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比较
1
作者 马骄 申展 +5 位作者 胡博浩 赵英涵 刘姝婉 吴蓉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0-984,共5页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慢性oGVHD的患者60例60眼...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慢性oGVHD的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30例30眼和环孢素组30例30眼。他克莫司组主要采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环孢素组采用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4次/日。此外,2个组患眼均采用0.1%氟米龙滴眼液2次/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3次/日、0.1%玻璃酸钠滴眼液8次/日点眼,进行抗炎和润滑治疗。用药后1个月随访并依据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最终将他克莫司组21例21眼和环孢素组12例12眼纳入后续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眼进行检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Luminex芯片法检测患眼治疗前后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OSDI差值分别为0.4(-5.6,21.5)和27.2(4.6,45.0),环孢素组OS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7,P=0.009)。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值分别为5.0(2.5,10.0)分和3.5(-0.5,13.8)分,BUT差值分别为0.0(-3.0,0.0)s和-1.5(-3.0,0.0)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26、-0.804,均P>0.05)。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治疗前后IL-6、IL-8、IL-17、EGF和TNF-α表达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87、-0.112、-0.412、-1.085、-1.198,均P>0.05)。结论2种药物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泪液中各因子含量的改变程度均未见显著差异。慢性oGVHD患者应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可能比0.1%他克莫司滴眼液有更好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 泪液 细胞因子 环孢素 他克莫司
下载PDF
动态足底压力分析(Footscan)在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拇外翻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宪峰 杨靖 +4 位作者 温建民 廖翠瑶 王进东 赫明堂 胡博浩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在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拇外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接受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的拇外翻患者30例(共40足)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 目的:分析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在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拇外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接受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的拇外翻患者30例(共40足)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招募的30例健康人员(60足)。采用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两组进行动态双足足底压力测试,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观察组患者患足及对照组健康人员双足站立相的足底10个区的压力峰值、负荷、冲量。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足功能。结果:入选患者术后随访率100.0%,所有患者的行走功能均在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第1跖骨内翻和第1跖骨内趾囊炎引起的疼痛和其他临床表现均得到彻底的改善,同时出现的胼胝体也随之消失。术前与术后1年的AOFAS总评分比较[(45.55±12.28)分vs(85.45±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足第1跖骨动态压力峰值、负荷及冲量较正常组减少,动态压力峰值、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前第2~5趾骨、第2~5跖骨、中足、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动态压力峰值、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足第1趾骨、第1跖骨动态压力峰值、负荷、冲量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足第2~5趾骨、第2~5跖骨、中足、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动态压力峰值、负荷、冲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可有效评估患者手术前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有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拇外翻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足底压力分析 拇外翻 中西医结合 微创手术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中西医外治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博浩 陈平波 《新疆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腰背肌筋膜炎,又名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背肌纤维炎等,是指因患者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的生活环境或因劳累,引发的腰背部肌肉组织、筋膜损伤及水肿,引起的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临床表现,本病多为临床多发常见疾病,但常常因不易引起重视而... 腰背肌筋膜炎,又名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背肌纤维炎等,是指因患者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的生活环境或因劳累,引发的腰背部肌肉组织、筋膜损伤及水肿,引起的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临床表现,本病多为临床多发常见疾病,但常常因不易引起重视而延误病情,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人们产生了诸多不良生活的习惯如久坐等,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该病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外治疗法为医生使用药物或器具藉由体外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文献层出不穷,本文目的为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西医外治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方面的文献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中医外治法 西医外治法 综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0.05%环孢素A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疗效评价
4
作者 刘姝婉 赵英涵 +4 位作者 马骄 申展 胡博浩 彭荣梅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5-813,共9页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纳入单眼进行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A、B两组:前3个月A组局部给予0.05%环孢素A+0.1%氟米龙+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0.1%他克莫司;后3个月两组均只使用0.05%环孢素A和玻璃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视力和眼压,并统计患者用药后的刺激症状。结果共纳入83例(83只眼)眼部cGVHD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为(28.57±15.67)岁;其中A组44例,B组39例。治疗后1个月,A组CFS由10.0(6.0,14.0)分降低至5.0(3.0,8.5)分(P<0.001);B组CFS由10.0(6.0,15.0)分降低至6.0(2.0,10.0)分(P<0.001),BUT由2.0(1.0,2.0)s增加至2.0(1.8,3.3)s(P<0.001);两组OSDI均无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OSDI、CFS、BU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时,A组OSDI由治疗前的32.5(10.7,51.1)分降低至15.9(7.5,33.7)分(P<0.05),CFS降低至6.0(2.0,9.5)分(P<0.05),BUT增加至2.0 s(1.0,3.5)(P<0.05);B组CFS降低至5.0(3.0,12.0)分(P<0.05),BUT增加至2.0(2.0,3.0)s(P<0.05),OSDI无明显降低(P>0.05);A组OSDI低于B组(P<0.05);两组间CFS、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A组OSDI评分、CFS评分和BUT分别为18.9(9.3,34.2)分、7.0(3.0,8.5)分和2.0(1.0,3.0)s,B组分别为10.9(3.6,35.4)分、5.5(2.8,10.0)和2.0(1.0,2.0)s。与治疗前相比,A组CFS降低、BUT增加,B组OS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BU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安全性:治疗1个月时B组眼压由13.2(11.0,19.0)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14.8(12.8,18.8)mmHg(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A组视力有明显改善(P<0.05),B组视力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刺激症状:A组50%的患者报告使用0.05%环孢素A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B组80%的患者报告使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症状在用药后缓解。结论0.05%环孢素A滴眼液或0.1%他克莫司滴眼液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用,均能发挥较好的抗炎效果,是治疗眼部cGVHD相关重度干眼安全、有效的手段。0.1%他克莫司滴眼液起效较快;0.05%环孢素A的远期效果更为稳定,改善症状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综合征 环孢菌素 他罗利姆 眼药水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第二掌骨侧针法的临床应用探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选平 李晓菲 +3 位作者 覃亮 胡博浩 贾春生 邢海娇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3期209-211,I0006,I0007,共5页
目的:挖掘第二掌骨侧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探索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第二掌骨全息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第二掌骨"为检索词,检索197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挖掘第二掌骨侧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探索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第二掌骨全息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第二掌骨"为检索词,检索197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与第二掌骨侧针法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数据库,统计、分析、总结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选穴规律和针刺方法。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103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446篇、万方数据库657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4篇文献。总结出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特别是在急性腰扭伤中应用最多,其次是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选穴规律:以对应穴和压痛点的选择为主。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针刺方法:强调进针后强刺激,保持强针感后一边行针并活动疼痛部位。针刺为沿皮刺,深度多为20 mm。补泻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时间以30 min居多。结论: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以外科疾病为主,也可应用于部分内科病,针刺过程中应强调针感及活动患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掌骨侧针法 全息针法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临床病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