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FGF及FGFR-2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成乙 嵇晶晶 +3 位作者 王晓菲 张晓辉 孙鹰 王立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 FGF、FGFR-2及D2-40表达。结果 59例胃癌组织b FGF和FGFR-2表达分别达69.5%(41/59)、64.4%(39/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6%、33.9%(P<0.05);二者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胃组织(10.89±3.67 vs3.58±0.96),且与淋巴结转移(P<0.05)、b FGF和FGFR-2阳性表达(P<0.05)正相关。结论 b FGF和FGFR-2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参与胃癌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FAK和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成乙 王立峰 孙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黏着斑激酶(FAK)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0例胃癌及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FA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FA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56....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黏着斑激酶(FAK)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0例胃癌及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FA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FA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56.7%(34/60),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85%(51/60);60例相应交界组织中,FAK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26.7%(16/60),MMP-9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MMP-9和FAK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均以胃癌中为高。在癌组织中,MMP-9和FAK在低分化组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较无淋巴转移组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MMP-9阳性表达强度与FAK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中FAK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黏着斑激酶
下载PDF
早期胃癌胃微血管形态变化及Bcl-2和M2-丙酮酸激酶的表达特点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凌霄华 庄丽维 +2 位作者 胡成乙 洪钰 于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89-339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胃微血管形态变化以及Bcl-2、M2-丙酮酸激酶(M2-PK)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240例因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在我院消化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首先行放大胃镜观察胃微血管变化状况,然后根据胃小凹状...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胃微血管形态变化以及Bcl-2、M2-丙酮酸激酶(M2-PK)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240例因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在我院消化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首先行放大胃镜观察胃微血管变化状况,然后根据胃小凹状况分为A、B、C、D、E型。分别检测不同胃小凹分型标本的Bcl-2和M2-PK阳性率。结果浅表性胃炎主要见于A型(65.8%)、B型(59.6%)和C型(22.0%)小凹类型;萎缩性胃炎主要见于C型(38.0%)和D型(50.0%);肠上皮化生主要见于C型(34.0%)、D型(39.3%)和E型(34.7%);不典型增生多见于D型(7.1%)和E型(32.7%);胃癌仅见于E型(16.3%)。不同类型的微血管形态,其Bcl-2及M2-PK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及M2-PK阳性率(65.3%与67.4%)均显著高于A(7.9%与10.5%)、B(8.5%与10.6%)、C(14.0%与16.0%)、D型(23.2%与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及M2-PK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主要发生在D、E型小凹类型;微血管形态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指标,放大胃镜可以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一种临床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黏膜 微血管形态 放大内镜 基因 BCL-2 M2-丙酮酸激酶
下载PDF
SPARC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迷玲 翟丽丽 +5 位作者 马丽华 齐蕾 单丽辉 柴翠翠 胡成乙 王立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SPARC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PARC、VEGF和MVD均显著高于... 目的探讨SPARC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PARC、VEGF和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②胃癌组织中,SPARC主要表达于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VEGF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且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的MVD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胃癌组织中,SPARC与VEGF的表达呈反比(P<0.01),且随着MVD的增高,SPARC逐渐减少,而VEGF则逐渐增加。结论 SPARC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SPARC抑制胃癌的血管生成,而VEGF则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PAR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胃癌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韩伟 杨迷玲 +5 位作者 翟丽丽 单丽辉 柴翠翠 齐蕾 胡成乙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7,60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 (1)SPARC在胃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并主要表达于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PARC和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TGFβ1和Ki-67的表达。结果 (1)SPARC在胃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并主要表达于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显著性(P<0.05);(2)胃癌中TGFβ1的阳性率和Ki-67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随着胃癌组织中SPARC的减少及TGFβ1的增多,Ki-67标记指数逐渐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PARC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TGFβ1则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PARC 转化生长因子-Β1 KI-67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芦荟膏治疗干槽症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培松 胡成乙 +2 位作者 刘馥菲 王娜 毕良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比较芦荟膏与碘仿纱条在治疗鼠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采用60只Wistar大鼠,将其左右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造成感染创面,形成干槽症,以此建立动物模型。将动物模型经过常规清创后随机分为2大组,每组各30只。其中1组右侧的上颌磨牙拔牙... 目的:比较芦荟膏与碘仿纱条在治疗鼠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采用60只Wistar大鼠,将其左右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后造成感染创面,形成干槽症,以此建立动物模型。将动物模型经过常规清创后随机分为2大组,每组各30只。其中1组右侧的上颌磨牙拔牙创为实验组,将芦荟膏放入创口内;另一组右侧的上颌磨牙拔牙创为对照组,将碘仿纱条放入创口内;2组对侧同名牙位的创口为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后1、2、4、6、8、12周分别处死每组大鼠5只,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拔牙后早期的创口面积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组织学观察其创口内新骨形成数目比对照组多,成骨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芦荟膏治疗/预防大鼠干槽症比碘仿纱条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膏 碘仿 干槽症 治疗
下载PDF
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与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庆刚 李卫 +4 位作者 杨琪 周辰亮 胡成乙 张春英 洪光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857-7860,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质粒 免疫排斥 移植 坐骨神经
下载PDF
整合素β_1、β_3基因表达与肺鳞癌微血管密度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辉 胡成乙 +2 位作者 李野 王俊峰 李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周围血管的生成以及细胞黏附功能的变化是肿瘤具有恶性潜能的重要特征。在众多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因素中,整合素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整合素β1 mRNA、β3 mRNA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 背景与目的肿瘤周围血管的生成以及细胞黏附功能的变化是肿瘤具有恶性潜能的重要特征。在众多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因素中,整合素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整合素β1 mRNA、β3 mRNA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152例肺鳞癌中整合素β1mRNA、β3 mRNA和CD34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β1 mRN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MV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整合素β3 mRN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MV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β1 mRNA、β3 mRNA高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P=0.018,P=0.011)、远处转移(P=0.020,P=0.035)和T分期(P=0.025,P=0.015)有密切关系。β1mRNA、β3 mRNA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组(P=0.034,P=0.021)。MVD≥39的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MVD<39的患者(P=0.024)。结论整合素β1和整合素β3均参与肺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并与预后相关。整合素β3与肺鳞癌血管的生成相关。整合素β1可能与肺鳞癌的早期发生有关。整合素β1、β3的表达可能作为判定肺鳞癌血管生成、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整合素β1mRNA 整合素β3mRNA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水平检测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毕伟 刘勇 +4 位作者 么大伟 王越 许铁 胡成乙 刘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713-3717,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水平检测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癌患者(病例组)、9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90例正常人(健康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水平检测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癌患者(病例组)、9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90例正常人(健康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联合诊断胆囊癌的效能。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胆囊癌57例(63.33%),漏误诊33例(36.67%);病例组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血清微RNA-187表达增加,微RNA-143表达下降(P<0.05),病例组的血清微RNA-187表达高于良性组、健康组(P<0.05);良性组微RNA-187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微RNA-143表达低于良性组、健康组(P<0.05);良性组微RNA-143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超声和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联合诊断对直径≤10 mm的胆囊癌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超声检查(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诊断胆囊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 92.8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胆囊壁、胆囊腔内的病变情况及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血清微RNA-187在胆囊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微RNA-143呈低表达,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RNA-187 微RNA-143 胆囊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春玲 周景华 胡成乙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 目的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p53和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PV16和p53及hTERT蛋白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p53蛋白和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HPV16感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其致癌机制可能是通过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引起hTERT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PV16 P53 HTERT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6点随机法前列腺活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晓秋 张晨 +2 位作者 王晓民 胡成乙 赵长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对PSA增高伴直肠指检阳性和/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回声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6针随机改良法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PSA>4.0ng/mL伴直肠指检阳性和/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异常回声的临床...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对PSA增高伴直肠指检阳性和/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回声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6针随机改良法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PSA>4.0ng/mL伴直肠指检阳性和/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异常回声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针随机改良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即在外腺、病变可疑处、血流丰富处顺时针方向重点取材6条组织,将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3针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4例PSA增高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中,穿刺活检病理结果59例为前列腺腺癌,45例为前列腺增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穿刺活检阳性率100%,前列腺腺癌检出率56.7%(59/104)。与13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39%(20/5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与传统的经直肠超声引导13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相比,对PSA增高伴直肠指检阳性和/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回声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针随机改良法穿刺活检,在减少了穿刺针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保证了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前列腺疾病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血清特异性抗源(PSA值)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滨 胡成乙 王凤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电针组 肿胀度 实验动物 尿酸钠 足跖 阴陵泉 病理形态学 右后肢 合穴
下载PDF
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静 王伦海 +4 位作者 毕良佳 王娜 李素文 胡成乙 包虹旭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75-378,共4页
目的:观察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犬的人工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犬两只,在犬牙邻间隙牙槽骨处建立骨缺损模型,分别于缺损处植入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复合材料... 目的:观察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材料修复犬的人工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犬两只,在犬牙邻间隙牙槽骨处建立骨缺损模型,分别于缺损处植入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复合材料(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多孔骨泰复合材料(阳性对照组),人工骨缺损区为阴性空白对照组。于术后2周和4周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对新生骨组织面积、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数据做组织学分析与评价。结果:实验组可见膜内化骨,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并与周围骨组织连接良好;阳性对照组可见少量新生骨,与周围骨组织连接欠佳;阴性对照组仅见纤维组织生成。经组织学测定,术后2周和4周实验组的成骨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组织液-多孔骨泰复合材料能够积极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组织液 磷酸钙人工骨(CPC)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Stathmin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霄华 庄丽维 +4 位作者 胡成乙 洪钰 于欣 米丽娜 朱承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正常肝组织和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人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正常肝组织和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低级别原发性肝癌(Ⅱ级-Ⅲ级)及高级别原发性肝癌(Ⅳ级)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5%、100%。Ⅱ级-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Ⅱ级-Ⅲ级组、Ⅳ级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35±0.16、0.69±0.22、0.91±0.18。Ⅱ级-Ⅲ级组、Ⅳ级组分别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Ⅲ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athmin在原发性肝癌中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STATHMIN 免疫组化法 WESTERNBLOT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霄华 于欣 +1 位作者 汪丽燕 胡成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3/63)、34.92%(22/63),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在分化程度(P=0.015)、浸润深度(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08)中有显著性差异,在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中无差异(P=0.912)。结论结直肠癌中FA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故检测结直肠癌黏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利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黏着斑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中叶注射移植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肝脏衰竭
16
作者 凌霄华 胡成乙 +3 位作者 洪钰 于欣 米丽娜 杨小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60-2563,共4页
背景:肝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脏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证实,但供体短缺及移植肝细胞增殖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肝细胞移植的发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而... 背景:肝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脏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证实,但供体短缺及移植肝细胞增殖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肝细胞移植的发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来源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肝中叶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西兰大白兔肝脏衰竭,验证其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D-氨基半乳糖24h后,移植组于肝中叶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mL(1×109L-1),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后48h、72h、1周、4周取外周血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移植后4周取肝脏做病理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新西兰大白兔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在第4周时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4周对照组表现为肝索紊乱,肝细胞肿胀变性、灶性及大片坏死,伴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移植组显示肝小叶结构可辨认,点状坏死肝细胞间再生肝细胞较前增多,汇管区、中央静脉及坏死灶周围可见核/浆比例较大的小细胞,并向肝组织内延伸,可见灶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衰竭 大白兔 病理 肝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影响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春玲 周景华 胡成乙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hTERT(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影响因子(P53和c-my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在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中检测了hTERT,P53和c-myc。结果表明hTERT,P53和c-myc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 目的为了研究hTERT(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影响因子(P53和c-my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在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中检测了hTERT,P53和c-myc。结果表明hTERT,P53和c-myc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乳腺癌中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53和c-myc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发生了P53基因突变和c-myc基因的表达增加,激活了hTERT,从而可能导致了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P^53 c—myc
下载PDF
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春玲 周景华 胡成乙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PV16和hT... 目的为了研究乳腺癌中的HPV16感染对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共检测了5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瘤HPV16和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PV16和hTERT蛋白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瘤组。统计分析表明,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HPV感染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HPV16感染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其致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引起hTERT蛋白表达增加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核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降低化疗药物耐药的研究
19
作者 凌霄华 胡成乙 +3 位作者 洪钰 于欣 米丽娜 杨小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构建Survivin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anti-pcDNA3-svv),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降低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Survivin反义核酸瞬时电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系Skov3,筛选出阳性细胞株。以Western-blot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 目的构建Survivin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anti-pcDNA3-svv),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降低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Survivin反义核酸瞬时电转染法转染肝癌细胞系Skov3,筛选出阳性细胞株。以Western-blot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Skov3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检测实验组细胞(Skov3-SVVanti)MDR-1mRNA的表达。结果稳定表达an-ti-pcDNA3-svv的Skov3-SVVanti其生存素蛋白表达比未转染者明显降低,Skov3-SVVanti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凋亡率为19%。Skov3-SVVanti组MDR-1mRNA表达较Skov3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通过降低MDR-1mRNA表达,降低化疗药物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反义核酸 肝癌 凋亡
下载PDF
β-联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晓辉 胡成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β-联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2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β-联蛋白(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β-cate... 目的探讨β-联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2例结肠癌、18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β-联蛋白(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0.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0.0%, 差异有显著性(P<0.01)。腺癌组与腺瘤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组异常表达率(87.2%) 明显高于高分化组(60.0%)(P<0.05)。淋巴结转移组异常表达率(92.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P <0.01)。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是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作为结肠癌是否具有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结肠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