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肖靓琨 骆阳 +1 位作者 彭晶 张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18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愿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资料,收集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18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愿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资料,收集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体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施术时间、切口大小与抗凝药策略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情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抗凝药使用情况、施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施术时间长短、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切口大小、抗凝药应用策略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肖靓琨 曹斌 +1 位作者 张海卫 陈辉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切口钢板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岳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 目的:探讨常规切口钢板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岳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钢板(5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Johner-Wruh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9~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3个月Johner-Wruhs评分:对照组优32例、良14例、差9例,优良率为84%;观察组优24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能够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损伤的前提下,取得与常规切口钢板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骨板
下载PDF
胫骨骨折采取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肖靓琨 曹斌 +1 位作者 张海卫 陈辉明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闭合复位术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式(LCP)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我院2009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两种不同的术式将受试者分为LCP组42例,常规术式组38例,比较... 目的闭合复位术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式(LCP)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我院2009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两种不同的术式将受试者分为LCP组42例,常规术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Johner-Wruhs疗效评定优良率。结果 LCP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水平均优于钢板治疗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ohner-Wruhs疗效评定优良率LCP组高于切开治疗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术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式(LCP)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常规切口钢板治疗,手术成功率具有显著地提高,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术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
下载PDF
X线、MRI在膝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肖靓琨 李静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X线、MRI在膝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X线和MRI检查,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膝骨关节炎各种病变中的检出率。结果:在诊断骨质疏松方面,X线明显优于MRI(P<0.01)... 目的:分析比较X线、MRI在膝骨关节炎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X线和MRI检查,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膝骨关节炎各种病变中的检出率。结果:在诊断骨质疏松方面,X线明显优于MRI(P<0.01);在诊断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方面,X线略优于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软骨下骨损伤、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髌上囊积液和滑膜增生等方面,MRI显著优于X线(P<0.01)。结论:MRI在膝骨关节炎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早期 X 线 MRI 诊断
下载PDF
术前肥胖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靓琨 李静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对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1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对照组(BMI<30 kg/m2)315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136例。分...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对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1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对照组(BMI<30 kg/m2)315例和肥胖组(BMI≥30 kg/m2)13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结果肥胖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5%vs.9.5%,P<0.05);对照组中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3.8%)和感染(3.1%),而肥胖组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8.0%)和假体周围骨折(5.1%)。肥胖组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5.1%vs.0.9%,2.9%vs.0.3%,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肥胖提高了翻修的风险,主要的翻修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翻修 肥胖 无菌性松动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靓琨 李静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挽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其疗效,为提高初次髋关节置挽术的成功率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挽术后翻修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翻修的原因及术后疗效。结果:72例患者翻修的原因,包...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挽术后翻修的原因及其疗效,为提高初次髋关节置挽术的成功率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挽术后翻修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翻修的原因及术后疗效。结果:72例患者翻修的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46例(63.9%)、感染13例(18.1%)、假体周围骨折9例(12.5%)和脱位4例(5.6%)。所有患者经治疗后,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65±5.31)分提高到术后的(89.13±6.77)分,优良率达94.44%,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髋关节置挽术后翻修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无菌性松动,其次是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和脱位,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挽术 翻修原因 无菌性松动 感染
下载PDF
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富集研究
7
作者 万少平 蔡季 肖靓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3-38,共6页
目的筛选和初步鉴定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发现新的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基因片段,为临床监测和治疗前列腺纤维性增生提供潜在的基因位点和标志物依据。方法收集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组织标本,根据标本病理诊断结... 目的筛选和初步鉴定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发现新的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基因片段,为临床监测和治疗前列腺纤维性增生提供潜在的基因位点和标志物依据。方法收集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组织标本,根据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将标本分成纤维组和结节组。标本冷冻保存,分别提取前列腺结节性增生标本和纤维性增生标本的组织总RNA,构建转录组文库,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对两组mRNA进行定量及差异分析,再做差异基因的GO、KEGG、网络互作分析。结果两组标本总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598个,与结节组相比,纤维组相对表达量上调基因1063个,相对表达量下调基因535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DGEs主要富集在离子转运、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组等生物学过程中,富集在近端启动子DNA结合转录激活剂、RNA聚合酶Ⅱ、DNA结合转录激活剂、信号受体结合等活性分子功能上,以及富集在细胞膜、细胞外区域、质膜等细胞部位。KEGG通路分析发现,DGE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作用等信号通路上。构建DEGs的PPI网络互作筛选出10个重要基因,发现PPBP、OPRM1、GAL 3个基因在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组织中上调。结论PPBP、OPRM1、GAL等DEGs参与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的发生、发展,可能是良性前列腺纤维性增生监测和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结节 纤维 MICRORNA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