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昆虫学通论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
作者 肖金京 高全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昆虫学通论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昆虫学通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完善大纲和实验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完... 昆虫学通论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昆虫学通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完善大纲和实验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农科内涵的应用型植保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昆虫学通论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关于蜜蜂育种工作的一些见解
2
作者 黄婷 霍新丽 +2 位作者 冀全枝 肖金京 赵亚周 《中国蜂业》 2024年第6期23-25,共3页
蜜蜂拥有适合为植物传粉的特殊器官和生物学习性,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者之一^([1])。据估计,全球80%的开花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依赖蜜蜂授粉^([2])。人类饲养蜜蜂为作物提质增效的同时,还生产和开发了各类蜂... 蜜蜂拥有适合为植物传粉的特殊器官和生物学习性,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者之一^([1])。据估计,全球80%的开花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依赖蜜蜂授粉^([2])。人类饲养蜜蜂为作物提质增效的同时,还生产和开发了各类蜂产品,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农业生产、医疗保健、工业等领域^([3])。蜜蜂育种工作是促进养蜂效益和提升生态价值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选育或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蜜蜂种群,可有效提高蜜蜂的产量、抗病性、适应力等性能。本文探讨了蜜蜂育种工作的方法、意义和挑战,为推动蜂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授粉 生物学习性 开花植物 蜂产品 蜜蜂育种 优良性状 医疗保健 传粉者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溴氰虫酰胺对二化螟防效及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廖敏 梁子豪 +4 位作者 吴瑞锋 胡召彬 肖金京 高全 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28-834,共7页
采用手动喷雾法,在安徽长丰和安徽霍邱开展了10%溴氰虫酰胺OD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试验,通过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了施药后不同时间和不同施药量在克氏原螯虾虾头、虾尾和全... 采用手动喷雾法,在安徽长丰和安徽霍邱开展了10%溴氰虫酰胺OD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试验,通过溴氰虫酰胺在克氏原螯虾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了施药后不同时间和不同施药量在克氏原螯虾虾头、虾尾和全虾中溴氰虫酰胺的生物富集量,并探究了不同施药浓度和次数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指标和最终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该药剂的田间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0%溴氰虫酰胺OD在每亩施药量为20~40 mL下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均高于80%。10%溴氰虫酰胺OD施药量为每亩30和60 mL,其在克氏原螯虾虾头、虾尾和全虾中生物富集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4 d时达到最高值,虾头、虾尾和全虾中溴氰虫酰胺浓度分别为:4.00、2.00和3.67μg·kg^(-1);6.33、8.00和7.00μg·kg^(-1),在施药35 d后所有样品中溴氰虫酰胺浓度均<LOQ。溴氰虫酰胺处理组小区的克氏原螯虾体重、体长和最终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溴氰虫酰胺 二化螟 防治效果 克氏原螯虾 生物富集
原文传递
蔬果中残留农药的生物可给性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施艳红 刘玉莹 +4 位作者 肖金京 丰荣鹏 廖敏 花日茂 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38-944,共7页
运用体外模拟方法从生物可给性方面评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膳食摄入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为主要的暴露途径,研究蔬果中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对其膳食暴露的作用规律是当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分析... 运用体外模拟方法从生物可给性方面评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膳食摄入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为主要的暴露途径,研究蔬果中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对其膳食暴露的作用规律是当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分析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重点综述了基于农药残留分析测定生物可给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介绍了不同营养成分强化下蔬果中农药残留的生物可给性,着重总结了饮食习惯对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物可给性评估蔬果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并对其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果 农药残留 生物可给性 体外胃肠模拟法 膳食暴露
原文传递
金银花干制和冲泡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行为
5
作者 方庆奎 乔琳 +4 位作者 施艳红 丁辰春 廖敏 肖金京 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21-326,共6页
为了研究金银花在干制和冲泡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行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啶虫脒在金银花和茶汤2种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8%~94.5%,变异系数为0.5%~6.7%。晒干、阴干和烘干3种干制方法对金银花... 为了研究金银花在干制和冲泡过程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行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吡虫啉和啶虫脒在金银花和茶汤2种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8%~94.5%,变异系数为0.5%~6.7%。晒干、阴干和烘干3种干制方法对金银花中的两种农药均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消解百分数分别为30.9%~78.3%和25.1%~78.0%,其中,晒干和高温烘干处理具有更高的消解百分数。在不同农药浓度、冲泡次数、茶水比和浸泡时间以及加不加盖子等冲泡条件下,金银花中的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分别有7.7%~26.3%和6.5%~39.4%转移至茶汤。可见合理的干制方法和冲泡条件可以减少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向人体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吡虫啉 啶虫脒 干制方法 冲泡条件 残留行为
原文传递
应用SHIME模型研究肠道微生物对13种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6
作者 魏东 冯文喆 +3 位作者 邓雅静 肖金京 操海群 施艳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应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的SHIME(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体外方法评价肠道菌群对不同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规律,为正确评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可使葡萄... 应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的SHIME(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体外方法评价肠道菌群对不同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规律,为正确评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可使葡萄等13种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0.3%~97.2%,其中以葡萄和大豆中供试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膳食成分可增强肠道菌群对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菊粉作用下可使肠道菌群对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9.6%。大肠杆菌是影响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主要优势菌,36 h时可使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生物可给性 腐霉利 肠道菌群 膳食成分
原文传递
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全 吴雅林 +5 位作者 胡平 彭昱 赵振宇 廖敏 肖金京 操海群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8-385,共8页
[目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果树生长以及水果产量、品质,化学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抗药性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植物源杀菌剂研发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挥发油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 [目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果树生长以及水果产量、品质,化学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抗药性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植物源杀菌剂研发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挥发油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活体评价试验验证草果挥发油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利用GC-MS检测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定草果精油对葡萄灰霉病菌中2种重要酶活的影响。[结果]草果挥发油得率最高,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为3.21%。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草果挥发油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最显著,EC_(50)值为235.30 mg/L。利用GC-MS从草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4种化合物,桉油醇含量最高,占比27.24%。此外,草果挥发油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几丁质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表现出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草果挥发油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51%。[结论]草果挥发油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关于其抑菌活性成分和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挥发油 化学成分 葡萄灰霉病菌 抑菌活性 酶活 植物源杀菌剂
原文传递
丙硫菌唑的合成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沈运河 熊国银 +2 位作者 高全 肖金京 祝玉超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4-796,共3页
[目的]改进丙硫菌唑合成工艺,降低合成风险,提高合成效率。[方法]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氯化、醇解及环化反应合成1-氯-1-甲酸甲酯环丙烷后,依次通过与邻氯苯乙酸甲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1-(1-氯环丙基)-2-邻氯苯基乙酮,与硫酸二甲酯发... [目的]改进丙硫菌唑合成工艺,降低合成风险,提高合成效率。[方法]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氯化、醇解及环化反应合成1-氯-1-甲酸甲酯环丙烷后,依次通过与邻氯苯乙酸甲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1-(1-氯环丙基)-2-邻氯苯基乙酮,与硫酸二甲酯发生环氧化反应得到2-(1-氯环丙基)-2-邻氯苄基环氧乙烷,与水合肼发生肼解反应得到1-邻氯苯基-2-(1-氯环丙基)-2-羟基-3-肼基丙烷,与硫氰化钠进行环化反应获得2-[2-(1-氯环丙基)-3-邻氯苄基-2-羟丙基]-1,2,4-三唑烷-3-硫酮,最后经过氧化反应得到丙硫菌唑。[结果]通过改进的合成工艺获得了纯度99%丙硫菌唑原药。[结论]改进的合成工艺有效的避免了合成中带来的危险,并提高了合成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硫酮 杀菌剂 丙硫菌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