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树华 解佳龙 +1 位作者 王松 王姣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
在回顾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支撑能力、创新能力、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高新区进行了竞争力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 在回顾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支撑能力、创新能力、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高新区进行了竞争力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竞争力 变异系数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产业“三力”评价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树华 李增辉 +2 位作者 牟仁艳 汪秀婷 李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7,共8页
针对目前传统的产业评价之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产业评价的多方面因素,提出了产业的实力与发展水平应该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和效益贡献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认为产业的此"三力"应达到一种动态的... 针对目前传统的产业评价之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产业评价的多方面因素,提出了产业的实力与发展水平应该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和效益贡献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认为产业的此"三力"应达到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为佳;本文选取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自主创新力和产业效益贡献力作为评价产业的三个要素,构建了产业的"三力"评价模型,建立了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重点产业为例进行了"三力"评价模型的实证应用;产业"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以期为产业综合实力的诊断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评价 产业“三力” “三力”评价模型 “三力”均衡
下载PDF
基于“四三结构”模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胡树华 王松 邓恒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9-32,共4页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证对象,提出了其自主创新工程的三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区域创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三结构”模型 武汉东湖高新区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树华 邓恒进 +1 位作者 牟仁艳 杨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2,34,共4页
区域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四三结构"模型支撑对这一工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四个维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组成;从创新产出与创新内容、创新... 区域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四三结构"模型支撑对这一工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四个维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组成;从创新产出与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与创新主体、创新主体与创新投入之间的主要关系角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内部关系;从产出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主导转换四个方面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运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投入 创新主体 创新内容 创新产出
下载PDF
91家企业新产品成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树华 张浩 袁明鹏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企业 新产品开发 实证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论产品创新 被引量:31
6
作者 胡树华 蔡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7-61,共5页
初步探讨产品创新及其管理研究只是试图运用管理科学、系统论、生命科学及最新方法论成果,分析和描述产品创新的结构和机理,揭示产品成长兴衰的生命规律,探索产品创新的投入、导向、组织、规划、绩效优化及控制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开... 初步探讨产品创新及其管理研究只是试图运用管理科学、系统论、生命科学及最新方法论成果,分析和描述产品创新的结构和机理,揭示产品成长兴衰的生命规律,探索产品创新的投入、导向、组织、规划、绩效优化及控制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发建立科学实用的产品创新管理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产品创新管理 创造技法 企业
下载PDF
中部区域科技能力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树华 陈丽娜 石永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采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理统计方法,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贡献方面对科技能力做具有说明性的指标对比和分析对比,以此对中部五省科技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描述中部地区五省科技实力状况。
关键词 中国 中部地区 科技能力 评价指标 科技产出
下载PDF
面向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 被引量:37
8
作者 胡树华 李必强 海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认为产品创新与管理集成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产品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客观需要、管理集成的最终目标 ;管理集成是集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品创新的科学手段。文章最后提出了四个方面尚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产品创新 管理集成 综合集成 工业企业 CIMS
下载PDF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树华 牟仁艳 +1 位作者 汪秀婷 汤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101,共2页
汽车产业是反映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产业之一。我国属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后起国家,起步晚,基础弱,但发展速度迅猛,2004年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居世界第四位。然而繁荣的市场背后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产... 汽车产业是反映国家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产业之一。我国属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后起国家,起步晚,基础弱,但发展速度迅猛,2004年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居世界第四位。然而繁荣的市场背后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核心知识产权,没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我们是世界汽车生产的大国,却不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强国。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当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正是本文所探讨和分析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汽车产业 产业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 路径 国际竞争力 工业水平 汽车销量 知识产权
下载PDF
分类专利对GDP贡献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树华 王利军 牟仁艳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共3页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专利授权量与GDP的函数。研究发现,实用新型专利对GDP的贡献度最大,发明专利对GDP的贡献度略高于外观设计专利的贡献度。从不同专利的自身特点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两个方面探讨原因,并指出了对经济发展...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专利授权量与GDP的函数。研究发现,实用新型专利对GDP的贡献度最大,发明专利对GDP的贡献度略高于外观设计专利的贡献度。从不同专利的自身特点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两个方面探讨原因,并指出了对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专利 GDP 回归分析 贡献度
下载PDF
创新密集区创新创业环境评估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树华 喻信东 +1 位作者 解佳龙 牟仁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2,38,共4页
对国内大型的创新创业密集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借助于GEM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将其创业环境划分为基础设施环境、科研实力环境、创业文化的提倡与激励、市场需求、中介机构参与及服务、资金支持、产学研的互动、法制保障八大影响模块。通过专... 对国内大型的创新创业密集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借助于GEM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将其创业环境划分为基础设施环境、科研实力环境、创业文化的提倡与激励、市场需求、中介机构参与及服务、资金支持、产学研的互动、法制保障八大影响模块。通过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回收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所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规范,能够用来评估创新创业环境,最后对创业环境的优化给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密集区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产品创新平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PNGV案例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胡树华 汪秀婷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3,共6页
本文论述了建立产品创新平台的意义,对产品创新平台的内涵、主体、层次、内容、机制及其功能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日本及美国产品创新的特点,具体探讨了美国"PNGV"创新平台的结构,并提出了建立产品创新平台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产品创新平台 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交叉学科的复合式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树华 兰飞 范文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1,共3页
教学体系正逐步从传统的单一教学体系向现代的复合式教学体系发展。在交叉学科教学体系发展方向的指导下,提出了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并采用复合式设计方法从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要素对交叉学科教学... 教学体系正逐步从传统的单一教学体系向现代的复合式教学体系发展。在交叉学科教学体系发展方向的指导下,提出了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并采用复合式设计方法从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要素对交叉学科教学体系进行了复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复合设计 复合式教学体系
下载PDF
区域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树华 牟仁艳 汤俊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41,共3页
区域城市的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三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换,形成了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估各... 区域城市的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三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换,形成了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估各板块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比较差异发现问题,有助于各地区认识自我,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经济板块 评价体系 城市
下载PDF
基于“四三结构”的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树华 邓恒进 杨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50,共4页
在介绍中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在阐述基于"四三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最后从3个层面提出了落实总体思路的建议,即成立创新发展推... 在介绍中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在阐述基于"四三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部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最后从3个层面提出了落实总体思路的建议,即成立创新发展推进组织,实施包括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园区创新服务体系在内的"四大"示范工程,以及完善包括基金、财税、人才、金融、信息在内的"五大"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创新体系 “四三结构”模型 总体思路
下载PDF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树华 解佳龙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6,共7页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六层分化的非均衡异动阶段,呈现出"三力"同步非均衡异化、发达→次发达城市依托选择、沿海→内陆空间层级异化布局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均衡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三力模型 非均衡异化评价 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 同步非均衡异化
下载PDF
论产品创新平台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树华 汪秀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57-1660,共4页
针对现代企业产品创新难度日益增加的问题 ,提出了产品创新平台的概念。产品创新平台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对产品创新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合理的产品创新平台 ,将会有力地提升企业乃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阐述了国内外产品创新平... 针对现代企业产品创新难度日益增加的问题 ,提出了产品创新平台的概念。产品创新平台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对产品创新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合理的产品创新平台 ,将会有力地提升企业乃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阐述了国内外产品创新平台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产品创新平台的内涵与结构 ,对产品创新平台的构建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管理 产品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武汉市服务业区域辐射能力及范围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树华 王利军 牟仁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2-47,共6页
武汉市服务业比重已达51%,为武汉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提供了强大支撑。依据辐射力理论,构建了服务业辐射力评价体系,以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对比对象,表明武汉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潜力较大、产业规模中等、产业结构... 武汉市服务业比重已达51%,为武汉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提供了强大支撑。依据辐射力理论,构建了服务业辐射力评价体系,以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对比对象,表明武汉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潜力较大、产业规模中等、产业结构较弱。依据断裂点理论判定武汉市服务业辐射范围,对比分析了辐射区域面积、人口与经济特征,最终得出武汉市服务业综合辐射力较弱、辐射区域广阔的结论,凸显了武汉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辐射 辐射能力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动态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树华 解佳龙 +1 位作者 牟仁艳 雷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33,共5页
综合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物元模型对我国2000-2009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进行测算,基于四大经济板块深入揭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发展存在的空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在区域分异层面板块马太效应突出,东部地区高新区... 综合利用熵值法和复合物元模型对我国2000-2009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进行测算,基于四大经济板块深入揭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发展存在的空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在区域分异层面板块马太效应突出,东部地区高新区竞争力增速远高于其它地区;在空间集聚层面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品字形格局的高新集群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化马太效应和建设特色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竞争力 空间动态差异 熵值法 复合物元模型
下载PDF
论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有效实现途径--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联盟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树华 李秋斌 汪秀婷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2,共5页
本文阐述了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当前创新发展的机遇和创新的关键点,提出了建立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联盟是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有效途径,并初步探讨了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及其运行体制。
关键词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产业关键技术 创新联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