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元国 齐伟 +2 位作者 黄强 王成 邱陆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老年病人23例(老年组),其余6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老年病人均顺利...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老年病人23例(老年组),其余6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老年病人均顺利实行了ERCP操作,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率。结论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对于治疗老年病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病人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老年人病人
下载PDF
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元国 黄强 +2 位作者 王成 邱陆军 查恕云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66例患者中64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97%(64/66)。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管梗阻 内镜 引流 支架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元国 王成 +2 位作者 邵峰 邱陆军 黄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回顾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以求建立最佳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近12年18例SPVT患者的术前、手术、术后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及复发和预后情况。结果1... 目的回顾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以求建立最佳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近12年18例SPVT患者的术前、手术、术后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及复发和预后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0.9岁。所有患者均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肿瘤标记物均基本正常。17例患者均获得手术切除肿瘤。平均术后住院日10.7d,(随访时间3—113个月)。切除患者均无复发。术前影像学中肿瘤的大小、包膜、囊实性比例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该研究证实SPPT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少见肿瘤。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疾病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内镜双支架置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元国 王成 +2 位作者 黄强 邵峰 邱陆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采用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11例成功置入左右双金属支架,...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采用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11例成功置入左右双金属支架,成功率90.9%(10/11),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内镜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恶性梗阻 内镜诊治 双金属支架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士堂 黄强 +4 位作者 王成 邵成颂 胡元国 邱陆军 查恕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LCBDE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组11例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恢复顺利,无严重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LCBDE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组11例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LCBDE组无中转开腹,术后24-26 h胃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并下床活动,而开腹组需要在术后48-72 h。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安全、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窥镜检查 胆总管造口术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士堂 滕安宝 +4 位作者 黄强 胡元国 王成 邱陆军 林先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成人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59侧。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时间4—89个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有2例复发,总体效果良好。结论无张力疝修...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成人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59侧。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时间4—89个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有2例复发,总体效果良好。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复发
下载PDF
赫美材料在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滕安宝 余继海 +2 位作者 王士堂 王成 胡元国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赫美材料在腹外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赫美材料行腹外疝的无张力修补术157例,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占86.6%)。结果 局麻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术后恢复快。有3例尿潴留,2例阴囊血肿,无切口感染,随访3... 目的 探讨赫美材料在腹外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赫美材料行腹外疝的无张力修补术157例,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占86.6%)。结果 局麻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术后恢复快。有3例尿潴留,2例阴囊血肿,无切口感染,随访3—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赫美材料无张力修补是治疗成人腹外疝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麻醉 局部
下载PDF
梗阻型胆道损伤后选择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强 刘臣海 +7 位作者 王成 胡元国 邱陆军 汤志刚 王士堂 林先盛 王世杰 谢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索梗阻型胆道损伤后的最佳手术修复时机。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性胆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动态观察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及肝脏病理学和机体生理机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从中获得胆道损伤后局部环境及机体... 目的:探索梗阻型胆道损伤后的最佳手术修复时机。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性胆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动态观察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及肝脏病理学和机体生理机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从中获得胆道损伤后局部环境及机体条件符合修复的最佳时间段。结果:胆管梗阻型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胆管内压的增高而扩张,早期(10d内)扩张迅速,而后扩张速度减缓;损伤胆管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水肿,管壁水肿性增厚,以第5天最重[HE染色WBC计数(54.2±5.8)个],10d之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水肿减轻,至第15天炎症消退明显[HE染色WBC计数(41.7±7.2)个,P<0.05],同时在胆道持续梗阻状态下,机体的血清於胆指数(TBIL、DBIL和ALP)在阻塞早期(第5天)即达到最高,而后出现一个平台期,且轻度下降,至实验末期(第30天)时出现急剧上升;而酶学指标ALT和AST也出现类似改变,但梗阻到第20天后出现轻度升高后再次下落,与胆红素形成"胆酶分离"现象;肝细胞由梗阻早期(10d内)浊肿变性伴脂肪变性发展为广泛的空泡变性及肝窦闭塞。结论:综合损伤胆管的局部形态学及全身机能的变化规律,急性梗阻型胆管损伤后10~20d之间是进行一期修复的较好时间段,以15d左右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胆道损伤 手术治疗 时机 胆红素 病理学
下载PDF
医源性胆道损伤外科处理27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强 刘臣海 +4 位作者 王成 胡元国 汤志刚 邱陆军 王士堂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8年来该科收治的2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的27例中有16例是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3例发生在二级以下医院,术中发现并行胆管...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8年来该科收治的2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的27例中有16例是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3例发生在二级以下医院,术中发现并行胆管修补的2例,术后发现的25例中,梗阻型有18例,胆漏型2例,梗阻胆漏型5例,术后一个半月内发现再手术处理的16例,胆道损伤处理后胆道狭窄的9例,23例行胆肠内引流,其他行胆管引流术,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总体效果优良率达93%(25/27)。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主要集中在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是造成损伤的主要手术,技术水平是重要因素,损伤后的处理需根据类型不同区别对待,良好的胆肠内引流是处理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损伤 胆道 治疗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安宝 王士堂 +4 位作者 李永山 胡元国 邱陆军 余继海 张传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壁切口疝的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因各种原发疾病经外科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其中13例经传统的手术缝合1次以上而复发,均采用本方法手术。治愈31例,治愈率96 .8...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壁切口疝的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因各种原发疾病经外科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其中13例经传统的手术缝合1次以上而复发,均采用本方法手术。治愈31例,治愈率96 .87% ,复发1例,复发率3.13%。结论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患者;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作腹壁切口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杨 黄强 +4 位作者 胡元国 王成 邱陆军 邵峰 谢放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7月复杂肝内胆管结石46例的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残石率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双侧规...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7月复杂肝内胆管结石46例的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残石率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手术方式,46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26.08%),残石残留15例(32.6%);结石复发率为2.1%。结论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手术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较好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双侧 肝切除
下载PDF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磊 黄强 +5 位作者 王成 胡元国 邱陆军 汤志刚 查恕云 刘臣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姑息引流治疗方法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21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8例中开腹引流组55例,内镜引流组136例,PTCD引流组27例。三组治疗一周后总胆红... 目的比较不同的姑息引流治疗方法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21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8例中开腹引流组55例,内镜引流组136例,PTCD引流组27例。三组治疗一周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2周后减黄效果趋于稳定,但各组同期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内镜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内镜引流组的病人生存期与开腹引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引流组的病人生存期长于PTCD引流组(P<0.05)。结论不同引流方法在短期内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开腹引流组和内镜引流组在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PTCD引流组,且考虑内镜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故内镜介入治疗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姑息性治疗 PTCD
下载PDF
胆道感染的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邵峰 黄强 +2 位作者 胡元国 刘臣海 许鹏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变迁以及耐药性的变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 010年10月问收治的278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18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2005年10月~2008年10月... 目的了解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变迁以及耐药性的变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 010年10月问收治的278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188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2005年10月~2008年10月、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两个时间段126、152份胆汁标本中各有65、102份病原菌培养阳性,分别检出病原菌70、118株;所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个时间段分别占71.4%、65.3%,革兰阳性菌分别为28.6%、29.6%,大肠埃希菌仍占最大比例,2个时间段分别为37.10%、31.4%,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耐药株分别为分别为15.4%,45.9%(P=0.011),ERCP引起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发生明显的变迁(P=0.002)。结论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为主,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耐药株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耐药 ESBLS
下载PDF
超声、MRCP及CT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士堂 黄强 +4 位作者 许戈良 邵成颂 胡元国 王成 邱陆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9期898-899,共2页
目的研究超声、MRCP、双期CT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MRCP、双期CT检查,MRCP判断肝内胆管侵犯情况,CT判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侵犯情况。利用上述结果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分期。... 目的研究超声、MRCP、双期CT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MRCP、双期CT检查,MRCP判断肝内胆管侵犯情况,CT判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侵犯情况。利用上述结果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分期。术前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MRCP、双期CT检查,MRCP对1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准确;3例肝动脉系统侵犯患者,2例超声或CTA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4例门静脉系统侵犯患者,3例一致。17例T分期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结论超声、MRCP结合CTA检查,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排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门部胆管肿瘤
下载PDF
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成 黄强 +2 位作者 胡元国 吴晓明 王昌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 ( PCP)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 33例 PCP病人进行 MRCP检查 ,并根据手术及病理情况评估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33例病人均获得了满意的 MRCP图像 ,...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 ( PCP)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 33例 PCP病人进行 MRCP检查 ,并根据手术及病理情况评估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33例病人均获得了满意的 MRCP图像 ,且无特殊异常反应 ,在 2 7例胆胰相关病因的诊断中 ,MR-CP的诊断符合率为 88.9% ( 2 4/ 2 7) ;而在 6例非胆胰相关病因的诊断中 ,其诊断符合率为 0。结论 :MRCP对PCP病人胆胰相关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它不仅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管成像 胆囊切除术 术后问题 价值 NMR
下载PDF
胆管疤痕相关因子在梗阻型胆管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强 刘臣海 +7 位作者 王成 胡元国 邱陆军 汤志刚 王士堂 林先盛 王世杰 谢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723-2729,共7页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道修复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型胆管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及Masson特染分析损伤后胆管壁的结构改变及胶原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胆管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巨噬细胞MΦ、α-...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道修复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型胆管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及Masson特染分析损伤后胆管壁的结构改变及胶原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胆管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巨噬细胞MΦ、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胆管损伤后早期(BDL5)出现黏膜水肿,部分弹力纤维断裂,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黏膜层变薄,成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组织不断增生,纤维呈无规则排列,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增生不断增强[28.47±4.06(BDL5)vs59.92±9.13(BDL30)],但是疤痕相关因子MΦ、α-SMA及TGF-β1在损伤后5d即出现高表达[MΦ:0.262±0.031(BDL0)vs0.409±0.034(BDL5),α-SMA:0.239±0.035(BDL0)vs0.387±0.018(BDL5),TGF-β1:0.245±0.033(BDL0)vs0.386±0.029(BDL5),P>0.05],而后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并未出现增高[MΦ:0.409±0.034(BDL5)vs0.422±0.023(BDL30),α-SMA:0.387±0.018(BDL5)vs0.358±0.029(BDL30),TGF-β1:0.386±0.029(BDL5)vs0.389±0.056(BDL30),P<0.05],两者无时效关系.结论:胆管损伤后时间的长短与管壁疤痕是否过度形成无关,故胆管修复时间不是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损伤 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成 邵峰 +3 位作者 黄强 胡元国 邱陆军 查恕云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11-2014.6期间,共对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进行治疗,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循导丝导入专用双... 目的探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11-2014.6期间,共对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进行治疗,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循导丝导入专用双极射频电极,于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每次射频消融功率为8~10瓦,消融时间90~120秒,然后留置胆道支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密切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并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其中1例同期放置胰管支架)。1例出现继发性胆囊炎,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短期保守治疗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率为100%(8/8);平均随访6.5个月(4~9个月),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4.5个月左右再次出现黄疸,同时合并十二指肠降部梗阻,内镜无法通过,行剖腹胆肠、胃肠内引流术;其余患者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晚期胆道恶性梗阻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华 黄强 +1 位作者 胡元国 李永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5期427-428,共2页
通过结扎大鼠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以研究急性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胸腺指数明显下降,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降低,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说明急性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胆道成像在ERCP不成功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强 王成 +3 位作者 胡元国 谷新珠 吴晓明 王昌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91-192,共2页
目的 :MRCP在 ERCP不成功或显影不佳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2 6例患者在 ERCP不成功或显影不佳后 48小时内行 MRCP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 ,胆胰管正常 4例 ,胆囊管过长伴结石 1例 ,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 11例 ,肝门部... 目的 :MRCP在 ERCP不成功或显影不佳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2 6例患者在 ERCP不成功或显影不佳后 48小时内行 MRCP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 ,胆胰管正常 4例 ,胆囊管过长伴结石 1例 ,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 11例 ,肝门部胆管癌 5例 ,胰头癌 1例 ,胆总管囊肿 2例 ,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 ,MRCP对本组疾病总的诊断符合率为 8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应用
下载PDF
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臣海 胡元国 +2 位作者 朱成林 谢放 汪超 《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方法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25例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中胆道镜确定狭窄... 目的探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方法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的25例病例资料。结果通过术中胆道镜确定狭窄胆管的具体属支,结合术中B超明确所要切除的肝脏区段,本组资料中有5例重新评估了结石所在的区域,并改变肝切除范围,纠错率为20%,3例由肝脏左外叶切除改成左半肝切除,2例由右半肝切除缩小为右肝后叶切除,25例中左半肝切除8例,左肝外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后叶切除7例,右肝前叶切除3例,其中解剖性切除18例,非解剖性切除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86.5±81.6min,断肝时间为84.9±36.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213.6ml(断肝出血量为167.5±6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6.5±2.8d,结石取尽率为100%,术后出现胆漏3例,腹腔感染1例,均经过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25例均获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以病变胆管为导向的规则性肝切除更为准确地切除病变胆管和保留更多的肝组织,有利于预防复发和减少创伤,是治愈肝胆管结石病的良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规则性肝切除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