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椴叶鼠尾草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成分研究
1
作者 王子夫 闫俊伊 +3 位作者 刘洋 吴江梅 闫晓慧 胡世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寻找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研究发现入侵植物椴叶鼠尾草提取物具有抗TMV活性。通过半叶枯斑法不同施药方式筛选发现,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的保护作用和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0.95%和52.8... 为寻找新型植物病毒抑制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研究发现入侵植物椴叶鼠尾草提取物具有抗TMV活性。通过半叶枯斑法不同施药方式筛选发现,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的保护作用和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40.95%和52.85%;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治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52.85%,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无显著差异。石油醚萃取物各馏分中,Fr7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最好,抑制率为40.51%和45.52%,Fr6的钝化作用最好,抑制率为74.63%。乙酸乙酯萃取物各馏分中,Fr1′的保护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1.77%,Fr3′的治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55.02%,Fr4′的钝化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0.22%。运用现代色谱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tilifodiolide、eupatoric acid、熊果酸、齐墩果酸和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叶鼠尾草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不同种群的种子萌发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世俊 何平 +1 位作者 王瑞波 方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各种群的平均种子质量与种群大小及土壤条件均无关,说明种群平均种子质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影响的参数。小种群低萌发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交衰退带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引起的,而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长期保护这些小种群,应将种群统计因素与种群遗传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增加种群中个体数目,扩大种群,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种群更新,才能有效地维持这些小种群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隔离种群 濒危植物 缙云卫矛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世俊 何平 +2 位作者 邓洪平 林永慧 李俊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7-461,共5页
对重庆市特有的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形态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的22个营养器官性状中有8个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6个达极显著水平;所测量的15个生殖器官性状的变异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个体之间在... 对重庆市特有的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形态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的22个营养器官性状中有8个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6个达极显著水平;所测量的15个生殖器官性状的变异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个体之间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个体水平上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的个体大多混聚在一起,同时也有一些大的表征群不出现某些种群的个体,说明部分种群间有一定的分化;种群水平上的聚类结果表明东温泉的2个种群与其它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这种分化可能与它们之间的地理隔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卫矛 形态分化 数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包装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世俊 孙永中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描述缓冲包装系统分析的步骤,对缓冲包装系统的流通环境、系统结构、开发成本和系统目标的有关分析内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缓冲包装 系统分析 流通环境 系统结构 开发成本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体会 被引量:8
5
作者 胡世俊 徐海婷 焦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3期139-139,共1页
目的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将68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电刺激、运动疗法等,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 目的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将68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电刺激、运动疗法等,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肌电图表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肌电图
下载PDF
缓冲包装的产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世俊 杨仲林 孙永中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4,共4页
详细讨论了反映产品耐冲击、抗振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个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产品特性分析流程。
关键词 产品特性 脆值 破损边界曲线 固有频率
下载PDF
早期系统化护理在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世俊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早期系统化护理 胸腰椎骨折 腹胀
下载PDF
薇甘菊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3 位作者 吴江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3%、54.24%、70.27%,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_(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于宁南霉素,其他萃取物馏分的保护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4)和馏分Fr_(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_(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2)~Fr_(4)的钝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5种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对TMV离体增殖均有抑制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与宁南霉素相当。综上,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追踪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法 叶圆片法
下载PDF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世俊 《全科护理》 2009年第5期424-425,共2页
通过制定和控制护理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基础管理、重视风险管理、适时更新观念、注重业务培训等,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的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率,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病人真正... 通过制定和控制护理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基础管理、重视风险管理、适时更新观念、注重业务培训等,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的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率,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病人真正享受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管理 服务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授粉方式对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世俊 闫晓慧 +1 位作者 何平 张春平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58-59,21,共3页
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目前缙云卫矛种群已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种群小且多处于隔离状态。作者对该物种位于重庆北碚的自然种群进行自花授粉、种群内异花授粉、种群间异花授粉处理,所得种子进行... 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目前缙云卫矛种群已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种群小且多处于隔离状态。作者对该物种位于重庆北碚的自然种群进行自花授粉、种群内异花授粉、种群间异花授粉处理,所得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种群内异花授粉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39%,种群间异花授粉及自花授粉的种子萌发率较低,分别为16%及18%,对种子萌发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达显著性水平(sig.=0.012),表明种群间的长期隔离导致了种群间的杂交衰退。对该物种的保护要防止种群间长期的隔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卫矛 濒危植物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加强护理管理 规范病区收费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世俊 朱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0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医疗收费行为 护理管理 病区 医疗费用 住院患者 医疗机构 医患矛盾 护理人员
下载PDF
种群大小对缙云卫矛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世俊 闫晓慧 +1 位作者 何平 张益锋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缙云卫矛为重庆市特有濒危植物,本文对破碎化生境下缙云卫矛种群的数量统计进行研究,以探讨种群大小对该物种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年龄结构图反映出种群越小,幼龄个体的比例也越小;种群静态生命表反映出种群越小,其个体寿命有减小的趋势... 缙云卫矛为重庆市特有濒危植物,本文对破碎化生境下缙云卫矛种群的数量统计进行研究,以探讨种群大小对该物种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年龄结构图反映出种群越小,幼龄个体的比例也越小;种群静态生命表反映出种群越小,其个体寿命有减小的趋势;Leslie矩阵分析表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均呈下降趋势,种群越小,其数量下降的越快。对该物种的保护应首先防止生境破碎化的加剧,其次要防止种群大小的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大小 生境破碎化 种群统计 缙云卫矛
下载PDF
破碎生境中影响植物种群进化动态的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世俊 闫晓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综述了生境破碎中植物种群进化的影响因素。生境破碎会导致遗传漂变、近交衰退、基因流下降,降低种群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间遗传分化,不利于物种的进化前景。生境破碎形成许多隔离的小种群,小种群面临高的局部灭绝的风险,应当加强对破... 综述了生境破碎中植物种群进化的影响因素。生境破碎会导致遗传漂变、近交衰退、基因流下降,降低种群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间遗传分化,不利于物种的进化前景。生境破碎形成许多隔离的小种群,小种群面临高的局部灭绝的风险,应当加强对破碎生境中小种群的监测,分析其进化趋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破碎 种群 进化
下载PDF
破碎生境中缙云卫矛种群生殖值分析
14
作者 胡世俊 闫晓慧 +2 位作者 何平 张春平 张益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卫矛属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的濒危植物,其生境已严重破碎。对该物种位于重庆北碚的6个种群的生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群的减小,种群的生殖值、生活史总生殖值等指标出现增加的趋... 卫矛属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特有的濒危植物,其生境已严重破碎。对该物种位于重庆北碚的6个种群的生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群的减小,种群的生殖值、生活史总生殖值等指标出现增加的趋势,表明种群大小降低,种群增加生殖投入,但当种群太小时,其增加生殖投入的能力受到破坏。缙云卫矛生殖与生存之间表现为对抗关系,较小种群植株的寿命也较小,生殖投入较小的种群具有较长的寿命。说明生境破碎不利于该物种小种群的生殖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群 濒危植物 生殖值 缙云卫矛
下载PDF
薇甘菊化学成分对六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15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2 位作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 为探究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从薇甘菊地上部分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1H NMR、13C NMR、MS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薇甘菊内酯(2)、去氧薇甘菊内酯(3)、异泽兰素(4)和泽兰黄酮(5)。采用平皿法测定了薇甘菊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6种核桃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炭疽菌、正丁醇萃取物对叶点霉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25000 mg/mL和1.66000 mg/mL;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和壳梭孢菌丝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拟茎点霉的EC50分别为60.62μg/mL和89.13μg/mL,对壳梭孢的EC50分别为43.65μg/mL和61.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化学成分 核桃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运输包装流通环境要素识别
16
作者 胡世俊 孙永中 +1 位作者 杨仲林 杨晓俊 《株洲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对运输包装系统流通环境的识别途径、识别准则和识别过程的讨论,提出了一种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 运输包装 流通环境 识别准则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地震伤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胡世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2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护理程序 大地震 伤员 对症治疗 严重创伤 心理活动 身心状态
下载PDF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仁波 窦全丽 +3 位作者 何平 肖宜安 刘云 胡世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12,共5页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根据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可以推测该物种以风媒传粉为主。其花粉活力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花粉质量可能不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其雌雄性功能表达具一定的重叠期,提高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雌雄性功能表达在时间上的差异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对传粉过程的限制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卫矛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 杂交指数 人工授粉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干旱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2 位作者 袁凤刚 胡世俊 韦品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3-1610,共8页
以药用植物甘草种子和幼苗为材料,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以及ALA处理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 以药用植物甘草种子和幼苗为材料,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以及ALA处理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在20%PEG-6000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而各项萌发指标经过不同浓度的ALA进行恢复处理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均以10 mg.L-1ALA处理的各项指标值最大,其种子发芽势(75%)、发芽率(91%)比干旱胁迫对照显著提高了35%和30%,发芽指数(36.2)和活力指数(709.7)分别提高至干旱胁迫的2.6和3.5倍。(2)各ALA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了甘草叶片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甘草叶片中的SOD、POD和CAT的活性,且以10 mg.L-1ALA处理后的酶活性最强。研究表明,适宜浓度(10 mg.L-1)的ALA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甘草种子的萌发能力,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的伤害,提高甘草种子及幼苗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ALA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光合参数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春平 周慧 +4 位作者 何平 胡世俊 段静雨 李岩 么焕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15-2524,共10页
该实验以2年生黄连幼苗为材料,在100mmol·L-1的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测定黄连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探寻提高黄连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 该实验以2年生黄连幼苗为材料,在100mmol·L-1的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测定黄连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探寻提高黄连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结果显示:(1)NaCl胁迫下黄连幼苗的光合生理受到显著抑制,在经过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的含量。(2)盐胁迫下,黄连植株的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叶片蒸腾速率(Tr)均发生下降,并且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胞间CO2浓度(Ci)则呈上升趋势,说明盐胁迫下黄连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非气孔因素。(3)用ALA处理后,黄连的Pn、Gs及Tr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i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不同的浓度梯度存在着显著的效果差异。(4)ALA处理还提高了最大荧光(Fm,1.234)、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0.849)、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0.685)、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0.545)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0.872)的水平,有效降低了初始荧光(F0,0.211)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0.251)的水平。研究表明,外源ALA通过提高黄连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减少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黄连叶片PSⅡ的伤害,提高了植株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5-氨基乙酰丙酸 盐胁迫 叶绿素荧光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