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性能与爆震的试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肖茂宇 石磊 +2 位作者 杨万里 魏建成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对某2.0 L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的性能与爆震进行了研究,采用双区模型对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达到了设计指标,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性能参数误差在5%之内。进一步采用双区模型结合爆震模型对缸内的爆震... 对某2.0 L增压直喷式汽油机的性能与爆震进行了研究,采用双区模型对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达到了设计指标,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性能参数误差在5%之内。进一步采用双区模型结合爆震模型对缸内的爆震情况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爆震点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通过降低中冷后温度可以有效降低缸内的爆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涡轮增压 直喷式汽油机 双区模型 爆震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茂宇 石磊 +2 位作者 张来涛 靳嵘 邓康耀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分析了不同起动位置下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过程中起动缸的燃烧和排放性能,采用快速HC采集仪对起动缸缸内以及排气中的HC进行测量,研究起动缸缸内混合气浓度和排放性能,通过缸压和运动规律的研究确定优化后的喷射量和起动位置.研... 分析了不同起动位置下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起动过程中起动缸的燃烧和排放性能,采用快速HC采集仪对起动缸缸内以及排气中的HC进行测量,研究起动缸缸内混合气浓度和排放性能,通过缸压和运动规律的研究确定优化后的喷射量和起动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喷油量同缸内实际当量比呈线性关系,起动缸容积越小,喷射燃油的加浓比例越大.在保证着火可靠性不出现失火现象的前提下,增大燃油喷射量,使得起动缸内燃烧变差,HC排放量增加;增大起动缸的容积,则起动性能及排放均有所改善,较为优化的起动缸位置为压缩上止点前70°~80°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直接起动 混合气浓度 起动性能 排放
下载PDF
直接起动过程缸内直喷汽油蒸发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茂宇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并用定容喷射室试验验证的方式,对直喷汽油机起动首缸中喷油后油气混合及燃油的蒸发附壁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起动缸喷油后燃油附壁的比例较大,点火前仍有部分液滴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混合气当中;随着温度上升...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并用定容喷射室试验验证的方式,对直喷汽油机起动首缸中喷油后油气混合及燃油的蒸发附壁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起动缸喷油后燃油附壁的比例较大,点火前仍有部分液滴以液态形式存在于混合气当中;随着温度上升,混合气中的液态燃油比例逐渐减小并趋于0,附壁油膜的质量比率在温度低于140℃时明显减少,高于140℃后减幅趋于平缓。对比研究醇类汽油与汽油可以得到:醇类汽油喷射后的燃油蒸发较差,点火前燃油附壁比例过大,不适用于不使用起动电机辅助的直接起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汽油机 直接起动 喷雾蒸发 燃油附壁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增压系统瞬态过程建模计算与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肖茂宇 石磊 邓康耀 《上海汽车》 2010年第5期12-17,共6页
增压直喷汽油机由于使用叶轮旋转增压结构,瞬态工况下存在进气量响应滞后,瞬态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瞬态响应特性,并对瞬态过程中的废气旁通阀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出了在突加速时先关闭废气旁通阀,当转... 增压直喷汽油机由于使用叶轮旋转增压结构,瞬态工况下存在进气量响应滞后,瞬态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瞬态响应特性,并对瞬态过程中的废气旁通阀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出了在突加速时先关闭废气旁通阀,当转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打开废气旁通阀的控制策略,并对废气旁通阀的PID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控制策略能够将增压直喷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时间减少50%,并可以使压气机保证10%的超速裕度,涡轮增压器能够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 直喷汽油机 汽车
下载PDF
变海拔柴油机增压系统涡轮面积优化调节
5
作者 张哲 肖茂宇 +1 位作者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8年第4期6-10,41,共6页
基于某增压柴油机,建立变海拔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增压系统的海拔适应能力,探讨增压系统调节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耦合对变海拔气系统调节需求分析模型。研究表明:自然吸气柴油机通过燃烧调节能够适应约2 500 m的海拔高度,固... 基于某增压柴油机,建立变海拔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增压系统的海拔适应能力,探讨增压系统调节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因素耦合对变海拔气系统调节需求分析模型。研究表明:自然吸气柴油机通过燃烧调节能够适应约2 500 m的海拔高度,固定截面增压系统通过增压系统的自调节可以实现3 700 m海拔的运行需求;采用可调增压系统后,柴油机的海拔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燃烧裕度从0. 1增加到0. 4时,调节量需求从82%减低至28%,柴油机功率密度增加,燃烧裕度越小,气系统调节量需求的增加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系统 等效面积 调节规律 变海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