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重型脑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小吾 赵孟尧 +6 位作者 过宗南 王文仲 周晓平 郝文清 段承祥 段承祥 刘振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1-333,共3页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 在15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病理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5例。根据病理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分析了53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CT表现,发现DAI61例。其CT表现为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有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脑室内出血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本文把DAI分为高颅压型和非高颅压型,后者又分的脑干损伤型和局灶性损伤型。这种分型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DAI预后较差,是目前脑外伤病人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漫性 轴索损伤 CT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徐波涛 金爱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脑深部刺激术 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 手术方法 随访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6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张鑫 金爱国 龚建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进行 MRI扫描 ,前 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 ,记录微电极 2~ 4个针道 ,平均 2 .6个针道 ;后 1 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每例记录 1~ 2个针道 ...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进行 MRI扫描 ,前 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 ,记录微电极 2~ 4个针道 ,平均 2 .6个针道 ;后 1 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每例记录 1~ 2个针道 ,平均 1 .3个针道。结果 :MRI图像能清晰显示苍白球各部分、髓板、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上下界、视束等结构。前 50例患者靶点 X、Y和 Z轴坐标调整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后 1 91例患者 ,分别为 4 0 .0 % vs1 8.8% ,3 8.0 % vs1 5.2 %和 82 .0 % vs62 .3 %。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 ,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 ,使 MRI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 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核磁共振 微电极导向 靶点定位
下载PDF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 Vim脑深部刺激术 (DBS) 6例 ;同期双侧 PVP5例 ,同期双侧 STN DBS4例 ,同期一侧 PVP,另一侧 STN DBS2例。平均随访 6 .2个月。 结果 :UPDRS评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以同期双侧 STN DBS效果最佳 ,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尤其是分期双侧 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 PVP。结论 :双侧 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下载PDF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徐波涛 金爱国 郑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89,F003,共4页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 (DBS)中丘脑底核 (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DBS治疗 ,其中单侧 19例 ,双侧 11例。MRI扫描后 ,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 ,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 ,植入电极刺...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 (DBS)中丘脑底核 (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 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DBS治疗 ,其中单侧 19例 ,双侧 11例。MRI扫描后 ,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 ,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 ,植入电极刺激 ,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 ,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 ,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 ,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术 丘脑底核 靶点 定位方法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救治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小吾 王文仲 +1 位作者 赵孟尧 过宗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救治胡小吾王文仲赵孟尧过宗南作者单位:20043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男36岁讲师,主治医师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近来才被认识的一种...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救治胡小吾王文仲赵孟尧过宗南作者单位:200433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男36岁讲师,主治医师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近来才被认识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损伤脑的中轴及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急救 GCS CT
下载PDF
帕金森病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龚建国 金爱国 曹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双侧PVP 5例 ;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 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分别为 5 0 .8%~ 6 0 .8%和 2 8.7%~ 36 .6 % ,其中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1例。结论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 ,同期双侧PVP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林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术式 选择 疗效
下载PDF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3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郝斌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48,F003,共2页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 年1 月至2004 年3 月用DBS治疗帕金森病63例,共93侧。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 个月至4 年,平均7.3 个月,对其并发症和不...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 年1 月至2004 年3 月用DBS治疗帕金森病63例,共93侧。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 个月至4 年,平均7.3 个月,对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DBS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重新调整2 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 例,情绪改变7 例,肢体异动19 例,睁眼困难1例,但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并发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小吾 赵孟尧 王文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9-370,共2页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胡小吾,赵孟尧,王文仲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对就诊时清醒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是否需要放射学检查或入院治疗仍存在争议[1~3]。此类病人的处理关键在于判断是否有颅内血肿或病情... 78例就诊时清醒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临床分析胡小吾,赵孟尧,王文仲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对就诊时清醒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是否需要放射学检查或入院治疗仍存在争议[1~3]。此类病人的处理关键在于判断是否有颅内血肿或病情是否会变化,发展成颅内血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X刀治疗脑血管畸形(附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肖作平 刘永明 付少华 刘建民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81-783,共3页
目的 :总结 X刀治疗脑血管畸形效果。方法 :脑动静脉畸形 ( AVM) 3 1例 ,脑海绵状血管瘤 1 4例。AVM和海绵状血管瘤 X刀周边剂量分别为 ( 2 2 .6± 3 .8) Gy和 ( 2 4 .0± 3 .9) Gy。随访 1 2~ 60个月 ,平均 ( 3 5.3 5± 1... 目的 :总结 X刀治疗脑血管畸形效果。方法 :脑动静脉畸形 ( AVM) 3 1例 ,脑海绵状血管瘤 1 4例。AVM和海绵状血管瘤 X刀周边剂量分别为 ( 2 2 .6± 3 .8) Gy和 ( 2 4 .0± 3 .9) Gy。随访 1 2~ 60个月 ,平均 ( 3 5.3 5± 1 7.60 )个月。结果 :AVM完全闭塞 1 8例 ,部分闭塞 1 1例 ,无闭塞 2例。海绵状血管瘤 X刀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 ,大多数癫发作缓解 ,但血管瘤无 1例消失。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 6例 ,均为 AVM患者。结论 :X刀是治疗脑血管畸形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要掌握适应证 ,选择合适剂量 ,防止脑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放射外科手术 X刀 脑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附10例临床和病理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小吾 王文仲 +2 位作者 赵孟尧 洪波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附10例临床和病理报告)胡小吾,王文仲,赵孟尧,洪波,周晓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附10例临床和病理报告)胡小吾,王文仲,赵孟尧,洪波,周晓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绝大多数起源于B淋巴细胞,属于非何杰金淋巴瘤。可发生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病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脑外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钙泵活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小吾 赵麟 +3 位作者 缪明永 丁自强 王文仲 赵孟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神经节苷脂GM1保护作用。方法从牛脑组织中提取GM1治疗SD大白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测定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和线粒体、微粒体质膜钙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脑外伤后8小时和16小时脑线粒...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后脑线粒体功能变化及神经节苷脂GM1保护作用。方法从牛脑组织中提取GM1治疗SD大白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测定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和线粒体、微粒体质膜钙泵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脑外伤后8小时和16小时脑线粒体Ⅲ态呼吸耗氧速率、呼吸控制率、磷氧比、氧化磷酸化效率及脑线粒体和微粒体质膜钙泵活性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经GM1治疗后上述指标多数有明显上升,并与正常组相近。结论提示脑外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有明显障碍,并与线粒体和内质网钙泵活性下降一致;GM1能显著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和提高钙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线粒体 神经节苷脂 钙泵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术中位置判断和调整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姜秀峰 郝斌 王来兴 曹依群 梁晋川 金爱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性判断和调整。方法对13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68例,双侧69例。采用磁共振扫描,图像直接定位和坐标值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性判断和调整。方法对13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68例,双侧69例。采用磁共振扫描,图像直接定位和坐标值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外放电。术中采用微毁损效应,观察刺激效果和副作用,X线透视和带立体定向头架MRI复查。结果绝大部分患者都能观察到电极植入的微毁损效应、电刺激效果和刺激副作用,术中X线透视和带立体定向头架MRI复查能观察到电极实际位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结论通过微毁损效应、电刺激效果和刺激副作用观察以及术中影像学检查能及时纠正电极位置偏差,减少二次手术,从而提高PD患者的DBS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附33例报道)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郝斌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目的总结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具有严重双侧症状和轴性症状的33例PD病人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UPDRS运动评分平均改善率在'关'状态下为62.3%,在'开'状态下为24.2%.记忆力下降2例,情绪改变7例,睁眼困难1例,肢体异动15例;无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小吾 唐金山 王军胜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进行接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患者行关节... 目的研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进行接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患者行关节腔注射曲安缩松,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以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6个月后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未发生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 骨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脑胶质瘤X刀治疗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来兴 王文仲 肖作平 伏少华 刘永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总结对脑胶质瘤患者X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用X刀治疗脑胶质瘤 5 0例 ,其中分次X刀治疗 4例。星形细胞瘤 48例 ,髓母细胞瘤 2例。X刀周边剂量 14.14~ 2 8.5 0Gy ,平均 (2 1.17± 3.79)Gy ,一般以 70 %~ 90 %等剂量... 目的 总结对脑胶质瘤患者X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用X刀治疗脑胶质瘤 5 0例 ,其中分次X刀治疗 4例。星形细胞瘤 48例 ,髓母细胞瘤 2例。X刀周边剂量 14.14~ 2 8.5 0Gy ,平均 (2 1.17± 3.79)Gy ,一般以 70 %~ 90 %等剂量线覆盖肿瘤边缘。 43例经 6~ 5 4个月随访。 结果 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消失 8例 ,缩小 11例 ,大小不变 13例 ,增大 11例。肿瘤坏死 2 1例 ,囊性变 8例 ,环状强化 9例 ,肿瘤暂时性反应性肿大6例 ,脑水肿 10例 ,脑坏死 2例。结论 对手术难以切除、体积小的胶质瘤X刀治疗安全有效 ,X刀术后脑水肿较常见 ,分次X刀治疗有可能降低其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X刀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一氧化氮供体对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小吾 缪明永 +4 位作者 王来兴 周晓平 王文仲 刘建民 潘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95-797,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 in 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生化组和病理组。每组又分:(1) 假手术组;(2) 缺血对照组; (3) 硝基-L-精氨酸(LNNA...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 in 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生化组和病理组。每组又分:(1) 假手术组;(2) 缺血对照组; (3) 硝基-L-精氨酸(LNNA)组,分3种剂量(3,20,50 m g/kg ip);(4) L-精氨酸(L-Arg)组,300 m g/kg ip。第1,2组仅ip 等量生理盐水。结果:缺血性损伤后脑含水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明显升高,LNNA剂量依赖性抑制NOS活性,小剂量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小、中剂量LNNA 能减轻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和CA2区锥体细胞缺失,小剂量作用明显,大剂量加重细胞缺失。结论:脑缺血后NOS活性明显增加,加重缺血性脑损伤。通过LNNA适当降低脑组织NOS活性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海马区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脑缺血 NOS 抑制剂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曹依群 金爱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脑深部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系统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 13例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双通道DBS治疗。术中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 目的 探讨双侧脑深部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系统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 13例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双通道DBS治疗。术中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 结果  13例PD术后随访 3月~ 3年 ,平均 6 3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 ,在“关”状态下 ,UPDRS运动评分症状平均改善率 6 2 3% ,其中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敏感者改善率达 75 5 % ;在“开”状态下 ,UPDRS运动评分症状改善率 2 4 2 %。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下载PDF
椎体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小吾 张宁 +1 位作者 殷国勇 凡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12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共179例(190椎),根据术中使用的扩张器分为BKP组(球囊扩张器)和DKP组(Jack扩张器),...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12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共179例(190椎),根据术中使用的扩张器分为BKP组(球囊扩张器)和DKP组(Jack扩张器),其中BKP组90例(96椎)、DKP组89例(94椎)。各组再按Easetllla分类方法分为凹陷组、楔形组和扁平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情况,测伤椎前、中部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组注入骨水泥的量DKP组为(5.7±0.5)ml,与BKP组的(4.02±1.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P组和DKP组两组之间的楔形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P对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在恢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恢复方面均优于B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BKP DKP
下载PDF
帕金森病毁损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6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张鑫 侯炯 刘建民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术式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