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排围护桩选型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黄波 陈莹 +2 位作者 胡世兴 赵越 冉令 《土木工程》 2024年第4期398-409,共12页
依托成都市市区某基坑工程,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单排桩不同桩径及桩间距对场地及围护结构体系的影响。分析表明:随围护桩桩间距的加密,基顶水平位移值、基底隆起值、桩身最大弯矩、桩身最大剪力减小,基顶沉降值增大;随着围护桩桩径的增... 依托成都市市区某基坑工程,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单排桩不同桩径及桩间距对场地及围护结构体系的影响。分析表明:随围护桩桩间距的加密,基顶水平位移值、基底隆起值、桩身最大弯矩、桩身最大剪力减小,基顶沉降值增大;随着围护桩桩径的增大,基顶水平位移值、基底隆起值减小,基顶沉降值、桩身最大剪力增大,桩身最大弯矩明显增大。围护桩每延米抗弯刚度增大3倍,基顶沉降增大20.2%,基顶水平位移减小8.6%,基底隆起减小12.5%,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减小10.2%;桩间距相同时,桩径由1.2 m增大至1.5 m,最大弯矩增大约130%。围护桩远离基坑的水平变形使得基顶沉降变小,地下水对本工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单排围护桩 变形 受力
下载PDF
眼弓形虫病的临床及FFA和ICGA同步造影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世兴 阎宏 +4 位作者 魏湛云 李梅 谢楚芳 林少春 张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活动性眼弓形虫病(OT)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同步检查图像特征。方法 除临床检查外,对21例33眼活动性眼OT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检查及血清抗体(单疱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抗弓形... 目的 探讨活动性眼弓形虫病(OT)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同步检查图像特征。方法 除临床检查外,对21例33眼活动性眼OT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检查及血清抗体(单疱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抗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 初诊5例为后部葡萄膜炎,16例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但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22眼见黄斑区瘢痕样改变,15眼瘢痕周围可见小片状出血。19眼FFA和ICGA均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结论 可致盲的活动性眼弓形虫病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眼弓形虫感染可能是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病因之一,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FFA和ICGA同步检查可增加CNV的检出率,给激光治疗提供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弓形虫病 FFA ICGA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盐酸川芎嗪经腹腔注射在兔眼视网膜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5 位作者 张清炯 杨锦南 林少春 吴珏珩 汤丽芬 钟国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 测定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不同时间兔眼视网膜川芎嗪的浓度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每只家兔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 80mg·kg-1,在用药前 (0h)和用药后 0 2 5、0 5、0 75、1、... 目的 测定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不同时间兔眼视网膜川芎嗪的浓度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每只家兔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 80mg·kg-1,在用药前 (0h)和用药后 0 2 5、0 5、0 75、1、1 5、2、3、5、8、12h取视网膜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 ,其浓度在正常家兔眼视网膜呈开放型二室模型。理论值高峰浓度 (Cmax)为 1 6 3mg·g-1,达收稿日期 :2 0 0 4-0 1-3 1,修回日期 :2 0 0 4-0 2 -2 8基金资助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张清炯 0 10 7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锦南 3 0 3 0 0 467)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基金 (邓新国 10 40 0 64 )资助项目作者简介 :邓新国 ( 1961-) ,男 ,博士 ,研究方向 :眼科药物的开发、药理、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胡世兴 ( 195 2 -) ,男 ,博士 ,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眼科及免疫学博士后研究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 ,Tel:0 2 0 873 3 0 2 89,E mail:Markhu @2 63 .net峰时间 (Tmax)为 0 32h ,半衰期T1/ 2α为 0 35h ,T1/ 2 β为 2 5 0h ,清除率 (CL)为 7 89g·h-1。实测值 15min为 (1 36± 0 16 )mg·g-1,30min达高峰为 (2 5 9± 0 19)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腹腔注射 视网膜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川芎嗪全身用药在兔眼不同部位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邓新国 张清炯 +2 位作者 贾小芸 胡世兴 陈金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测定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眼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中川芎嗪的浓度变化,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方法:4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11组,各组每只家兔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80mg·kg^(-1),在用药前(0h)和用药后0.25... 目的:测定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眼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中川芎嗪的浓度变化,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方法:4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11组,各组每只家兔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80mg·kg^(-1),在用药前(0h)和用药后0.25,0.5,0.75,1,1.5,2,3,5,8,12h 取房水液、玻璃体液和视网膜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甲醇-水(62:38)为流动相,应用 Diamonsil C_(18)(250mm×4.6mm,5μm)柱,流速:0.9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后,其浓度在正常新西兰白兔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拟合曲线的高峰浓度(C_(max))分别为13.73及9.23μg·mL^(-1)、1.63μg·mg^(-1);达峰时间(t_(max))为0.28,0.43,0.32h;半衰期t_(1/2α)为0.42,0.65,0.35h;t_(1/2β)为3.97,1.71,2.50h;清除率(CL)分别为1.34及1.07 L·h^(-1)、7.9g·h^(-1)。实测值15min 时C_(15min)分别为(11.91±1.41)μg·mL^(-1)、(7.69±1.44)μg·mL^(-1)和(1.35±1.44)μg·mg^(-1),至30min 达高峰,C_(max)分别为(18.71±1.13)μg·mL^(-1)、(12.40±2.13)μg·mL^(-1)和(2.59±0.19)μg·mg^(-1),以后逐渐下降,5h 后房水和视网膜中川芎嗪含量已降至0.06μg·mL^(-1)和0.06μg·mg^(-1),而川芎嗪在玻璃体中的代谢较慢,8h 降至0.14μg·mL^(-1),12h 降至0.02μg·mL^(-1)。结论:盐酸川芎嗪通过腹腔注射能透过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进入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盐酸川芎嗪在眼房水和视网膜组织的代谢较快,半衰期较短,但在眼玻璃体中的代谢较慢,半衰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腹腔注射 房水 玻璃体 视网膜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杞菊地黄汤防治MNU诱导大鼠视网膜变性的早期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柳 李岱 +3 位作者 陈金卯 罗琳 胡世兴 吴开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66-2468,共3页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早期的拮抗效应。方法:生后46 d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药物组以杞菊地黄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 d。用药后第5 d,药物组...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早期的拮抗效应。方法:生后46 d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药物组以杞菊地黄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 d。用药后第5 d,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MNU 40 mg/kg,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对照。注射后12 h,处死大鼠,每组大鼠的左眼(10眼)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右眼(10眼)用于苏木素-伊红(hem 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并测量分析视网膜全层及外核层厚度,部分眼球行TUNEL法染色并计算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光镜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学未见明显改变,视网膜全层及外核层厚度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TUNEL法染色见模型组和药物组外核层存在细胞凋亡,正常组未见。电镜下正常组和药物组光感受器细胞大小和核染色质分布均匀;模型组光感受器细胞开始变小,核染色质开始浓缩,外节膜盘疏松,膜型不完整。结论:杞菊地黄汤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等选择性拮抗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早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模型 动物 视网膜变性 甲基亚硝脲
下载PDF
葛根素腹腔注射在家兔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4 位作者 张清炯 张晓慧 钟国平 汤丽芬 吴珏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测定腹腔注射葛根素后不同时间家兔房水中的质量浓度 ,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研究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44只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腹腔注射葛根素 80mg/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后 0、0 5、1、... 目的 测定腹腔注射葛根素后不同时间家兔房水中的质量浓度 ,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研究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44只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腹腔注射葛根素 80mg/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后 0、0 5、1、2、3、4、6、8、12、16、2 4h取房水 ,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注射后其质量浓度在正常家兔房水呈二室模型 ,3P8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数值为 :达峰质量浓度(Cmax)为 1 613 μg/ml,达峰时间tmax为 1 680h ,半衰期t1/ 2α为 1 3 5 8h、半衰期t1/ 2 β为 19 72 2h ,表观分布面积 (V/F)为 4 888L ,曲线下面积 (AUC)为 8 5 0 1μg/(ml·h) ,清除率 (CL)为 2 165L/h。实测值 :3 0min为 ( 0 778± 0 2 89) μg/ml,2h达峰值为( 2 3 18± 0 14 7) μg/ml ,随后逐渐下降 ,2 4h几乎测不到。 结论 本方法灵敏、特异、准确 ,可用于房水中葛根素质量浓度测定 ;葛根素通过腹腔注射能透过血房水屏障进入房水 ,半衰期长。此结果为葛根素全身用药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反向高效液相包谱法 房水 家兔
下载PDF
川芎嗪对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干预作用的光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2 位作者 贾小芸 张清炯 罗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mg/kg,每...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mg/kg,每日2次,至出生后35d;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d和注射后3、7、14、21、28、35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35d,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rd和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可延缓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RD小鼠 RDS小鼠 光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秦裕辉 李芳 +7 位作者 涂良钰 邱波 张明亮 曹建辉 宋立 王育良 胡世兴 金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西药导升明作对照,Ⅱ期观察16周、Ⅲ期观察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97.0%、98.4%,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5,P<0.01);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II、III期分别为88.1%、91%,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眼科检查指标,治疗后患者微血管瘤数目,出血、渗出、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视野缺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有所提高;对患者视物模糊、双目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和较高的消失率。2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功能出现异常,但未证实其与试验药物有因果关系。结论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双丹明目胶囊 多中心临床研究
下载PDF
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新国 张清炯 +3 位作者 何梅凤 黎仕强 肖学珊 胡世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的病理、超微结构、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rd小鼠的干预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r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腹腔注射葛...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的病理、超微结构、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rd小鼠的干预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r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腹腔注射葛根素80mg.kg-1,每天2次,至生后35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当日和3、7、14、21、28、35d取眼球,固定后,常规病理和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d,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可减缓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d7、14、21、28、35,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比未用药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d3、7、14、21、28、35,Bcl-2在视网膜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延缓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RD小鼠 外核层细胞 凋亡 BCL-2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安美霞 吴开力 +3 位作者 林少春 李岱 胡世兴 张艳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下,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与丝裂霉素(Mit...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下,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与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进行比较。(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Tet作用48h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与MMC进行比较。(3)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Tet作用48h,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1)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0.1,0.2g/LMMC作用下大量细胞碎裂,溶解。(2)不同浓度的Tet作用48h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0.1g/L与0.2g/LMMC、4×10-5mol/LTet与0.2g/LMMC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Tet的IC50接近10-5mol/L(为0.848×10-5mol/L)。(3)Tet作用下,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增多,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结论: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分裂被阻止在S期(DNA合成期)。可望用于对翼状胬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火把花根治疗伤寒杆菌内毒素所致大鼠葡萄膜炎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祥坤 王德才 +1 位作者 谢楚芳 胡世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火把花根片对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中药火把花根片治疗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并设立不造模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醋酸强的松治疗组作为对照,通过临床观... 目的 观察中药火把花根片对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中药火把花根片治疗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并设立不造模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醋酸强的松治疗组作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和病理学研究,探讨火把花根片对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火把花根片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相比炎症明显减轻,火把花根片治疗组与强的松治疗组的疗效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火把花根片对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动物模型有与强的松一样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片 中医药治疗 伤寒杆菌内毒素 大鼠 葡萄膜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葛根素抗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3 位作者 郭向明 黎仕强 肖学珊 张清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0、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 d,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7、14、21、28、35 d可减轻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的线粒体、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在7、14、21、28、35 d,Bcl-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基质及其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RDS小鼠 光感受器细胞 凋亡 BCL-2
下载PDF
光明液对视网膜光损害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萧 胡世兴 +3 位作者 林少春 麦细焕 郭学军 邹移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光明液对实验性视网膜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光明液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光明液、VitE滴... 目的:探讨光明液对实验性视网膜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光明液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光明液、VitE滴丸及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治疗7d,观察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光明液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O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光明液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中药光明液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光损害 细胞凋亡 光明液 中药
下载PDF
葛根素腹腔注射在兔视网膜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新国 胡世兴 +3 位作者 张清炯 杨锦南 林少春 陈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 测定 ip葛根素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 ip葛根素 80 m g/ 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前 (0 h)和用药后 0 .5、1、2、3... 目的 测定 ip葛根素后不同时间新西兰白兔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 ,计算其药动学参数 ,研究药动学特点。方法  4 4只家兔随机分为 11组 ,各组每只家兔 ip葛根素 80 m g/ kg加等量 5 %葡萄糖液 ,在用药前 (0 h)和用药后 0 .5、1、2、3、4、6、8、12、16、2 4 h取视网膜组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 C)进行测定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ip葛根素后在兔视网膜组织中药动学符合开放式二房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理论值为 :Cmax=1.0 8μg/ mg,tmax=1.5 2 h,t1 / 2α=1.0 2 h,t1 / 2β=7.37h,CL =2 .6 7g/ h,AUC=6 .89μg/ (h· m g)。实测值为 :30 min时视网膜中葛根素的量为 (0 .0 6± 0 .0 2 ) μg/ mg,在 2 h达到高峰 Cmax为 (0 .2 1± 0 .0 5 ) μg/ mg,随后逐渐下降 ,8h降至较低为 (0 .0 2± 0 .0 0 )μg/ mg。结论 本方法特异、准确、灵敏 ,可用于视网膜组织中葛根素含量测定 ,葛根素通过 ip给药能透过血 -视网膜屏障 ,进入视网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药动学 视网膜
下载PDF
Caspase-3在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萧 胡世兴 麦细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6,470,F004,共6页
【目的】探讨Caspase-3在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光源E=(30000±50)lx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在照射后6h、1d、3d、7d和15d处死动物,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检查;通过... 【目的】探讨Caspase-3在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光源E=(30000±50)lx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在照射后6h、1d、3d、7d和15d处死动物,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检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①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网膜的内、外节水肿逐渐加重,其中内节线粒体肿胀逐渐加重、外节盘膜叠状结构解离,而外核层细胞核排列紊乱、核固缩、核层变薄,后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几乎消失。②AnnexinV联合PI染色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7d与15d凋亡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分别为83%和81%。③Caspase-3活力测定表明:随着时间推移,Caspase-3活力呈上升趋势,由最初6h时的0.02活力单位,在第7天达最高峰至10.2,然后开始下降,在15d时下降至6.8活力单位。④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6h、1d、3d基本检测不到激活的Caspase-3蛋白酶,而7d与15dCaspase-3蛋白酶含量相似。【结论】急性光损伤引起的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与Caspase-3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光损伤 发病机制 CASPASE-3 光感受器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aspase-3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金卯 胡世兴 +3 位作者 邓新国 林少春 李岱 张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研究Caspase3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MNU腹腔注射造模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目的研究Caspase3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MNU腹腔注射造模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MNU腹腔注射后,外核层中Caspase3的表达渐增强,至2d时达高峰,此后渐下降。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前者一致。结论Caspase3可能在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其表达量的高低与细胞凋亡的程度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3 N-甲基-N-亚硝脲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美霞 杨培增 +3 位作者 邓新国 林少春 李岱 胡世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比较;用荧光...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寻找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其复发的有效药物。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3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10-5mol/L的汉防己甲素作用24 h其MMP-3 mRNA的表达量下降了27.12%。结论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用于对翼状胬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腹腔注射MNU对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金卯 杨锦南 +3 位作者 李岱 罗琳 江福钿 胡世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次 4只分别于6、12、2 4、4 8h ,3、5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并于造模 1、2、3、5、7、10d全麻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做病理切片。结果 MNU 5 0、4 0、30mg·kg-1剂量组ERG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 6、12h ,3d ,b波消失时间分别是 12、2 4h ,5d。HE染色显示 :以中周部视网膜为观察对象 ,MNU 30mg·kg-1组第 3天开始出现外颗粒层结构改变 ,第 10天光感受器细胞显著减少 ,但未消失 ;MNU 4 0和 5 0mg·kg-1组第 1天即出现外颗粒层排列紊乱 ,外颗粒层消失时间前者在第 10天 ,后者在第 5天。所有模型切片结果 ,其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以及色素上皮层与正常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NU能选择性地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亚硝脲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粉防己碱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岱 曾水清 +1 位作者 陈晓 胡世兴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效应。方法以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以光镜、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SABC免疫细胞方法进行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测定...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效应。方法以脐带来源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以光镜、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SABC免疫细胞方法进行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ol/L)Tet对HUVEC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e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Tet能抑制HUVEC增殖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2)流式细胞仪显示HUVEC经105mol/LTet处理后,G1期增加了19·69%,S期下降了12·31%,G2期下降了7·38%。结论Tet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抑制作用 MTT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慷 胡世兴 +2 位作者 邓新国 林少春 罗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每组 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每组 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 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 结果 8周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视网膜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 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 8周时DM大鼠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均可见MCP 1阳性着染细胞。 结论 MCP 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