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宝石衬底湿法清洗工艺研究
1
作者 吴国安 胡中伟 +3 位作者 王振 徐翊翔 李瑞评 谢斌晖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蓝宝石衬底作为LED芯片衬底,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面型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对衬底表面清洁度也有严格要求。实验以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表面污染物主要元素。随后开展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的单因素湿法清... 蓝宝石衬底作为LED芯片衬底,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面型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对衬底表面清洁度也有严格要求。实验以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为对象,首先分析了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表面污染物主要元素。随后开展抛光后的蓝宝石衬底的单因素湿法清洗实验,研究了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和清洗时间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开展正交实验,获得最佳清洗工艺参数。优化后的清洗工艺可有效提升蓝宝石衬底的表面清洁度和清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衬底 湿法清洗 清洗剂浓度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特性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胡中伟 邵铭剑 +2 位作者 郭建民 黄身桂 徐西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0-1258,共9页
比较了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对蓝宝石晶体的A面、C面、M面及R面开展精密磨削试验,并从磨削力、磨削力比、比磨削能及表面形貌等角度比较了蓝宝石4个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采用金刚石砂轮在精密平面磨床上对蓝宝石4个晶面进行磨... 比较了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对蓝宝石晶体的A面、C面、M面及R面开展精密磨削试验,并从磨削力、磨削力比、比磨削能及表面形貌等角度比较了蓝宝石4个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采用金刚石砂轮在精密平面磨床上对蓝宝石4个晶面进行磨削,采用测力仪测量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并根据所测得的磨削力计算磨削力比和比磨削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工件磨削表面形貌。试验结果显示:蓝宝石的4个晶面中C面的磨削力最大,其次是M面和A面,R面的磨削力最小;比磨削能亦为C面最大,其次是M面和A面,R面的比磨削能最小;磨削力比则是M面最大,其次是A面和C面,R面的磨削力比最小。在相同磨削条件下,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材料的去除方式有所不同,A面、M面和R面主要以脆性断裂、破碎和解离方式去除为主,且破碎坑较大,表面相对较为粗糙;而C面则存在部分脆性断裂和部分粉末化去除,破碎坑较小,表面相对平整。因此,蓝宝石不同晶面的磨削特性差异明显,其磨削力、磨削力比、比磨削能及材料去除方式均存在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晶面 磨削力 磨削特性 表面形貌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邓西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 体重指数 血脂紊乱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谭翠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69-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于治疗后1~3个月、12~15个月使用胃镜观察.结果1~3个月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于治疗后1~3个月、12~15个月使用胃镜观察.结果1~3个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而12~15个月后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普萘洛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出血
下载PDF
蓝宝石不同晶面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中伟 邵铭剑 +2 位作者 方从富 于怡青 徐西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0-1385,共6页
选取蓝宝石的A面、C面、M面及R面开展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试验,并从磨削力、比磨削能、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等角度对比蓝宝石四个晶面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效果的差异。施加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时,蓝宝石四个晶面的磨削力、比磨削能及表面粗... 选取蓝宝石的A面、C面、M面及R面开展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试验,并从磨削力、比磨削能、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等角度对比蓝宝石四个晶面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效果的差异。施加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时,蓝宝石四个晶面的磨削力、比磨削能及表面粗糙度相对未施加超声振动时均有所减小,且工件表面损伤裂纹较小,表面质量更好;蓝宝石不同晶面在施加超声振动时的磨削力、比磨削能和表面粗糙度的减小比例不同,C面的减小比例最小,M面和A面的减小比例较大,R面的减小比例最大;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蓝宝石四个晶面时,R面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M面和A面,C面的改善效果较差,这反映工件材料的脆性越大,超声辅助磨削对加工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 磨削特性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生物软组织切割过程建模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中伟 张璧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43-2047,2060,共6页
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可对切割力和刀具位移进行实时测量的生物软组织切割装置,并对猪主动脉壁组织开展了切割实验,对其切割特性进行了分析。切割力在组织未被切破之前随刀具位移非线性增大,呈典型的J形曲线关系;当切割力增大到一定程度... 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可对切割力和刀具位移进行实时测量的生物软组织切割装置,并对猪主动脉壁组织开展了切割实验,对其切割特性进行了分析。切割力在组织未被切破之前随刀具位移非线性增大,呈典型的J形曲线关系;当切割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组织被切破,切割力迅速减小;随后切割过程相对比较平稳,切割力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呈现增大-减小的波浪形式。整个切割过程可被分为三个阶段:变形阶段、破裂阶段和切割阶段。根据能量平衡对切割过程中各个阶段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个切割阶段的切割力模型。在变形阶段,切割力表现为典型的非线性J形曲线关系,一个指数函数被用于拟合变形阶段的切割力;在切割阶段,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切割力模型;而对于破裂阶段,由于时间非常短,切割力由破裂时的切割力直线减小。比较发现,模型所得切割力能够很好地与实验所得切割力吻合,证明切割力模型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断裂特性 切割力 主动脉
下载PDF
海狗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中伟 柯娥 +3 位作者 黄春明 郭家伟 詹远京 欧志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1-33,44,共4页
目的:评估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服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 目的:评估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服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共24周。对比治疗前后病理分级、B超评分及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差异。结果:经24周治疗后,试验组B超评分、TG、BMI、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较低(P<0.05)。两组肝脂肪变程度、炎症、纤维化、ALT、AST、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能降低NAFLD患者TG、BMI、HOMA-IR水平,改善脂肪肝B超分级,但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病理学 血脂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效果影响分析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中伟 姜峰 +2 位作者 黄辉 郭桦 沈剑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10期26-27,共2页
本研究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的课程影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定性评价后,利用概率统计的原理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构造判断矩阵,并采用和积法计算得出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最... 本研究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的课程影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定性评价后,利用概率统计的原理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构造判断矩阵,并采用和积法计算得出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最终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得到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根据排序的结果和得到的权重值,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效果影响做出了全面评价,能够对教学改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层次分析法 课程影响效果
下载PDF
药物治疗联合套扎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1 位作者 吴碧君 谭翠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19-320,363,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比较。结果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同,但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而在术后12~15个月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普奈洛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远期影响
10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谭翠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于治疗后1~3、12~15个月使用胃镜观察.结果1~3个月治疗组在食管...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于治疗后1~3、12~15个月使用胃镜观察.结果1~3个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而12~15个月后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胃静脉曲张 出血 普萘洛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三种典型生物软组织切割特性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胡中伟 林旺源 徐西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6-192,共7页
以生物医学为应用背景的生物软组织切割机理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从生物软组织主要组织成分对切割特性的影响出发,定性分析不同生物软组织的切割特性对理解生物软组织切割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三种典型的生物软组织:胶原体... 以生物医学为应用背景的生物软组织切割机理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从生物软组织主要组织成分对切割特性的影响出发,定性分析不同生物软组织的切割特性对理解生物软组织切割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三种典型的生物软组织:胶原体含量高的肌腱、弹性体含量较高的动脉管和平滑肌含量较高的胃肌层,在自行搭建的生物软组织切割平台上开展切割试验。从切割力、组织变形、切割能和局部刚度等角度对三种典型软组织的切割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定性分析了生物软组织中三种主要组织成分对切割特性的影响:胶原纤维对软组织切割力的影响较大,弹性体对软组织切割变形的影响较大,而平滑肌则对软组织切割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软组织 切割力 切割特性 微创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GGT/PLT比值对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广东
下载PDF
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0~F4)的价值。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以肝活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有50、104、92和32例。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加重,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逐渐升高(P值均<0. 05); GPR在肝纤维化F1、F2、F3期逐渐升高(P值均<0. 05)。GPR、FibroScan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19、0. 481,P值均<0. 001); GPR与FibroScan呈正相关(r=0. 436,P <0. 001)。FibroScan与GPR联合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FibroScan(AUC:0. 793 vs 0. 739,Z=3. 044,P=0. 002)或GPR(AUC:0. 793 vs 0. 740,Z=2. 389,P=0. 037);二者联合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GPR(AUC:0. 782 vs 0. 714,Z=2. 130,P=0. 033)。结论 FibroScan与GPR联合诊断对于预测CHB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优势,初步认为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07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彭平 唐小平 +3 位作者 胡中伟 邓西龙 郭家伟 童裕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432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07例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动脉氧压<70mmHg16例;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432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07例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动脉氧压<70mmHg1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91例;胸片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或)毛玻璃样改变67例、肺小结节或斑片状阴影36例、胸片正常3例,液气胸1例;CD4+T细胞<50cells/μL86例。107例中19例找到肺孢子虫。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93例治愈,12例死亡,2例转ICU。结论:PCP诊断标准是找到病原体,其检出率低,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艾滋病患者合并PCP发病率高,特别是CD4+T细胞<50cells/μL者,AIDS患者应尽早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一旦临床考虑合并PCP应尽早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乳酸脱氢酶 CD4+T细胞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霞意 郭家伟 +2 位作者 罗红彬 陈厚志 胡中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49-285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NAFLD组)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瘦素、可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NAFLD组)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BMI及血脂紊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逐步下降,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体重指数 血脂紊乱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6
作者 罗红彬 胡中伟 郭家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方法9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方法9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小于1000copies/ml比率分别为73.9%(34/46)和85.7%(36/42),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等于0.009和0.00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4.8%(39/46)和88.0%(37/42),高于对照组的52.5%(21/40)和44.1%(15/3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为0.000);Child-Pugh计分分别为8.42±2.78和8.92±2.7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比对照组的10.75±3.14和11.41±2.69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44)。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 DNA水平,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计分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韦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对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GRP78和CHOP表达的变化及对血管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金燕 赵连友 +4 位作者 林可 尚福军 艾永飞 刘沙沙 胡中伟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和血管中层厚度的变化,探讨ERS对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和血管中层厚度的变化,探讨ERS对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和手术模型组,根据术后结束实验时间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 d、7 d、14 d和28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6)。对大鼠测量血压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主动脉VSMCs中GRP78和CHOP的表达。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结果:①模型组3 d、7 d、14 d和28 d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141.90±9.01)、(150.42±6.29)、(158.00±8.54)和(174.00±8.25)mmHg,均分别高于相应的对照组[(115.06±8.85)、(123.85±9.85)、(118.48±7.60)和(120.08±8.85)mmHg,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压值逐渐升高。②除模型组3 d亚组外,模型组7 d、14 d和28 d亚组GRP78的表达(A值分别为0.60±0.04、0.85±0.06和0.55±0.0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A值分别为0.47±0.01、0.47±0.03和0.47±0.02,P<0.01),于术后14 d达到最高值。③模型组14 d、28 d亚组CHOP的表达(A值分别为0.48±0.04和0.57±0.05)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A值分别为0.40±0.02和0.40±0.01,P<0.01),于术后28 d达到最高值;模型组3 d和7 d亚组(A值分别为0.41±0.05和0.41±0.04)与相应的对照组(A值分别为0.39±0.03和0.39±0.03)比较无明显差异。④模型组3 d、7 d、14 d和28 d亚组VSMCs的凋亡率分别为(18.20±0.03)%、(12.00±0.03)%、(6.60±0.02)%和(2.30±0.02)%,与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21.40±0.04)%、(20.90±0.04)%、(20.50±0.04)%和(21.30±0.04)%]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⑤模型组除3 d和7 d亚组血管中层的厚度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模型组14 d和28 d亚组血管中层的厚度[分别为(100.32±2.92)μm和(107.52±5.42)μm]与相应对照组血管中层的厚度[分别为(93.43±2.73)μm和(92.92±3.17)μm]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除3 d与7 d亚组中膜的厚度比较无差异外,其余两亚组间中膜的厚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高血压发生早期,VSMCs中ERS反应的启动,可导致GRP78及CHOP的表达呈不对称增加,引起细胞凋亡率下降,这可能是血管重构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质网应激 GRP78 CHOP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高血压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时GRP78和CHOP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林可 赵连友 +4 位作者 黄金燕 尚福军 艾永飞 胡中伟 刘沙沙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828-832,845,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在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在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两个组,一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建立高血压模型,称为TAC组;另一组只进行相应的假手术,称为Sham组。按术后饲养时间(3 d、7 d、14 d和28 d)的不同,TAC组又分为4个组,即TAC3d组、TAC7d组、TAC14d组和TAC28d组,每组6只(n=6);Sham组也又分为4个组,即Sham3d组、Sham7d组、Sham14d组和Sham28d组,每组6例(n=6)。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蛋白和CHOP蛋白表达的水平;用TUN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①TAC3d组、TAC7d组、TAC14d组和TAC28d组的MAP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各Sham组(P<0.05),且TAC各组的MAP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压值呈逐渐递增的趋势。②GRP78蛋白在TAC术后3 d即发现表达(0.20±0.02),明显高于Sham3d组(0.10±0.02)(P<0.05);但明显低于其他各TAC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TAC7d组GRP78蛋白的表达达到最高(0.94±0.03),其后各组呈递减趋势;但TAC7d组、TAC14d组和TAC28d组GRP78蛋白表达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各Sham组(P<0.05)。③随着TAC术后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中CHOP蛋白的表达呈递増趋势;TAC7d组、TAC14d组和TAC28d组CHOP蛋白表达的水平,分别为(0.17±0.01)、(0.36±0.03)和(0.61±0.02),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各Sham组(P<0.05)。TAC3d组CHOP蛋白的表达与Sham3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④Sham3d组和TAC3d组中仅有极少数凋亡细胞;Sham7d组和TAC7d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TAC28d组的凋亡率达最高(30.23±0.17)%;TAC7d组、TAC14d组和TAC28d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各Sham组(P<0.05)。⑤相关性分析显示,从TAC7d组、14d组及28d组的MAP与心肌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r=-0.882,P<0.01),与CHOP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33,P<0.01);CHOP蛋白的表达与GRP78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80,P<0.01),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997,P<0.01)。结论:高血压诱导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反应在血压升高早期以GRP78的表达占优势,随着血压持续性升高可导致CHOP在心肌中超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病理过程,并使心肌内质网应激稳态调节发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质网应激 GRP78 CHOP 心肌细胞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家伟 胡中伟 罗红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0-901,904,共3页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及引流后的疗效。结果(1)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引流时间及受检者不适程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2)重型肝炎并胆道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二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高;(3)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9%vs54.84%)。结论通过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引流术可以更高效、快速、安全地获取胆汁标本;根据其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胃镜 胆汁引流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