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何秋敏 张崇媛 +1 位作者 张思思 胡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U-LSSS)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腹腔镜术)和观察组(郑氏4C悬吊法TU-LSSS),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3年,... 目的探讨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U-LSSS)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腹腔镜术)和观察组(郑氏4C悬吊法TU-LSSS),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3年PFS率、3年OS率更高(P<0.05)。随访3年,疾病进展或死亡共11例。经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临床分期(≥ⅠB2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郑氏4C悬吊法TU-LSSS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郑氏4C悬吊法TU-LSSS治疗宫颈癌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3年PFS率和OS率。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需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4C悬吊法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宫颈癌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基于BCUSUM的多参数变点估计
2
作者 王继梅 胡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文章基于递归残差的逆序特征和隔离检测研究了回归模型多参数变点的检测方法。首先,构建带有变点的回归模型,考虑到多元正向CUSUM检验能防止协变量均值与偏移量正交时损失功效,但其变点检测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引入修正的检验统计量BCU... 文章基于递归残差的逆序特征和隔离检测研究了回归模型多参数变点的检测方法。首先,构建带有变点的回归模型,考虑到多元正向CUSUM检验能防止协变量均值与偏移量正交时损失功效,但其变点检测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引入修正的检验统计量BCUSUM。其次,结合快速高效的隔离检测技术,提出MCPDP算法用于估计变点数目及位置。最后,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控制检验水平,有更高的功效;评价结果显示,MCPDP算法在变点估计性能方面表现较优;实例分析表明,交通流变点符合实际交通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所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交通参数确定性经验关系的一种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变点 逆向累积和 隔离检测 递归残差
原文传递
弱胶结砂岩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k2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忠伟 龚维明 +2 位作者 胡尧 刘军 柳鸿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04,共9页
为探究弱胶结砂岩深度修正合理性及修正系数取值,依托南京龙潭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块体基础,对25 m埋深的弱胶结砂岩持力层分别开展基岩深层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持力层深度修正前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研究深度修正规律,研究结论:修... 为探究弱胶结砂岩深度修正合理性及修正系数取值,依托南京龙潭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块体基础,对25 m埋深的弱胶结砂岩持力层分别开展基岩深层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持力层深度修正前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研究深度修正规律,研究结论:修正浅层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k2t取3.3、修正规范法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k2c取8.0,保守考虑时可不区分未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获得途径,k2统一取3.3;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升,说明本工程中对弱胶结砂岩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是很有必要的;对比现有规范中土质地基k2的取值规律,弱胶结砂岩的k_(2t)和k_(2c)取值较为保守,该值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承载力特征值 深度修正 平板载荷试验
原文传递
“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高品质建设——科学谷项目智能建造应用案例
4
作者 胡尧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第8期26-30,共5页
科学谷项目BIM协同管理平台,融合“技术+管理”的双轮驱动,集成N个BIM新场景应用,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工程效率,并使整个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具备可直观视化性、可即时协调性、可真实模拟性、可高效优化性等特性。
关键词 双轮驱动 全生命周期 智能建造 真实模拟 应用案例 工程效率 全过程工程咨询 协调性
下载PDF
α-环糊精对糯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韩嵊峻 吴宗俊 +10 位作者 胡尧 郝宗围 王宇 李超 谷宗艳 肖亚庆 刘英男 刘抗 郑明明 周裔彬 余振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探究α-环糊精对糯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糯米淀粉为原料,将α-环糊精(质量分数0%~10%)与糯米淀粉共混,测定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和短程有序性。结果表明:随着α-环糊精的添加,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的... 为探究α-环糊精对糯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糯米淀粉为原料,将α-环糊精(质量分数0%~10%)与糯米淀粉共混,测定淀粉凝胶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和短程有序性。结果表明:随着α-环糊精的添加,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的孔洞分布变得均匀。此外,α-环糊精的存在降低了淀粉凝胶的G′、硬度、回生值,但显著提高了凝胶的弹性和透明度。傅里叶红外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随着α-环糊精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α-环糊精与糯米淀粉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Α-环糊精 凝胶特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核抗体谱分析和血清加热灭活对检测的影响
6
作者 项瑾 刘爱平 +3 位作者 胡尧 吴之源 曹国君 关明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核抗体(ANA)谱特征和血清热灭活对A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疑诊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患者49例,分析其血清ANA阳性特征。同时,以56℃、30 min金...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核抗体(ANA)谱特征和血清热灭活对A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疑诊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患者49例,分析其血清ANA阳性特征。同时,以56℃、30 min金属浴灭活血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与对照组(未处理血清)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NA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COVID-19患者ANA阳性率为48.98%,荧光模型多样,包括AC-4型(细颗粒型)6例、AC-1型(均质型)5例、AC-3型(着丝点型)2例、AC-10型(核仁颗粒型)1例、AC-20型(胞质细颗粒型)3例和混合核型7例;其中中、低滴度(≤1∶320)荧光核型22例(91.7%)、高滴度(≥1∶1000)2例(8.3%)。ANA阳性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基因、N基因Ct值和核酸转阴时间(NCT)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OVID-19患者合并AID时ANA阳性率最高(55.6%),但与合并非AID(48.4%)和无基础疾病(44.4%)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荧光模型、荧光强度、靶抗原检测抗体种类和膜条显色强度无差异;ANA阴性患者血清热灭活后检测结果仍为阴性。结论ANA阳性对COVID-19患者病程转归的影响意义有限。血清56℃、30 min热灭活对COVID-19患者ANA的检出和核型、滴度分布,以及靶抗原的检测结果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热灭活 间接免疫荧光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7
作者 代炳芹 赵志刚 +5 位作者 胡尧 孙成玺 姚明国 张艺馨 田勇 唐光明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建立省域统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提高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分析山东省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需求,提出系统设计的思路、总体框架与主要功能,依据SMAR... 目的:建立省域统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提高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分析山东省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需求,提出系统设计的思路、总体框架与主要功能,依据SMART原则,应用PDCA循环和敏捷开发技术进行系统构建。结果:系统完成了对不同来源密接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实现了对省域内及省际间密接的点对点快速高效追踪和精细化闭环管理,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结论:该系统在山东省疾控系统的推广使用,提高了对密接的追踪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数据的收集、共享、存储与展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和数据支撑,达到了系统建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调查 信息系统 山东省
下载PDF
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8
作者 黄洁 胡尧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创面感染的治疗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保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92例创面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Levin法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并将采集的标本转送至微生物室做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236株病原微生物,其中有82株革兰阳性菌,占总数34.75%;150株革兰阴性菌,占总数的63.56%;念珠菌4株,占总数的1.6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性偏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偏低。结论: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病原菌敏感性各不相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并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联合用药方式,以提升感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术后IL-2、IL-6和IL-10检测在鉴别肝移植患者急性排斥中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刘爱平 李建华 +4 位作者 崔佳奕 胡尧 王志成 李爽爽 王正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1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判断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IL-6和IL-10浓度在鉴别移植肝急性排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华山医院普外科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数据,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分析IL-... 目的判断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IL-6和IL-10浓度在鉴别移植肝急性排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华山医院普外科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数据,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分析IL-2、IL-6和IL-10浓度在不同分组间有无差异。结果94例患者中19例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排斥发生的中位数时间为10 d,肝移植术后第7天急性排斥组患者外周血中IL-2浓度明显高于稳定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IL-2浓度为66.7 pg/mL时预警诊断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84.00%;术后第3天,IL-6浓度在稳定组明显高于急性排斥组,AUC为0.74,IL-6浓度为56.65 pg/mL时预警诊断特异度为87.50%,灵敏度为62.00%;术后第4天,IL-10浓度在稳定组明显高于急性排斥组,AUC为0.71,IL-10浓度为2.11 pg/mL时预警诊断特异度为66.67%,灵敏度为70.97%。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外周血中IL-2、IL-6和IL-10浓度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肝移植 急性排斥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维生素B_(12)及叶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尧 郭启浩 +1 位作者 岑屹 林瑶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群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是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存在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91例年龄≥50岁的老年痴呆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以6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人... 目的评估老年人群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是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存在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91例年龄≥50岁的老年痴呆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以6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血清低水平维生素B_(12)和叶酸是否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的评价采用目前通用的神经心理测试: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记忆和执行筛选量表(ME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与各组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维生素B_(12)、叶酸与老年痴呆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91例老年痴呆患者中54例为MCI、137例为AD,其中有78.1%的患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正常,有6.1%的患者维生素B_(12)低于参考区间下限,有5.8%的患者叶酸水平低于参考区间下限;另有10.0%的患者维生素B_(12)或叶酸水平高于参考区间上限。作各协变量调整后,MCI和AD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与CMMES和MES评分无相关性(P>0.05)。但低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AD患病风险相关[比值比(OR)=2.869,95%可信区间(CI)1.123~7.333]。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与MCI或AD患者认知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低水平维生素B_(12)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增加A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叶酸 阿尔兹海默症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和确认试验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反应性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尧 刘维薇 黄志基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ECLIA检测HBsAg弱反应性(COI值在1.00~50.00之间)的100例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ECLIA检测HBsAg弱反应性(COI值在1.00~50.00之间)的100例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HBsAg弱反应性标本经确认试验确认阳性87例(87.0%),阴性10例(10.0%),不确定3例(3.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ECLIA检测HBsAg的COI值为1.97时,特异性可达100.0%,敏感性为83.9%。结论中和确认试验可作为HBsAg弱反应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的手段;ECLIA对弱反应性HBsAg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当ECLIA检测HBsAg的COI值>2.00时,一般可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无需进一步做确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确认试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反应性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下载PDF
肾纤维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尧 张先觉 李又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3年第1期103-108,6,共6页
肾脏纤维化是多种进行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将导致肾脏功能不可逆损伤。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氧化应激、一氧化氮等多个方面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同机制和因素之间相... 肾脏纤维化是多种进行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将导致肾脏功能不可逆损伤。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氧化应激、一氧化氮等多个方面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同机制和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脏纤维化。而药物治疗也主要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因此,围绕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氧化应激、一氧化氮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肾纤维化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凋亡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中药
下载PDF
基于交通数据分解和时空特征提取的车辆平均车速预测模型
13
作者 丁祥颖 胡尧 刘智权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2期415-430,共16页
从交通数据分解和时空特征提取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交通数据分解和时空特征提取(Traffic Data Decomposition 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TDD + STFE)的预测模型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平均车速进行预测。模型首先借助F... 从交通数据分解和时空特征提取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交通数据分解和时空特征提取(Traffic Data Decomposition and Spatio-Temporal Feature Extraction, TDD + STFE)的预测模型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平均车速进行预测。模型首先借助Fourier变换将交通数据中的线性部分即周期项转换为Fourier级数的形式,再用原始数据减去线性部分得到非线性部分。继而借助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ated Recurrent Unit, CNN-GRU)模型提取交通数据非线性部分的时空特征,最后将两部分的预测值相加即为最终预测值。通过实际交通数据验证,表明本文所提车辆平均车速预测方法同时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对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估和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数据分解 Fourier级数理论 循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集成赋权模型的交叉口交通状态评价
14
作者 丁祥颖 胡尧 《应用数学进展》 2023年第1期276-291,共16页
为提高道路交叉口交通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及准确性,研究出1种兼顾主客观权重优点的集成赋权模型,该模型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LS)思想和矩估计理论建立改进LS集成赋权模型,更好弥补单一赋权模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保留单一... 为提高道路交叉口交通状态综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及准确性,研究出1种兼顾主客观权重优点的集成赋权模型,该模型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LS)思想和矩估计理论建立改进LS集成赋权模型,更好弥补单一赋权模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保留单一赋权结果中所反映出的指标重要度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合权重–隶属度矩阵计算得到各路口交通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以上评价方法对贵阳市4个交叉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更充分地凸显了指标的重要性;以国家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和现有组合赋权模型的评价结果为基准,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所提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分别为75.95%和96.61%,且结果的区分度更大更符合实际交通路况。综上,所提模型同时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对交叉口运行状态的评估和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 综合评价 集成赋权 最小二乘 矩估计
下载PDF
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留置双“J”管后相关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尧 张先觉 +3 位作者 李又空 曾金敏 廖义翔 严友纪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3年第4期32-34,1,共3页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留置双"J"管后患者相关并症状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48例)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B组(43例)术后口服索利那新0.5mg,1次/d,C组(45例)术后口服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通过问卷记...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留置双"J"管后患者相关并症状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48例)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B组(43例)术后口服索利那新0.5mg,1次/d,C组(45例)术后口服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通过问卷记录术后第1天和拔除双"J"管当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PS)。结果:A组、B组和C组IPSS总评分、刺激性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梗阻性症状评分和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用药改善留置双"J"型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索利那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利那新 坦索罗幸 双J管 输尿管内支架管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UFLC-Q-TOF法的红景天对运动力竭小鼠疲劳消除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尧 张静 +2 位作者 张艳 王平 孟宪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09-2214,共6页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鼠力竭运动后1 h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红景天促进运动力竭小鼠疲劳消除的潜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负重游泳方法制造小鼠力竭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红景天+运动组"、"运动组...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鼠力竭运动后1 h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红景天促进运动力竭小鼠疲劳消除的潜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负重游泳方法制造小鼠力竭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红景天+运动组"、"运动组"及"无运动组"3个组,红景天给药剂量为0.437 5 g·kg-1·d-1。小鼠连续给药干预2周后进行负重力竭游泳,于游泳结束后1 h采血,制备样本。分别用酶比色法和蒽酮比色法测试小鼠血乳酸和血糖;超高效液相-Q-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FLC-Q-TOF)法检测各组大鼠代谢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OPLS-DA)和热图分析,经得分图比较组间差异,载荷图获取特征生物标志物。结果:红景天+运动组小鼠血乳酸含量明显低于运动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运动组小鼠。代谢组学分析显示,1,25-(OH)2D3、甘油二酯(DG)、磷酸肌醇(IP3)均有明显变化,红景天+运动组小鼠的这3种物质均明显低于运动组小鼠,而更接近于无运动组,且这3种物质均与增加肌肉紧张度有关。结论:红景天具有促进运动疲劳消除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保护细胞膜、调节1,25-(OH)2D3→IP3、DG通路以及缓解运动后肌肉紧张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力竭 疲劳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红壤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及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尧 侯雨乐 李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为了解生物结皮在红壤坡面养分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为建立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降雨方法,模拟在无结皮和有结皮不同发育程度下,研究川西红壤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生物结皮在红壤坡面养分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为建立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降雨方法,模拟在无结皮和有结皮不同发育程度下,研究川西红壤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皮促使土壤坡面产流提前发生,降低了土壤剖面径流和抑制产沙;生物结皮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盐和总孔隙度,但并没有影响pH和容重;与无结皮相比,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钾和有效钾含量,未影响土壤磷素和氮素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51%、6.67%、4.04%、2.49%、2.60%、16.10%和16.08%,无机碳和硝态氮分别减少8.32%和8.26%。土壤垂直方向生物结皮处理土壤养分0-5cm和5-10cm土层相近,且明显高于底层土壤,相同土层土壤养分基本表现为生物结皮〉无结皮,局部有波动;15-20cm土层无结皮处理土壤养分与有结皮处理土壤养分相近,表明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养分积累效应,但这种富集对0-10cm土层的作用较明显,而对深层土壤影响并不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养分之间基本呈正相关,而无机碳则相反,表明生物结皮对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机制,即生物结皮导致有机碳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无机碳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结皮 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
下载PDF
Poisson过程中的几何分布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尧 罗文俊 戴家佳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讨论变环境系统可靠性维修过程中,t_0,t_1,…,t_N内复杂系统出现故障的变参数Poisson过程.利用强马氏性定理证明不同类故障间距次数X_k^n的独立性,给出不同子系统或元器件出现不同故障类型的概率分布:变参数几何分布X_k^n~Geometric(p_... 讨论变环境系统可靠性维修过程中,t_0,t_1,…,t_N内复杂系统出现故障的变参数Poisson过程.利用强马氏性定理证明不同类故障间距次数X_k^n的独立性,给出不同子系统或元器件出现不同故障类型的概率分布:变参数几何分布X_k^n~Geometric(p_k),同时验证了几何分布的变动统计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过程 几何分布 可靠性 强马氏性 无记忆性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胡尧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临床体征和症状是传统诊断炎症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对指导临床的鉴别诊断和用药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降钙素原(PCT)是大量病原菌入侵组织器官后,由细菌的内毒素或机体释放的炎症因子诱导相...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临床体征和症状是传统诊断炎症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对指导临床的鉴别诊断和用药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降钙素原(PCT)是大量病原菌入侵组织器官后,由细菌的内毒素或机体释放的炎症因子诱导相应的组织细胞而合成的。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将PCT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志物的观点,其有助于感染源的控制以及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文章对PCT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感染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下载PDF
变环境条件下型号设备的可靠性估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尧 卢大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4,共3页
文章讨论了变环境条件下,Weibull寿命分布型号设备可靠性的估计问题:固定形状参数,在寿命特征参数为环境指标一元多项式情形下给出了可靠性估计方法;利用强大数律及控制收敛定理证明了估计量的强相合性,并通过大量仿真数据模拟说明了方... 文章讨论了变环境条件下,Weibull寿命分布型号设备可靠性的估计问题:固定形状参数,在寿命特征参数为环境指标一元多项式情形下给出了可靠性估计方法;利用强大数律及控制收敛定理证明了估计量的强相合性,并通过大量仿真数据模拟说明了方法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环境 WEIBULL分布 可靠性估计 强相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