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
作者 胡晓谷 李世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0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行颈动脉支架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26.58%(42... 目的对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行颈动脉支架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26.58%(42例),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中年龄>60岁、急性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病变累及血管窦部、钙化斑块的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发生组溃疡性斑块的占比低于未发生组(P<0.05),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敬菊 胡晓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研究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CI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后2 h、24 h、14 d,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梗死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个月,观察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颅内出血、病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ACI可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老年麻痹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谷 段凤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麻痹性痴呆(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杨凌示范区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老年GPI患者82例,随访2年,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34)与预后不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 目的分析老年麻痹性痴呆(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杨凌示范区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老年GPI患者82例,随访2年,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34)与预后不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因、体质指数(BMI)及人格改变、情感障碍、记忆力下降、认知与计算能力下降、行为紊乱、眼部症状、头痛、腱反射亢进、震颤、发音不清、脑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治疗情况、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3.161,95%CI(1.374,7.27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OR=3.861,95%CI(1.469,10.02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OR=8.449,95%CI(2.168,32.925)]、脑脊液蛋白定量[OR=7.419,95%CI(1.988,27.691)]是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病史、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是老年GP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老年人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彦超 胡晓谷 史波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DL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