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应激大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3 位作者 艾国平 陶忠芬 黄文琪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表现为 3期 :伤后早期 (第 1~ 3天 )为过度应激期 ,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大量排空 ,甚至引起细胞破裂 ,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过度释放 ;继之 (第 7天 )为功能衰竭期 ,滤泡塌陷、细胞退变和萎缩 ;以后 (第 2 0~ 2 6天 )出现修复改变。结论 爆炸伤后引起动物过度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性疾病 (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应激 肾上腺 甲状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肺放射性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桃元 王久惠 +6 位作者 陶忠芬 韦建 可金星 李涛 路菊 田路 谭永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34-2037,共4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的超微病理变化,并探讨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77只,分实验组63只和正常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30、20、10Gy3个剂量一次性照射右半胸,左半胸作为实验对照,分7个时相点(1、3、7...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的超微病理变化,并探讨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77只,分实验组63只和正常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30、20、10Gy3个剂量一次性照射右半胸,左半胸作为实验对照,分7个时相点(1、3、7、14、28、90、180d)活杀动物,取右肺中叶组织作光、电镜观察。结果各实验组放射损伤早期(1~30d)Ⅰ型上皮损伤,吞噬细胞增多、活跃;Ⅱ型上皮激活;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增生,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间质水肿。后期(60~180d)Ⅱ型上皮异常增殖,成纤维细胞/胶原增生,血管萎缩减少,肺泡纤维化。各实验组损伤病变程度与照射剂量相关。结论肺泡隔血管内皮病变、血液循环障碍和间质水肿是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纤维化的始动因素;成纤维细胞激活、Ⅱ型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吞噬细胞等分别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超微病理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和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超微结构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5 位作者 柳凤轩 张哉根 于冬梅 叶明福 闫晓初 黄文琪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3-716,共4页
本文收集 7例神经内分泌和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作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参阅文献 。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诊断
下载PDF
脑肿瘤PCNA,FN表达和超微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桃元 谢青 +3 位作者 高广正 张敏 徐飞 王亚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了解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及脑瘤微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观察PCNA标记率,FN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脑肿瘤微血管病变。结果:PCNA在髓母细胞瘤标记率最高,其次为胶质瘤Ⅳ、Ⅲ级,恶... 目的:了解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及脑瘤微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观察PCNA标记率,FN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脑肿瘤微血管病变。结果:PCNA在髓母细胞瘤标记率最高,其次为胶质瘤Ⅳ、Ⅲ级,恶性脑膜瘤,Ⅰ、Ⅱ级标记率低,良性脑膜瘤为0。FN在各肿瘤表达不一。胶质瘤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明显。结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PCNA)与FN表达,微血管病变同步相关,能反应肿瘤细胞分化、组织学分级和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PCNA 纤维连接蛋白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前列腺素及消炎痛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桃元 晏良遂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5-375,共11页
本研究以兔坐骨神经挤压损伤为模型,通过光、电镜观察以及对前列腺素(PG)F_(2a)的放免测定,并结合乳兔背根神经节细胞体外培养等方法来研究PG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及其合成抑制剂消炎痛的作用。放免测定结果显示,挤压伤后发生华... 本研究以兔坐骨神经挤压损伤为模型,通过光、电镜观察以及对前列腺素(PG)F_(2a)的放免测定,并结合乳兔背根神经节细胞体外培养等方法来研究PG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及其合成抑制剂消炎痛的作用。放免测定结果显示,挤压伤后发生华勒氏变性的坐骨神经,PGF_(2a)含量随伤后时间延长呈梯度升高,而注射消炎痛的动物,PGF_(2a)则不升高或者降低。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穿过神经挤压区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面积等,注射消炎痛的动物均大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的动物。背根神经节分离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中加入PGF_(2a),培养的神经细胞体积小,突起再生的数目少,RNA含量低;相反,在培养基中加入PG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培养神经细胞钵积大,突起再生的数目多,RNA含量高。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到,各组培养神经细胞有不同的表面形态改变。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1)周围神经挤压损伤后华勒氏变性过程中产生了过量PG,抑制神经纤维的再生。(2)PG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因能阻止神经损伤后PG的产生,故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文中讨论了神经损伤后过量PG产生的原因以及本实验结果的意义等问题。作者考虑:(1)周围神经损伤后,过量PG的产生为其修复和功能恢复缓慢的重要原因;(2)本实验研究在神经营养因素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前列腺素 吲哚美辛
下载PDF
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4 位作者 吕银惠 黄文琪 叶明福 张哉根 王亚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本文通过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的光镜、电镜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间变型室管膜瘤的电镜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电镜对本瘤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间变型室管膜瘤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 脑肿瘤
下载PDF
高温固化ECS瘤苗免疫实验模型的确立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桃元 黄皎琳 +2 位作者 张哉根 高广正 王仕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5年第2期4-7,共4页
本实验对高温固化瘤苗免疫和未免疫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CEcs)细胞,进行形态学和体征观察,发现免疫组小鼠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生长,免疫有效率为92%,对照组小鼠100%发癌,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果证实,ECS... 本实验对高温固化瘤苗免疫和未免疫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CEcs)细胞,进行形态学和体征观察,发现免疫组小鼠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生长,免疫有效率为92%,对照组小鼠100%发癌,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果证实,ECS高温固化瘤苗激活了动物机体对该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防癌抗癌作用。本实验方法为瘤苗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较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瘤苗 免疫 艾氏腹水癌 病理学
下载PDF
创伤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观察
8
作者 肖桃元 艾国平 +3 位作者 陶忠芬 黄文琪 粟永萍 可金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创伤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下载PDF
小脑髓母细胞瘤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研究
9
作者 肖桃元 谢青 +3 位作者 高广正 徐飞 张敏 可金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675-680,共6页
本研究对15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外科切除标本作了超微结构和10种抗体(P53、PCNA、NF、NSE、GFAP、S-100、Vi、LCA、CK、NF)免疫组化观察,描述了典型髓母细胞瘤和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的一般形态,... 本研究对15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外科切除标本作了超微结构和10种抗体(P53、PCNA、NF、NSE、GFAP、S-100、Vi、LCA、CK、NF)免疫组化观察,描述了典型髓母细胞瘤和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的一般形态,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特点。发现: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均支持瘤细胞主要朝向神经细胞分化,同时有残存的胶质细胞及有髓纤维。PCNA在15例肿瘤中100%阳性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更高,平均39.40%,说明该瘤增殖活性强、分化差。P53蛋白阳性率较以往观察的高,15例中有11例表达阳性,占73%,且细胞阳性百分率高,平均33.3%,说明P53基因突变在该瘤是存在的,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讨论中还总结了髓母细胞瘤的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髓母细胞瘤 超微结构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壁结节状恶性间皮瘤1例报告
10
作者 肖桃元 吕银惠 +1 位作者 柳风轩 闫晓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5-745,749,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壁 结节状间皮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诊断
11
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4 位作者 吕银惠 黄文琪 叶明福 张哉根 王亚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51-452,共2页
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诊断肖桃元可金星吕银惠黄文琪(第三军医大学电镜室,重庆400038)叶明福张哉根王亚莉(新桥医院病理科,重庆400037)目的描述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特征,结合文献总结该瘤的电镜诊断和鉴别... 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诊断肖桃元可金星吕银惠黄文琪(第三军医大学电镜室,重庆400038)叶明福张哉根王亚莉(新桥医院病理科,重庆400037)目的描述间变型室管膜瘤的超微结构特征,结合文献总结该瘤的电镜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取2例手术切除的新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间变形 脑肿瘤 超微结构 诊断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扫描电镜样本制备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忠芬 蔡永国 +4 位作者 杨仕明 可金星 黄文琪 肖桃元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 探讨具有特殊结构的悬浮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细胞离心成团与自然沉降法制备扫描电镜样品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自然沉降法能很好地显示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结构。结论 自然沉降法是制作具有特殊结构... 目的 探讨具有特殊结构的悬浮树突状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细胞离心成团与自然沉降法制备扫描电镜样品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自然沉降法能很好地显示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结构。结论 自然沉降法是制作具有特殊结构悬浮细胞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扫描电镜 制备方法 自然沉降法 样本 制样方法 细胞形态学 对比观察 形态结构 特殊结构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荣华 李景怡 +5 位作者 陈如泉 盛国光 艾国平 闫国和 粟永萍 肖桃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410-24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以不同剂量PNS分别对肝纤维化大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肝纤维化大鼠可出现肝细胞胞浆内肿胀空泡和脂滴、微绒毛稀少、窦内皮细...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以不同剂量PNS分别对肝纤维化大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肝纤维化大鼠可出现肝细胞胞浆内肿胀空泡和脂滴、微绒毛稀少、窦内皮细胞肥胖、细胞器增多、Disse间隙内胶原纤维增生等超微结构改变。PNS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内脂滴形成、内质网增生、线粒体肿胀及间质胶原增生。结论无论治疗和预防组,PNS均可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三七总皂苷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半胸照射致肺纤维化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谭永红 王东 +4 位作者 肖桃元 向德兵 杨晓霞 胡南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辐射致鼠肺纤维化病变发生过程的病理特征及其规律。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给予大鼠右半胸20Gy单次照射,对照组佯装照射。在照射后1、3、7、14、28、84、164d共7个时相点,分批... 目的观察辐射致鼠肺纤维化病变发生过程的病理特征及其规律。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给予大鼠右半胸20Gy单次照射,对照组佯装照射。在照射后1、3、7、14、28、84、164d共7个时相点,分批活杀大鼠(照射组3只,对照组2只),观察其全肺大体形态改变,取右肺中叶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照射后1、3、7d可见肺实质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核损伤出现最早;照射后14、28d肺泡间隔渐加宽,并有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照射后84、164d出现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灶,肺实变区域有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较多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吞噬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为辐射损伤最敏感的肺实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内皮细胞 纤维化 肺脏 病理学观察
下载PDF
大鼠长期摄入贫铀后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艾国平 李蓉 +3 位作者 肖桃元 冷言冰 徐辉 粟永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食入不同剂量的贫铀后,亲代(F0)和子代(F1)大鼠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给F0和F1 Wistar大鼠共64只喂食贫铀饲料,分为F0代低、中、高剂量组和F1代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大鼠做对照。给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喂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食入不同剂量的贫铀后,亲代(F0)和子代(F1)大鼠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给F0和F1 Wistar大鼠共64只喂食贫铀饲料,分为F0代低、中、高剂量组和F1代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大鼠做对照。给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喂食的贫铀含量分别为0.4mg/(kg·d)、4mg/(kg·d)和40mg/(kg·d)。F0代大鼠分别于7、14和20个月后处死,F1代大鼠分别于5、10和15个月后处死,分别取睾丸(卵巢)、脾脏、肾脏、肝脏、骨髓等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F0代的中、高剂量组大鼠摄入贫铀14个月后可见雄性的精曲小管萎缩,管壁增厚呈空虚网状,生精细胞层次减少,间质细胞增生,但仍见有精子生成;高剂量组可见到精子呈异型性改变,细胞核浓缩深染,且随着摄入时间延长改变愈趋明显;F1代大鼠摄入贫铀5个月后就有上述改变且更为严重。F0代中、高剂量组大鼠摄入贫铀14个月后肾小球轻度萎缩,间质增生明显,20个月时肾小球萎缩纤维化;F1代大鼠摄入贫铀5个月后就有上述改变。F0代中、高剂量组摄入贫铀7个月时脾脏生发中心和淋巴鞘增生,淋巴母细胞增生活跃,20个月时脾小体减少,生发中心稀疏;F1代大鼠摄入贫铀早期和晚期有类似改变。F0和F1代高剂量组摄入贫铀早期肝脏有炎症细胞浸润,晚期骨髓有核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加。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长期摄入贫铀对大鼠组织脏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组织特异性,主要损伤集中在雄性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而对其他组织的损伤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实验性 病理学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结构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艳玲 李露斯 +1 位作者 肖桃元 可金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时大脑的皮层、海马的突触超微结构和结构参数改变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 2、4月组。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改变 ,...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时大脑的皮层、海马的突触超微结构和结构参数改变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 2、4月组。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改变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 ,对突触数密度、突触活性带长度、圆盘面积、表面密度和三种突触弯曲型比率进行分析。结果 皮层及海马在缺血 2、4月组突触数密度 (Nv)均明显下降 ,而缺血 2与 4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海马在缺血 2、4月组突触活性带长度 (L)、突触连接带圆盘面积 (S)及突触表面密度 (Sv)均下降 ,缺血 2与 4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皮层在缺血 2、4月组未见明显改变。三种突触弯曲型比率在缺血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突触数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突触 结构参数 体视学 图像分析 大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电镜样品取材的意义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忠芬 可金星 +2 位作者 肖桃元 黄文琪 王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样品 取材 固定
下载PDF
羊膜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表皮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闫国和 粟永萍 +5 位作者 艾国平 林远 程天民 肖桃元 可金星 屈纪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814-815,共2页
目的将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 目的将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负载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重建皮肤真皮替代物,负载培养猪表皮细胞重建皮肤表皮替代物,并观察猪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增殖的形态特点。方法将贵州小香猪的MSCs、表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扩增后,分别以不同的密度接种于HAM的基质面,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变化情况,并于培养3~18d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检测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生长的形态特点。结果接种后30min内就明显见到MSCs、表皮细胞在HAM上贴附,24h内大部分贴附生长,3d形成单层完全覆盖HAM,超微结构形态良好。结论HAM是MSCs、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良好载体,对MSCs、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细胞 形态特点 皮肤修复 皮肤真皮替代物
下载PDF
大鼠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露斯 刘之荣 肖桃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皮层、海马和皮层下白质的病理变化,以探讨脑认知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动物模型,以环胞素A在缺血前后胃灌治疗。分为对照组、缺血2个... 目的:研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皮层、海马和皮层下白质的病理变化,以探讨脑认知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动物模型,以环胞素A在缺血前后胃灌治疗。分为对照组、缺血2个月、缺血4个月组和治疗组,预定时间取脑,切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缺血组皮层海马的神经细胞以变性、固缩和退化为主;皮层下白质有神经纤维和髓鞘溃变;普遍存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突触小泡积聚,突触后膜增厚等。4月组较2月组更重。经环胞素A治疗以上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脑的退行改变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基础。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脑灌注不足 病理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冉新泽 程天民 +7 位作者 林远 肖桃元 屈纪富 陈晓红 徐辉 阎国和 黄文琪 可金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创复合伤后 ,创伤愈合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缓。单创组伤后 3d创面底部即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伤后 10~ 15d ,胶原瘢痕形成 ,可见新生血管网、神经末梢 ,表皮细胞生长逐渐覆盖伤口 ,2 0d时创面已愈合。但 6Gy组损伤严重 ,伤后 3d见大量渗出物、血凝块、坏死组织 ,15d表皮细胞蔓延生长缓慢 ,仍见胞核异型、扭曲、皱褶。 2Gy组影响较轻 ,伤后 7d已有肉芽组织生长 ,15d见纤维瘢痕形成。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愈合过程较为复杂 ,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生长的受抑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放创复合伤 愈合延迟 形态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