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瘤诊治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云洲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首发症状 影像学检查 MRI 综合治疗 脊柱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脊柱转移癌的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云洲 饶书城 +6 位作者 屠重琪 牟志善 石道源 杨天府 李志铭 刘浩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报告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癌112例,43例(38.4%)未找到原发灶。69例原发癌中,常见的是肺癌10例(14.5%),乳腺癌9例(13.1%),胃肠癌9例(13.1%),甲状腺癌8例(11.6%),肾癌8例(11.... 报告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癌112例,43例(38.4%)未找到原发灶。69例原发癌中,常见的是肺癌10例(14.5%),乳腺癌9例(13.1%),胃肠癌9例(13.1%),甲状腺癌8例(11.6%),肾癌8例(11.6%),食道癌7例(10.1%)。手术治疗为主51例,化疗为主40例,放疗为主10例。分析了临床与X线表现,治疗与预后,认为各种癌脊柱转移的预后不一样,甲状腺癌转移的预后最好,肝癌转移的预后最差,但对同种癌转移而言,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癌 肿瘤转移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云洲 屠重琪 +5 位作者 杨天府 宋跃明 李志铭 刘浩 杨静 张贤良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7-248,230,共3页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报告胡云洲,屠重琪,杨天府,宋跃明,李志铭,刘浩,杨静,张贤良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骨科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病理科提要:本化报告20例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讨...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报告胡云洲,屠重琪,杨天府,宋跃明,李志铭,刘浩,杨静,张贤良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骨科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病理科提要:本化报告20例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讨论了该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选择。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淋巴瘤 病理学 骨骼肿瘤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脊柱肿瘤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云洲 曾建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5-406,共2页
1努力提高对脊柱肿瘤的诊断技能 对脊柱肿瘤的诊断是每个骨科医生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准确的诊断是手术治疗的前提,想方设法明确诊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手术治疗虽然是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的脊柱肿瘤都必须手术,即使要手术,... 1努力提高对脊柱肿瘤的诊断技能 对脊柱肿瘤的诊断是每个骨科医生都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准确的诊断是手术治疗的前提,想方设法明确诊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手术治疗虽然是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的脊柱肿瘤都必须手术,即使要手术,诊断不同,手术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不能先手术,后诊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必要的化验,结合影像学检查,提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成为最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诊治水平 诊断技能 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骨科医生 手术方式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骨肿瘤的保肢手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云洲 裴福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00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骨肿瘤 保肢 治疗
下载PDF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云洲 武成兴 +1 位作者 陈纪宁 胡豇 《四川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胡云洲武成兴陈纪宁胡豇开放性骨关节损伤始终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病种,因创口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必须及时而正确的清创、复位和固定,将开放性损伤转化为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胡云洲武成兴陈纪宁胡豇开放性骨关节损伤始终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病种,因创口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必须及时而正确的清创、复位和固定,将开放性损伤转化为闭合性损伤。若处理不当,创口感染,将延长治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损伤 开放性 清创术 骨折 固定 治疗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云洲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柱肿瘤17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胡云洲 饶书城 沈怀信 《肿瘤防治研究》 CAS 1987年第4期245-245,共1页
我院1952~1984年诊治脊脊柱肿瘤172例。男108例,女64例。年龄3~78岁,平均38.4岁。原发良性及肿瘤样病变37例,年龄以21~40岁居多,主要为骨巨细胞瘤,其次是骨血管瘤,多系腰椎,其次是胸椎,多以颈胸腰背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局部肌痉挛... 我院1952~1984年诊治脊脊柱肿瘤172例。男108例,女64例。年龄3~78岁,平均38.4岁。原发良性及肿瘤样病变37例,年龄以21~40岁居多,主要为骨巨细胞瘤,其次是骨血管瘤,多系腰椎,其次是胸椎,多以颈胸腰背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局部肌痉挛,活动受限,压痛。18例有神经症状,其中8例合并截瘫。原发恶性肿瘤6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脊髓减压 无瘤存活
下载PDF
放射性药物介导治疗骨转移癌
9
作者 胡云洲 邓侯富 《四川医学》 CAS 1995年第3期134-135,共2页
放射性药物介导治疗骨转移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胡云洲,邓侯富用亲骨肿瘤的乙二胺四甲撑膦酸(EDTMP)把放射性药物钐(153Sm)准确地携带到骨肿瘤,在肿瘤病灶内发射β射线,对肿瘤进行特异性的定向... 放射性药物介导治疗骨转移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胡云洲,邓侯富用亲骨肿瘤的乙二胺四甲撑膦酸(EDTMP)把放射性药物钐(153Sm)准确地携带到骨肿瘤,在肿瘤病灶内发射β射线,对肿瘤进行特异性的定向、定位内照射,使肿瘤缩小或消失。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放射性药物治疗 骨转移癌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手术中稳定性的重建
10
作者 胡云洲 饶书城 +4 位作者 胡豇 曾建成 宋跃明 屠重棋 裴福兴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93-93,共1页
目的: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稳定性重建的价值和重建方式的选择,提高对脊柱肿瘤稳定性的认识和稳定性的重建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瘤前路切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间植骨与... 目的: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稳定性重建的价值和重建方式的选择,提高对脊柱肿瘤稳定性的认识和稳定性的重建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瘤前路切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间植骨与椎体打固定术14例,椎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36例,人工椎体置换术7例;椎弓肿瘤切除后路Luque环固定术24例,Harrington棒与推板下节段钢丝固定21例,经根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7例。椎体与椎弓肿瘤后路切除Harrington棒与Luque环和推板下段钢丝固定各3例,前方椎间植骨,后方Harrington棒或CD棒固定术4例,平均随访5.3年,通过临床与影像学等检测脊柱重建的稳定性。结果:脊柱稳定性良好者108例(857%),其中无瘤生存37例,带瘤生存9例,死亡62例;稳定性丧失18例(14.3%),其中内固定器松动移位9例,内固定器折断7例,植骨块移位2例。结论: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性可缓解症状、增加活动、预防和改善瘫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前、后路手术用不同内固定器重建脊柱稳定性都各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前路手术推荐椎体钉和椎体钢板,后路手术推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和CD棒加节段钢丝。重建稳定性的丧失与肿瘤复发、内固定器选择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内固定器 肿瘤手术 重建稳定性 HARRINGTON棒 脊柱稳定性 固定术 椎间植骨 医科大学 后路手术
下载PDF
努力提高骨创伤的诊治水平
11
作者 胡云洲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骨创伤 诊断 治疗 述评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纪宁 屠重棋 +1 位作者 龚全 胡云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α F G F)对引导性骨再生( G B R)的作用,增强 G B R 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16 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四组,每组 4 只,造成兔双侧桡骨干10 m m 节段性骨缺损,以硅胶管桥接骨缺...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α F G F)对引导性骨再生( G B R)的作用,增强 G B R 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16 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四组,每组 4 只,造成兔双侧桡骨干10 m m 节段性骨缺损,以硅胶管桥接骨缺损,实验侧管内置入人基因重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ra F G F)24 μg,对侧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于术后2、4、6 及8 周各处死一组兔,作 X 线、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术后2 周即在骨断端髓腔、骨内膜及皮质断面处有新骨形成,并长入管内血肿,术后4 周新骨长入血肿中心,8 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8 周时仅出现部分骨愈合。结论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 F G F)可促进 G B R,增强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骨再生 骨缺损 αFGF 修复
下载PDF
枕骨大孔扩大术治疗上颈椎与颅底先天性畸形伴寰枢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宋跃明 饶书城 +3 位作者 代禧祚 胡云洲 石道原 李志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随访了1982~1989年间因上颈椎与颅底先天性畸形伴寰枢关节脱位而施行枕骨大孔扩大术治疗患者12例,平均随访7.4年。结果发现12例患者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而随访时有11例神经症状复发或加重,占91... 随访了1982~1989年间因上颈椎与颅底先天性畸形伴寰枢关节脱位而施行枕骨大孔扩大术治疗患者12例,平均随访7.4年。结果发现12例患者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而随访时有11例神经症状复发或加重,占91.7%。随访结果分析表明:枕骨大孔扩大术仍是一种治疗上颈椎与颅底先天性畸形伴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但应强调在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后必须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颅底 先天性畸形 枕骨大孔 扩大术
原文传递
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建成 宋跃明 +6 位作者 刘浩 龚全 李涛 刘立岷 胡云洲 裴福兴 饶书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8-491,共4页
目的评价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随访资料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采用Tokuhashi修正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成3组,0~8分为A组,9~11分者为B组,12~15分为C组。对3... 目的评价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随访资料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采用Tokuhashi修正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成3组,0~8分为A组,9~11分者为B组,12~15分为C组。对3组及不同原发肿瘤部位和恶性程度患者的生存时间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对Tokuhashi修正评分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Tokuhashi修正评分平均为8.23分,平均生存时间10.2月,中位生存时间7.9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食道、膀胱和胰腺者155例,中位生存时间4.7月(平均5.8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月(平均13.3月);原发于肾脏、淋巴、卵巢和子宫,以及原发灶不明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7.1月(平均9.4月)。A组211例,中位生存时间4月(平均5月);B组147例,中位生存时间10月(平均12月);C组89例,中位生存时间29月(平均29月)。不同原发肿瘤部位及恶性程度患者和不同Tokuhashi修正评分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01)。Tokuhashi修正评分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833,P<0.001)。结论Tokuhashi修正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kuhashi修正评分12~15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预后 Tokuhashi修正评分
下载PDF
新规则视角下跆拳道女子49kg级冠军竞技能力特点研究——以泰国选手翁巴达娜吉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云洲 席连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1期51-53,124,共4页
2022年2月世跆联对跆拳道竞技规则进行了新修订,此后,每一局比赛的对抗性明显增强,这对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将在新规则视角下,以东京奥运冠军和巴黎大奖赛冠军选手翁巴达娜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 2022年2月世跆联对跆拳道竞技规则进行了新修订,此后,每一局比赛的对抗性明显增强,这对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将在新规则视角下,以东京奥运冠军和巴黎大奖赛冠军选手翁巴达娜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巴黎大奖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视频观察法、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运动员目前的竞技能力表现出专项无氧能力突出、柔韧性和相对爆发力等素质全面发展、前腿组合技术变化能力强、后腿技术稳步提升、积极防守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该冠军的竞技能力优势特点和短板不足,建议我国运动员全面提高自身竞技能力和对新规则的适应能力,同时又要针对性进行专项体能、技战术训练,打造自身的制胜技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规则 翁巴达娜吉 巴黎大奖赛 竞技能力
下载PDF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曾建成 宋跃明 +7 位作者 刘浩 龚全 李涛 刘立岷 屠重棋 胡云洲 裴福兴 饶书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 ̄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 ̄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 ̄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 ̄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5例。手术治疗183例,保守治疗264例。采用Tomita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 ̄3分者为A组,4 ̄5分者为B组,6 ̄7分者为C组,8 ̄10分者为D组,对4组及不同原发肿瘤患者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3 ̄9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9个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者145例,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原发于肾脏者27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原发于其他部位者22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原发灶不明者107例,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A组65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B组49例,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C组128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D组205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4组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omita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2 ̄3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预后 Tomita评分
原文传递
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建成 刘浩 +6 位作者 宋跃明 龚全 李涛 刘立岷 屠重棋 胡云洲 裴福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 目的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2例,骨肉瘤1例;转移瘤6例。肿瘤侵犯T53例,T6、T6、7、T9、T11、L2、L4及L5各1例,T8、L1及L3各2例。Tomita外科分型:4型9例,5型6例,6型1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瘤椎彻底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0~63个月,平均27.5个月。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5例(其中1例术前为A级),E级11例。10例原发肿瘤中,1例骨肉瘤术后18个月双肺转移死亡,余9例均无瘤生存。6例转移瘤中,2例全身转移死亡,1例术后10个月肺部带瘤无症状生存,3例均无瘤生存。16例随访期内手术部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瘤椎全切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手术适用于胸腰椎原发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及Tomita外科分型为3~5型的胸腰椎单发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瘤椎全切术 重建
下载PDF
良恶性骨肿瘤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建成 胡云洲 +3 位作者 裴福兴 雷松 毛咏秋 魏于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与 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取骨肿瘤新鲜标本 5 2例(骨软骨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10例 ,骨肉瘤 2 0例 ,其他恶性骨肿瘤 12例 ) ,运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定量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 目的 :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与 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取骨肿瘤新鲜标本 5 2例(骨软骨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10例 ,骨肉瘤 2 0例 ,其他恶性骨肿瘤 12例 ) ,运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定量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S期细胞百分数 (SPF)及 DNA含量 (DI)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 2例骨肿瘤 p2 7蛋白表达的平均 FI值为 1.37(骨软骨瘤 2 .2 4± 0 . 38,骨巨细胞瘤 1.79± 0 .36 ,骨肉瘤1.0 6± 0 .39,其他恶性骨肿瘤 1.0 1± 0 .45 ) ;p2 7<1.37组 2 5例 ,均为恶性骨肿瘤 ;p2 7<1.37组的 DI、SPF均明显高于 p2 7≥ 1.37组 (P<0 .0 0 1)。结论 :p2 7蛋白表达减少 ,导致细胞周期失调 ,S期细胞增多 ,DNA合成增强 ,细胞过度增生、恶变 ,可能是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骨肿瘤 DNA P27蛋白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德春 王进全 +5 位作者 尹东坡 程跃 王美福 郑蔓琳 吴林 胡云洲 《西部医学》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硬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例。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陴四联抗痨治疗最少2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痘。血沉恢...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硬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例。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陴四联抗痨治疗最少2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痘。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mm/h后进行前路瘸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个月。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5~4.0年.檀骨块5~7个月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9例不全截瘫者恢复到E级.15例脊柱后凸者平均矫正16,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 植骨 钛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豇 刘仲前 +4 位作者 王跃 庞健 胡云洲 樊征夫 宋跃明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8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男50例,女38例,年龄16~58岁,平均43.6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8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男50例,女38例,年龄16~58岁,平均43.6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22例,双椎体破坏楔形塌陷66例,均有大小不等的冷脓肿和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角17。~50。,平均35。。不全截瘫25例,血沉35~136mm/h,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椎间自体大块髂骨嵌入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置入抗结核药。术后规则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切口一期愈合86例,延期愈合2例,获随访76例,随访时间1.5~5年,平均2~8年。植骨块术后6~8个月完全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25例截瘫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50例矫正角度无丢失,26例矫正角度丢失4。~6。。血沉于术后2~3个月降至正常。随访期内病灶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