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功能性运动障碍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金涛 马莎 +21 位作者 王含 巴茂文 陈先文 胡兴越 刘艺鸣 承欧梅 王玉凯 周凡 许顺良 沈岳飞 陈伟 窦荣花 刘学东 韩彦青 王华龙 丁岩 潘小玲 黄卫 陈蕾 卢宏 徐刚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 目的基于国内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初步总结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纳入2023年8-9月国内22个临床医学中心运动障碍专病门诊新诊断的593例运动障碍患者,其中功能性运动障碍37例(6.24%),器质性运动障碍556例(93.76%)。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χ^(2)=4.217,P=0.040)和合并精神心理症状(χ^(2)=18.694,P=0.000)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t=3.757,P=0.000)、发病年龄(t=3.720,P=0.000)和高血压比例(χ^(2)=4.736,P=0.030)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震颤(χ^(2)=3.955,P=0.047)和肌阵挛(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比例高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帕金森综合征(χ^(2)=8.491,P=0.004)和步态障碍(χ^(2)=5.028,P=0.025)比例低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结论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血压、精神心理症状、震颤、肌阵挛、帕金森综合征和步态障碍比例与器质性运动障碍患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流行病学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过强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兴越 吕文 +1 位作者 王谨 程源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面肌痉挛250例(1028轮次),有效率100%,作用持续16wk&...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面肌痉挛250例(1028轮次),有效率100%,作用持续16wk±s4wk;睑痉挛78例(260轮次),有效率93.9%,作用持续15wk±4wk;口颌肌痉挛53例(181轮次),有效率85.1%,作用持续14wk±4wk;痉挛性斜颈28例(79轮次),有效率81%,作用持续14wk±4wk。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面肌痉挛及各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A型 肌痉挛 肌张力过强 治疗
下载PDF
肌电引导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兴越 邵宇权 +1 位作者 王谨 蒋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分成肌电引导和非肌电引导注射组。注射A型肉毒素的部位和剂量,根据受累肌肉、大小及痉挛、肥厚程...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分成肌电引导和非肌电引导注射组。注射A型肉毒素的部位和剂量,根据受累肌肉、大小及痉挛、肥厚程度。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结果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减少分别为11.53±3.41和10.84±3.25,t=2.64,P<0.05;明显和基本缓解率分别为84%和75%;颈肌无力和吞咽困难副作用分别为3例(9.36%)和9例(28.13%),χ2=4.17,P<0.05;2~7周完全恢复。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提高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及减少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颈部肌张力障碍 肌电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头颈部肌张力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兴越 程源深 +1 位作者 耿昱 王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81-283,共3页
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38例头颈部肌张力不全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其显效率和平均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眼睑痉挛,89%和13.82周;颈肌痉挛,76%和12.46周;口颌部肌痉挛,73%和12.74周。绝大多数病例重... 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38例头颈部肌张力不全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其显效率和平均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眼睑痉挛,89%和13.82周;颈肌痉挛,76%和12.46周;口颌部肌痉挛,73%和12.74周。绝大多数病例重复注射同样有效。无过敏和全身中毒反应。局部副作用轻微、可逆。结果表明: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类 头颈部 肌张力不全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发音障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兴越 范正刚 +2 位作者 蒋红 章士正 邵宇权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A型肉毒毒 治疗 痉挛性发音障碍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特发性睑痉挛剂量及长期疗效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兴越 蔡华英 邵宇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维持疗效是否需增加剂量及能否保持疗效持续时间。方法 :对 178例病人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 ,随访时间 7a。将 6轮的剂量、疗效、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痉挛程度按Cohen强度分... 目的 :探讨反复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维持疗效是否需增加剂量及能否保持疗效持续时间。方法 :对 178例病人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 ,随访时间 7a。将 6轮的剂量、疗效、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痉挛程度按Cohen强度分级 ,统计采用SAS软件统计包。结果 :经 7a 6轮观察 ,各轮疗效为 89.9% ,97.1% ,96 .4 % ,95 % ,95 %及 98% ;平均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15~16wk、平均剂量均为 70U左右 ,除第 1轮有效率较第 2轮、第 3轮为低 (P <0 .0 5 ) ,其余各轮间疗效、平均剂量、作用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总体发生不良反应均为 30 %左右。结论 :A型肉毒毒素重复局部注射治疗特发性睑痉挛 ,维持相似疗效和作用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痉挛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长期医疗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兴越 王谨 程源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1-312,共2页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胡兴越*王谨*程源深△我们从1994年3月开始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现就随访已满6个月的106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共106例,男74例,女32例。年龄22~...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胡兴越*王谨*程源深△我们从1994年3月开始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现就随访已满6个月的106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共106例,男74例,女32例。年龄22~79岁,平均50岁±14岁;左侧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肉毒杆菌毒素
下载PDF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兴越 王莉 蔡华英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457-1460,共4页
肌张力障碍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或是其他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表现为间歇或持续性肌肉痉挛性收缩所导致的重复异常运动、姿势异常或两者均有,主要特征为模式化的扭转可伴震颤,伴肌肉活动过度/溢出;其他特征包括任务特... 肌张力障碍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或是其他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表现为间歇或持续性肌肉痉挛性收缩所导致的重复异常运动、姿势异常或两者均有,主要特征为模式化的扭转可伴震颤,伴肌肉活动过度/溢出;其他特征包括任务特异性、可存在缓解技巧、零点效应和镜像现象。临床特点分类基于发病年龄、症状分布、时间模式和是否合并其他运动障碍,病因分类基于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明确遗传或获得性,病因未明考虑为特发性。基因检测选择基于临床特征、家族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特别是头颅MRI结果)。肌张力障碍治疗以病因和综合治疗为基础,对症治疗肉毒毒素注射和脑深部电刺激术有较强循证依据支持和指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定义 分类 基因检测 肉毒毒素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中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兴越 程源深 周元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中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6年住院确诊的≥45岁GBS40例与<45岁以下56例GBS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统计采用x2、t检验。结果①本组发病前6周内上感、腹泻、发... 目的初步探讨中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6年住院确诊的≥45岁GBS40例与<45岁以下56例GBS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统计采用x2、t检验。结果①本组发病前6周内上感、腹泻、发热以外致病因素多见(P<0.01);②颅神经损害发生率、范围和脊髓损害均多于对照组(P<0.01);③末梢型感觉减退和四肢远端肌萎缩多见(P<0.05),而腓肠肌压痛和Laseque征阳性率、腰穿脑脊液蛋白定量则低于对照组(P<0.01);④肌电图变化除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外,尚有82%病例所检肌肉有失神经损害表现(P<0.01);⑤出院治愈率、好转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则较高(P<0.05)。结论中老年GBS患者诱发因素复杂而不明确;病变范围广泛、严重;青少年患者病变以前根脱鞘为主,中老年则以周围神经末梢病变与轴突影响较显著;此外,预后较差及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现 电生理 G-B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帕金森病诊治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兴越 王莉 《现代实用医学》 2005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临床表现 复方左旋多巴 认知功能障碍 司米吉兰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诊治
11
作者 胡兴越 吕文 +2 位作者 王谨 章士正 邓丽萍 《浙江医学》 CAS 1998年第9期539-541,共3页
脑囊虫病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和云南地区,江南地区则相对少见。现将我院近1年连续发现的5例报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本院临床确诊脑囊虫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4~59岁;病程1周~1年;农民4例,... 脑囊虫病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和云南地区,江南地区则相对少见。现将我院近1年连续发现的5例报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本院临床确诊脑囊虫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4~59岁;病程1周~1年;农民4例,学生1例。 2.临床表现;发热史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针刺脑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附14名健康人资料观察 被引量:42
12
作者 方松华 章士正 +4 位作者 刘海 寿依群 张峭巍 崔恒武 胡兴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 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 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然后再重复相同的刺激模式,如此反复交替,直至试验结束。结果(1)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相同的脑部激活区为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下回;不同的激活区为左额下回、左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小脑山顶、左颞中回及左额中回。针刺阳陵泉穴未发现大脑皮层的信号增高区。(2)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3个不同的穴位均可以出现脑部信号减低区,其共同的区域见于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结论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在脑部特定的区域产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针刺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多类判别分析的可见-红外光谱水蜜桃品种鉴别新方法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李晓丽 胡兴越 何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7-42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水蜜桃品种的新方法.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三个品种水蜜桃的光谱曲线,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了水蜜桃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同时结合多类判别分析... 提出了一种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水蜜桃品种的新方法.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三个品种水蜜桃的光谱曲线,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了水蜜桃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同时结合多类判别分析技术建立水蜜桃品种鉴别的模型.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以样本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做出的二维散点图,对不同种类水蜜桃具有很好的聚类,能定性区分不同种类水蜜桃;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8个主成分的累积可信度已达94.38%,说明这8个变量能够代表绝大部分原始光谱的信息.从75个样本中随机抽取60个样本用于建立8个主成分变量的多类判别分析品种鉴别模型,余下的15个样本用于验证,准确率为100%.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明显的分类和鉴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水蜜桃 主成分分析 多类判别分析 鉴别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管琼峰 张力三 +4 位作者 洪文轲 杨怡 陈昭英 张丹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前庭神经炎(VN)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诊断的33例VN患者和43例BPPV患... 目的: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评估前庭神经炎(VN)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眼反射(V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15日至9月1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诊断的33例VN患者和43例BPPV患者。另选同时段两家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亲属以及社会志愿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vHIT定量测定一对水平半规管平面、两对垂直半规管平面的VOR增益值及相应三个VOR增益不对称值并分析结果和差异,同时记录眼球追赶扫视信息。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BPPV组比较,VN组患侧水平及垂直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PV组每个VOR增益值及水平不对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VOR增益不对称值增大(均P<0.05)。与BPPV组比较,VN组患侧VOR增益值减小,相应三个不对称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HIT早期诊断VN的敏感度为87.9%。33例VN患者中,除一例无法区分外,前庭上神经功能损害22例,前庭下神经功能损害7例,前庭上、下神经功能均损害3例。结论:vHIT通过评估VN患者前庭功能可帮助临床早期诊断VN,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诊断 半规管 眩晕/诊断 眩晕/病因学 体位 反射 前庭眼 眼球运动 前庭功能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在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洁芳 何旭东 +1 位作者 张力三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n=24)和常规营养组(n=25)。序贯营养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常规营养组直...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n=24)和常规营养组(n=25)。序贯营养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常规营养组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但与常规营养组相比,序贯营养组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上臂肌围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序贯营养组较常规营养组的感染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出血率亦有下降趋势。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是重症卒中患者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卒中 预后 肠内序贯营养 肠道营养 重症卒中
下载PDF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婴幼儿奶粉品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敏 何勇 +1 位作者 岑海燕 胡兴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6-919,共4页
为了快速无损鉴别婴幼儿奶粉品种,提出了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综合预测婴幼儿奶粉品种的新方法。获取婴幼儿奶粉样本在400-1000nm波段的漫反射光谱,采取平均平滑法和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预处理,用PLS建... 为了快速无损鉴别婴幼儿奶粉品种,提出了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综合预测婴幼儿奶粉品种的新方法。获取婴幼儿奶粉样本在400-1000nm波段的漫反射光谱,采取平均平滑法和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预处理,用PLS建立校正模型进行模式特征分析及主成分的提取。经过交互验证法判别,提取7个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奶粉的品种值作为输出,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9个典型品种的婴幼儿奶粉各取样本30个,共计270个作为训练集。随机抽取的各个品种的10个样本,共90个作为预测检验样本,结果表明,90个未知样本的品种预测准确率为100%。说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婴幼儿奶粉的品种快速无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婴幼儿奶粉 品种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42例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所致颅内低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云 王谨 +3 位作者 龚向阳 张峭巍 何非方 胡兴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所致自发性颅内低压(SI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所致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组(n=27)和长病程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所致自发性颅内低压(SI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所致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组(n=27)和长病程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结果:直立性头痛是SIH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率92.9%(39/42);在长病程组中头痛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短病程组(80%与100%,P=0.040)。与短病程组比较,长病程组的腰椎穿刺压力≥60.0 mm H2O的患者数明显增加(60.0%与20.8%,P=0.019),平均腰椎穿刺压力增高[(64.7±42.1)mm H2O与(40.0±33.8)mm H2O,P=0.038)],硬膜下出血的发生率升高(50.0%与11.6%,P=0.018)。所有患者接受CT脊髓造影检查均发现脑脊液漏点,38例为多发漏点,4例仅表现为单个漏点。结论:SIH的临床表现多样,随病程延长,其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压力可有部分改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MRI、CT脊髓造影能帮助诊断;病程延长后硬膜下出血的发生概率增加,需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低压 病因学 脊髓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脊椎穿刺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对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喻雯 陈金春 +2 位作者 李刚 席向朝 胡兴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073-70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对步行功能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分传统组28例、常规组31例、阶梯组45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传统康复训练,常规组加Lokohelp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凭康复师经验...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对步行功能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分传统组28例、常规组31例、阶梯组45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传统康复训练,常规组加Lokohelp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凭康复师经验和患者感觉判断减重量,阶梯组加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疗程均8 w;观察3组治疗前后步长、步宽、步频、步速、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步速、步频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3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步速、步频及步行功能分级比较,阶梯组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其效果优于传统和机器人常规经验式减重康复训练,Lokohelp机器人增加减重称功能,可直观显示减重系数,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Lokohelp机器人 阶梯减重 下肢康复训练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不同TOAST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衡亚 胡兴越 马红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和血清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LAA组水平最高,CE及SOE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胱抑素C TOAST分型
下载PDF
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琳 胡兴越 +13 位作者 董红娟 王文昭 黄月 靳令经 骆裕民 张为西 连亚军 梁战华 商慧芳 冯亚波 吴逸雯 陈俊 罗蔚锋 万新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119,共5页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rA)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现状。方法自2012—03-01—2012—08—31,采用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检查和医疗记录的方式,对全国15个运动障碍病中心门诊就诊的1033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起病年龄、病程、曾经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内容。共有1003例资料完整病例最终纳人研究。结果在入组患者中,男:女之比1:I.8。起病年龄15~92岁,平均(46.6±11.5)岁。起病高峰在41~50岁,病程0~49年(中位病程6.o年)。BTX—A注射(66.5%)、针灸(62.6%)和口服药(51.1%)是患者接受最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BTX—A重复治疗比例最高(68.7%),针灸重复治疗的比例最低(I.6%)。BTX-A治疗起效时间1~30d(中位数4d),疗效持续时间2~128周(中位数16周),总有效率98.9%,严重度和功能中度以上改善率95.9%,显著改善率58.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角歪斜(22.0%)和闭眼困难(15.2%)。结论BTX-A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非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方法,重复治疗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