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1
作者 缪金鑫 袁松涛 +1 位作者 刘庆淮 胡仔仲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11-14,共4页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眼底见视盘边界清晰,杯盘比(C/D)约0.5,A:V约2:3,视网膜平伏、色泽正常;右眼未见异常。入院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检查提示左眼颞下血管弓位置一约2 PD直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完善感染相关检查、血清脱髓鞘抗体检测、眼眶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后,患者确诊:①左眼复发性抗体双阴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②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仍予以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视神经炎,随访观察CSC。治疗6个月后,患者右眼BCVA为0.6,双眼CSC病变消退。讨论体会: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未累及中心凹的CSC,仍应该给予规范性的激素冲击治疗及序贯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激素
下载PDF
抗VEGF辅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眼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罗金秀 胡仔仲 +1 位作者 刘庆淮 方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PV)术前辅助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6/2018-01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确诊的PDR患者4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PV)术前辅助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6/2018-01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确诊的PDR患者49例49眼,随机分为两组,no-IVC组患者25例25眼PPV术前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VC组患者24例24眼PPV术前5~7d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纳入患者均于PPV术前收集玻璃体液样本,并采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与no-IVC组相比,IVC组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A水平显著降低(P<0.001),炎症细胞因子IL-6(P=0.004)、IL-8(P=0.002)、IL-18(P=0.04)、TNF-α(P=0.03)水平显著升高,其余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PV术前辅助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降低PDR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A水平,但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炎症 玻璃体液
下载PDF
近视人群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圆媛 杨彬 +2 位作者 雷杰 胡仔仲 谢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835,共8页
目的:基于新的血管密度量化方法探讨近视人群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血流密度与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脉络膜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月于南... 目的:基于新的血管密度量化方法探讨近视人群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RPC)血流密度与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脉络膜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人群100只眼(HM组)和中低度近视(low-to-moderate myopia,LMM)人群82只眼(LMM组)纳入研究。测量所有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轴(axial length,AL)、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行裂隙灯显微镜和散瞳后眼底、眼底彩色及无赤光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受检眼视盘区4.5 mm×4.5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获取视盘多色超广域激光扫描眼底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图像,分别有两条放射线将其分为以视盘为中心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区。所有SLO和血流图像由同一名眼科医生绘制盘周β区萎缩弧(peripapillary atrophy-β,PPA-β),经另一名高年资眼科专家审核后使用PyCharm软件计算PPA-β区面积及相应的脉络膜层血流密度。将AL、SE、PPA-β区面积及血流密度、盘周RNFL厚度与RPC血流密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HM组与LMM组受检眼对比,平均盘周RNFL厚度及除颞侧以外的分区RNFL厚度、RPC平均血流密度及除颞侧以外的分区血流密度、PPA-β区面积及其内脉络膜层血流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平均盘周RNFL厚度、PPA-β区相应的脉络膜血流密度与RPC平均血流密度呈正相关(P<0.001);AL、PPA-β区面积与RPC平均血流密度呈负相关性(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仅平均RNFL厚度(P<0.001)和PPA-β区面积(P=0.014)为RPC平均血流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同一区域的RNFL厚度和RPC血流进行亚组分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都表现出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盘周RNFL厚度和PPA-β区面积是RPC血流变化的重要原因,提示眼底结构和血流之间存在关联,需重视近视相关视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周神经纤维层 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高度近视 盘周萎缩弧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硅油取出术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程鹏 计琰 +3 位作者 计江东 谢平 刘庆淮 胡仔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6-1178,共3页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玻璃体切割手术设备及显微设备的更新,玻璃体切割手术逐渐在我国县级医院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部分患眼需填充硅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待术后视网膜病情稳定,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硅油需及时取出...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玻璃体切割手术设备及显微设备的更新,玻璃体切割手术逐渐在我国县级医院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部分患眼需填充硅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待术后视网膜病情稳定,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硅油需及时取出,否则会继发青光眼、角膜变形、视敏度下降等并发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玻璃体腔 硅油取出术 视敏度 县级医院 医疗水平
下载PDF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住培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薇玮 胡仔仲 +1 位作者 刘庆淮 袁冬青 《科教导刊》 2020年第15期140-141,共2页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线上教学为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住培线上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互联网+精准教学"模式,以期通过精准线上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精准教学 线上教学 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DR中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筠 胡仔仲 +2 位作者 袁冬青 袁松涛 刘庆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6-770,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是眼科影像学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OCT技术逐步改良更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随之出现,OCTA在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成像中能为多种眼底血管性疾病提供诊疗价值。本文综述了OCTA的原理,以及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是眼科影像学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OCT技术逐步改良更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随之出现,OCTA在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成像中能为多种眼底血管性疾病提供诊疗价值。本文综述了OCTA的原理,以及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眼底的微动脉瘤(MAs)、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及其在DR各期组织病理改变的特征、OCTA的局限性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综述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翻瓣内界膜转位手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 被引量:5
7
作者 叶小健 胡仔仲 +3 位作者 顾珣沂 梁慷 刘庆淮 谢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带蒂的非翻瓣内界膜(ILM)转位手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12/2017-02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10眼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确诊为大直径MH患者(MH>40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带蒂的非翻瓣内界膜(ILM)转位手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12/2017-02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10眼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确诊为大直径MH患者(MH>400μm),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转位术。术前、术后1d,1 wk,1、3、6mo随访SD-OC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微视野检查。结果: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术前BCVA(LogMAR)1.19±0.54,术后视力提高显著,末次随访0.70±0.50(P=0.005);黄斑8°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MS)值术前3.14±4.52dB、术后末次随访8.91±5.53dB(P=0.008);黄斑2°MS值术前1.46±2.94dB、术后末次随访6.33±4.90dB(P=0.008)。术前固视不稳定8眼,术后末次随访固视不稳定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转位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大直径MH,具有较高的裂孔闭合率,术后视功能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内界膜转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微视野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疫情期间眼科的临床防护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纹 谢平 +1 位作者 胡仔仲 刘庆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呼吸道疾病,该病首次出现于湖北省武汉市,由于具有高传染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2020年1月30日WHO将此次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呼吸道疾病,该病首次出现于湖北省武汉市,由于具有高传染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2020年1月30日WHO将此次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则将分离出的病毒株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已被我国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进一步提高眼科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文章对SARS-CoV-2的特点、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与眼部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应对疫情期间眼科医务工作者所需注意的防护工作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护 眼科
原文传递
OCTA技术在盘周血流改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杰 胡仔仲 刘庆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0-1738,共9页
多种眼科疾病或系统疾病会出现视盘及盘周血流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的眼科成像新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盘周血流密度图像。近来,诸多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等... 多种眼科疾病或系统疾病会出现视盘及盘周血流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的眼科成像新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盘周血流密度图像。近来,诸多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等眼病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其他系统疾病中的新发现。本文就盘周血流特点、OCTA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盘周血流变化中的应用作系统综述,并讨论OCTA的诊疗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盘周血流 青光眼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α-倒捻子素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圆 苏途 +5 位作者 谢平 袁松涛 范雯 许译丹 胡仔仲 刘庆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6-8wk 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光照组、α-倒捻子素组,每组10只。α-倒捻子素组小鼠每天接受α-倒捻子素30mg/(kg.d)灌胃7d,于灌胃给药第5d进行光损伤... 目的:探讨α-倒捻子素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6-8wk 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光照组、α-倒捻子素组,每组10只。α-倒捻子素组小鼠每天接受α-倒捻子素30mg/(kg.d)灌胃7d,于灌胃给药第5d进行光损伤造模。对光照组和α-倒捻子素组小鼠采用5000±200lx白色LED光连续照射1h。模型完成后72h记录各组小鼠闪光视网膜电图;应用光镜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剥离视网膜,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显示α-倒捻子素组视网膜功能损伤较光照组明显减轻(P〈0.05)。光镜下,α-倒捻子素组视网膜结构损伤相较于光照组明显减轻(P〈0.05)。相对于光照组,α-倒捻子素组视网膜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α-倒捻子素抑制光损伤引起的视网膜脂质过氧化,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光损伤 α-倒捻子素 氧化应激 视网膜电图 外核层 丙二醛
下载PDF
Non-invasive and low-artifact in vivo brain imaging by using a scanning acoustic-photoacoustic dual mode microscopy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天 陶超 +3 位作者 胡仔仲 袁松涛 刘庆淮 刘晓峻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Photoacoustic imaging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in vivo brain imaging,whereas,its imag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degraded by inhomogeneous multi-layered media,consisted of scalp and skull.In this work,we propose a lo... Photoacoustic imaging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in vivo brain imaging,whereas,its imag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degraded by inhomogeneous multi-layered media,consisted of scalp and skull.In this work,we propose a low-artifact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LAPAM)scheme,which combines conventional acoustic-resolution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with 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y to suppress the reflection artifacts induced by multi-layers.Based on similar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acoustic signals and ultrasonic echoes,the ultrasonic echoes can be employed as the filters to suppress the reflection artifacts to obtain low-artifact photoacoustic images.Phantom experiment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Furthermore,LAPAM is applied for in-vivo imaging mouse brain without removing the scalp and the skull.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uccessfully achieves the low-artifact brain image,which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LAPAM.This work might improve the photoacoustic imaging quality in many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which involve tissues with complex acoustic properties,such as brain imaging through scalp and sku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y NONINVASIVE low-artifact brain imaging
原文传递
重视高度近视眼相关性视神经改变
12
作者 魏世辉 胡仔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7-311,共5页
我国是近视眼大国, 且高度近视眼的占比较高。高度近视眼可导致多种眼底改变, 而其中高度近视眼相关性视神经改变常被眼科医师忽视, 导致临床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 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不足, 缺少规范、有效的诊疗方法。本文围绕需要关注... 我国是近视眼大国, 且高度近视眼的占比较高。高度近视眼可导致多种眼底改变, 而其中高度近视眼相关性视神经改变常被眼科医师忽视, 导致临床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 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不足, 缺少规范、有效的诊疗方法。本文围绕需要关注的高度近视眼相关性视神经改变、视神经改变规范化定量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关队列研究和基础研究等展开讨论, 以强调眼科医师应高度重视高度近视相关性视神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视神经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严重眼外伤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平 张薇玮 +4 位作者 胡仔仲 粱慷 王秀英 范雯 刘庆淮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 探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接受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严重眼外伤36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严重眼... 目的 探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接受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严重眼外伤36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严重眼外伤病情错综复杂,常多组织多结构外伤同时存在:其中眼内异物15只眼,摘出率100%;玻璃体积血26只眼,脉络膜上腔积血5只眼,术中清除积血,术后无再次出血者;视网膜脱离20只眼,复位率85.00%;化脓性眼内炎8只眼,炎症均控制.3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26只眼(72.22%),视力无改变者6只眼(16.67%),视力减退者4只眼(11.11%).结论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能够为严重眼外伤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宽广的手术视野,降低屈光间质浑浊对手术的影响,简化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外伤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
原文传递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内切酶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眼科研究进展
14
作者 丁瑜芝 胡仔仲 +1 位作者 袁松涛 刘庆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7,共4页
基因改造动物模型可用于基因的功能学研究,传统基因改造费时费力.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内切酶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打靶技术,构建简单、方便且成本较低,能在单个受精卵时期快速实现多个精确的靶基因突变,用于检测... 基因改造动物模型可用于基因的功能学研究,传统基因改造费时费力.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内切酶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打靶技术,构建简单、方便且成本较低,能在单个受精卵时期快速实现多个精确的靶基因突变,用于检测基因组中的基因表达和相互作用,明确基因功能.目前该项技术虽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稳定性方面尚无定论;但因高效的基因改造效率,使得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通过建立合适的眼部疾病动物模型可以推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功能学研究,为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的开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基因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关注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拓展分析
15
作者 刘庆淮 胡仔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疾病的检查。尽管OCT检查已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普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将其作为定性诊断工具,缺乏对OCT图像的深度挖掘...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疾病的检查。尽管OCT检查已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普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将其作为定性诊断工具,缺乏对OCT图像的深度挖掘和解析。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较全面的OCT数据库,进一步对OCT图像进行原始图像处理、病变分析、人工智能开发等,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辅助眼科医师作出更适合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图像解析 人工智能 述评
原文传递
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与单独雷珠单抗治疗渗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君珺 帅嫄露 +5 位作者 李嘉 方王怡 苏薇薇 胡仔仲 袁松涛 刘庆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0期3982-3986,3992,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cFXST)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38例,以1:1的比例随机纳入Lucentis组(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9例)和cFXST组(玻璃体腔注...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cFXST)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38例,以1:1的比例随机纳入Lucentis组(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9例)和cFXST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19例)。Lucentis组患者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共计3次;cFXST组患者除IVR外,每日口服cFXST。分别在基线、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后1个月、3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上视网膜新生血干至色素上皮下厚度(CNV-PED)。结果:cFXST组CNV-PED厚度在1月和3月分别降低31.7%和36.1%,高于Lucentis组的19.7%(P=0.021)、24.2%(P=0.018)。3个月后,cFXST组BCVA变化(P=0.045)及视力提高显著的患者比例(16/16 vs 8/17,P=0.001)明显高于Lucentis组。结论:每日口服cFXST治疗可提高抗VEGF治疗老年wet-AMD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原文传递
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方式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位移的影响
17
作者 李元龙 郑欣华 +4 位作者 黄军龙 苏筠 胡仔仲 谢平 刘庆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切术中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愈合后视网膜位移、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5例(25眼),按照术中内界膜(ILM)撕除方向,以1:1随机分为NS-TI组(13眼)和TI-NS组(12眼)。NS-TI组患者接受...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切术中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愈合后视网膜位移、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5例(25眼),按照术中内界膜(ILM)撕除方向,以1:1随机分为NS-TI组(13眼)和TI-NS组(12眼)。NS-TI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鼻上起瓣,向颞下方向撕除ILM;TI-NS组患者接受内界膜撕除方向为颞下起瓣,向鼻上方向撕除ILM。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采集患者自发荧光照相,通过影像学上血管标记点或交叉点的位置计算黄斑视盘距离(FMD)、颞侧血管至视盘距离(T-OD)、鼻侧血管至视盘距离(N-OD)、黄斑区垂直血管距离(VIAD)、黄斑区水平血管距离(HIAD)、黄斑区面积(PMA)。对比两种撕膜方式后术后1月、3月视网膜位移(包括FMD、T-OD、N-OD、VIAD、HIAD、PMA)、裂孔闭合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析两种撕膜方式的异同。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皆向视盘方向偏移,表现为FMD、T-OD、N-OD、VIAD、HIAD、PMA五项指标均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月及3月,NS-TI组和TI-NS组FMD、T-OD、N-OD、VIAD、HIAD、PMA、黄斑裂孔愈合率(皆100%)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向撕除内界膜不是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位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位移 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OCTA在观察冠心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变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雅纹 谢平 +2 位作者 胡仔仲 马瑶 刘庆淮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冠心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CTA观察并比较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无心血管疾病的轻度白内障患者(对照组)右眼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冠心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CTA观察并比较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无心血管疾病的轻度白内障患者(对照组)右眼视网膜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浅层及深层视网膜的血流密度参数。结果冠心病组黄斑区深层视网膜整体、旁中心凹及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网膜FAZ面积、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深层视网膜中心凹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A检查提示冠心病患者黄斑区深层视网膜整体和旁中心凹血流密度下降,可作为观察冠心病患者微血管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血流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