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G受体FcγRⅡB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致神经元损伤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李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凋亡数增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升高,IL-10和TGF-β水平降低,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EAE组比较,EAE+FcγRⅡ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脊髓脱髓鞘现象得到改善,Neu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TUNEL阳性着色细胞较少,细胞凋亡数减少,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降低,而IL-10和TGF-β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比例升高,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下调而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FcγRⅡB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其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现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FcγRⅡB 神经元损伤 TH17/TREG 免疫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脑保护作用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2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模型大鼠脑损伤的影响,以及该作用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Low-MSS)、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High...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模型大鼠脑损伤的影响,以及该作用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Low-MSS)、高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High-MSS),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SP脑膜炎模型,Low-MSS组和High-MSS组大鼠分别以5 mg/kg、1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次/d,持续21 d。采用Loeffler法对造模后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含量;ELISA测定大鼠脑匀浆上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及IFN-γ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Niss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目;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目;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损伤标志蛋白GFAP与S-100b表达。结果:注射SP前,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P后24 h、48 h、72 h,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IgA、IgM及IgG含量均升高,脑匀浆上清中TNF-α、IL-6及IFN-γ含量也均升高,脑组织发生明显病变损伤,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加,S-100b与GFAP的荧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Low-MSS组和High-MSS组大鼠脑脊液中IgA、IgM及IgG含量均降低,脑匀浆上清中TNF-α、IL-6、IFN-γ含量也均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现象得到缓解,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数目减少,S-100b与GFAP的荧光密度值也均下降(P<0.05)。此外,High-MSS组对各项指标及脑组织损伤的改善效果要优于Low-MSS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效改善SP脑膜炎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能够调节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对SP脑膜炎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量与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吉晓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65-286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并分析CBF对TI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人民...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并分析CBF对TI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病人22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TIA后1年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D-ASL、DWI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预后TIA病人CBF、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BF与ADC的相关性,分析TIA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对TIA病人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228例TIA病人7 d内出现脑梗死24例,发生率10.53%;观察组CBF、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CBF、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CBF与ADC值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病人TIA发作次数多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TIA发作持续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预后良好病人(P<0.05);校正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TIA发作次数、TIA发作持续时间、TG、LDL后,CBF降低仍是TIA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CBF值预测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AUC为0.858。结论:TIA病人CBF降低,且病人CBF与ADC值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病人进展至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脑血流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白质病变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2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8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白质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该院脑白质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白质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该院脑白质病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P3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调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5/61)与对照组的4.92%(3/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92%(3/61)低于对照组的16.95%(10/59)(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白质病变可改善脑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阿司匹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认知功能 脑部微循环
下载PDF
三亚地区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临床路径现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辉 周少珑 +8 位作者 李洵桦 沈晓明 蔡弈秋 邢爱群 张雪海 肖林婷 罗显云 吴云虹 陈必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1-374,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收集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259例,对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干预及进入临床路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收集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259例,对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干预及进入临床路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复发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例46.7%(121/259);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治疗比例为66.4%(123/185);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药治疗比例为66.7%(84/126);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为26.7%(34/127)。复发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的人数及进入临床路径的原因与初发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三亚地区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药物干预率低,应通过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的比率来达到患者坚持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临床路径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雪海 周少珑 +5 位作者 蔡奕秋 周辉 邢爱群 肖林婷 陈薇 吉晓天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0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脑心通胶囊,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24±1.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9±2.53)分(P<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为(72.68±8.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9±6.83)分(P<0.05);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4.69±4.26)μg/L,(27.46±14.52)mg/L和(13.24±1.5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3±5.24)μg/L,(38.73±15.74)mg/L和(18.26±1.32)ng/L(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3.33%比5.00%,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依达拉奉 老年 急性脑梗死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海南省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林婷 周辉 周经霞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190-1192,1196,共4页
目的探究海南省人群中脑梗死患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302例,3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都检测其ApoE基因表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 目的探究海南省人群中脑梗死患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302例,3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都检测其ApoE基因表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男女脑梗死患者中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LDL、ApoA1/ApoB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男生群体糖尿病、TG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脑梗死组ApoE的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分别为ε2/ε3、ε2/ε4、ε3/ε3=22.85%、7.62%、56.95%,对照组为ε2/ε3、ε2/ε4、ε3/ε3=17.27%、2.72%、6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POEε3/ε3基因型[OR,0.393 (95%CI,0.237~0.653);P<0.001]和ε3/ε4基因型[OR,0.376 (95%CI 0.221~0.637);P<0.01]在海南省男性脑梗死患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性作用。结论海南省男性而非女性脑梗死患者中APOEε3/ε3和ε3/ε4基因型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并且ε2/ε4基因型在男性患者中可能是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而ε3/ε4基因型在女性脑梗死患者中可能是潜在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 脑梗死 海南省人群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肢体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林婷 周辉 周经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174-1177,1180,共5页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肢体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在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肢体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在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炎症介导素类/血液 四肢 康复
原文传递
肠内应用抑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40例
9
作者 张雪海 周少珑 +2 位作者 蔡奕秋 肖林婷 周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177-4180,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应用抑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01/2013-12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卒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肠内抑酸药雷贝拉唑... 目的:探讨肠内应用抑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01/2013-12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卒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肠内抑酸药雷贝拉唑治疗和奥美拉唑静脉点滴治疗.对所有患者的胃黏膜pH值进行测定,同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结果:治疗后2、3 d观察组胃黏膜pH值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5±0.09 vs 7.25±0.08,7.38±0.06 vs 7.34±0.08,P<0.05);治疗后4 d两组胃黏膜pH值恢复正常.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E2及EGF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GE2及EGF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41pg/mL±0.07 pg/mL vs 0.30 pg/mL±0.05 pg/mL,79.5 pg/mL±10.83 pg/mL vs 60.53 pg/mL±9.93 pg/mL,P<0.05).结论:肠内与静脉给予抑酸药治疗均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但肠内给予可以更早抑制胃酸分泌,进而促进胃黏膜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 雷贝拉唑 抑酸药 脑卒中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林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双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s、Vd、Vm、RI、PI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s、Vd、Vm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喘息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梗死 阿替普酶 血流动力学 Barthel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雪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张猛 蔡奕秋 肖林婷 周辉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2537-25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中的预见性。方法应用3.0T医用磁共振扫描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 目的通过对脑微出血灶的检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中的预见性。方法应用3.0T医用磁共振扫描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其他成像技术,对70例起病6 h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行MRI及SWI检查,动脉溶栓后48 h内复查CT或MRI。根据患者SWI上是否存在微出血灶将其分为微出血灶组和非微出血灶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性转化的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中有脑微出血灶者23例(32.9%),主要分布于丘脑-基底节区。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动脉溶栓治疗后共7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微出血灶组6例,非微出血灶组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脑微出血灶分度与出血性转化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19,P<0.05)。结论脑微出血灶严重程度与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塞 动脉溶栓治疗 微出血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雪海 龙发青 +2 位作者 周少珑 蔡奕秋 肖林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收集患者就诊时间、到院方式、病情轻重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645例,其中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收集患者就诊时间、到院方式、病情轻重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645例,其中18.9%的患者在发病时间6h内到达医院就诊,70.0%的患者在发病6~12h到达医院就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OR=2.322,95%CI:1.401~3.908)、病情严重程度(OR=3.975,95%CI:1.931~7.447)、对脑卒中的认识(OR=3.622,95%CI:1.562~8.126)、意识障碍(OR=4.337,95%CI:2.395~11.378)、院前转运方式(OR=5.659,95%CI:2.548~12.556)是患者就诊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患者及家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早期就诊认识不足,耽误其早期治疗,我们应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就诊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林雅明 吴云虹 +1 位作者 肖林婷 蔡奕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602-2606,共5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每次25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每次25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每次15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102例,脱落3例,最终99例纳入分析;对照组入组101例,脱落4例,最终97例纳入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90例/99例)和79.38%(77例/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4.31±0.57)和(4.82±0.69)分,血浆黏度分别为(1.51±0.29)和(1.75±0.32)mPa·s,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4.29±0.86)和(4.51±0.95)mPa·s,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7.85±1.31)和(8.26±1.43)mPa·s,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分别为(14.13±2.85)和(16.02±3.11)μmoL·L^(-1),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25.01±4.12)和(22.17±3.56)U·mL^(-1),活性氧簇分别为(121.34±15.18)和(136.54±17.23)U·m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6.02±0.96)和(7.98±1.05)mg·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69.11±8.31)和(85.47±10.62)ng·L^(-1),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48.76±6.25)和(54.69±8.21)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腹泻,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和发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8%和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纠正血液高黏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肖林婷 周辉 陈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每天2次,间隔时间≥6 h,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4.36%(29例/39例),试验组为92.31%(36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Fib分别为(2.75±1.04)和(3.58±1.20)g·L^(-1),D-D分别为(0.71±0.34)和(0.98±0.39)mg·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7.42±10.28)×109/L和(165.35±11.47)×109/L,MPV分别为(10.41±1.21)和(11.98±1.35)f L,ET^(-1)分别为(61.24±9.84)和(70.26±10.07)ng·m L^(-1),VEGF分别为(143.69±25.87)和(210.03±28.68)ng·m L^(-1),NO分别为(65.34±13.27)和(53.26±12.45)U·m L^(-1),NIHSS分别为(4.19±2.05)和(6.41±2.26)分,BI评分分别为(46.15±5.97)和(40.82±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头部不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缺损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氯吡格雷片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