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安宁磷矿区水系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刘崴 胡俊栋 +3 位作者 范晨子 刘永兵 赵文博 刘成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磷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磷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能力,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支撑。磷矿的开采、冶炼对... 磷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磷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能力,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支撑。磷矿的开采、冶炼对矿区内水资源环境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安宁磷矿区内河流、水库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水系沉积物磷元素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总磷(TP)含量,并基于顺序提取及Hupfer改进的磷形态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中磷分为弱吸附态磷(NH4Cl-P)、可还原态磷(BD-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Ca-P)、残渣态磷(Res-P)等5种形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TP含量范围为567.6~48115.5mg/kg,NH4Cl-P含量范围为0.07~115.2mg/kg,BD-P含量范围为8.84~802.5mg/kg,NaOH-P含量范围为21.3~3129.5mg/kg,Ca-P含量范围为12~45098mg/kg,Res-P含量范围为28.5~515.4mg/kg。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样品磷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即磷主要以Ca-P和NaOH-P形态存在,其他磷形态的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NH4Cl-P<BD-P<Res-P。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水系沉积物中磷以重度污染为主。生物有效磷(BAP)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水系沉积物中磷污染程度有所降低,但河流沉积物中磷仍以重度污染为主,磷释放风险较大,建议加强对磷矿区河流磷污染的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沉积物 分布特征 安宁磷矿区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顺序提取法
下载PDF
多环芳烃室内土柱淋溶行为的CDE模型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俊栋 陈静 +3 位作者 王学军 叶友斌 沈琼 陶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1-828,共8页
采用土柱淋溶实验方法对多环芳烃(PAHs)在人工污染土柱中表面活性剂淋溶下的运移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获得了示踪剂Br- 和PAHs的穿透曲线(BTCs) ;并通过室内批量平衡试验(PAHs和表面活性剂吸附试验和表面活性剂对PAHs吸附 解吸影响试验)获... 采用土柱淋溶实验方法对多环芳烃(PAHs)在人工污染土柱中表面活性剂淋溶下的运移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获得了示踪剂Br- 和PAHs的穿透曲线(BTCs) ;并通过室内批量平衡试验(PAHs和表面活性剂吸附试验和表面活性剂对PAHs吸附 解吸影响试验)获得了吸附系数,进而获得阻滞因子.基于这些实验室结果,通过CXTFIT2. 1软件,用平衡CDE模型拟合了Br- 的BTCs,获得物理和水动力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应用CDE非平衡模型拟合PAHs在表面活性剂淋溶条件下土柱中的BTCs以及不同时刻、不同埋深处PAHs浓度的动态变化,预测了PAHs在土柱中的迁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CDE 模拟 表面活性剂 淋溶 土柱
下载PDF
土壤胶体在不同饱和度土壤介质中的释放与淋溶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俊栋 沈亚婷 王学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9-1836,共8页
采用饱和与非饱和填充土柱纵向淋溶研究方法,结合对流弥散模型方程(CDE)对穿透曲线的拟合计算,全面考察了土壤介质水饱和度、土壤水pH/离子强度、土壤孔隙水流速和土壤胶体颗粒大小对天然土壤胶体在实际土壤介质中释放、沉积迁移行为的... 采用饱和与非饱和填充土柱纵向淋溶研究方法,结合对流弥散模型方程(CDE)对穿透曲线的拟合计算,全面考察了土壤介质水饱和度、土壤水pH/离子强度、土壤孔隙水流速和土壤胶体颗粒大小对天然土壤胶体在实际土壤介质中释放、沉积迁移行为的影响。分别获取胶体扩散系数和阻滞因子值,定量说明实验中水化学、水动力学等条件的作用影响力。结果显示,介质不饱和条件不利于胶体的释放和淋溶;高pH和低离子强度条件对土壤胶体释放与迁移有利;淋溶过程的间断干扰,可以促使土壤胶体的增量淋溶释放;淋溶强度及胶体颗粒粒径大小,能够影响胶体穿透时间和穿透浓度峰值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释放 纵向迁移 饱和度 离子强度 PH 粒径 CDE
下载PDF
离子强度、pH对土壤胶体释放、分配沉积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俊栋 沈亚婷 王学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9-637,共9页
采用重力沉降法,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945)定律结合分速离心法提取两种粒径等级的自然土壤胶体样品。利用美国EPA批处理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实验室静态吸附、解吸实验,并获取相应的动力学解离/沉积曲线以及热力学等温平衡解吸/吸附曲... 采用重力沉降法,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945)定律结合分速离心法提取两种粒径等级的自然土壤胶体样品。利用美国EPA批处理实验方法,进行一系列实验室静态吸附、解吸实验,并获取相应的动力学解离/沉积曲线以及热力学等温平衡解吸/吸附曲线。通过对土壤胶体释放/沉积速率、解离效率和解吸因数等行为因子的定量解析,描述自然土壤胶体的释放、稳定、沉积/分配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土壤水溶液pH/离子强度、胶体粒径因素对土壤胶体释放、分配沉积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溶液pH的增大及离子强度的减小对土壤胶体的稳定和释放起促进作用,但对胶体向土壤颗粒中的沉积过程是不利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能够改变土壤胶体表面带电荷状态,改变土壤胶体与土壤介质表面吸附排斥作用力的大小,提高或降低土壤胶体与介质表面的碰撞接触效率,从而表现出土壤胶体在土壤介质中的沉积分配行为上的变化。粒径大小对土壤胶体的释放沉积行为影响明显。大粒径土壤胶体颗粒较小粒径颗粒更容易向土壤介质表面分配沉积。由此可知,土壤介质对土壤胶体持有和吸附的能力是与胶体颗粒粒径大小密切相关的,这主要是因为颗粒粒径大小能够有效的影响胶体颗粒与介质表面间的反应能量。土壤胶体沉积分配动力学曲线揭示,土壤胶体向土壤介质的分配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土壤介质对土壤胶体的持留吸纳能力随时间而逐渐减弱。分配系数被证实是表征和分析土壤胶体沉积分配过程受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的有效过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释放 沉积 分配 离子强度 PH 粒径 浊度
下载PDF
几种物理因素对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在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持留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俊栋 鞠莉 +2 位作者 寇小明 王学军 金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17-2024,共8页
近些年来,环境研究者对纳米颗粒的迁移性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对环境稳定性低、反应活性高的金属氧化物工程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沉积行为的系统探讨还很不足,尤其是对其在有机质(NOM)存在条件下迁移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本研究选... 近些年来,环境研究者对纳米颗粒的迁移性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对环境稳定性低、反应活性高的金属氧化物工程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沉积行为的系统探讨还很不足,尤其是对其在有机质(NOM)存在条件下迁移行为的了解非常有限。本研究选用四氧化三铁磁纳米颗粒(MENP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填充柱淋溶实验法,对其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持留行为展开探讨,其目的是考察几种主要介质环境物理因素对其在天然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纵向淋溶过程及其在介质中持留量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不利吸附条件下的MENPs集聚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持留及迁移性能取决于多种合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孔隙水流速增大时,MENPs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性增强,持留性减弱,持留MENPs在介质中的逐层分布随孔隙水流速改变而变化;而且,MENPs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持留性与介质颗粒的表面物理性质也有关,天然有机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石英砂表面的异质性。另外,介质颗粒粒径大小也是影响MENP-介质间持留机制的重要因子。当多孔介质颗粒粒径大小改变时,MENPs穿透曲线及持留分布曲线随之变化明显,MENPs的吸附沉积机制也相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饱和多孔介质 迁移 持留 DLVO(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 物理因子 有机质
下载PDF
天然有机质存在条件下的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协同行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俊栋 刘崴 +1 位作者 沈亚婷 路国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80,共12页
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元素相结合发生反应,可能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这些作用过程是取决于多个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在土壤这种复杂的典型非均质环境介质中。这些作用关系可分为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两大类关系。对于土壤中... 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元素相结合发生反应,可能产生一系列相互作用关系。这些作用过程是取决于多个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在土壤这种复杂的典型非均质环境介质中。这些作用关系可分为协同促进和拮抗抑制两大类关系。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而言,纳米态粒子对其环境有效性究竟是协同促进还是拮抗抑制作用,关键取决于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特性、二者间的界面反应以及反应后重金属元素的最终赋存状态这三个方面。协同促进或拮抗抑制作用与否则最终决定了这些污染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毒性响应。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颗粒-重金属共环境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纳米-重金属界面吸附解吸和土壤中迁移持留过程研究涉及多个热力学、动力学解析方法,科学家结合静态批实验和动态迁移实验等实验室模拟手段,对纳米颗粒、重金属离子、有机质三因子在土壤介质中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共行为方式展开深入探讨。在重金属离子-纳米颗粒表面吸附机制、赋存形态以及重金属纳米吸附态土壤迁移固定机制研究中,多种定性表征方法的综合应用,如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EXAFS)等方法相结合,被公认是揭示这一系列过程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土壤环境中有机质存在条件,正确评价纳米态物质对重金属的迁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作用,将为纳米环境效应评估和纳米修复技术等相关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机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重金属 天然有机质 吸附 迁移 环境共行为 土壤
下载PDF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及相关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巍 张树才 +6 位作者 万超 岳大攀 叶友斌 胡俊栋 王开颜 高艳 王学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8-1483,共6页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6月各介质中PAHs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7-8月.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各介质中PAHs的来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中的PAHs更多体现路面积尘的来源特征,但在自行车道和支路,雨水和树冠水的影响也分别得到体现.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路面积尘和地表径流中PAHs的来源,在支路和主干路机动车道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在自行车道,机动车源和燃煤源的贡献相近.雨水中的PAHs以燃煤/燃油源为主,行道树树冠水中机动车源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道路地表径流 路面积尘 树冠穿透水 降雨 源解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海洋沉积物中有机锡的形态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湘 余晶晶 +4 位作者 李冰 胡俊栋 杨红霞 刘崴 呼世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0-1405,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测定海洋沉积物中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及三苯基锡(TPhT)的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流动相组分比例,使4种有机锡达到基线分离。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标准参考...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HPLC-ICP-MS)测定海洋沉积物中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及三苯基锡(TPhT)的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流动相组分比例,使4种有机锡达到基线分离。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标准参考物质PACA-2中有机锡的提取效率。以V(乙腈)∶V(H2O)∶V(乙酸)=55∶33∶12(含5%三乙胺,pH 3.0)为提取剂时,超声提取效率最高(>91.5%),其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本方法对DBT,TBT,DPhT和TPhT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7,0.75,0.45和0.4μg/kg。对浓度范围为0.5~100μg/kg有机锡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4种有机锡回归系数均大于0.998。利用本方法对几种海洋沉积物样品和海产品中的有机锡进行测定,在部分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了DBT和TBT,部分海产品中测到了少量TBT和TP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超声提取 有机锡 形态分析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巍 张树才 +6 位作者 岳大攀 万超 叶友斌 胡俊栋 王开颜 高艳 王学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7,共8页
以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的PAHs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雨季在海淀区成府路和海淀路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了6场地表径流和同期雨水样品,分析了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的浓度.对地表径流和雨水样品中PAHs的浓度特征,地表径流中PAHs在时间和空间上... 以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的PAHs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雨季在海淀区成府路和海淀路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了6场地表径流和同期雨水样品,分析了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的浓度.对地表径流和雨水样品中PAHs的浓度特征,地表径流中PAHs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及辅助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淀路地表径流EMC值大于成府路,自行车道地表径流EMC值与机动车道相近,道路地表径流PAHs的污染程度不能仅根据车流量判断.对单场径流历时中PAHs浓度变化的分析和累积污染负荷曲线的研究均表明,道路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并不是普遍发生的,而是受路面积尘特征和降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地表径流 城市道路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PAHs的源解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沈琼 王开颜 +4 位作者 张巍 张树才 胡俊栋 胡连伍 王学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4-909,共6页
在北京市通州区河流沟渠上设立23个采样点,并于2005年7月、10月、12月、2006年3月分别采集水样。采用GC-MS内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样品中水体和悬浮物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PAHs浓度远远... 在北京市通州区河流沟渠上设立23个采样点,并于2005年7月、10月、12月、2006年3月分别采集水样。采用GC-MS内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样品中水体和悬浮物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PAHs浓度远远高于水体中PAHs的浓度,水体和悬浮物中PAHs相对浓度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河流PAHs输入途径的特征。PHE(菲,phenanthrene)/ANT(蒽,anthracene)和FLA(荧蒽,fluoranthene)/PYR(芘,pyrene)的分析结果表明,通州河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且多项特征指数表明通州河流有显著的汽油燃烧、柴油燃烧和燃煤源。运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半定量地研究悬浮物中几种主要燃料燃烧源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燃煤源、焦炉源、柴油源和汽油燃烧源PAHs贡献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 PAHS 源解析 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静 胡俊栋 +1 位作者 王学军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1-365,共5页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PAHs的性质、赋存状态影响着土壤中PAHs的解吸.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或接近于CMC时,对PAHs解吸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PAHs的性质、赋存状态影响着土壤中PAHs的解吸.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或接近于CMC时,对PAHs解吸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性较好.拟合土壤中PAHs的解吸率与PAHs的lgKow值,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人工污染土壤中PAHs解吸效果要好于采油区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多环芳烃 解吸 土壤
下载PDF
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静 王学军 +2 位作者 胡俊栋 陶澍 刘文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阶段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PAHs在砂土中的动力吸附过程:快速的线性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可用乘幂方程拟合,幂指数反映了吸附速率的大小。多...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阶段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PAHs在砂土中的动力吸附过程:快速的线性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可用乘幂方程拟合,幂指数反映了吸附速率的大小。多环芳烃在砂土中的吸附行为不仅与砂土的性质有关(例如有机碳含量),而且受PAHs物化性质(辛醇/水吸附系数、分子连接指数、分子长度、水溶解度)的影响。与低环PAHs相比,高环PAHs较易吸附到砂土中,且吸附量较大,可用土-水吸附系数表示PAHs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砂质土壤 吸附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白腐真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静 王学军 +1 位作者 胡俊栋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曲拉通100(Trition 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白腐真菌降解水溶液和土水系统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PAHs的赋存状态以及体系pH值...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曲拉通100(Trition 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白腐真菌降解水溶液和土水系统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PAHs的赋存状态以及体系pH值、温度等均影响着PAHs的降解.在水溶液中(无土),加入4种表面活性剂均降低溶液中PAHs的降解.在土水系统中,Trition X-100和SDS抑制PAHs降解,而Tween80和LAS对PAHs的影响则受到浓度的影响.低浓度Tween80和LAS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适当浓度的Tween80和LAS促进PAHs降解,并且对土壤中PAHs降解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过高浓度的Tween80和LAS没有表现出对PAHs降解更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白腐真菌 降解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沈亚婷 王开颜 +4 位作者 张树才 叶友斌 沈琼 胡俊栋 王学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9-554,共6页
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采集了北京地区161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出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3种来源,并定量计算了3种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特征污染源为煤炭燃... 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采集了北京地区161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出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3种来源,并定量计算了3种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特征污染源为煤炭燃烧/交通排放、焦炉及石油,3种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贡献率分别为48%、28%和24%,对15种PAH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分别为16.36、4.63和3.70μg·kg-1。燃煤/交通源表现为市中心源强高于郊区,焦炉源在大部分区县中存在单一高值点,石油源在市中心及五环外环带呈点状分布。据此推断,北京地区PAHs的源贡献与北京地区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有关,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的改善是控制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土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北京
下载PDF
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静 胡俊栋 +1 位作者 王学军 陶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 研究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结果表明,温度、培养基、氧气浓度、水土比对PAHs的降解均有影响.温度为25℃、营养液为查氏培养基、通气量为60L·d-1、水土比为5∶1为最优水平组合.对降解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最优水平的分析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在降解实验的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降解实验初期,培养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氧气在整个实验中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土壤 多环芳烃 降解 PAHS
下载PDF
溴、碘、砷、镉等有益有害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及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冰 杨红霞 +5 位作者 刘崴 徐思琪 余晶晶 李湘 张晨 胡俊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率先在国土资源领域培育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元素化学形态(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析及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溴、碘、砷、镉、汞、锡、铅、... 率先在国土资源领域培育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元素化学形态(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析及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溴、碘、砷、镉、汞、锡、铅、铬、硒等有益有害元素的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形态分析方法研究,初步建立了有益有害元素形态分析体系。建立的形态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工作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篇。形态分析方法在我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从形态分析水平上表征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及其健康效应在国内外属于探索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形态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悬浮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琼 王开颜 +4 位作者 张巍 张树才 胡俊栋 胡连伍 王学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2,共5页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GC-MS内标定量法检测了北京市通州区23个采样点河流悬浮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探讨了研究区域悬浮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w(PAHs)为1 160.60~27 653.72ng/g,其中12月最高... 2005年7月—2006年3月用GC-MS内标定量法检测了北京市通州区23个采样点河流悬浮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探讨了研究区域悬浮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w(PAHs)为1 160.60~27 653.72ng/g,其中12月最高,10月最低;不同河流之间悬浮物中PAHs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中北运河通州河段悬浮物PAHs污染源分布较多;悬浮物中16种PAHs以3环PAH为优势组分,3环及3环以下PAH占PAHs的70%左右;采样点PAHs含量与4环PAH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度很高的一元线性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通州 悬浮物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人工污染土壤装填土柱中PAHs迁移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静 王学军 +2 位作者 胡俊栋 陶澍 刘文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 (PAHs)的淋洗效果 ,土柱分为 2层 ,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 (1cm ) ,下层为清洁土壤 (9cm) .实验结果表明 ,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对人工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 (PAHs)的淋洗效果 ,土柱分为 2层 ,上层为人工污染PAHs的土壤 (1cm ) ,下层为清洁土壤 (9cm) .实验结果表明 ,5CMC(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 .低环PAHs的穿透曲线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4环以上PAHs相对淋溶率较低 ,低于 10 % .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穿透曲线相比 ,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 ,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 ,PAHs淋溶滞后现象越加明显 .分析人工污染土柱中PAHs的相对淋溶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 ,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人工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淋洗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19
作者 沈琼 王开颜 +4 位作者 张巍 张树才 胡连伍 胡俊栋 王学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3-527,共5页
在北京市通州地区河流沟渠上设立23个采样点,于2005年7月、10月、12月和2006年3月分四次采集水样·采用SPE-GC-MS内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水体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通州地区河流水体∑PAHs全年浓... 在北京市通州地区河流沟渠上设立23个采样点,于2005年7月、10月、12月和2006年3月分四次采集水样·采用SPE-GC-MS内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水体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通州地区河流水体∑PAHs全年浓度范围为87—1889ng·l-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南部的凉水河/凤港减河、凤河高于中部的通惠河/北运河/沟渠,北部的潮白河相对较低·16种PAHs以二/三环为主,所占比例将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通州 地表水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采油区土壤装填土柱中PAHs迁移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静 胡俊栋 +2 位作者 王学军 陶澍 刘文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对采油区土壤 (MGP)中PAHs的淋洗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CMC (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 ,土柱中PAHs的淋溶率较低 ,而且仅土柱上层 5cm的土样中PAHs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淋...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对采油区土壤 (MGP)中PAHs的淋洗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CMC (临界胶束浓度 )LAS促进了土柱中PAHs的迁移渗透 ,土柱中PAHs的淋溶率较低 ,而且仅土柱上层 5cm的土样中PAHs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淋溶 .与Br-离子穿透曲线相比 ,土柱中PAHs的淋溶均有滞后现象 ,而且随着环数的增加 ,PAHs的淋溶滞后现象愈加明显 .PAHs的迁移渗滤性与其辛醇 /水分配系数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说明随着辛醇 /水分配系数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淋溶 迁移 LAS 辛醇/水分配系数 土壤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淋洗 滞后现象 装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