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渤中19-2大型岩性油田发现与成藏新认识
1
作者 王昕 杨海风 +4 位作者 许鹏 王德英 汤国民 刘庆顺 肖述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的增加,寻找浅层规模岩性油气田难度日益加剧。2021年,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洼中隆,发现了渤中19-2大型河流相岩性油气田。利用地震、薄片、地化等资料,对渤中19-2油田关键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明下段大型曲... 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的增加,寻找浅层规模岩性油气田难度日益加剧。2021年,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洼中隆,发现了渤中19-2大型河流相岩性油气田。利用地震、薄片、地化等资料,对渤中19-2油田关键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明下段大型曲流河频繁迁移,不同期次河道交切叠置,控制了规模性岩性圈闭的形成;②深浅汇油背景垂向叠置,为浅层油气富集提供有利构造背景;③渤中19-2构造明下段北西向河道砂体与关键断裂具有良好的“断-脊”配置关系,形成烃柱高度大的“一级充注”;④渤中19-4构造紧邻油源断裂形成“双脊继承-强活动断层-局部砂体”成藏模式,渤中19-2构造远离油源断裂形成“双脊接力-强活动断层-连片砂体”成藏模式。渤中19-2油田的发现,证实了渤海海域洼中隆起区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有助于类似地区大面积岩性勘探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渤中19-2 渤中19-4 岩性油田 河流相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沙南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2
作者 王德英 田宏钰 +2 位作者 肖述光 赵弟江 郭一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6-1267,共12页
沙南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和岐口凹陷之间的过渡位置,埋深相对较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盆内油气分布及烃源岩地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制约该凹陷油气勘探发现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相结合的... 沙南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和岐口凹陷之间的过渡位置,埋深相对较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盆内油气分布及烃源岩地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是制约该凹陷油气勘探发现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沙南凹陷古近系4个层段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沙南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沙三中亚段、东三段烃源岩品质为好—优质,沙一二段次之,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不同层段有机质来源与组成不同,沙三中段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淡水藻类,而东三段陆源有机质最多。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表明,姥鲛烷、植烷、伽马蜡烷、C_(27)-C_(29)规则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各层段烃源岩。沙三中和东三段沉积期控凹断层活动强烈,沉积水体较深,水体弱分层至中等分层的缺氧沉积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古气候和断裂活动控制着沙南凹陷古近纪烃源岩的发育和展布,而优质烃源岩的形成通常要求较高的断层活动速率和较低的砂质输入。本次研究对更好地认识全球其它陆相盆地在相似条件下沉积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南凹陷 古近系 优质烃源岩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物鉴定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文刚 梅廉夫 +4 位作者 朱光辉 杨松岭 胡志伟 肖述光 邹玉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包括发育构造、应力场特征、沉积充填序列和物源分析。通过建立区域主干剖面和断裂体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包括发育构造、应力场特征、沉积充填序列和物源分析。通过建立区域主干剖面和断裂体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经历了裂陷前的断陷期、同裂陷期,以及晚中新世以来继承性的张扭改造,盆地内部发育有早期正断层,这些正断层是早期盆地扩张作用形成的,实皆断裂对区域断裂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后期发育的断裂、褶皱,跟实皆断裂活动及印度板块向NNE方向俯冲作用的方向有关;区域内底辟构造发育,有增生楔复合介质底辟、岛弧岩浆底辟及弧后走滑断裂诱发的泥底辟,其中增生楔复合介质底辟是缅甸海域汇聚型大陆边缘特有的底辟构造。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构造应力场和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深入研究安达曼海域盆地的研究构造演化特征,将有利于对汇聚型大陆边缘油气的勘探,及对板块构造发展研究起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盆地构造特征 盆地沉积演化 安达曼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述光 吕丁友 +2 位作者 侯明才 胡贺伟 黄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下载PDF
郯庐断裂渤南段各分支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述光 韦阿娟 +2 位作者 王粤川 赵志平 吴庆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5-389,共15页
通过对郯庐断裂渤南段3个分支几何构造样式、断裂活动速率和伸展量、优势伸展方向等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与之对应的斜向伸展-弱走滑改造、斜向伸展-强走滑叠加、持续强走滑拉分3种构造成因类型,并阐... 通过对郯庐断裂渤南段3个分支几何构造样式、断裂活动速率和伸展量、优势伸展方向等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与之对应的斜向伸展-弱走滑改造、斜向伸展-强走滑叠加、持续强走滑拉分3种构造成因类型,并阐明了不同成因演化模式对圈闭形成、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各分支构造一成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处于地幔隆升导致的南北向引张和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的北东向右旋剪切双重应力场中,郯庐断裂的3个分支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但各个时期局部应力场的不同导致了它们构造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和控制了各分支在油气聚集时期、层位、规模等方面的成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新生代 伸展构造 走滑断层 演化特征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潜山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肖述光 李慧勇 +2 位作者 李飞 李俊伟 胡贺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6期1-10,共10页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序列。另一方面,从潜山内幕残留地层和断裂特征入手,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识别和划分了研究区潜山构造样式和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存在印支、早燕山、中燕山、晚燕山、早喜山、晚喜山6个构造旋回,相应地潜山的形成经历了前印支期潜山物质基础发育、印支—早燕山旋回挤压逆冲与潜山雏形、中燕山—早喜山旋回伸展裂陷与潜山初始格局、晚喜山旋回断-拗沉降与潜山定型定位四大演化阶段。各个旋回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以及叠加组合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侧内幕残留逆冲型、中部反转块断翘倾型和东部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 中新生代 印支旋回 早燕山旋回 晚燕山旋回 潜山结构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海海域走滑断裂叠合特征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志伟 徐长贵 +4 位作者 王德英 任健 柳屿博 肖述光 周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以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物理模拟、构造样式解析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等研究,探讨渤海海域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生代郯庐走滑断裂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末期完成了从左旋走滑... 以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物理模拟、构造样式解析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等研究,探讨渤海海域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生代郯庐走滑断裂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末期完成了从左旋走滑到右旋走滑的转变,总体经历3期明显走滑活动。渤海海域走滑断裂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应力叠合的特征,根据不同强度、不同性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叠合方式,可划分为伸展-走滑叠合、伸展-挤压叠合、挤压-走滑叠合3大成因类型和15种典型构造样式。受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率多次变化的影响,渤海海域地壳薄化伸展和走滑拉分作用并存,但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两者叠合配比差异明显,导致断裂体系的差异叠合性和凹陷结构的分区性。依据断裂叠合特征,渤海海域可以划分为辽西S型弱走滑区、辽东辫状强走滑区、渤西共轭中等走滑区、渤东帚状中等走滑区和渤南平行强走滑区5大叠合构造区,不同叠合构造区油气差异富集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叠合特征 成因机制 郯庐断裂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构造物理模拟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Bayes判别法组合应用的火山岩岩性定量识别:以渤海海域中生界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叶涛 韦阿娟 +2 位作者 黄志 赵志平 肖述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2-879,共8页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且同一岩性受岩石成分、结构差异的影响,因此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为岩性识别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大量取心资料、壁心资料以及薄片资料的岩电分析,优选出对岩性响应敏感的自然...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多样,且同一岩性受岩石成分、结构差异的影响,因此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为岩性识别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大量取心资料、壁心资料以及薄片资料的岩电分析,优选出对岩性响应敏感的自然伽马(GR)、补偿中子(CNL)、密度(DEN)、声波时差(AC)以及原状地层电阻率(Rd)等5条曲线。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F_1—F_5共5个综合变量,其中F_1和F_2方差贡献率占总贡献率的81.4%,可作为两个主成分有效地反映5个变量的信息。针对主成分信息,利用Bayes判别法,构建了不同岩性的定量解释模型,对研究区9种火山岩进行了岩性识别。对取心井段的回判结果显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ayes判别的联合识别方法较常规交会图法在岩石成分及结构的识别精度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该方法的提出对研究区成像测井、元素测井资料缺少井段的火山岩岩性识别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主成分分析 Bayes判别 定量识别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古近系“源-汇”系统控砂原理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贺伟 李慧勇 +2 位作者 于海波 肖述光 徐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发育完整的"源-汇"系统。在"源-汇"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录井、测井、取心、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在精细刻画埕北低凸起及围区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源-汇"系统各要素之间... 埕北低凸起及围区发育完整的"源-汇"系统。在"源-汇"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录井、测井、取心、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在精细刻画埕北低凸起及围区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源-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古近纪,埕北低凸起基岩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源区内共发育9个有效物源区;埕北低凸起共识别出15条古沟谷型和2条断槽型输砂通道,其中古沟谷型输砂通道可细分为U型、V型及W型;埕北低凸起及围区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扇三角洲平面上呈朵状展布,各扇体之间不连通,而缓坡带除局部构造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外,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沉积,平面分布范围广,呈连片叠合分布;"源-汇"系统各要素定量分析表明,汇区沉积体面积及形态与有效物源区面积、沟谷的长、宽、宽深比等参数密切相关;从"源-汇"耦合模式分析认为,有效物源区面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输砂通道控制沉积体系的优势展布方向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古近系 定量化 沉积体系 埕北低凸起
下载PDF
沙垒田凸起西段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贺伟 李慧勇 +2 位作者 肖述光 李俊伟 丁熠然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4,共9页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性等基础资料,对沙垒田凸起西段走滑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通过物理实验模拟了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各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西段F2走滑断裂平面、剖面特征差异较...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性等基础资料,对沙垒田凸起西段走滑断层平面、剖面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通过物理实验模拟了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各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西段F2走滑断裂平面、剖面特征差异较大;平面上,F2走滑断裂中深层表现为平滑孤立断层,浅层表现为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帚状构造样式;剖面上,F2走滑断层西南段表现为“似花状”构造样式,东北段表现为简单的“Y”字形结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F2走滑断层形成机制受先存基底断裂和断层两侧岩性的共同控制,西南段古近纪以弱伸展为主,新近纪叠加右旋强走滑作用,平面呈帚状样式,东北段古近纪表现出强伸展,新近纪叠加右旋弱走滑作用,平面呈现马尾状样式。F2走滑断裂的发育演化过程控制研究区圈闭的形态及规模,控制了研究区东营组沉积储层规模及类型,控制了研究区砂岩骨架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的发育形成,改善了太古宇潜山储层物性,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构造样式 走滑断裂 物理模拟 断裂控藏 沙垒田凸起
下载PDF
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构造特征及对潜山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慧勇 肖述光 +2 位作者 李飞 孙哲 刘凯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1,共9页
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是指郯庐断裂渤海段西侧分支断层,其形成演化对前新生代地层展布和潜山构造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构造特征、成因演化模式,以及对潜山形成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 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是指郯庐断裂渤海段西侧分支断层,其形成演化对前新生代地层展布和潜山构造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郯庐断裂西支构造特征、成因演化模式,以及对潜山形成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山早期多期叠加活动的特征,喜山晚期活化作用弱,整体隐伏于新生代沉积物之下;②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具有显著的分段性,被近东西向断裂分割成北、中、南3段,各段在关键地质时期构造变形型式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③印支期不均一南北向挤压所导致的走滑转换是渤海郯庐断裂西支的启动机制;④渤海郯庐断裂西支在印支期-燕山早期走滑逆冲活动及伴生褶皱是控制潜山地层展布及渤中19-6等潜山构造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以为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郯庐走滑断裂带 印支期 燕山期 潜山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中西南洼洼槽演化特征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志 李慧勇 +2 位作者 李新琦 胡安文 肖述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1期45-51,共7页
渤中西南洼及其环带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且已发现的油藏油源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明确渤中西南洼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从构造特征出发,精细分析各个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演化与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总结陆相断陷洼槽综... 渤中西南洼及其环带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差异较大,且已发现的油藏油源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明确渤中西南洼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从构造特征出发,精细分析各个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演化与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总结陆相断陷洼槽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渤中西南洼4个洼槽特征迥异,可分为断槽继承型、断槽早衰型、断超早衰型和断超继承型。不同类型洼槽具有其特殊的烃源岩发育及演化历史:断槽继承型洼槽发育3套烃源岩,且均成熟;而断槽早衰型洼槽仅沙三段具有供烃能力,即洼槽的类型控制了生烃灶的发育。同时,不同类型洼槽具有其特征构造形态和成藏体系,控制了各洼槽不同生烃层系的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进而导致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和有利勘探方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槽结构 差异演化 生烃灶 成藏体系 渤中西南洼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鹏 牛成民 +2 位作者 李慧勇 张鑫 肖述光 《矿产勘查》 2022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近年来,渤海油田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开展了勘探实践,成功发现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目前,对于该气田优质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阻碍了下一步勘探进展。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和成... 近年来,渤海油田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开展了勘探实践,成功发现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目前,对于该气田优质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阻碍了下一步勘探进展。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中19-6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储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宇变质花岗岩潜山为主体组成的立体网状裂缝型储集系统,上部形成风化裂缝带、内幕形成网状裂缝带的双层储层结构。上部风化裂缝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下部内幕裂缝带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潜山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均受控于3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作用,印支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由此建立了研究区太古宇潜山变质岩“优势岩性—多期裂缝”的成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变质岩潜山 渤中19-6 裂缝储层
下载PDF
渤海海域庙西凹陷中南洼古近纪盆地原始形态恢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志平 韦阿娟 +2 位作者 官大勇 肖述光 马佳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6-1368,共13页
庙西凹陷中南洼位于渤中凹陷与胶辽隆起过渡带, 受胶辽隆起差异隆升作用控制, 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以及东营组沉积之后各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 本文综合 利用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以及地层厚度变化率法恢复了庙西... 庙西凹陷中南洼位于渤中凹陷与胶辽隆起过渡带, 受胶辽隆起差异隆升作用控制, 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以及东营组沉积之后各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 本文综合 利用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以及地层厚度变化率法恢复了庙西凹陷中南洼各关键期剥蚀厚度, 再现了庙西凹陷中南洼古近系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纪各沉积期在沉积之后普遍遭受了阶段性抬升剥蚀, 致使各期盆地边界形成多个扩大—收缩旋回, 盆地原形并非小而浅;孔店期—东营期原始盆地沉积边界较现今盆地边界可向东外推 18~25 km;孔店期盆地为统一凹陷, 孔店期之后中、南部洼陷区开始出现差异性隆升—沉降作用, 沙四段沉积期继承孔店期的特点, 差异进一步加大, 沙三段沉积期南、北两个次洼彻底分离, 形成两个孤立洼陷, 东营组披覆沉积两洼之上, 并遭受区域性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西凹陷 剥蚀厚度 湖盆边界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西北斜坡带下古生界潜山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勇 肖述光 +2 位作者 李飞 刘凯 黄志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9-341,共13页
渤海规模性潜山油气发现集中在山头的太古宇变质岩,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发育在斜坡带,已有地质模式难以解释其成藏规律.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沙西北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 渤海规模性潜山油气发现集中在山头的太古宇变质岩,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发育在斜坡带,已有地质模式难以解释其成藏规律.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沙西北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发育“缝-洞”型储层,储集空间受裂缝和岩溶两大因素控制;印支期以来的3期断裂活动形成了连排式构造-地层圈闭;北侧南堡凹陷生烃灶的超压为成藏提供了强劲的充注条件,新生界披覆式泥岩提供了区域性封盖条件,断块上倾端的致密灰岩为油气在斜坡带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由此建立了“古储古堵-超压强注”的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模式,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碳酸盐岩储层 多期裂缝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海洋地质学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沙垒田西北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形成与油气成藏
16
作者 黄志 叶涛 +3 位作者 肖述光 李飞 高文博 戴建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1815-1828,共14页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目前已发现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对构造低部位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的储层发育程度以及成藏规模还缺乏深入认识。为了探索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规律,明...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目前已发现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对构造低部位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的储层发育程度以及成藏规模还缺乏深入认识。为了探索斜坡带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规律,明确油气成藏条件,本研究以沙垒田西北(沙西北)斜坡带为靶区,开展了潜山构造演化、储集空间形成机理、潜山油气成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西北斜坡带下古生界潜山岩性由上组合(大套灰岩夹白云岩、泥灰岩)和下组合(鲕粒灰岩、灰岩和泥岩互层)组成,崮山组区域稳定泥岩是二者的分界线;斜坡带潜山经历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五期构造运动,具有跷跷板式构造演化特征,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优势岩性组合-叠合应力成缝-多期岩溶改造三元耦合控制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上组合形成似层状缝溶型优质储层,是优势的油气聚集层系;低斜坡碳酸盐岩潜山处于烃源岩超压中心与常压储层直接接触的常超过渡带,发育上组合表生岩溶成储-下组合致密层遮挡封盖的地层侧封油气成藏模式,形成斜坡带大中型油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斜坡带潜山 缝溶型储层 地层侧封 油气成藏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南部地区潜山构造差异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庆勋 韦阿娟 +5 位作者 王粤川 彭靖淞 肖述光 高坤顺 郭永华 邓辉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98-3708,共11页
目前,针对渤海南部潜山地层结构、构造演化的研究较少.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潜山断裂类型、地层构造类型、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和近东西向反转断裂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潜山地层分布,... 目前,针对渤海南部潜山地层结构、构造演化的研究较少.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潜山断裂类型、地层构造类型、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和近东西向反转断裂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潜山地层分布,进而造成了研究区潜山地层的结构、构造差异.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为调节东西两侧挤压强度差异的同印支造山期断层.郯庐走滑断裂西支以西挤压变形强度相对较弱,普遍发育古生界薄底或秃底构造,以"中生界+古生界+前寒武系"三层结构为主;以东挤压变形作用则相对较强,表现为强烈隆升,古生界剥蚀殆尽,为"中生界+前寒武系"双层结构,花状走滑构造发育.近东西向反转断层为印支期逆冲断层,燕山期伸展反转,现今断裂上升盘残存古生界,下降盘古生界剥蚀殆尽.横向挤压收缩差异是导致研究区潜山地层结构、构造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地区 构造演化 走滑断层 反转断层 郯庐断裂 成因机制 古生界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