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的XAFS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天斗 谢亚宁 +5 位作者 黄达贤 陈贤能 靳亚兰 相宏伟 钟炳 彭少逸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082-1087,共6页
采用XAFS方法对Fe_2/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中Fe的近邻结构进行研究.随着催化剂颗粒减小,Fe/ZrO_2远程结构逐渐无序,Fe最近邻Fe-O配位数不变,Fe-O键长略有下降,次近邻Fe-O配位数和键长均减小,对于高配位层,配位数下降更快,Fe的配位... 采用XAFS方法对Fe_2/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中Fe的近邻结构进行研究.随着催化剂颗粒减小,Fe/ZrO_2远程结构逐渐无序,Fe最近邻Fe-O配位数不变,Fe-O键长略有下降,次近邻Fe-O配位数和键长均减小,对于高配位层,配位数下降更快,Fe的配位环境的影响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规律有较好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XAFS 气凝胶 超细粒子 氧化锆
下载PDF
MBE高掺杂n-GaAs:Si和p-GaAs:Be的光致发光谱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天斗 许继宗 +1 位作者 梁基本 庄蔚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607-614,共8页
我们对MBE高掺杂的n-GaAs∶Si和p-GaAs∶Be进行了光致发光研究,详细比较了高掺杂n-GaAs和p-GaAs在光谱线型,峰值半宽,峰值位置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两者的发光与温度的关系.由分析得出,对于高掺杂的n-GaAs,填充在导带内较高能态(K≠0)的电... 我们对MBE高掺杂的n-GaAs∶Si和p-GaAs∶Be进行了光致发光研究,详细比较了高掺杂n-GaAs和p-GaAs在光谱线型,峰值半宽,峰值位置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两者的发光与温度的关系.由分析得出,对于高掺杂的n-GaAs,填充在导带内较高能态(K≠0)的电子与价带顶(K=0)空穴的非竖直跃迁是主要的发光过程.而对于高掺杂的p-GaAs,则是以导带底附近(K(?)0)的电子和价带顶附近(K(?)0)的空穴竖直跃迁为主要发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掺杂 砷化镓 分子束外延
下载PDF
MBE高掺Be p-GaAs中E_g+△_0等高于带边的发光
3
作者 胡天斗 许继宗 +1 位作者 梁基本 庄蔚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我们在MBE高掺Be的GaAs中观察到了E_g+△_0和X_1~c-Γ_(15)~v之间之间跃迁的发光,讨论了高掺杂p-GaAs的E_g+△_0与本征GaAs的差别,在10-200K温度范围研究了E_g+△_0的温度依赖关系,并对X_1~c-Γ_(15)~v这一间接跃迁过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光致发光 掺杂 GAAS
下载PDF
新型低温CuO/AC脱硫剂制备——煅烧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守军 刘振宇 +4 位作者 朱珍平 牛宏贤 胡天斗 谢亚宁 刘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首次将炭载型CuO/AC用于烟气脱硫,在最经济的烟气脱硫温度窗口(120~250℃)显示出高的脱硫活性.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后脱硫剂的预氧化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并对脱硫剂进行了TPD和EXAFS表征.结果表明:经250... 首次将炭载型CuO/AC用于烟气脱硫,在最经济的烟气脱硫温度窗口(120~250℃)显示出高的脱硫活性.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后脱硫剂的预氧化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并对脱硫剂进行了TPD和EXAFS表征.结果表明:经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具有最高的脱硫活性.200℃煅烧,前驱体Cu(NO3)2未完全分解;高于250℃煅烧,活性组分CuO被载体C部分还原为金属Cu 微晶,从而发生烧结、聚集,以上均导致脱硫剂活性的下降.尽管不同温度煅烧的CuO/AC表现出大的脱硫活性差异,但吸硫后均生成同一反应产物CuSO4.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Cu 以CuO和Cu2O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AC 脱硫剂 煅烧 烟气脱硫 吸附 废气处理
下载PDF
用EXAFS研究Zn在水锰矿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纲 秦延文 +3 位作者 李贤良 胡天斗 谢亚宁 吴自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水锰矿 (γ 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Zn(Ⅱ ) 水锰矿体系中 (pH 7 5 ,0 1mol/LNaNO3 介质 ,2 5℃ ) ,Zn2 +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 +的O原子及水...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水锰矿 (γ 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Zn(Ⅱ ) 水锰矿体系中 (pH 7 5 ,0 1mol/LNaNO3 介质 ,2 5℃ ) ,Zn2 +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 +的O原子及水锰矿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Zn—O键 ,从而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 .平均Zn—O原子间距为 1 998± 0 0 1 0 (n =3 ) .这个Zn—O键键长是六配位的Zn(H2 O) 2 +6 及其水解产物四配位的Zn(OH) 2 或Zn(OH) 2 - 4各以一定比例混合吸附于水锰矿表面而形成的 .同时 ,对第二配位层 (Zn—Mn相互作用 )的EXAFS图谱分析证明存在 2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 ,即R1=3 0 8± 0 0 2 4 (n =3 )和R2 =3 5 4± 0 0 1 8 (n =3 ) .这 2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 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 2种方式 ,即共用 2个O原子的边 边结合与共用 1个O原子的角 角结合 .边 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 ,Zn—Mn原子距较短 (R1=3 0 8 ) ,吸附较不可逆 .角 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 ,Zn—Mn原子距较长 (R2 =3 5 4 ) ,吸附较为可逆 .这一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 (MEA理论 )的基本假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Zn(Ⅱ) 水锰矿 吸附-解吸机理 微观结构 吸附可逆性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宁 杨成 +5 位作者 魏伟 王太英 孙予罕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 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 ,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 F方程 ;反应温度升高时 ,液...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 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 .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 ,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 F方程 ;反应温度升高时 ,液相产物中主要是甲醇和异丁醇 ;在高温下焙烧的催化剂 ,其催化活性较低 ,但即使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 ,异丁醇在液相高级醇 (C2 + OH)中也是主要的产物 .结合其他的一些反应结果与XRD ,BET ,TPR及EXAFS等表征结果 ,认为焙烧温度使催化剂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进而影响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使催化剂对合成低碳醇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Cu/Mn/NiZrO2催化剂 氧化锆 低碳醇 合成 异丁醇 催化性能
下载PDF
锆改性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俊岭 赵红霞 +5 位作者 陈建刚 任杰 孙予罕 谢亚宁 胡天斗 刘涛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0-534,共5页
考察了助剂锆和金属钴负载量对锆改性Co/Al2 O3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锆助剂能够高度分散在氧化铝载体上 ,而活性组分钴以一定尺寸存在 ;锆的添加能够明显地提高Co/Al2 O3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C5+ 烃选择性 ,但助剂锆含量对... 考察了助剂锆和金属钴负载量对锆改性Co/Al2 O3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锆助剂能够高度分散在氧化铝载体上 ,而活性组分钴以一定尺寸存在 ;锆的添加能够明显地提高Co/Al2 O3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C5+ 烃选择性 ,但助剂锆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不大 ;在锆存在下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金属钴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催化剂上烃形成速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锆助剂能够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数目 ,增强桥式CO吸附的强度 ,在Co Zr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催化性能 钴基催化剂 氧化铝 锆助剂 费-托合成 天然气 间接液化
下载PDF
EXAFS研究Zn在δ-MnO_2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纲 李贤良 +3 位作者 秦延文 胡天斗 吴自玉 谢亚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9,共6页
用延展X ray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δ MnO2 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 .在pH 5 5 0 ,0 1mol/LNaNO3介质中 ,吸附在δ MnO2 表面上Zn(Ⅱ )以六配位的水合离子八面体形式存在 .水合锌离子八面体从δ Mn... 用延展X ray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δ MnO2 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 .在pH 5 5 0 ,0 1mol/LNaNO3介质中 ,吸附在δ MnO2 表面上Zn(Ⅱ )以六配位的水合离子八面体形式存在 .水合锌离子八面体从δ MnO2 层状结构的空位上下方 ,与δ MnO2 的结构单元MnO6 八面体通过共用O原子结合 ,形成角 角结合的弱吸附 ,Zn O平均原子间距为 ( 2 0 71± 0 0 0 7) (n =3 ) ,Zn Mn平均原子间距为 ( 3 5 2 8± 0 0 0 6) (n =3 )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随着吸附量增加 ,以角 角结合的弱吸附形式基本上没有变化 .宏观的吸附 解吸实验结果显示Zn(Ⅱ )在δ MnO2 上的吸附可逆性很高 ,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等温线几乎重合在一起 .EXAFS结果从分子水平表明 ,Zn(Ⅱ )在δ MnO2 上的高吸附可逆性是由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ZN Δ-MNO2 吸附机制 吸附可逆性
下载PDF
金属叶绿素a配位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洪法水 魏正贵 +4 位作者 赵贵文 陶冶 胡天斗 刘涛 谢亚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得到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复合物 ,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UV Vis)、Fourier红外光谱 (FT IR)和EXAFS结构 .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的UV Vis谱、FT IR谱与叶绿素a (含镁 )的光谱性...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得到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复合物 ,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UV Vis)、Fourier红外光谱 (FT IR)和EXAFS结构 .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的UV Vis谱、FT IR谱与叶绿素a (含镁 )的光谱性质相似 ,但与脱镁叶绿素a的光谱性质差异很大 .证明了La3+、Sm3+、Cu2 +已配位到脱镁叶绿素的卟啉环上 ,形成了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和铜 叶绿素a复合物 .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EXAFS)研究表明 :合成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 .La (Ⅲ )、Sm (Ⅲ )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 ,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 ,La N平均键长 0 2 6 1nm ,Sm N平均键长 0 2 43nm ,而铜 叶绿素a的EXAFS表明为一单层结构 ,Cu (Ⅱ )与卟啉环中的四个N原子配位 ,Cu N平均键长0 197nm .元素分析也证明镧 叶绿素a、钐 叶绿素a为双层结构 ,铜 叶绿素a为单层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叶绿素a EXAFS 分子结构 配位结构
下载PDF
CuO-BaO/Si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儒 胡天斗 +4 位作者 刘涛 相宏伟 钟炳 徐耀 吴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90-596,共7页
以XRD、XPS和EXAFS手段对CuO-BaO/Sic2催化剂及其还原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uO-BaO/SiO2体系中铜和钡都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超细SiO2载体对所负载的CuO的结构有影响.随着样品负载量的逐渐降低,Cu-O和Cu-Cu睡的... 以XRD、XPS和EXAFS手段对CuO-BaO/Sic2催化剂及其还原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uO-BaO/SiO2体系中铜和钡都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超细SiO2载体对所负载的CuO的结构有影响.随着样品负载量的逐渐降低,Cu-O和Cu-Cu睡的健长和配位数逐渐征小,而且低载量样品的健长和配位数减小的幅度最大.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以晶相的形式存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呈现单层分布的高分出状态.还原态样品中钢以本价铜的形式存在,随负载量的降低,还原态Cu-Cu健的镇长和配位数也分别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还原态中心铜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布状态基本上保持了氧化态催化剂中CuO物相的分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氧化钡 超细二氧化硅 加氢 催化剂
下载PDF
锆助剂含量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建刚 相宏伟 +4 位作者 王秀芝 孙予罕 刘涛 胡天斗 谢亚宁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考察了锆助剂含量对钴基催化剂的结构及费 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锆含量的增加 ,甲烷的生成受到抑制 ,重质烃选择性提高 ,重质烃合成的操作温度区间加宽 ,且催化剂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TPR ,H2 TPD ,XRD及EXAFS等表征结... 考察了锆助剂含量对钴基催化剂的结构及费 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锆含量的增加 ,甲烷的生成受到抑制 ,重质烃选择性提高 ,重质烃合成的操作温度区间加宽 ,且催化剂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TPR ,H2 TPD ,XRD及EXAFS等表征结果表明 ,锆助剂单层分散于硅胶表面 ,而钴以一定尺寸的聚集态存在 ;随着锆含量的增加 ,锆覆盖的硅胶表面增加 ,裸露的硅胶表面减小 ,而钴的分散度几乎不变 .这使得钴锆界面增大 ,钴硅界面减小 ,有利于重质烃的生成 .另外 ,H2 TPD结果还表明 ,催化剂存在有从钴到锆硅载体的氢溢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助剂 钴基催化剂 费-托合成 液体燃料
下载PDF
锐钛矿型纳米TiO_2粉体的精细结构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儒 李敏 +3 位作者 张敬畅 曹维良 胡天斗 张静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29-634,共6页
以Ti(SO4 ) 2 ·4H2 O和尿素为原料 ,以聚乙二醇 10 0 0为空间构造剂 ,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 粉体 ,并用XRD ,BET和EXAFS技术对其晶相、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及中心Ti原子的K 边精细结构进行了表征 ,对... 以Ti(SO4 ) 2 ·4H2 O和尿素为原料 ,以聚乙二醇 10 0 0为空间构造剂 ,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 粉体 ,并用XRD ,BET和EXAFS技术对其晶相、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及中心Ti原子的K 边精细结构进行了表征 ,对其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的活性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未经任何热处理的TiO2 粉体即为锐钛矿型晶相 ,控制焙烧温度可以达到控制其粒径及比表面积的目的 .经 85 0℃焙烧 5h的样品仍保持锐钛矿型晶相 ,未出现向金红石型晶相转变的迹象 .随着纳米TiO2 晶粒的增大 ,Ti原子局域结构的有序度增强 ,边前结构A1,A2 和A3 三个特征峰的强度增强 ,各壳层的配位数均呈增大的趋势 .粒径处于 15~ 2 0nm的锐钛矿型TiO2 粉体对光催化降解苯酚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 二氧化钛 苯酚 光催化降解 扩展X射线衍射精细结构
下载PDF
Co-K-Mo/γ-Al_2O_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卞国柱 马运生 +2 位作者 伏义路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6-412,共7页
氧化态K-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 氧化态K-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o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覆盖在催化剂的表面,与钾钼物种作用较弱,硫化后Co以八面体配位的硫化物形式存在,焙烧温度升高后,Co组分与钾钼组分的作用增强,硫化后Co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硫化物形式存在;当焙烧温度达800℃时,生成了较多的难以被硫化还原的铝酸钴物种.催化剂的合成醇活性与Co的存在形式明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焙烧温度 氧化铝
下载PDF
γ辐照法制硫化镍纳米非晶及其晶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卞国柱 殷亚东 +3 位作者 伏义路 吴忠华 胡天斗 刘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γ射线辐照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镍的混合水溶液,所得沉淀物经乙醇多次清洗后60℃下烘干、将所得粉末样品分别在氮气氛中160—500℃焙烧4h,使用X射线衍射(XRD)及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样品的结构.结... 以γ射线辐照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镍的混合水溶液,所得沉淀物经乙醇多次清洗后60℃下烘干、将所得粉末样品分别在氮气氛中160—500℃焙烧4h,使用X射线衍射(XRD)及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样品的结构.结果表明,160℃以下烘于所得样品为纳米非晶,其Ni-S壳层为四配位结构,Ni—S键长为0.221nm.经300℃焙烧后,非晶转变为NIS微晶,Ni-S壳层变为八面体六配位(红镍矿型)结构,Ni—S键长增加至0238nm.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时,所形成NiS晶粒逐渐长大,对经500℃焙烧样品,X射线衍射检测到很尖锐的对应单一NiS物种的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硫化镍 纳米粉末 X射线衍射 EXAFS
下载PDF
Mn/Ce/La/Al_2O_3催化剂中锰物种的精细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想 孟明 +3 位作者 姚金松 谢亚宁 胡天斗 刘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助剂改性的γ-Al2O3负载锰氧化物催化剂,运用XANES、EXAFS、XRD、XPS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助剂对于催化剂中高分散Mn物种的精细结构、分散状态和存在形式的影响,并与样品的CO氧化活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助剂改性的γ-Al2O3负载锰氧化物催化剂,运用XANES、EXAFS、XRD、XPS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助剂对于催化剂中高分散Mn物种的精细结构、分散状态和存在形式的影响,并与样品的CO氧化活性相关联。XANES和EXAFS结果表明,500℃焙烧的样品中Mn物种主要以超细Mn2O3微晶形式存在,该物种由于高度分散使其配位对称性显著降低,无长程有序结构。TPR结果表明,样品中存在3种不同分散状态的表面Mn物种,即较难还原的Mn3+-O-Al3+相互作用物种,尺寸相对较大的三维分散的Mn2O3微晶,以及二维高度分散的Mn物种,后者是CO氧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相。虽然Ce的加入使Mn物种的分散度有所降低,但Ce与Mn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弱化了Mn-O键,加速了反应过程中活性氧物种的传递,提高了氧化还原循环的效率。同时,La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Ce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加强了Ce物种与Mn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催化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e/La/Al2O3催化剂 XANES EXAFS CO氧化
下载PDF
NO_x储存催化剂Pt/BaAl_2O_4-A1_2O_3的XAFS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新刚 孟明 +4 位作者 林培琰 黄志坚 伏义路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NO_x储存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样品中Ba物种是以BaAl2O4和BaCO3两种混合物相的形式存在,且伴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和Ba含量的降低,BaAl2O4物相的分散度变高,NO_x储存活性也随之提高,这表明BaAl2O4相的分散度与样品的NO_x储存性能密切相关,小颗粒的BaAl2O4相是NO_x的主要储存活性中心.在样品中,Pt物种以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其Pt—Pt壳层配位数较标样Pt粉有显著下降,Pt—Pt键长变短,出现了纳米收缩现象.高分散的小颗粒金属Pt原于簇为捕获和氧化NO_x的主要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Pt/BaAl2O4-Al2O3 铝酸钡 氧化铝 储存 XAFS 氮氧化物 铂催化剂 发动机 尾气治理 负载型催化剂
下载PDF
用密度泛函和XANES计算研究Zn^(2+)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和沉淀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孟强 潘纲 +7 位作者 刘涛 李贤良 杨玉环 李薇 李晋 胡天斗 吴自玉 谢亚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78-1383,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theory,DFT)和X射线近边结构(X-rayabsorptionnearedgestructure,XANES)模拟计算了不同酸度(pH=7.0,7.5和8.0)下Zn(II)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优化的几何结构表明,只有双边吸附方式的水解簇既能解释H+释放机... 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theory,DFT)和X射线近边结构(X-rayabsorptionnearedgestructure,XANES)模拟计算了不同酸度(pH=7.0,7.5和8.0)下Zn(II)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优化的几何结构表明,只有双边吸附方式的水解簇既能解释H+释放机制,又能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te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EXAFS)实验键长值相吻合.吸附能计算表明,各种吸附方式的稳定性双边(DE)>双角(DC)>B型单边(SE-B)>A型单边(SE-A);水解能计算表明各种吸附态Zn2+均比溶液中水合锌离子易水解.各种吸附簇模型的XANES计算谱未能与实验谱吻合,即,表面发生的并不是简单的吸附.pH=7.5和pH=8.0吸附样品的XANES实验谱与Zn5(OH)6(CO3)2的实验谱非常接近,因此认为pH=7.5和pH=8.0下Zn(II)在水锰矿表面发生沉淀,Zn(II)是Zn—O八面体和Zn—O四面体的混合,它们按类似Zn5(OH)6(CO3)2结构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排列方式排列.pH=7.0时,Zn(II)在水锰矿表面发生的主要是边连接方式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XANES 表面吸附 沉淀 Zn(Ⅱ) Γ-MNOOH
下载PDF
水蒸汽对Ni/CeO_2-ZrO_2-Al_2O_3催化剂上CO_2+CH_4重整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春林 伏义路 +4 位作者 孟明 卞国柱 谢亚宁 胡天斗 张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CeO2 ZrO2 Al2 O3 催化剂 .进行了添加和不添加水蒸汽的CH4 +CO2 催化重整反应 ,测试了活性和稳定性 ,测量了积碳量 ,并用XAFS手段测试了催化剂Ni的K吸收边 .结果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有CeAlO3 的生成 ,但积碳是... 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CeO2 ZrO2 Al2 O3 催化剂 .进行了添加和不添加水蒸汽的CH4 +CO2 催化重整反应 ,测试了活性和稳定性 ,测量了积碳量 ,并用XAFS手段测试了催化剂Ni的K吸收边 .结果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有CeAlO3 的生成 ,但积碳是无水蒸汽添加的反应活性降低的原因 .反应气中添加水蒸汽能够减少积碳 ,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稳定性 .由于碳原子插入Ni晶格 ,无水蒸汽反应后的最近邻Ni Ni配位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添加了水蒸汽的反应 ,最近邻Ni Ni配位数比反应前减少幅度小 ,这主要是由于在反应气中添加水蒸汽减少了积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CH4重整反应 添加水蒸汽 Ni/CeO2-ZrO2-Al2O3催化剂 XAFS 积碳
下载PDF
Co助剂对稀燃NO_x阱Pt/Ba-Al-O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新刚 孟明 +5 位作者 林培琰 陈加福 伏义路 俞寿明 谢亚宁 胡天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20,共4页
采用共沉淀 浸渍法制备了Pt/Co Ba Al O催化剂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 ,并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上测定了催化剂对NOx 的储存性能 .载体经过 80 0℃焙烧后 ,Co物种主要... 采用共沉淀 浸渍法制备了Pt/Co Ba Al O催化剂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 ,并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上测定了催化剂对NOx 的储存性能 .载体经过 80 0℃焙烧后 ,Co物种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铝酸钴相存在 .在富氧条件下 ,高分散的小颗粒铝酸钴相促进了NO向NO2 的转化 ,大大改善了催化剂对NOx 的储存性能 .铂物种则以小的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 ,分散度很高 .钴助剂的添加改善了氧化铝相的分散度 ,抑制了金属铂原子簇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使铂在催化剂表面分散得更均匀 ,从而有利于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阱 负载型催化剂 助剂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污染物治理
下载PDF
钛硅复合氧化物局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晓光 董鹏 +4 位作者 周亚松 刘涛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气相沉积法最差,不论哪种方法,随钛含量(或钛硅原子比)的增加,边前特征峰 A2降低,钛的第一配位层 Ti-O 的配位数和键长增加;在复合载体中既有钛中心对称的八面体6配位 TiO_6的结构也有钛中心对称性差的四面体4配位 TiO_4或五面体5配位结构,并且随钛含量增加,钛的局域结构越来越接近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根据 XAFS、XRD、IR 表征结果,提出了钛硅复合氧化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S 钛硅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 液相浸渍 化学气相沉积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