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_0101504/miR-454-3p/ARAP2通路在胃癌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孙颖 王吉 +2 位作者 郑雄 顾玮 胡梅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5期584-589,594,共7页
目的探讨circ_0101504/miR-454-3p/ARAP2通路在胃癌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胃癌切除手术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ir... 目的探讨circ_0101504/miR-454-3p/ARAP2通路在胃癌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胃癌切除手术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irc_0101504和miR-454-3p的表达,MTT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增殖,Transwell检测胃癌细胞BGC-823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和细胞周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circ_0101504和miR-454-3p及miR-454-3p和ARAP2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胃癌组织中circ_0101504的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miR-454-3p的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GES-1相比,胃癌细胞系MKN-28、SNU-1、HGC-27、BGC-823中circ_0101504表达明显升高,胃癌细胞系MKN-28、SNU-1、HGC-27、BGC-823中miR-454-3p表达明显降低;与si-NC组相比,si-circRNA_0101504组中的circRNA_0101504表达明显降低,miR-454-3p表达显著升高;与si-NC组相比,si-circRNA_0101504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数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及ARA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与si-circRNA_0101504+miR-NC组相比,si-circRNA_0101504+miR-454-3p抑制剂组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数量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及ARA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与miR-NC组相比,miR-454-3pmimics组中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miR-454-3p mimic减少ARAP2-wt荧光素酶活性。结论circ_0101504/miR-454-3p/ARAP2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irc_0101504 miR-454-3p ARAP2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5-FU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梅洁 曾晖 +5 位作者 张曙 张学军 章永平 乔敏敏 付华 吴云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5-氟尿嘧啶(5-FU)联用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机制。方法1.0mg/mL苦参碱联合20mg/L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48h,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5-氟尿嘧啶(5-FU)联用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机制。方法1.0mg/mL苦参碱联合20mg/L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48h,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blot检测活性caspase3的表达,并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独苦参碱或5-FU用药组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bcl2下调,bax、Fas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活性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参碱和5FU联用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Fax,显著提高活性caspase3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5-氟尿嘧啶 胃癌 癌细胞 凋亡 活性caspase-3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和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对消化道癌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梅洁 张曙 +2 位作者 章永平 乔敏敏 付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65-467,共3页
天花粉蛋白和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对消化道癌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胡梅洁张曙章永平乔敏敏付华吴裕火斤关键词天花粉蛋白重组干扰素α┐2b消化道肿瘤协同作用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25)... 天花粉蛋白和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应用对消化道癌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胡梅洁张曙章永平乔敏敏付华吴裕火斤关键词天花粉蛋白重组干扰素α┐2b消化道肿瘤协同作用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25)消化道癌症占各类恶性肿瘤发病之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干扰素Α-2B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胃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梅洁 袁耀宗 +2 位作者 孙颖 李健 顾玮 《胃肠病学》 2011年第5期293-297,共5页
背景:胃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不敏感可致肿瘤多药耐药。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13例,每例标本选取肿瘤组织、距病灶5 cm以上的... 背景:胃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或继发不敏感可致肿瘤多药耐药。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13例,每例标本选取肿瘤组织、距病灶5 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各1块。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的定位和表达,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的P-gp、GST-π、Bcl-xL阳性表达率(48.7%对5.3%,P<0.05;62.8%对25.7%,P<0.05;83.2%对23.0%,P<0.05)和高表达率(18.6%对0%,P<0.05;23.9%对0%,P<0.05;71.7%对0%,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三者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GST-π、Bcl-xL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P-gp、GST-π、Bcl-xL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Bcl-xL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相关,且肿瘤组织GST-π、Bcl-xL表达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pi bcl-X蛋白质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与重组干扰素α-2b联用对荷人胃腺癌SGC-7901裸小鼠的抑癌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梅洁 张曙 +2 位作者 陈陵际 吴云林 江石湖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56-457,F002,共2页
目的:探索天花粉蛋白(TCS)和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联用对人体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2只荷瘤裸小鼠,分组用TCS、rIFN、TCS+rIFNα-2b、MMC阳性和NS阴性对照组处理。结果:TCS... 目的:探索天花粉蛋白(TCS)和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联用对人体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2只荷瘤裸小鼠,分组用TCS、rIFN、TCS+rIFNα-2b、MMC阳性和NS阴性对照组处理。结果:TCS(0.2mg/kg)单用抑瘤率为7.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抑瘤作用(P>0.05)。该剂量TCS与rIFNα-2b10IU/kg(后者单用时抑瘤率为33.1%)联用抑瘤率为46.8%,大于两药单用时的抑瘤率之和。结论:两药联用对荷瘤小鼠显示了显著的协同抑瘤作用(P<0.001)。病理研究也得到同样结果,两药联用组移植瘤生长受阻,肿瘤细胞内见较多固缩细胞核,与肾实质分界清晰,且未见肿瘤组织浸润至肾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rIFNα-2b 小鼠 胃肿瘤 腺癌
下载PDF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梅洁 顾玮 +2 位作者 孙颖 王吉 李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检测和分析,评价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方法80例接受标准肿瘤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术前)和术后第7天和第21天,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检测和分析,评价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方法80例接受标准肿瘤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术前)和术后第7天和第21天,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CD3^+、CD4^+、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L-2R水平,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分析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术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血清sIL-2R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较Ⅰ、Ⅱ期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7天胃癌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21 d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低下,Ⅲ、Ⅳ期患者尤为明显。外科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围手术期 胃癌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吉 史桂英 +4 位作者 袁耀宗 乔敏敏 章永平 孙颖 胡梅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h或24、48和72h,以不加药细胞...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低、中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20、30、40、50μg/mL)的人参皂甙Rg3分别培养24、48h或24、48和72h,以不加药细胞作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KN-45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分析SGC-7901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甙Rg3各处理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0μg/mL人参皂甙Rg3处理组SGC-7901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构。结论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3 胃癌细胞株 细胞凋亡 细胞生长 抑制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5-FU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曾晖 邹冰 +6 位作者 谭慧珍 梁庆辉 丁飞跃 胡梅洁 章永平 乔敏敏 吴云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64-167,171,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接种于BALB/cA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后传3代;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约1.5 mm3,无菌接...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接种于BALB/cA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后传3代;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约1.5 mm3,无菌接种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待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后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5-FU组(50 mg/kg)、Ma低剂量组(50 mg/kg)、Ma高剂量组(100 mg/kg)、Ma低剂量+5-FU组、Ma高剂量+5-FU组;各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腹腔给药,35 d后测量各组裸鼠瘤径和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VR)和相对肿瘤抑制率(pinhibitory);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荷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活性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Ma高剂量+5-FU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 Ma高剂量组、5-FU组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Ma低剂量+5-FU组抑瘤作用也见增强,但与其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提高活性caspase-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Ma高、低剂量分别与5-FU合用后,该调节作用较单独使用显著增强(P<0.05或P<0.01), 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苦参碱与5-FU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疗法 苦参碱/治疗应用 5-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病理学 细胞凋亡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苦参碱体外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5
9
作者 曾晖 胡梅洁 +4 位作者 张曙 乔敏敏 章永平 史桂英 吴云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在体外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中、低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 24、48、72h,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诱导S...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在体外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中、低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 24、48、72h,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诱导SGC-7901凋亡的作用。结果 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苦参碱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增强(P<0.01);低分化的AGS较中分化的SGC-7901更为敏感。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苦参碱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结论苦参碱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低分化的胃癌细胞株AGS对苦参碱更为敏感;苦参碱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与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体外 胃癌 杀伤作用 癌细胞
下载PDF
磁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吉 胡梅洁 +2 位作者 孙颖 蒋荷 高天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1期650-655,共6页
背景: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与小肠疾病有关。磁控胶囊内镜可观察全小肠黏膜病变,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率。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8月—2016年... 背景: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与小肠疾病有关。磁控胶囊内镜可观察全小肠黏膜病变,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率。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慢性腹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8月—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患者,分析磁控胶囊内镜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结果:共46例患者纳入研究,磁控胶囊内镜在食管、胃、小肠内的平均运行时间分别为(3.2±1.2)min、(42.3±15.7)min和(265.8±83.6)min,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7.8%(45/4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胶囊滞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磁控胶囊内镜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0.9%(28/46),上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50.0%(23/46)。共39例(84.8%)患者经磁控胶囊内镜检出阳性病变,磁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慢性腹痛的病因诊断率为78.3%(36/46)。结论: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胶囊内镜 腹痛 小肠 诊断
下载PDF
133例胃癌患者的超声内镜术前分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雄 李健 +2 位作者 孙颖 胡梅洁 王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6-1518,1528,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3例术前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TN分期情况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3例术前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TN分期情况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1.20%,其中T1和T4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5.0%,而T2和T3的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4.29%和70.0%;在T分期中,存在着分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本组8例分期过深,17例分期过浅;超声内镜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呈高度一致性。N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8.95%,对淋巴结阳性的判断正确率较低(66.10%)。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TN分期,可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内镜 胃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雄 胡梅洁 +2 位作者 李健 刘进进 马瑾 《胃肠病学》 2010年第3期151-153,共3页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O%).进展期胃癌15例(13.O%),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 80.O%对66.7%,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镜检查 靛蓝二磺酸钠 病理学
下载PDF
蒿甲醚对胃癌细胞和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茹燕 乔敏敏 +1 位作者 章永平 胡梅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目的观察蒿甲醚(ART)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及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BXPC-3,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ART对各株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P<0.05),且其细胞毒作用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RT使各株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ART在体外对SGC-7901、MKN-45、SW-1990、BXPC-3细胞株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胃癌 胰腺癌 细胞周期 凋亡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吉 顾玮 +2 位作者 孙颖 李健 胡梅洁 《胃肠病学》 2008年第9期540-543,共4页
背景:化疗药物可杀灭或抑制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同时亦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分析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实施化疗和综合治疗。目的:探讨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63例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入选,化疗... 背景:化疗药物可杀灭或抑制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同时亦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分析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实施化疗和综合治疗。目的:探讨化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63例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入选,化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设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化疗前CD3+、CD4+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1周胃癌患者CD3+、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3周,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与化疗前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68.3%)和骨髓抑制(46.0%)。结论:胃癌患者在短期化疗后出现的免疫功能抑制需3周以上才能明显恢复。应于化疗早期使用免疫增强调节剂,以利于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miR-183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颖 马瑾 +3 位作者 胡梅洁 郑雄 李健 顾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mi R-183水平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76例胃癌患者及同期2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mi R-183的水平,分析mi R-183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mi R-183水平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实时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76例胃癌患者及同期2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清mi R-183的水平,分析mi R-183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mi R-18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4.798±0.267 vs 0.904±0.067,P=0.000)。mi R-183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 R-183在预测胃癌发生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CI为0.955~1.001),敏感度为93.42%,特异度为92.31%;在预测胃癌转移(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其AUC值为0.643(95%CI为0.507~0.780),敏感度为67.31%,特异度为58.33%。结论·mi R-183在血清中的水平上调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i R-18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183 胃癌 TNM分期
下载PDF
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雄 胡梅洁 +2 位作者 马瑾 王瑾 吉李健 《胃肠病学》 2014年第6期357-359,共3页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2年因排便习...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结直肠息肉患者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目的:分析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指导此类个体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2年因排便习惯改变至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 204例患者入选,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2.2%(1 997例),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38.8%对26.2%,P<0.01).有病理记录的息肉共3041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 798枚(59.1%),增生性息肉592枚(19.5%),炎性息肉554枚(18.2%),腺癌83枚(2.7%),227枚(12.6%)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腺瘤、腺癌分布于肝曲远端者均在80%以上.结论: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较高且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病变多位于肝曲远端.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治疗,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 排便异常 患病率
下载PDF
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玮 李健 +3 位作者 张叶丽 孙颖 马瑾 胡梅洁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背景:pS2/TFF1蛋白属于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胃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类小分子多肽物质,研究pS2/TFF1蛋白可能为胃癌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目的:观察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背景:pS2/TFF1蛋白属于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胃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生长因子类小分子多肽物质,研究pS2/TFF1蛋白可能为胃癌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目的:观察pS2/TFF1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7例异型增生、46例胃癌和30名健康志愿者胃黏膜组织中pS2/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00%、93.3%、82.9%、78.0%、62.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异型增生组和胃癌组pS2/TFF1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后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2/TFF1蛋白表达降低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成为诊断胃癌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2/TFF1蛋白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Th1/Th2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吉 顾玮 +4 位作者 葛心怡 刘进进 马瑾 胡晓莹 胡梅洁 《胃肠病学》 2012年第6期358-362,共5页
背景: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胃黏膜化学性炎症,与萎缩、肠化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目的:探讨BRG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胃黏膜Th1/Th2平衡状态与胃癌的关系... 背景: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胃黏膜化学性炎症,与萎缩、肠化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目的:探讨BRG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胃黏膜Th1/Th2平衡状态与胃癌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BRG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于内镜下行BRG分级,取胃黏膜根据新悉尼系统行组织学变化分级,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BRG胃黏膜内镜和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BRG胃黏膜中的IFN-γ、IL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IL4呈高表达而IFN-γ呈低表达(免疫组化评分:2.60±1.83对1.10±1.12)。BRG胃黏膜IFN-γ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呈正相关(P<0.05),与肠化生呈负相关(P<0.05);IL4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均与BRG内镜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BRG胃黏膜的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与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Th1/Th2平衡漂移方向一致;Th2型炎症反应在BR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h1极化时胃黏膜不易发生肠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炎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TH1细胞 TH2细胞
下载PDF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健 顾玮 +3 位作者 胡梅洁 孙颖 王吉 张叶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sIL-2R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2和sIL-2R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程度有关。CD4+/CD8+与血清IL-12和sIL-2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和sIL-2R水平可作为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胃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颖 胡梅洁 +1 位作者 李健 顾玮 《胃肠病学》 2010年第8期462-466,共5页
胃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失衡相关,亦与细胞凋亡调控异常相关。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x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57例、相应癌旁组织57例和距肿瘤组织5 cm以上... 胃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失衡相关,亦与细胞凋亡调控异常相关。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x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57例、相应癌旁组织57例和距肿瘤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57例,同期收集正常胃窦黏膜组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xL和Bax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Bcl-xL和Bax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Bcl-xL阳性表达率和Bcl-xL阳性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Bax阳性表达率和Bax阳性高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Bcl-xL和Bax表达呈负相关(rs =-0.302,P=0.022);胃癌组织Bcl-xL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高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Bcl-xL表达增强,其表达与Bax呈负相关。胃癌组织Bcl-xL和Bax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bcl—X蛋白质 bax-2相关X蛋白质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