比较
1
作者 李敏 胡高宇 +3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张翔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跑道”养殖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鮻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跑道”养殖鮻(101.39)>野生鮻(82.79)。“跑道”养殖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于野生鮻(P<0.05)。“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分别检测出18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野生鮻肌肉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风味更丰富,而“跑道”养殖降低了鮻肌肉中部分呈现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跑道”养殖模式改善了鮻肌肉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中国海岸20 ka以来的演替过程及趋势分析:对现代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福 王宏 +8 位作者 李建芬 汪翡翠 田立柱 于谦 黄昭权 方晶 胡云壮 肖国强 李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83,共23页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岸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200多万年以来海水频繁进出中国海岸带地区,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海侵发生在近20 ka以来,当时,中国海岸整体经历了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早期的海侵、中全新世早期—1850年的海退、~1850年以来的海侵3个阶段。【结论】基于现有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中国乃至世界海岸未来将面临海面上升加快、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过程,这些将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针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如下:一是顺应砂质岸线整体侵蚀的自然规律,将具有重要生态和/或经济价值的岸段作为修复重点,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二是针对海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对红树林生态空间的挤压,确定科学可行的修复目标。三是加强泥质沿海低地地区的生态化海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演化 海面 侵蚀 生态修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海岸带 中国
下载PDF
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管理上的运用
3
作者 肖国强 涂瑞平 袁春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064-0067,共4页
简述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林业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归纳了林业资源调查中3S技术在数据采集与解译标志、区划判读与外业调查、建立数据库和图形库等方面的应用,以及3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森林资源监测、灾害监... 简述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林业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归纳了林业资源调查中3S技术在数据采集与解译标志、区划判读与外业调查、建立数据库和图形库等方面的应用,以及3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森林资源监测、灾害监测、资源清查、优化森林空间格局配置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林业资源调查 管理
下载PDF
堤防渗漏通道弱磁探测技术及其磁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华敏 邬爱清 +4 位作者 肖国强 宋俊磊 周黎明 唐鑫达 张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渗流管涌是堤防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高水位期准确探明渗漏通道分布对堤防除险加固意义重大。利用渗漏水良导电性,提出通过向漏水口供人工电流,观测渗漏通道导电回路产生的一次感应微弱磁场能量查找渗漏通道的方法,称为渗漏通道弱磁探... 渗流管涌是堤防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高水位期准确探明渗漏通道分布对堤防除险加固意义重大。利用渗漏水良导电性,提出通过向漏水口供人工电流,观测渗漏通道导电回路产生的一次感应微弱磁场能量查找渗漏通道的方法,称为渗漏通道弱磁探测法。基于室内物性参数试验和正演计算,分析堤防土体导电性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揭示不同形态渗漏通道的弱磁场空间分布特征;系统总结弱磁场强度、电流密度随渗漏通道埋深、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弱磁探测法能有效查明渗漏通道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效率高、无接地电极、抗干扰性强等优势。该技术将对促进堤防渗漏隐患探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隐患 渗漏通道 弱磁探测技术 弱磁场特征 一次感应磁场
下载PDF
高蛋白配合饲料替代饲喂对拟穴青蟹肠道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苏贵森 李敏 +4 位作者 陈然 胡高宇 肖国强 蔡景波 张翔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5,共11页
为探明蟹公寓养殖模式下,高蛋白配合饲料替代杂鱼饲喂对拟穴青蟹菌群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组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各饵料组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 为探明蟹公寓养殖模式下,高蛋白配合饲料替代杂鱼饲喂对拟穴青蟹菌群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组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各饵料组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操作分类单元总数85.84%以上。不同饵料组共有细菌操作分类单元(695个)占总数的18.92%,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95.39%。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饵料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未产生显著分化。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随养殖过程推进,微生物互作网络复杂度降低。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转运和分解代谢等功能主要在养殖前期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养殖后期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蟹公寓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会对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与杂鱼组相比,高蛋白配合饲料在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未显著影响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公寓 拟穴青蟹 饵料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哈维氏弧菌对泥蚶的毒性及半致死浓度研究
6
作者 杨千元 李敏 +3 位作者 胡高宇 陈然 肖国强 滕爽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7,共8页
为构建泥蚶感染弧菌标准技术体系,本研究采用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和注射胁迫两种攻毒方式对泥蚶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泥蚶在菌液胁迫下的存活情况,分析哈维氏弧菌对泥蚶的半致死浓度。浸泡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水体中弧菌升高,... 为构建泥蚶感染弧菌标准技术体系,本研究采用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和注射胁迫两种攻毒方式对泥蚶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泥蚶在菌液胁迫下的存活情况,分析哈维氏弧菌对泥蚶的半致死浓度。浸泡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感染水体中弧菌升高,泥蚶死亡起始时间和最大日死亡率时间均有所提前,泥蚶死亡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当浸泡浓度超过2×10^(7)CFU/mL,泥蚶15 d累计死亡率接近100%。注射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泥蚶死亡率与弧菌注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64,P<0.01)。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泥蚶7 d后停止实验,15 d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35×10^(7)CFU/mL;注射胁迫下的96 h半致死剂量(96 h LD50)为2.12×10^(7)CFU/g,说明哈维氏弧菌对泥蚶有明显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为泥蚶对哈维氏弧菌耐受性提供数据参考,并且为泥蚶弧菌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泥蚶 浸泡感染 注射胁迫 半致死浓度 半致死剂量
下载PDF
水温和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7
作者 陈琳 滕爽爽 +2 位作者 陆振 肖国强 蔡景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0-838,共9页
为探明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对海区甲壳类生物的急性致死效应,笔者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设计3×12的正交试验,研究温度和游离余氯耦合、温度和化合余氯耦合下对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水温为2... 为探明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对海区甲壳类生物的急性致死效应,笔者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设计3×12的正交试验,研究温度和游离余氯耦合、温度和化合余氯耦合下对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水温为25、30、35℃,初始游离余氯质量浓度为5.0、6.0、7.0、8.0、9.0 mg/L,以砂滤海水为对照组;化合余氯质量浓度为30.0、36.0、42.0、48.0、54.0 mg/L,以1.575×10^(-3)mg/L NH_4OH为加氨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单一温度胁迫对拟穴青蟹幼蟹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耦合下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致死率进一步提高。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均在35℃时达到最低,35℃时其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5 mg/L和27.290 mg/L,每1℃温升和1 mg/L余氯增加导致死亡率分别提高了0.316%和0.027%。同时,确定了25-35℃游离余氯安全质量浓度为0.446~0.544 mg/L,化合余氯安全质量浓度为2.729^(3).294 mg/L。试验结果表明,化合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约为游离余氯的6倍,游离余氯和温度耦合导致的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为化合余氯的11.7倍。本试验结果可为评估三门湾核电站海区中余氯排放对甲壳类生物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制订沿海电厂温排水排放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余氯 拟穴青蟹幼蟹 急性毒性 温排水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对海水贝塘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魏军丞 张翔 +2 位作者 蔡逸龙 蔡景波 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1312,共12页
为了揭示台风前后海水池塘贝类养殖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16S和18S rRNA基因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原核生物OTU数(28728)明显高于真核生物(8498),其中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 为了揭示台风前后海水池塘贝类养殖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16S和18S rRNA基因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原核生物OTU数(28728)明显高于真核生物(8498),其中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等;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纤毛虫、鞭毛虫、原绵虫、杯鞭虫、隐藻、棕鞭藻和硅藻等,其中硅藻丰度占比在台风后显著性增加(P<0.05)。台风过后真核生物多样性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原核生物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OTU数和Chao I指数则未发生显著改变。PCoA分析显示,台风后原核和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均产生时间异质性,但仅原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差异。ANOSIM显示,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群落在台风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原核微生物每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真核微生物仅在10d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显示,水温对原核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而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则对真核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台风扰动后,海水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在短期内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核生物群落改变大于真核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在先显著降低,后恢复至台风前水平,表现出相较于真核微生物更强的敏感性,且两者均未能恢复至台风前群落组成。因此,在海水池塘贝类养殖中应对台风影响的重点措施应主要放在防止养殖生物对环境剧变产生应激,并适当补充用于环境调节的益生菌制剂,以弥补台风造成的菌相改变可能带来的生态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海水贝塘 高通量测序 16SrDNA 18SrDNA
下载PDF
堤防管涌通道微弱磁场信号检测技术
9
作者 周华敏 邬爱清 +3 位作者 肖国强 宋俊磊 周黎明 唐鑫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119,共8页
渗流管涌是二元结构堤防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高水位期准确查明堤防渗流通道对研究管涌演变规律和除险加固意义重大。基于此,提出堤防管涌通道微弱磁场信号检测技术,利用渗流水良导电性,向管涌口供人工电流,通过在堤防表面检测管涌通... 渗流管涌是二元结构堤防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高水位期准确查明堤防渗流通道对研究管涌演变规律和除险加固意义重大。基于此,提出堤防管涌通道微弱磁场信号检测技术,利用渗流水良导电性,向管涌口供人工电流,通过在堤防表面检测管涌通道导电回路产生的一次感应微弱磁场信号,快速判识管涌分布情况。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管涌通道的弱磁场分布特征,针对微弱磁场信号检测难题,提出基于锁相放大法的弱磁信号提取方法和导线源同频干扰磁场校正方法,减少堤防起伏地形影响,增强微弱磁场信号能量。在鄱阳湖流域某堤防开展管涌探测现场试验,有效查明潜在管涌路径分布情况。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堤防管涌通道探测准确性,实现管涌险情的早发现早治理,为管涌险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隐患 管涌通道 磁电阻率法 弱磁场特征 弱磁信号检测技术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的体质形态和体力特征 被引量:55
10
作者 肖国强 马冀平 +2 位作者 刘晓光 郭层城 周小平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2,共4页
研究了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分布特点及形态和体力特征。对男女大学生各1200名进行体质测试,结果如下:1)男女隐形肥胖者分布比率为4.6%和10.3%;2)女性隐形肥胖者的BMI21和23组的腰围、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 研究了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分布特点及形态和体力特征。对男女大学生各1200名进行体质测试,结果如下:1)男女隐形肥胖者分布比率为4.6%和10.3%;2)女性隐形肥胖者的BMI21和23组的腰围、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男子组却没有这种规律;3)男子在体力方面,隐形肥胖组中的BMI20、22、23组背力、握力、坐位体前屈和垂直纵跳,BMI21组的垂直纵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而女子除BMI各组背力外,均无明显差异;4)男子在运动能力方面,隐形肥胖组中的BMI各组除50m跑和立定跳远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女子除BMI22、23组50m跑和23组的立定跳远外,均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女子隐形肥胖者是男子的2.24倍,在形态方面,女子隐形肥胖的腰围增大;而在体力方面,特别男子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比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肥胖 体质形态 体力特征 大学生 中国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国强 杨吉龙 +6 位作者 赵长荣 王强 胥勤勉 胡云壮 秦雅飞 李静 肖国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42-1650,共9页
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滨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天津滨海地区迄今所获得的最长的全取心钻孔G2(深1226m)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 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滨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天津滨海地区迄今所获得的最长的全取心钻孔G2(深1226m)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G2孔的底界年龄约为8.5Ma。其中,1226-658m为晚中新世,属馆陶组上部,658-303m属上新世明化镇组,303m以上属第四纪马棚口组、佟楼组、塘沽组和天津组,全新统天津组底界深度为19.4m。G2孔包含2个沉积速率较高(大于200m/Ma)的时期,分别为8.5-6.43Ma和3.58-3.03Ma。这2个时期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扩展隆升在时间上有很好的可比性,指示高原隆升可能对华北地区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地区 磁性地层 沉积速率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稚贝摄食、呼吸和排泄率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国强 张炯明 +3 位作者 柴雪良 陆荣茂 林志华 方军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在25℃下菲律宾蛤仔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食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稚贝在12-32℃范围内,排... 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的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在25℃下菲律宾蛤仔稚贝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食率.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菲律宾蛤仔稚贝在12-32℃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在26℃排氨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耗氧率(OR)和温度(t)的回归方程为:OR=0.0155e^0.696t,R^2=0.9291.O:N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菲律宾蛤仔稚贝呼吸Q10平均3.8,排泄Q10平均是1.88.菲律宾蛤仔稚贝在单位时问内(g/h)对4种藻类的滤食率高低依次为扁藻〉小球藻〉金藻〉角毛藻,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菲律宾蛤仔 滤食率 耗氧率 排泄率 稚贝 温度
下载PDF
大竹蛏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国强 柴雪良 +4 位作者 邵艳卿 张炯明 董迎辉 陆荣茂 林志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5,共5页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及变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幼虫发育及变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阶段;在浙南沿海大竹蛏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温21~24℃);肥满度最高出现在5月份,为31.2%;最低出现在2月份,为21.2%。大竹蛏卵径为85~95μm;受精卵在水温22℃,经20-24h孵化成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平均大小为125μm,浮游幼虫经5~6d培养进入附着变态期,壳长为250μm,发育变态为稚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 繁殖周期 肥满度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宽壳全海笋稚贝呼吸代谢及其对若干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国强 柴雪良 +5 位作者 张炯明 林志华 陆荣茂 董迎辉 方军 胡利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9,共6页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稚贝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宽壳全海笋对温度、盐度、pH、氨氮、底质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在14~34℃范围内...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稚贝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宽壳全海笋对温度、盐度、pH、氨氮、底质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在14~34℃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排氨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1e0.4379x,R2=0.9948,耗氧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896lnx+0.0912,R2=0.9558。O∶N(摩尔比)随着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稚贝呼吸Q10(温度系数)平均值是2.53,排泄Q10平均值是3.1。宽壳全海笋稚贝的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30℃和15~25;pH的适宜范围为7.0~9.0;氨氮的96h半致死浓度为30.3mg/L,安全浓度为3.03mg/L。不同壳长的宽壳全海笋稚贝对不同厚度泥底质的适应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 稚贝 耗氧率 排氨率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秦皇岛洋-戴河滨海平原海水入侵过程水文化学识别 被引量:21
15
作者 肖国强 杨吉龙 +4 位作者 胡云壮 杜东 胥勤勉 秦雅飞 方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了查明洋-戴河滨海平原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因素和海水入侵机理,本文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浅层淡水、微咸水、雨水、海水和深层水),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吉布斯图、氚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物相平衡状态进行分析... 为了查明洋-戴河滨海平原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因素和海水入侵机理,本文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浅层淡水、微咸水、雨水、海水和深层水),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吉布斯图、氚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物相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洋-戴河滨海平原海水入侵区不同水体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洋-戴河滨海平原河水和浅层淡水的演化主要以岩土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微咸水的形成主要受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和浅层淡水的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局地地下水咸化可能受到了深部地下热水的溢流补给(Q06水样),部分深层地下水也受到了海水混入(Q35水样);基于海水的混入比例和矿物饱和指数SI分析,揭示了浅层淡水与海水的混合作用过程中最高海水混入比例为4.35%,期间主要发生了Ca、Na离子交换;不同水体中,方解石、白云石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石膏、无水石膏和岩盐均未达到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水化学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咸化 洋-戴河滨海平原
下载PDF
苯并芘B[a]P对泥蚶组织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国强 张炯明 +5 位作者 邵艳卿 柴雪良 吴洪喜 刘博 方军 滕爽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4,共7页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阶段0.5、5和10I.tg/L,B[a]P处理组对泥蚶消化盲囊和鳃丝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显著影响(P〈O.05),EROD、GST酶活力分别被诱导和抑制,第5d趋于稳定,MDA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第10d基本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清除阶段,EROD活力和MDA含量逐渐下降,GST活力逐渐升高,并在5—10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研究中,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解毒代谢的能力,MDA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消化盲囊 鳃丝 EROD GST MDA
下载PDF
泥蚶转录因子c-Myc与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基因ABCA3启动子的结合鉴定
17
作者 赵德风 陈然 +1 位作者 肖国强 滕爽爽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17-1322,共6页
为了确定泥蚶转录因子c-Myc(Tgc-Myc)与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3(TgABCA3)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关系。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以及凝胶电泳迁移(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 为了确定泥蚶转录因子c-Myc(Tgc-Myc)与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3(TgABCA3)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关系。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以及凝胶电泳迁移(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技术,对Tgc-Myc与TgABCA3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gABCA3启动子上的E-box顺式作用元件位于-40~-35 bp,Tgc-Myc能够与该序列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Tgc-Myc通过调控TgABCA3基因转录,从而参与泥蚶应对重金属Cd胁迫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转录因子c-Myc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 E-BOX 凝胶电泳迁移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基于中心宏块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国强 康勤 +1 位作者 江健民 张贝贝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2-1718,共7页
目前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对目标的不精确分割十分敏感,从而影响目标跟踪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对目标的过分割或欠分割有较强的鲁棒性.文中提出的跟踪算法中引入了一个中心宏块的概念,通过两个层次的相似性度量... 目前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对目标的不精确分割十分敏感,从而影响目标跟踪的性能.文中提出一种新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对目标的过分割或欠分割有较强的鲁棒性.文中提出的跟踪算法中引入了一个中心宏块的概念,通过两个层次的相似性度量,以建立相邻帧之间目标的对应关系.同时利用MPEG的运动估计技术和Kalman滤波技术来提高目标跟踪的性能.第一个层次的相似性度量是通过SAD值在中心宏块之间进行局部纹理匹配;第二个层次是用描述目标内部结构的方向矢量建立目标间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对于不精确分割的目标能够成功地进行跟踪,同时,对于目标的遮挡、形变、出现、消失以及光线的影响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视频处理 视频分割 KALMAN滤波 中心宏块
下载PDF
水温和余氯耦合条件下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
19
作者 陈琳 胡高宇 +3 位作者 蔡逸龙 肖国强 蔡景波 张翔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总数64.71%以上。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和化合余氯组中黄杆菌科替代弧菌科成为优势菌。化合余氯组的平均OTU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游离余氯组(P<0.05),而对照组与游离余氯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化合余氯组特有OTU数量比对照组少43.3%。与对照组相比,化合余氯组的Ace和Chao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33.77%和29.67%,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显示,短期的温排水胁迫未显著改变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结构,仅扩大了群落间遗传差异。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关键种群增加了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而化合余氯组微生物互作网络被明显削弱。研究结果表明,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与温升耦合胁迫均会对泥蚶内脏团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游离余氯改变了优势种群组成,降低了原有优势种群丰度,而化合余氯大幅降低了菌群特有种多样性,并削弱了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来看,化合余氯较游离余氯对泥蚶内脏团菌群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核电站温排水所造成的余氯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水温 余氯 内脏团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小波多尺度分析在岩石锚杆质量弹性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国强 刘天佑 +2 位作者 周黎明 王法刚 杨宇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锚固体内不密实的位置和灌浆饱和度是评价锚杆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在采用弹性波无损检测方法中,如何从检测信号中分离高频子波成份非常重要。小波分析作为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多尺度分析功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均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 锚固体内不密实的位置和灌浆饱和度是评价锚杆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在采用弹性波无损检测方法中,如何从检测信号中分离高频子波成份非常重要。小波分析作为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多尺度分析功能,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均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通过对理论模型曲线和工程实测锚杆信号的小波多尺度分析研究表明,小波域内,不同界面反射波的高频子波成份能较好地分离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域 多尺度分析 无损检测 岩石锚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