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葡萄藤结构分割方法研究
1
作者 胡国玉 董娅兰 +2 位作者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刘广 周建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葡萄藤结构的精确分割是推理与定位冬季剪枝点位置的重要前提。为精确分割葡萄藤结构,建立自然种植条件下的葡萄藤结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的葡萄藤结构分割方法,通过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和模型分割性能的对比试验,得出最优的U-ne... 葡萄藤结构的精确分割是推理与定位冬季剪枝点位置的重要前提。为精确分割葡萄藤结构,建立自然种植条件下的葡萄藤结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的葡萄藤结构分割方法,通过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和模型分割性能的对比试验,得出最优的U-net模型结构并验证其在不同疏密程度目标下的分割性能。结果表明,以VGG 16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U-net模型准确率达93.55%、召回率为94.15%、类别平均像素准确率为94.15%、均交并比为88.65%,与传统图像分割方法和对照组模型分割效果相比,其能保证自然种植背景下葡萄藤各结构分割边缘完整,结构之间连接关系正确,可适用于植株间存在遮挡的葡萄藤结构分割任务,为实现智能化葡萄藤冬季剪枝作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图像分割 葡萄藤结构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EDEM的核桃壳仁混合物振动筛分级工艺优化
2
作者 胡国玉 陈旭东 +3 位作者 赵腾飞 董娅兰 刘广 周建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提高核桃壳仁混合物的分级效果,对现有核桃壳仁混合物分级设备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EDEM软件模拟核桃壳仁混合物的分级过程,以筛面上物料的运动速度、质量以及各等级颗粒在统计区域的数量为指标,以振幅、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筛面... 为提高核桃壳仁混合物的分级效果,对现有核桃壳仁混合物分级设备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EDEM软件模拟核桃壳仁混合物的分级过程,以筛面上物料的运动速度、质量以及各等级颗粒在统计区域的数量为指标,以振幅、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筛面倾角为考察因素,对振动筛分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振动频率12 Hz、振幅5 mm、振动方向角45°、筛面倾角4°的工艺参数组合下,各等级核桃壳仁的透筛率最高,分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筛 核桃壳仁混合物 分级 EDEM
下载PDF
基于Swin-TDL算法的果园环境下葡萄病害检测方法
3
作者 胡国玉 刘广 +2 位作者 周星光 董娅兰 周建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39,共6页
为在果园复杂环境因素下准确检测葡萄病害,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葡萄病害检测模型Swin-TDL。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计算模型输入图像的锚框以提高检测精度;以Swin Transformer网络作为Swin-TDL的骨干网络更准确地获取目标特征... 为在果园复杂环境因素下准确检测葡萄病害,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葡萄病害检测模型Swin-TDL。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计算模型输入图像的锚框以提高检测精度;以Swin Transformer网络作为Swin-TDL的骨干网络更准确地获取目标特征信息;特征金字塔网络和路径聚合网络用于融合骨干网络中不同深度的特征层信息以增强检测目标的语义信息和定位信息;使用SIo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回归预测损失函数用于提高训练的速度和模型推理的准确性;使用Soft-NMS对目标边界框后处理以提高遮挡及重叠目标的检出率。在田间葡萄病害数据集中进行模型训练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win-TDL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2.7%,平均检测时间为15.3 ms,综合性能优于对比检测算法,可以为葡萄植保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病害检测 果园复杂环境 图像增强 深度学习 Swin Transformer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4
作者 胡国玉 杨勇 +5 位作者 王雅楠 李杰坤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黄志平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明确安徽省新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析了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新品种比对照平均增减产-1.57%~4.10%,新品种的平均单株荚数比对照增加11.83%~23.45%... 为明确安徽省新育成大豆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析了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新品种比对照平均增减产-1.57%~4.10%,新品种的平均单株荚数比对照增加11.83%~23.45%,百粒重降低5.78%~10.94%,2021年新品种的平均每荚粒数比对照增加3.03%;新品种产量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67.74%、32.26%和16.13%,新品种产量与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38.71%、41.94%和38.71%;有5年高产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有效分枝数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普通新品种,有4年高产新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普通新品种;安徽省大豆新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的增加。因此,在安徽省生态环境下,增加大豆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适当延长品种营养生长期,增加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均有利于提高品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大豆 新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电源类型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放电凹坑影响研究
5
作者 胡国玉 王家豪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晟晟 付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放电凹坑大小影响着加工表面形貌的一致性,放电凹坑的凸起高度及凹坑表面的重铸层对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在直流与脉冲两种常用电源类型下对钛合金TC4进行单次放电实验,分析两种电源类型下的短电... 放电凹坑大小影响着加工表面形貌的一致性,放电凹坑的凸起高度及凹坑表面的重铸层对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在直流与脉冲两种常用电源类型下对钛合金TC4进行单次放电实验,分析两种电源类型下的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单次放电凹坑尺寸及影响规律;结合单次放电凹坑实验所采集到的波形与电弧放电过程仿真模型对电弧放电过程的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直流与脉冲放电凹坑的尺寸与影响规律差异与电弧的断弧方式有关,不同的断弧方式对等离子体放电通道产生影响,直流电弧倾向于通过流体介质运动和极间距离改变进行断弧,而脉冲电弧通过脉冲后沿电压变化和极间距离改变进行熄弧。这两种断弧方式不仅影响了凹坑的尺寸形貌,也影响了断弧后的电化学腐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 电源类型 放电凹坑 放电波形 断弧方式
下载PDF
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大刚 杨勇 +1 位作者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其次是株高和底荚高度,全生育期变异幅度最小。2016-2021年参试大豆品系(种)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变化范围为2735.00~2918.00 kg·hm^(-2),平均产量最高的年份为2020年;参试大豆品系(种)在四个不同省份试点中,大豆品系(种)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山东试点品系(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高于其它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达3156.32 kg·hm^(-2);安徽试点的平均产量最低,仅为2471.15 kg·hm^(-2);主要不同来源参试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平均产量为2927.41 kg·hm^(-2),其次是来源于江苏的品系(种);主要不同育种单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选育单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选育的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为3063.87 kg·hm^(-2),其在河南和山东试点的平均产量高达3100.42和3491.2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南部不同省份之间大豆产量差异主要与区域有关,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大豆品系(种)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淮南部 品系 产量 区试 性状
下载PDF
基于Mask R-CNN模型的葡萄藤关键结构分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娅兰 胡国玉 +1 位作者 刘广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F0003,共9页
剪枝点的精确识别与定位是实现葡萄藤冬季剪枝智能化的基础,葡萄藤关键结构的分割是用于推理精确剪枝点的重要前提。针对现有分割方法受背景影响较大致使葡萄藤各关键结构损失和剪枝点识别与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的... 剪枝点的精确识别与定位是实现葡萄藤冬季剪枝智能化的基础,葡萄藤关键结构的分割是用于推理精确剪枝点的重要前提。针对现有分割方法受背景影响较大致使葡萄藤各关键结构损失和剪枝点识别与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的葡萄藤关键结构分割方法,建立葡萄藤修剪模型以及各关键结构数据集。通过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和分割性能的对比试验,得出最优的Mask R-CNN模型结构并验证其拟合与泛化能力以及在不同自然背景下的分割性能。结果表明,以ResNet 101+FPN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Mask R-CNN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与泛化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模型准确率分别提升7.33%和8.89%,召回率分别提升9.32%和9.26%,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12.69%和12.63%,其能够克服各类自然种植背景因素,分割目标边缘完整,葡萄藤各关键结构之间连接关系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葡萄藤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代向宇 胡国玉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儒 王家豪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0,86,共8页
针对传统短电弧铣削加工后表面存在热损伤层问题,在钛合金TC4上进行了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分析了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材料去除机制,并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复合加工快慢及表面质量的关键影响参数,即加工电压、工作介... 针对传统短电弧铣削加工后表面存在热损伤层问题,在钛合金TC4上进行了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分析了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材料去除机制,并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复合加工快慢及表面质量的关键影响参数,即加工电压、工作介质电阻率和进给速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关键参数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底面间隙电化学效应可以很好地去除短电弧加工后表面热损伤层。在进给速度为4 mm/min时可以实现无热损伤层加工,加工效率为354 mm^(3)/min,加工表面粗糙度Sa为17.98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TC4 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 工艺参数 热损伤层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TC4钛合金短电弧钻孔工艺性能研究
9
作者 付斐 胡国玉 +2 位作者 张晟晟 王家豪 周建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为了提高小孔钻削的加工效率和尺寸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管电极短电弧钻孔方法。然而,由于电弧放电能量过大与进给速度不匹配,使得高效、高尺寸精度的小孔加工困难重重。文章揭示了基于脉冲电源的短电弧钻孔的工作原理,分析了S... 为了提高小孔钻削的加工效率和尺寸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管电极短电弧钻孔方法。然而,由于电弧放电能量过大与进给速度不匹配,使得高效、高尺寸精度的小孔加工困难重重。文章揭示了基于脉冲电源的短电弧钻孔的工作原理,分析了SEAD的电压电流波形和截面形貌。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电极极性、电压、脉冲频率、占空比和电极进给速率对材料去除率(MRR)、电极相对磨损比(REWR)、平均直径和锥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得到了小孔SEAD参数的最优组合,验证了小孔SEAD的加工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加工参数下,小孔SEAD的材料去除率最高,为84.51μm/s,电极相对磨损比较低,为29.34%。加工小孔的最小平均直径和锥度分别为698.49μm和0.00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钻孔 电弧放电 材料去除率 电极相对磨损比 平均直径 锥度
下载PDF
安徽省夏大豆产量及限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国玉 夏英萍 +7 位作者 杜祥备 陈金华 李杰坤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杨勇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3-802,共10页
为研究安徽省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探索大豆增产途径,本文基于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研究夏播大豆产量表现,以及气候、病害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的年度平均产量为2180.6~2826.4 kg/hm^(2),高于... 为研究安徽省夏大豆产量限制因素,探索大豆增产途径,本文基于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研究夏播大豆产量表现,以及气候、病害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大豆品比试验的年度平均产量为2180.6~2826.4 kg/hm^(2),高于近年安徽省大豆生产的平均单产水平(1500 kg/hm^(2));高产年份7月下旬(开花期)的平均气温低于低产年份相同时间段气温,且没有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及日平均气温超过30℃的高温天气;高产年份7月中旬和7月下旬的平均降雨量大于低产年份同时间段降雨量;试验期间发生秋旱的概率9月上旬>8月下旬>8月中旬;因气候及病虫害的影响,有11.1%试验点次没有获得有效的试验结果,不同年份中,最低产试验点产量比年度平均试验产量减产13.6%~36.3%。多变的过渡性气候及病害频发是影响安徽省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7月下旬的高温天气及9月上旬的秋季干旱是安徽省大豆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发生在大豆花期的高温可能是本地区大豆“症青”发生的诱导因子之一。安徽省大豆增产需要从提高品种耐逆性、优化种植技术及完善水利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大豆产量 限制因素
下载PDF
核桃壳仁混合物风选机工作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国玉 陈旭东 +2 位作者 董娅兰 刘广 周建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提高核桃壳仁混合物清选效率,减少损失。方法:研制了一款小型负压式核桃壳仁风选机。基于清选率与损失率2个分离效果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风选机的工作参数。结果:对于1/2壳仁、1/4壳仁、1/8壳仁、1/16壳仁物料... 目的:提高核桃壳仁混合物清选效率,减少损失。方法:研制了一款小型负压式核桃壳仁风选机。基于清选率与损失率2个分离效果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风选机的工作参数。结果:对于1/2壳仁、1/4壳仁、1/8壳仁、1/16壳仁物料的最优工作参数:喂料速度分别为4.0,3.5,3.0,2.5 kg/min;风机频率分别为40,35,30,30 Hz;进料口高度分别为400,400,300,300 mm。从不同等级的核桃壳仁物料分离效果可以看出,1/2壳仁物料,1/4壳仁物料的分离效果最佳,但对于1/8和1/16较小壳仁物料其悬浮速度重合区间大。结论:通过控制风选机的工作参数可以有效地实现壳仁分离,但较小颗粒的壳仁物料悬浮速度重合区间大,分离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壳仁分离 负压式风选机 工作参数 优化方法
下载PDF
电极结构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深窄槽影响研究
12
作者 胡国玉 张儒 +2 位作者 张晟晟 代向宇 周建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0-106,共7页
深窄槽结构具有尺寸小、深宽比较大的特点,狭小的加工区域存在排屑不畅、散热效果差等问题。为解决深窄槽加工过程中排屑困难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电极结构来提升深窄槽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稳定性。分别设计单孔、多孔及螺旋3种管状... 深窄槽结构具有尺寸小、深宽比较大的特点,狭小的加工区域存在排屑不畅、散热效果差等问题。为解决深窄槽加工过程中排屑困难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电极结构来提升深窄槽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稳定性。分别设计单孔、多孔及螺旋3种管状电极结构,对不同电极结构加工时的间隙流场状态进行仿真研究。对比不同电极结构极间介质流速与压力的分布状态,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探究电极结构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性能包括加工效率、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电极结构相比于单孔电极和多孔电极更能改善极间的流场状态,在保证深窄槽尺寸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加工效率与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 深窄槽 电极结构 加工性能
下载PDF
Ti-6Al-4V短电弧铣削加工热源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仇未星 周建平 +2 位作者 许燕 胡国玉 陈小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确定短电弧铣削加工的热源,选取高斯热源和均匀热源,以Ti-6Al-4V为工件材料,分别建立两种热源下的三维短电弧单凹坑有限元仿真模型。开展单脉冲实验,分析采集的电压、电流波形;观看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对比超景深拍摄的单个凹坑尺... 为确定短电弧铣削加工的热源,选取高斯热源和均匀热源,以Ti-6Al-4V为工件材料,分别建立两种热源下的三维短电弧单凹坑有限元仿真模型。开展单脉冲实验,分析采集的电压、电流波形;观看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对比超景深拍摄的单个凹坑尺寸、三维形貌、轮廓曲线,得出高斯热源更适合短电弧铣削加工。并在确定热源的基础上截取三维凹坑的二维截面,证明所建立的高斯热源模型是可靠的,能比较准确地模拟短电弧铣削放电凹坑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铣削加工 高斯热源 均匀热源 放电凹坑
下载PDF
8 mm中厚板TC4钛合金TIG焊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静 祁文军 胡国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51-156,共6页
本工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TC4钛合金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TIG)进行焊接工艺优化,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在最优工艺下分析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得到的TC4钛合金8 mm中厚板TIG焊焊接在电压为20 V、... 本工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TC4钛合金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TIG)进行焊接工艺优化,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在最优工艺下分析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得到的TC4钛合金8 mm中厚板TIG焊焊接在电压为20 V、电流为130 A、焊接速度为3 mm/s时,接头母材能完全焊透,结合实验验证在此工艺参数下可得到成形良好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形成的组织形态,焊缝区冷却速度可达788℃/s,主要有柱状晶及少量等轴晶,且晶内形成大量针状α′马氏体,显微硬度平均值达到390.96HV,是母材TC4硬度380HV的1.11倍,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冷却速度达475℃/s,为β晶粒中析出的片层状α相,显微硬度平均值为328.19HV,低于母材硬度,热影响区的细晶区冷却速度为67℃/s,晶粒尺寸小于粗晶区,形成极少量的马氏体组织,显微硬度平均值为363.69HV。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进行工艺优化,可减少实验次数,是进行焊接工艺优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焊接 TC4钛合金 热循环曲线 显微组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3的葡萄叶部病虫害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广 胡国玉 +2 位作者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赵腾飞 董娅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3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为了满足果园植保设备对于病害检测模型实时性、识别精度和轻量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模型的葡萄叶部病害检测模型YOLO-SL.首先,引入轻量级网络ShuffleNetv2的组成模块优化YOLOv3原有的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网络模型参数,然... 为了满足果园植保设备对于病害检测模型实时性、识别精度和轻量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模型的葡萄叶部病害检测模型YOLO-SL.首先,引入轻量级网络ShuffleNetv2的组成模块优化YOLOv3原有的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网络模型参数,然后在优化后的特征提取网络中融合了CBAM注意力机制,并在YOLOv3网络模型的特征金字塔结构中增加了一层小目标特征检测层,以提升检测模型识别精度.最后,在经过数据增强的数据集上进行了不同检测模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YOLO-SL模型平均检测精度可达90.4%,平均检测时间降低到32.2 ms,权重大小降低为原YOLOv3模型的18.3%,可以为葡萄叶部病害检测技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病害检测 深度学习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冲液方式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付斐 代向宇 +2 位作者 胡国玉 王家豪 周建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149,共7页
针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时内-外冲液方式存在的加工不稳定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外气-内液冲液方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侧面冲入高压空气,实现加工间隙内短电弧加工与电化学加工相结合的同时... 针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时内-外冲液方式存在的加工不稳定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的外气-内液冲液方式。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侧面冲入高压空气,实现加工间隙内短电弧加工与电化学加工相结合的同时,改善了间隙流场分布,提高了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效率及工件表面质量。基于Fluent软件进行内-外冲液及外气-内液冲液方式的流场仿真,分析了侧面高压气体的冲入对间隙流场分布状态及介质电导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两种冲液形式下的材料去除率、单位能耗体积比以及表面热损伤层。结果表明,外气-内液冲液方式下的材料去除率(MRR)可以达到750 mm^(3)/min,相对于内-外冲液方式提高了1.9倍,单位能耗体积比仅有149.98 kJ/cm^(3),加工后工件表面无重铸层,尺寸精度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实现了材料的无重铸层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 冲液方式 流场分布 材料去除率(MRR) 表面质量
下载PDF
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国玉 张丽亚 +3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胡晨 张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 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对38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淮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产量与单株总荚数(r=0.714**)、单株有效荚数(r=0.712**)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结荚高度(r=0.593**)、主茎节数(r=0.450**)等也呈显著正相关;每荚粒数与生育期(r=-0.586**)、百粒重(r=-0.437**)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百粒重(r=-0.445**)呈显著负相关。在黄淮夏大豆生态类型内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夏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夏大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评价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国玉 李杰坤 +4 位作者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黄志平 张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为系统分析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性状演变规律,给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983-2019年以来安徽省育成的9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7年间品种单株荚数增加4.23个,百粒重增加2.73 g,产量提高728... 为系统分析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性状演变规律,给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983-2019年以来安徽省育成的9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7年间品种单株荚数增加4.23个,百粒重增加2.73 g,产量提高728.32 kg·hm^-2;株高降低8.38 cm,分枝数降低0.7个,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比例由1980s的87.5%减少到2010s的5.36%,蛋白及脂肪含量略有降低。1980s-1990s及1990s-2000s,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有较大程度增加,产量提高较快。育成品种的单株荚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96份品种中筛选出稳产品种17份,其百粒重显著高于一般品种,株高略低于一般品种。研究结果说明在安徽省目前的生产条件及栽培方式下,培育分枝较少、株高适宜、百粒重相对较大的品种利于高产稳产,改进大豆栽培方式有利于大豆产量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大豆品种 农艺 产量 品质 演变
原文传递
不同结荚习性夏大豆种质的农艺表现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国玉 李杰坤 +6 位作者 黄志平 胡晨 于国宜 王大刚 张丽亚 吴倩 张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7-422,共6页
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 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荚习性 夏大豆 农艺表现 产量
原文传递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国玉 张磊 +4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王大刚 胡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老化 抗性 鉴定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