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学吕 梁晓萍 +2 位作者 冯小欣 孙保东 文锦丽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2
作者 肖学吕 叶志中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7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SLE
下载PDF
增龄及去睾丸大鼠骨密度和性激素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梁晓萍 董少红 +2 位作者 肖学吕 徐宜英 文锦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1-212,98,共3页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密度的改变 ,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3月半龄 ) ,年龄对照组 (6月半龄 )和去睾丸组 (6月半龄 )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d ,应用H...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密度的改变 ,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3月半龄 ) ,年龄对照组 (6月半龄 )和去睾丸组 (6月半龄 )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d ,应用HOLOGIC第 4代双能X射线 4 5 0 0W骨密度仪测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生物活性雌二醇 ,游离睾丸酮以及血清IGF 1和血清TNF a水平。结果 雄性大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股骨颈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略低于基础对照组 ,而去睾丸组又略低于年龄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去睾丸组血清中游离的睾丸酮浓度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5 ) ,而其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却较年龄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F - 1水平在年龄对照组低于基础对照组 (P <0 0 5 ) ,在去睾丸组明显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1)。血清TNF -a水平在 3组实验动物中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清TNF -a值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384 8,P <0 0 5 )。结论 雄性大鼠与增龄有关的骨丢失过程发展缓慢 ,去睾丸后骨密度的降低以股骨颈略为显著 ,说明大鼠体内睾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性激素因子 骨质疏松症 老年男性 骨丢失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洪小平 肖学吕 +2 位作者 谭艳红 孙保东 蔡文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04-3506,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52例SLE患者中有肝损害53例(11.7%),有肝损害组...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52例SLE患者中有肝损害53例(11.7%),有肝损害组与无肝损害组比较,两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LE疾病活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1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8例,出现黄疸6例(11.3%)。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予护肝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于SLE肝损害。结论:SLE本身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并不低,与病情活动有关,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敏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脏损害 临床研究 患者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时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冬舟 褚爱春 +3 位作者 齐晖 谭艳红 肖学吕 马鹏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检测Fas/FasL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T淋巴细胞,10、2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分别刺激细胞4、8、16h,流式细胞仪DNA分析、FITC-Annexin Ⅴ binding/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检测Fas... 目的:检测Fas/FasL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T淋巴细胞,10、2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分别刺激细胞4、8、16h,流式细胞仪DNA分析、FITC-Annexin Ⅴ binding/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有Fas和FasL表达的上调,同样,雷公藤内酯醇诱导Fas和FasL表达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人T淋巴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激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T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Fas/FasL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的建立及表型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保东 徐红先 +6 位作者 肖学吕 李富荣 谭艳红 冯小欣 刘冬舟 洪小平 蔡文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扩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其表型和功能,探索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15例SLE患者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γ... 目的:建立体外扩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分析其表型和功能,探索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法,对15例SLE患者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建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表型,并用MTT法观察γδT细胞对Daud i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建立了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系,其平均纯度为(58.1±11.2)%,较正常对照组(80.3±9.2)%偏低(P<0.05);其细胞表型为:Vδ1(34.4±24.5)%、Vδ2(61.9±28.6)%、Vδ3(16.1±10.6)%、Vγ9(76.4±11.8)%,其中Vδ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Vδ1和Vδ3表达增加(P均<0.05);其细胞毒作用在二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SLE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Vδ、Vγ基因的取用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其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ΓΔT细胞 细胞毒作用 T细胞扩增
下载PDF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旋珠 王丽莹 +3 位作者 肖学吕 刘冬舟 谭艳红 吴惠平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4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探讨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痛风住院病例进行诱因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诱因给予护理干预及病情追踪2年。结果高嘌呤饮食和/或饮酒占60.29%,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占8.84%,天气变化、受凉占10.29%,使用影响尿... 目的探讨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痛风住院病例进行诱因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诱因给予护理干预及病情追踪2年。结果高嘌呤饮食和/或饮酒占60.29%,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占8.84%,天气变化、受凉占10.29%,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占5.88%,手术、外伤占5.88%,无诱因占8.82%。通过护理干预,发现68例病人平均年发作次数从5.73次降至2.23次。结论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有诱因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诱因发生,进而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急性发作 诱因 护理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冬舟 褚爱春 +4 位作者 洪小平 谭艳红 孙保东 冯小欣 肖学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 目的探讨白塞病(BD)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BD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诊断明确的BD患者32例(白塞病组)和对照组2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塞病组血浆TAT、D-Dimer水平均明显升高(5.18±0.99比2.09±0.56)μg/L,P<0.01;(567.67±92.02比246.26±63.77)ng/ml,P<0.01),血浆vWF、GMP-140、Fg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16.84±27.20比98.90±26.72)%,P<0.05;(12.42±3.98比10.16±3.42)μg/L,P<0.05;3.16±0.85比2.65±0.84,P<0.05)。结论白塞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成人Still病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洪小平 肖学吕 刘冬舟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43-44,共2页
目的:提高对成人Still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3年6月确诊的20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5%、90%。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加快的发生率分别为85%... 目的:提高对成人Still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3年6月确诊的20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5%、90%。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加快的发生率分别为85%、90%,全部病例多次血培养均阴性。12例患者(60%)确诊前被误诊。糖皮质激素对成人Still病的疗效好,部分患者需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讨论:成人Still病临床上以高热、皮疹、关节病变、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尚须加用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血沉 发病机理 皮疹 关节痛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一例
10
作者 孙保东 刘冬舟 +1 位作者 谭艳红 肖学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诊断 韦格纳肉芽肿/治疗
下载PDF
蚁智益痹液治疗关节炎126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志中 许香广 +1 位作者 肖学吕 曾士康 《新医学》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关节炎 蚁智益痹液
下载PDF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老年骨关节炎康复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学吕 梁晓萍 +1 位作者 肖学长 洪小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32-243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老年骨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激光加半量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照组采用全量非甾体类消炎药,疗程1个月,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及...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老年骨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激光加半量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照组采用全量非甾体类消炎药,疗程1个月,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相似,治疗组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TGF-β1、SOD升高,MDA降低(P<0.001),对照组无上述实验室指标改善,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上述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P<0.001)。结论ILIB对老年骨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减少一半非甾体类消炎药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低强度激光 转化生长因子 疗效 非甾体消炎药 老年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116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小欣 刘冬舟 +3 位作者 谭艳红 肖学吕 孙保东 洪小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520-1521,共2页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从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25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被误诊116例AS患者的原因。结果 251例AS患者初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共116例,误诊率高达46...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从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25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被误诊116例AS患者的原因。结果 251例AS患者初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共116例,误诊率高达46.22%;误诊的时间从3个月至22年不等,其中约有近一半患者是在3—5年内才被确诊。误诊的原因包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等。结论 AS容易被误诊,应加强对AS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TGF-β_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保东 梁晓萍 +3 位作者 洪小平 刘冬舟 谭艳红 肖学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3205-3207,共3页
目的:探索TGF-1β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对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2例RA、12例A S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TGF-1β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索TGF-1β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对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2例RA、12例A S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TGF-1β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活动组SLE患者TGF-1β(785.1±473.1 pg/m l)显著低于稳定组(1333.8±365.1pg/m l)和正常对照组(1354.3±174 pg/m l,P均<0.01),其表达量与SLEDA I积分成负相关(r=-0.635,P=0.002),与血小板量和血红蛋白量成正相关(r分别为0.667和0.45,P分别为0.001和0.047);RA患者(1340.1±335.7pg/m l)和A S患者(1374.8±179.0 pg/m l)血清TGF-1β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TGF-1β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对判断其病情活动度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在RA和A S的发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血液 红斑狼疮 系统性/血液 脊柱炎 强直性/血液 转化生长因子β/血液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冬舟 赵岩 +6 位作者 谭艳红 洪小平 孙保东 肖学吕 冯小欣 蔡文虹 黄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73-2675,共3页
目的:了解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年龄28~56岁,其中女19例,男5例,病程0.5~3年。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 目的:了解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年龄28~56岁,其中女19例,男5例,病程0.5~3年。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益赛普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清,分别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结果:益赛普治疗12周后,R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前、后抗ENA抗体、aCL、ANCA的阳性率变化无显著性,24例RA患者中无一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结论:RA患者使用益赛普治疗后可以出现自身抗体的变化,但没有发现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 自身抗体
下载PDF
EB病毒转化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家系患者B淋巴细胞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保东 沈南 +2 位作者 谭艳红 肖学吕 李富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59-660,共2页
目的检测EB病毒转化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家系患者B淋巴细胞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索凋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到4个SLE家系,共20个成员,其中SLE患者8人,用EB病毒对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转化建株,流式细胞仪等... 目的检测EB病毒转化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家系患者B淋巴细胞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索凋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到4个SLE家系,共20个成员,其中SLE患者8人,用EB病毒对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转化建株,流式细胞仪等鉴定其表型;采用荧光标记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凋亡相关基因sFas、Fas和Bc l-2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SLE家系“永生型”淋巴细胞株,建株细胞表达CD20,而不表达CD3,且具有抗体分泌功能,为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Fas、Fas和Bc l-2 mRNA的表达在SLE家系的患者和非患者成员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47±0.238 vs 1.222±0.215,8.929±2.572 vs 7.454±1.367和5.296±1.422 vs 5.534±1.495,P>0.05)。结论凋亡相关基因sFas、Fas和Bc l-2等可能不是SLE的易感基因,其在SLE的发病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EB病毒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生长因子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梁晓萍 肖学吕 +2 位作者 徐宜英 吴伏娜 钟紫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 ,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清水平以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 86例在本院老年病门诊和住院的老年人腰椎正位以及股... 目的 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 ,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清水平以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 86例在本院老年病门诊和住院的老年人腰椎正位以及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粗隆部位的骨密度 (BMD) ,受试者均为老年男性 ,平均年龄为 6 9 97± 5 73岁 ,按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第二稿 ) ,将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 (NOP)、腰椎骨质疏松组 (OP1 )和股骨上段骨质疏松组 (OP2 ) ,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GF β1 ,IGF 1,EGF水平。结果 腰椎骨质疏松组和股骨上段骨质疏松组血清IGF 1浓度值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P <0 0 1) )。腰椎骨质疏松组血清TGF β1 浓度值与非骨质疏松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股骨上段骨质疏松组血清TGF β1 浓度值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0 0 1<P <0 0 5 ) ,骨质疏松组血清EGF值与非骨质疏松组无差异 (P >0 5 )。腰椎骨密度值与血清IGF 1值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12、0 32 5、0 2 2 8) ,腰椎骨密度值与血清TGF β1 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73、0 32 8、0 341、P <0 0 5 )。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的骨密度值与IGF 1和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T细胞表达Fas用于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和疗效的价值
18
作者 高双全 李富荣 +3 位作者 齐辉 肖学吕 任莉莉 王新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水平,探讨其用于评价疾病活动指数和疗效的价值。方法:对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群,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Fas表达和凋亡率。对SLE患者分别给予泼尼松、甲泼尼龙...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水平,探讨其用于评价疾病活动指数和疗效的价值。方法:对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群,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Fas表达和凋亡率。对SLE患者分别给予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在入院3d内、出院时(平均住院天数为22·6d)、出院后4周分别检测T细胞Fas表达(Fas+T)。结果: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T细胞凋亡率和SLEDAI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P<0·01),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期SLE患者后,出院时T细胞表面Fas表达(Fas+T)明显升高;出院后4周复诊时呈下降趋势。结论: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上调,由Fas介导的T细胞凋亡增强,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可能是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T细胞表面Fas密度可能是评价SLE疾病活动性和临床疗效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FAS分子 T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69例荟萃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冬舟 谭艳红 +3 位作者 肖学吕 洪小平 孙保东 冯小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总结我国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的临床表现。方法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Churg-Strauss综合征"为关键词,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检索2007年6月以前发表的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9... 目的总结我国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的临床表现。方法以"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Churg-Strauss综合征"为关键词,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检索2007年6月以前发表的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9例诊断明确的CSS,首发症状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最常见(30.43%),其次为皮疹(20.29%)、发热及全身不适(18.84%)、周围神经病变(11.59%)、腹痛、腹泻(11.59%)等。CSS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89.86%),其次为神经系统(71.01%)、皮肤(53.62%)、心血管(53.62%)、泌尿生殖系统(42.03%)、消化系统(31.88%)、关节肌肉表现(27.54%)等。65例出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94.2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23例(33.33%),其中绝大部分为外周型ANCA(p-ANCA)阳性(22例,31.88%)。结论CSS首发症状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CSS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 临床表现 荟萃分析
下载PDF
RF、CCP和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蔡文虹 孙保东 +3 位作者 洪小平 刘冬舟 谭艳红 肖学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71-673,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探索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9例RA患者、163例非RF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测定了RF(速率散射比浊法)、CCP(EL ISA法)和... 目的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探索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9例RA患者、163例非RF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测定了RF(速率散射比浊法)、CCP(EL ISA法)和AKA(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对三者之间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RF、CCP和AKA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79.7%(55/69)、68.1%(47/69)和29.0%(20/69),特异性分别为75.5%、98.2%和100%。CCP的检测阳性率高于AKA(P<0.01),与RF无差异(P=0.057),且与二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吻合度(k分别为0.271和0.483,P<0.01);CCP阳性组患者病程和RF表达量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但患者年龄、ESR和CRP等无差异(P>0.05)。结论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且对RA的病情如预后等可能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AKA) 类风湿因子(R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