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英剑 李桂涛 +3 位作者 蓝宇萍 曹瑞治 肖庭辉 刘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庭辉 张冠南 +3 位作者 肖毅 孙曦羽 牛备战 邱辉忠 《腹部外科》 201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5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老年组(≥70岁)、年轻组(50~69岁),比较两组...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5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老年组(≥70岁)、年轻组(50~6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式、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率.两组患者在性别(χ2=0.04、P=0.84)、体重指数(t=0.11、P=0.91)、术式(χ2=9.52、P=0.12)上无显著差别.老年组存在更多的术前合并症(χ2=18.44、P=0.00)和较高的ASA评分(χ2=21.68、P=0.00),但两组在手术时间(161.25±45.17)min和(160.66±39.67)min、术中出血(71.52±113.64)ml和(58.19±72.85)ml)、手术淋巴结获取总数(t=1.80、P=0.07)、术后并发症(χ2=14.91、P=0.15)及术后住院时间(7.60±1.68)d和(7.52±1.98)d,这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同年轻患者一样,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结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庭辉 林依淼 +4 位作者 任晋可 贾兆锋 王华 李广恒 张晓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背景:跟骨慢性骨髓炎是跟骨骨折术后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处理较为棘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治... 背景:跟骨慢性骨髓炎是跟骨骨折术后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处理较为棘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19例跟骨骨折所致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35~65岁,平均(45.0±6.4)岁。病程2~15个月,平均(6.5±2.3)个月。彻底清创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位结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皮瓣范围为4 cm×5 cm至6 cm×10 cm。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功能评分对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2.5±5.6)个月,可正常穿鞋行走,局部皮肤完整,无红肿热痛及窦道流脓情况。AOFAS的踝、后足评分:治疗前为(53.4±2.3)分,治疗后8个月改善至(76.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7例,良10例,可2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二次病灶清除,药敏试验示真菌感染,置管冲洗引流3周后感染控制;所有患者未行二期植骨,2例负重后跟骨后关节面发生塌陷,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及重返工作。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结合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慢性骨髓炎 硫酸钙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下载PDF
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大段跖骨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庭辉 林依淼 +3 位作者 贾兆锋 任晋可 李广恒 张晓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背景:大段跖骨缺损由足部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亟待解决。目的: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大段跖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例大段跖骨缺损患者。... 背景:大段跖骨缺损由足部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亟待解决。目的: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大段跖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例大段跖骨缺损患者。均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进行跖骨骨搬运治疗,根据骨痂直径率(CDR值)及时调整牵拉速度。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带架时间及并发症等,记录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以评价跖趾关节(MTP)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0±2.4)个月。在骨搬运过程中,钉道感染1例。因搬运速度相对于矿化速度慢,出现搬运段半钉弯曲1例,需重新更换半钉及截骨搬运。骨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9±1.2)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3.6~13.5个月,平均(6.8±1.4)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高于术前[(77.1±2.4)分vs(50.3±1.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TP功能为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7/8)。结论:应用单边外固定架进行骨搬运治疗大段跖骨缺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跖骨缺损 骨搬运 骨延长术 ILIZAROV技术
下载PDF
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Rockwood 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晋可 黄文俊 +3 位作者 贾兆锋 肖庭辉 程继武 张晓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比较喙锁韧带重建技术与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急性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科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急性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3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重建组15例,采用LARS人工韧... 目的比较喙锁韧带重建技术与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急性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科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急性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3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重建组15例,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钩钢板组18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X线片评估是否存在复位丢失,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钩钢板组病人于术后12个月左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1个月韧带重建组病人伤侧肩关节VAS评分(2.40±0.91)低于钩钢板组(3.6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重建组病人伤侧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68.07±8.84)高于钩钢板组(58.78±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韧带重建组病人伤侧肩关节VAS评分分别为1.93±0.80、0.87±0.74和0.53±0.64,钩钢板组分别为2.56±1.10、1.17±0.99和60.67±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重建组病人伤侧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稍高于钩钢板组(68.07±8.84比58.78±7.92,80.93±6.35比76.61±6.73,90.80±3.10比87.72±5.39,93.13±2.80比91.39±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喙锁韧带重建技术与钩钢板技术治疗急性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均满意,但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恢复快、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喙锁韧带 人工韧带 锁骨钩钢板
原文传递
下胫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晋可 肖庭辉 +3 位作者 贾兆锋 林依淼 程继武 张晓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2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分析下胫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0~2018-11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21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患侧踝关节和胫腓骨全长X线片、踝关节CT三维重建以及踝关节MRI检... 目的分析下胫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0~2018-11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21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患侧踝关节和胫腓骨全长X线片、踝关节CT三维重建以及踝关节MRI检查。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者14例,内踝骨折者7例,下胫腓后韧带损伤者15例,后踝骨折者6例。手术均采用2枚皮质骨位置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予2枚螺钉固定内踝骨折以及累及关节面超过25%面积的后踝骨折,术后予短腿石膏固定踝关节4周,术后12周手术将下胫腓螺钉取出。术后门诊随访12~29个月,平均18.31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于术前和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踝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关节匹配正常,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胫腓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定期复查X线片见骨折均骨性愈合,踝关节匹配关系正常,未出现复位丢失。术后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AOFAS踝-后足评分呈上升趋势,疼痛缓解及足踝活动功能改善显著(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踝关节 腓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与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对兔软骨细胞iNOS及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庭辉 金丹 +5 位作者 贺朦 覃承诃 许道荣 罗吉伟 倪国新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对兔软骨细胞分解代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不同频率0、45、90Hz的机械振动分别作用于不同类别的软骨细胞,实时PCR...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对兔软骨细胞分解代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不同频率0、45、90Hz的机械振动分别作用于不同类别的软骨细胞,实时PCR(biT—PCR)检测软骨细胞中iNOS、COX-2的含量.结果炎性反应介质IL-1β使软骨绌胞中的iNOS、COX-2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炎性反应介质IL—1β存在的条件下,频率为45、90Hz振动能使软骨细胞中iN—OS、COX-2的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九炎性反应介质IL-1β存在的条件下,振动对软骨细胞产生iNOS、COX-2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介质IL-1β能加速兔软骨细胞的玄分化,合遁频率的机械振动能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基因i—NOS、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分解代谢 机械振动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重度跟腱挛缩畸形 被引量:8
8
作者 覃承诃 肖庭辉 +2 位作者 金丹 罗吉伟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架矫治跟腱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重度跟腱挛缩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27岁。手术安置外固定牵引架,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矫治跟腱挛缩、足内收及内翻... 目的探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架矫治跟腱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重度跟腱挛缩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27岁。手术安置外固定牵引架,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矫治跟腱挛缩、足内收及内翻畸形,踝关节过度矫正,达到背屈15°、外翻0°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3~7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跟腱挛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治,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均能站立行走,功能基本正常。按Garceau评价标准: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牵引架矫正重度跟腱挛缩畸形,创伤小,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能较快地矫正踝关节跖屈畸形及相应的足部软组织挛缩畸形,患者短时间内可恢复下地行走,是跟腱挛缩、尤其是重度畸形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足 跟腱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不同幅度周期性拉伸形变对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基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道荣 金丹 +1 位作者 肖庭辉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兔软骨细胞受到拉伸机械形变后金属蛋白酶(MMP)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的影响。方法取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方法,利用FLEXERCELL-5000T细胞拉伸系统对单层培养细胞施加拉伸形变,其中分为对照组、低幅度(5%)拉... 目的探讨兔软骨细胞受到拉伸机械形变后金属蛋白酶(MMP)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的影响。方法取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方法,利用FLEXERCELL-5000T细胞拉伸系统对单层培养细胞施加拉伸形变,其中分为对照组、低幅度(5%)拉伸组及高幅度(15%)拉伸组,每天作用8h,拉伸5d,分别取3、5d时细胞行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MP3、MMP13、ADAMTS-5、TGF.B1的基因表达。结果拉伸组MMP3、ADAMTS-5基因水平3d时拉伸形变导致MMP3、ADAMTS-5均显著升高(P=0.002),5d时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时各拉伸组中MMP13均高于对照组,5d时高幅度拉伸组高于低幅度拉伸组。5d时拉伸组中TGF-β1均高于对照组,低幅度拉伸组高于高幅度拉伸组。结论本实验结果明确了软骨细胞中凋亡细胞因子及TGF的基因水平受不同拉伸幅度而呈现不同趋势。TGF-β1在软骨细胞拉伸形变的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机械拉伸形变 凋亡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单边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庭辉 林依淼 +4 位作者 任晋可 贾兆锋 王华 李广恒 张晓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 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骨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骨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骨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