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三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著影响。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0℃和 2 5℃ ,芜湖品系轮虫则在 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Y =0 .0 0 0 9X2 - 0 .0 0 6 1X +0 .4 0 90和Y =- 0 .0 14 4X2 +0 .74 12X - 8.375 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 4 2 .90 %、14 .4 3%和 6 .2 3% ;2 0℃和 2 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 74 .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角突臂尾轮虫 地理品系 种群增长率 个体 生活史
下载PDF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75-878,共4页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线相关 ;当食物浓度为 8.2 4 5 3× 10 6cells·ml-1时 ,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 0 .6 0 85d-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轮虫个体具有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轮虫卵体积在中等食物浓度范围 (6 .0× 10 6~ 9.0× 10 6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食物浓度 种群增长率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Cd^(++)对草履虫种群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好远 郝家胜 靳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1,30,共4页
通过研究20℃培养条件下Cd++对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种群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对草履虫的24hLC50为0.3294mg/L,Cd++浓度对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浓度组(0.25和0.30mg/L)下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显著... 通过研究20℃培养条件下Cd++对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种群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对草履虫的24hLC50为0.3294mg/L,Cd++浓度对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浓度组(0.25和0.30mg/L)下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显著小于低浓度下(0.05、0.15和0.20mg/L)的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草履虫种群增长率(Y,/d)与Cd++浓度(X,mg/L)之间呈曲线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草履虫种群增长率随Cd++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大,但高的Cd++浓度显著地降低了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当Cd++浓度为0.1179mg/L时,草履虫种群有最大增长率1.5442/d。各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Cd++浓度范围内(0.05、0.10和0.15mg/L)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值,而Cd++浓度为0.30mg/L时的草履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履虫 Cd^++ 种群增长率 LC50
下载PDF
三个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长和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以浓度为 2 .4× 10 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 ,在 2 5℃下 ,对采自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生殖前期和最小世代时间等个体发育阶段历时以及幼体和成体的个体大小、卵体积和相对卵体积进行了研... 以浓度为 2 .4× 10 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 ,在 2 5℃下 ,对采自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生殖前期和最小世代时间等个体发育阶段历时以及幼体和成体的个体大小、卵体积和相对卵体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生殖前期历时和最小世代时间等在品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芜湖品系具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 ,其次为广州品系和青岛品系 ;青岛品系的生殖前期最长 ,广州品系最短 ;而最小世代时间以广州品系最小 ,青岛品系和芜湖品系次之 ,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各品系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具有随其相对卵体积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 .同一年龄段各品系间的轮虫幼体体积均有显著差异 ,且均以芜湖品系为最大 .三品系轮虫个体幼体体积与其年龄间均呈曲线相关 ;刚孵化出的幼体体积与其成体间差异在芜湖品系达 2 44 .2 4% ,青岛和广州品系分别为 182 .89%和 15 6 .2 8% .轮虫成体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在品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品系 胚胎发育 生殖前期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食物浓度对三个地理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浓度 地理品系 角突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率 个体体积 卵体积
下载PDF
种群增长阶段和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等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以斜生栅藻为食物,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2.4、4.0、5.6和7.2×106cells/ml)对不同种群增长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种群增长阶段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 以斜生栅藻为食物,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2.4、4.0、5.6和7.2×106cells/ml)对不同种群增长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种群增长阶段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有极显著影响.在两种群增长阶段中,指数增长期轮虫有较大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差异达55.97%;而相对卵体积则在饱和期有较大的值.随食物浓度的升高,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均具有增大趋势,但相对卵体积则随食物浓度的上升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阶段 食物浓度 角突臂尾轮虫 指数增长期 个体体积 卵体积 饵料
下载PDF
基于动物学课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好远 吴海龙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探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实施中的选题和探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动物学课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和体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 探究
下载PDF
种群内禀增长率精确值的简便求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好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种群内禀增长率是动物生态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种群参数指标,该值可在Excel软件中的便捷求出,本文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
关键词 内禀增长率 EXCEL 种群
下载PDF
不同食物浓度下三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历时
9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在25℃下,以浓度为0.4、0.8、1.6、3.2和6.4×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为食物,研究了采自广州、芜湖和青岛的角突臂尾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阶段历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浓度对广州和... 在25℃下,以浓度为0.4、0.8、1.6、3.2和6.4×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为食物,研究了采自广州、芜湖和青岛的角突臂尾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阶段历时.结果表明,食物浓度对三品系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均无显著的影响.食物浓度对广州和青岛品系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时有显著影响,广州品系轮虫在食物浓度为6.4×106cells/mL时的幼体阶段历时显著长于在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时,而青岛品系轮虫在食物浓度为6.4×106cells/mL和3.2×106cells/mL的幼体阶段历时显著长于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和0.8×106cells/mL时.同一食物浓度下轮虫品系间的幼体阶段历时和胚胎发育时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当食物浓度为0.4×106cells/mL时,青岛品系轮虫的幼体阶段历时显著长于广州品系,而芜湖品系与这两品系间无显著的差异;其他食物浓度下,青岛品系轮虫幼体阶段历时均最长;而另两品系间差异不显著;芜湖品系在各食物浓度下均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而青岛品系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食物浓度 早期发育阶段 品系 历时 发育时间 斜生栅藻 幼体 青岛 胚胎 广州 芜湖
下载PDF
微生物碱性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方海红 方海红 +3 位作者 胡好远 黄红英 张林普 吕正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碱性蛋白酶可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因其具有培养简便、产量丰富而应用尤为广泛,同时菌种筛选、纯化、诱变乃至重组工程菌技术的应用为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 碱性蛋白酶可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因其具有培养简便、产量丰富而应用尤为广泛,同时菌种筛选、纯化、诱变乃至重组工程菌技术的应用为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种类、高产菌株选育工作进展以及碱性蛋白酶的分类、性质、基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碱性蛋白酶 研究进展 菌种选育
下载PDF
蝇蛹金小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习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段毕升 郑金土 +4 位作者 方磊 胡好远 张同心 周和锋 陆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黑腹果蝇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蝇蛹金小蜂是黑腹果蝇蛹期寄生蜂。通过在杨梅园使用果蝇蛹进行诱集,获得蝇蛹金小蜂;并探讨蝇蛹金小蜂对果蝇蛹日龄的选择策略、产卵期和后代产量及寄主大小对寄生蜂后代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腹果蝇是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蝇蛹金小蜂是黑腹果蝇蛹期寄生蜂。通过在杨梅园使用果蝇蛹进行诱集,获得蝇蛹金小蜂;并探讨蝇蛹金小蜂对果蝇蛹日龄的选择策略、产卵期和后代产量及寄主大小对寄生蜂后代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可利用1~3日龄的果蝇蛹;寄生蜂产卵期为(3.41±2.62)d,单个雌蜂后代雌雄蜂分别为(8.33±5.22)和(3.50±3.42)头,后代性比偏雌,雄性百分比为(0.28±0.20);随寄生蜂产卵期的延长,寄生蜂后代数量显著降低。后代寄生蜂的胫节长度与寄主的蛹长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较大的寄主上,寄生蜂倾向于产出更多的雌性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果蝇 杨梅 性比 寄主质量
下载PDF
蝇蛹金小蜂的交配行为及雄蜂交配次数对雌蜂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芳 陈中正 +3 位作者 段毕升 贺张 谢磊 胡好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354-4360,共7页
多数昆虫能够进行多次交配,随寄生蜂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雄蜂体内精子减少,雌蜂获得的精子数量减少,产下更多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性后代;一些单寄生性的寄生蜂雌蜂一生仅能够交配1次。描述了蝇蛹金小蜂雌雄蜂的交配行为,探讨了雄蜂交配... 多数昆虫能够进行多次交配,随寄生蜂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雄蜂体内精子减少,雌蜂获得的精子数量减少,产下更多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性后代;一些单寄生性的寄生蜂雌蜂一生仅能够交配1次。描述了蝇蛹金小蜂雌雄蜂的交配行为,探讨了雄蜂交配次数对雌蜂后代产量等的影响以及雌蜂的可交配次数。结果表明,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雄蜂已交配的次数并不能够显著影响其配偶的寿命、产卵期和后代总数量,但显著影响到其配偶的雌、雄后代数量和性比。随雄蜂交配次数的增加,与之交配的雌蜂的后代雄性百分比显著增大,雌蜂在产卵期内更早地出现较多雄性后代,体内精子不足的现象更加明显。无论已交配的蝇蛹金小蜂雌蜂在产卵期中是否出现精子不足,均不能再次完成交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性比 交配 行为 进化策略
下载PDF
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席贻龙 胡好远 +2 位作者 耿 红 金洪钧 黄祥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5-438,共4页
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虫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的增加,各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呈减小的趋势;年幼的雌体可产生较多的混交雌体;非混交雌体... 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虫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的增加,各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呈减小的趋势;年幼的雌体可产生较多的混交雌体;非混交雌体所产后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具有随其祖母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对轮虫非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无显著的影响,非混交雌体的年龄对其后代的平均产卵量亦无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 雌体年龄 萼花臂尾轮虫 繁殖 产卵量 混交雌体百分率
下载PDF
管大口涡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汪安泰 胡好远 罗振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8,共4页
报道了分布于安徽、广东和福建一带的大口涡虫属管大口涡虫 (Macrostomumtuba)的生物学特性。该涡虫生活于淡水池塘、小河的水生植物的叶子反面。在实验室观察了该涡虫的生活习性。介绍了常年饲养和繁殖管大口涡虫的方法。通过不同方向... 报道了分布于安徽、广东和福建一带的大口涡虫属管大口涡虫 (Macrostomumtuba)的生物学特性。该涡虫生活于淡水池塘、小河的水生植物的叶子反面。在实验室观察了该涡虫的生活习性。介绍了常年饲养和繁殖管大口涡虫的方法。通过不同方向的连续切片 ,描述了该涡虫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提示 :大口涡虫是涡虫纲教学和动物进化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虫纲 大口涡虫目 管大口涡虫 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和几种轮虫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双怀 席贻龙 +1 位作者 项贤领 胡好远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34,共7页
通过对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等7种轮虫mtDNACOⅠ序列分析,并以透明囊足轮虫为外群,使用MEGA软件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ME树和NJ树)以探讨臂尾轮属的... 通过对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等7种轮虫mtDNACOⅠ序列分析,并以透明囊足轮虫为外群,使用MEGA软件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ME树和NJ树)以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和该属中几个种类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mtDNACOⅠ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在两个系统树中,淡水臂尾轮虫和海水臂尾轮虫均独立成枝;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分离出来。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应属于不同的种;来自芜湖、墨西哥和美国的十指臂尾轮虫以及来自芜湖和澳大利亚的萼花臂尾轮虫应分别互为姐妹种。本研究还首次揭示了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和镰状臂尾轮虫与其它臂尾轮虫间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尾轮属 MTDNA COⅠ 系统发生 分类地位
下载PDF
Pb^(2+)和Cd^(2+)对水螅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华斌 胡好远 +3 位作者 王莹 陈娜 高彬 郝家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应用镉、铅两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Cd2+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81mg/L,Pb2+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0.13mg/L.表明Cd2+和Pb2+均对水螅有毒害作用,且Cd2+的毒性强度大于Pb2+.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 应用镉、铅两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Cd2+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81mg/L,Pb2+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0.13mg/L.表明Cd2+和Pb2+均对水螅有毒害作用,且Cd2+的毒性强度大于Pb2+.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螅在含两种重金属离子培养液中世代数的增加,水螅的世代时间有明显延长的趋势;此外,Cd2+为0.0025mg/L时,Pb2+为0.015625mg/L和0.0625mg/L时,水螅的世代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值.表明较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水螅的生长繁殖有促进或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寡水螅 CD^2+ PB^2+ 毒性实验 世代时间
下载PDF
食物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耿红 席贻龙 胡好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53-756,共4页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藻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及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 .不同食物种类中 ,种群增长率以小球藻组最小 ,栅藻...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藻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及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 .不同食物种类中 ,种群增长率以小球藻组最小 ,栅藻组最大 ;个体体积以小球藻组最小 ,栅藻组和混合藻组间无显著差异 .种群增长率 (Y ,d-1)与食物浓度 (X ,× 10 6cells·ml-1)间呈曲线相关 ,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 :Y=- 0 .0 0 4 0X2 +0 .0 4 0 9X +0 .4 4 7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当浓度分别高于或低于 6 .0× 10 6cells·ml-1和 3.0× 10 6cells·ml-1时 ,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均分别呈减小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臂尾轮虫 食物 种群增长率 个体体积 卵体积
下载PDF
温度对水螅种群增长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海龙 胡好远 +2 位作者 郝家胜 丁延胜 毛得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以枝角类为食物,在10℃、20℃和30℃三种温度下,研究了温度对水螅(Hydrasp.)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水螅种群密度和个体体积由极显著影响。在培养初期,30℃下的水螅种群密度最大;而...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以枝角类为食物,在10℃、20℃和30℃三种温度下,研究了温度对水螅(Hydrasp.)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水螅种群密度和个体体积由极显著影响。在培养初期,30℃下的水螅种群密度最大;而在培养后期,20℃下的水螅种群密度则显著大于30℃下的值;10℃下的值则始终最小。在同一温度下,种群增长率均与时间呈曲线相关,10℃、20℃、30℃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433X2-0.00262X+0.00332、Y=-0.003367X2+0.068335X-0.066489、Y=-0.018469X2+0.188952X-0.030933。在研究范围内,30℃的水螅个体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 温度 种群增长 个体大小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基因序列研究十种臂尾轮虫的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双怀 席贻龙 +1 位作者 项贤领 胡好远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9-605,共7页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10种臂尾轮虫以及透明囊足轮虫、大肚须足轮虫和晶囊轮虫等其他3种轮虫的28SrDN... 通过对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等10种臂尾轮虫以及透明囊足轮虫、大肚须足轮虫和晶囊轮虫等其他3种轮虫的28SrDNA序列分析,使用MAGE软件构建这13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ME树、UPGMA树和MP树),探讨了臂尾轮属、须足轮属、晶囊轮属和囊足轮属之间以及10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28SrDNA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30.15%,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间和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从臂尾轮属中分离出来;裂足臂尾轮虫应隶属臂尾轮属;壶状臂尾轮虫和红臂尾轮虫是两个独立的种;透明囊足轮虫与臂尾轮属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臂尾轮属 28S RDNA 系统发生
下载PDF
镜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43-2448,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85.5%。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指数构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的UPGMA和ME系统树。经计算,各克隆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5219,春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416)大于夏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304);两季节种群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6010,明显大于季节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16个克隆分别聚在2个主要簇群中,在UPGMA系统树中,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明显分聚在两个主要支系中;而在ME树中,除了夏季Su2克隆和春季种群聚到一个支系外,其它夏季种群则聚在一个独立支系中。上述结果表明,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更替,而Su2克隆可能是春季和夏季种群间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季节种群 DNA多态性 RAPD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