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胡汉桥 王罡 +2 位作者 张艳贞 张领兵 杜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国内外 5 7个春小麦品种 (系 )开花后不同时期进行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测定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别 ,来自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主... 对国内外 5 7个春小麦品种 (系 )开花后不同时期进行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测定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别 ,来自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总体上 ,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 ,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不同穗型对发芽率的结果影响不大 ,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可以用开花后 35~ 40 d的籽粒发芽率为指标。不同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和降落值存在显著差异 ,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落值呈显著负相关。开花 2 5~ 40 d期间 ,穗发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α-淀粉酶有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穗发芽 Α-淀粉酶 降落值 抗性鉴定 酶活性 发芽机理
下载PDF
利用RAPD和ISSR引物对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汉桥 邢姗姗 +1 位作者 郭建夫 张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这些多态性条带进行聚类分析,F1与父、母亲缘关系较近归为一类,随后它们才与对照归为一类。结果表明RAPD和ISSR引物的PCR扩增均能有效地鉴定三系杂交水稻的杂种F1与组合中父、母本的遗传关系。与RAPD相比ISSR引物在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中具有稳定性更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鉴定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汉桥 李信申 +1 位作者 邢姗姗 何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3-116,132,共5页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CP4 EPSPS和巢式PCR引物,应用PCR方法,从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将扩增产物回收后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扩增产物为CaMV35S启动子和CP4 EPSPS的一部分序...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CP4 EPSPS和巢式PCR引物,应用PCR方法,从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将扩增产物回收后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扩增产物为CaMV35S启动子和CP4 EPSPS的一部分序列。与常规PCR相比,巢式PCR在检测转基因大豆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讨论了PCR检测过程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 转基因大豆 PCR检测
下载PDF
鸭跖草叶点霉的致病性与dsRNA及RAPD类群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汉桥 于莉 +1 位作者 李赤 张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和纤维素法对鸭跖草叶点霉Phyllostictacommelimecola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dsRNA进行测定,分析遗传多样性和dsRNA与菌株的致病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培养类型和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的致病力从南...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和纤维素法对鸭跖草叶点霉Phyllostictacommelimecola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dsRNA进行测定,分析遗传多样性和dsRNA与菌株的致病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培养类型和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的致病力从南到北逐渐减弱.选择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dsRNA测定和RAPD分析,在所测定的菌株中有10个含有dsRNA ,2个不含dsRNA ,菌株致病力强弱与dsRNA无相关性.通过RAPD扩增和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15以下可将12个鸭跖草叶点霉分为5个类群.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黑龙江省的菌株与辽宁、吉林的菌株亲缘关系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叶点霉 DSRNA RAPD 聚类分析 致病性 遗传多样性 杂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白粉菌诱导的小黑麦异多附加系M17特异cDNA克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汉桥 王罡 +2 位作者 张艳华 吴颖 季静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实验以对小麦白粉病菌免疫的小黑麦异多附加系M17(1R″6R″) 为材料, 一组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另一组不接种。分别提取两组叶片的总RNA,分离出mRNA,在体外反转录合成cDNA,克隆进λgt10 载体,得到了1 个含... 实验以对小麦白粉病菌免疫的小黑麦异多附加系M17(1R″6R″) 为材料, 一组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另一组不接种。分别提取两组叶片的总RNA,分离出mRNA,在体外反转录合成cDNA,克隆进λgt10 载体,得到了1 个含9-8 ×104 个重组子的cDNA 文库。两组cDNA 双链经切口平移法制成总cDNA 探针,分别与cDNA文库杂交,通过差别筛选的方法,找到了6 个与小麦白粉病菌诱导有关的阳性克隆cDNA 克隆。将这6 个阳性克隆用Hind Ⅲ和Bgl Ⅱ进行双酶切分析,通过比较2 个克隆酶切片段的差异,从1 个克隆中找出1 个约2-0 kb 的片段,此片段中包含约0-86 kb 的外源cDNA 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白粉菌诱导 小黑麦异多附加 cDAN
下载PDF
植物抗病位点的组成变异及进化
6
作者 胡汉桥 季静 王罡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9-92,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病原物的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出来,加深了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和植物抗病机理的了解。本文对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植物抗病位点的组成、新的抗病位点产生的机...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病原物的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出来,加深了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和植物抗病机理的了解。本文对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植物抗病位点的组成、新的抗病位点产生的机理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可能的进化途径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 进化 植物 变异 抗病位点
下载PDF
ASI蛋白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汉桥 原亚萍 王罡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1-85,共5页
ASI是抑制小麦 α-淀粉酶活性及改善小麦品质的一种重要蛋白 ,目前已将编码 ASI蛋白的基因定位于麦类作物第二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 ASI蛋白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大麦中 ASI蛋白对小麦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较强 ,在小麦中导入大麦 ASI... ASI是抑制小麦 α-淀粉酶活性及改善小麦品质的一种重要蛋白 ,目前已将编码 ASI蛋白的基因定位于麦类作物第二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 ASI蛋白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大麦中 ASI蛋白对小麦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较强 ,在小麦中导入大麦 ASI蛋白基因能够延缓小麦穗发芽。抗 AS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 ,依赖抗小麦 ASI蛋白的 ELISA是测定 ASI蛋白浓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 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特性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 多态性 基因定位 穗发芽 小麦
下载PDF
稻属NBS-LRR类基因的克隆及抗稻瘟病基因的表达
8
作者 胡汉桥 邢姗姗 +1 位作者 李信申 白金铠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59-163,122+229,共5页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类基因,与本试验所提交的NBS进行聚类分析。这些NBS可分为5大类,其中DQ272574是一个新的NBS基因类型。从野生水稻中克隆NBS基因存在P-loop、RNBS-A、kin-2、RNBS-B、RNBS-C和PLAL的基序。RT-PCR结果表明,培矮64中的Pikh的表达量比2种野生稻中高。从培矮64中扩增出1个完整读码框的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LRR 普通野生水稻 聚类分析 表达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田九二○用量与种子中GA_3含量及F_1代产生徒长苗的关系
9
作者 胡汉桥 李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58,共4页
The tes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ongating seedling was induced when the content of GA3 in rice seed per gram was equal to or more than 94. 6 ng. The content of GA3 in F1 seed per gram was 23. 8, 49. 5, 53. 5 an... The tes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ongating seedling was induced when the content of GA3 in rice seed per gram was equal to or more than 94. 6 ng. The content of GA3 in F1 seed per gram was 23. 8, 49. 5, 53. 5 and 63. 5 ng respectively when the dosage of gibberellin was 0, 8, 13 and 18 g per 667 m2 in the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These contents in the hybrid rice seed were much less than 94. 6 ng which could induce the rice seed to grow up elongating seedling. Howeve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content of GA3 in F1 seed and dosage of gibberellin i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The further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all of the aforementioned dosage of gibberellin could not induce the elongating seedling in F1 and that the elongating seedling in hybrid rice was caused by Gibberella fuiikuroi which infected the seed during bloom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九二○ 种子 制种 杂种一代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艳贞 王罡 +4 位作者 胡汉桥 魏松红 季静 王军军 李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34 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 4(Pactin -Bt-Tnos)的根癌农杆菌LBA44 0 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共培养 3天后 ,在含PPT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培养 3代 ,然后分化获得再生植株。PCR检...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34 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 4(Pactin -Bt-Tnos)的根癌农杆菌LBA44 0 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共培养 3天后 ,在含PPT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培养 3代 ,然后分化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实验结果表明幼胚预培养后形成的新鲜的初始愈伤组织是比较适宜的转化受体 ,结果还发现将共培养温度降到 2 2℃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的筛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转基因 农杆菌 预培养 共培养温度 PCR Bt杀虫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闫长生 张海萍 +5 位作者 海林 张秀英 胡汉桥 蒲宗君 肖世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0-587,共8页
利用收获时种子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于2000—2002年2个小麦种植年度,研究了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1950年以来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测定值在年度间极显著或显... 利用收获时种子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于2000—2002年2个小麦种植年度,研究了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1950年以来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测定值在年度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差异较大。1990年以来育成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与20世纪80年代相近,但明显弱于506、0以及70年代。黄淮、西南和春小麦3个麦区种子发芽率低于2%的高抗品种数分别占各自麦区供试总数的1.7%、4.5%和5.7%,而长江中下游和北部2个冬麦区的种子发芽率都在10%以上;东北春麦区品种的抗性较强,种子发芽率平均为11.2%。利用等电聚焦电泳从发芽率和降落值均偏低的品种中鉴定出异源2号、蜀万24、蜀万761、陕160、孟县4号、京411、京9428、鉴26、燕大1817、农大45、衡水6404、晋麦5号、8号、鄂麦14和克辉等15个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的品种,分布在5个不同麦区。对这些品种及其亲本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有些与其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却不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上述结果说明,该基因在我国五大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但具该基因的品种数量少,占供试品种数的1.9%,通过育种程序容易选择出不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穗发芽 迟熟 Α-淀粉酶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 被引量:16
12
作者 原亚萍 陈孝 +5 位作者 肖世和 辛志勇 张增艳 林志珊 马有志 胡汉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80-1083,T003,共5页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 2H染色体的材料(2n...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 2H染色体的材料(2n=43);2个2H单体异代换系(2n=42);7个2H二体异代换系(2n=42)。用已定位在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短臂上的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大麦Betzes、代换系A5有1条区别于小麦中国春的特异带,A5的2条2A染色体被大麦Betzes的2条2H染色体所代换。GISH及RFLP的准确鉴定及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的首次获得,为向小麦导入2H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RFLP 小麦 大麦 异代换系
下载PDF
春小麦α-淀粉酶活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颖 胡汉桥 +2 位作者 王罡 张艳贞 季静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 5 7个春小麦品种 (系 )在灌浆后 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 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 ,红粒品...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 5 7个春小麦品种 (系 )在灌浆后 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 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 ,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 ,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 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Α-淀粉酶 抗性 穗发芽 籽粒发芽 酶活性
下载PDF
用基因枪法将Bt杀虫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娟 胡汉桥 +2 位作者 余云舟 季静 王罡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利用PDS1000/氦气基因枪将人工合成的Bt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340,8902,吉853,Mo17等的愈伤组织,在含有除草剂Basta2~5mg/L的培养基上筛选与分化。经3轮的除草剂筛选获得1840块抗性愈伤组织,再生860个植株。Southernblot分析证明,3个植株... 利用PDS1000/氦气基因枪将人工合成的Bt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340,8902,吉853,Mo17等的愈伤组织,在含有除草剂Basta2~5mg/L的培养基上筛选与分化。经3轮的除草剂筛选获得1840块抗性愈伤组织,再生860个植株。Southernblot分析证明,3个植株中整合有Bt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杀虫基因 玉米 自交系 转基因 基因枪法 玉米螟
下载PDF
海洋细菌对辣椒疫霉和辣椒疫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柳凤 潘朝勃 +2 位作者 何红 胡汉桥 欧雄常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目前在世界各辣椒种植区均有分布。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控制辣椒疫病的首选措施,但其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目前在世界各辣椒种植区均有分布。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控制辣椒疫病的首选措施,但其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等,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海洋细菌 辣椒 疫病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优良玉米自交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艳贞 魏松红 +2 位作者 胡汉桥 王军军 王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4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4(actin.Bt.35S .bar)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经PPT抗性筛选后分化再生植株。PCR分子检测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4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4(actin.Bt.35S .bar)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经PPT抗性筛选后分化再生植株。PCR分子检测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转化率为1.68 %~4.44%。本实验利用转化受体的抗性筛选频率对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比较适宜的感染液浓度为OD600=0.5;预培养有利于幼胚转化 ,预培养时间以刚刚诱导出新鲜稳定的初始愈伤为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玉米 自交系 遗传转化体系 转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预培养 共培养
下载PDF
春小麦α-淀粉酶及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新生 胡汉桥 杨德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用降落值法和SDS-PAGE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31个春小麦品种的降落值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的降落值与穗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是造成穗发芽的主要原因。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α-淀... 用降落值法和SDS-PAGE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31个春小麦品种的降落值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的降落值与穗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是造成穗发芽的主要原因。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α-淀粉酶及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它不能抑制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不能影响小麦的穗发芽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Α-淀粉酶 α-淀粉酶抑制蛋白 穗发芽 降落值法 SDS-PAGE薄层扫描法 抗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的病原真菌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丽梅 白容霖 +3 位作者 刘伟成 王文众 李宏宇 胡汉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7,共5页
报道了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上的病原真菌19属41种,寄生在14个科26个属的寄主植物上。其中新种1个:问荆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equisetiLiu et Bai);东北地区首次报道种5个。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生境和分布,所有标本保藏在解放军... 报道了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上的病原真菌19属41种,寄生在14个科26个属的寄主植物上。其中新种1个:问荆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equisetiLiu et Bai);东北地区首次报道种5个。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生境和分布,所有标本保藏在解放军军需大学真菌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病原真菌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下载PDF
芋疫病抗病性鉴定及不同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莫俊杰 胡汉桥 +3 位作者 梁钾贤 陈静思 许良珠 吴仁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7-72,共6页
为有效地保存抗病种质资源,对主栽的芋头品系进行疫病的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我国南方4个芋头产区收集60多个芋头品系,采用改进的疫霉菌抗病性鉴定方法,经过2 a的抗性鉴定,从中鉴定出6个抗病品系,9个中抗品系。选取全部的抗... 为有效地保存抗病种质资源,对主栽的芋头品系进行疫病的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我国南方4个芋头产区收集60多个芋头品系,采用改进的疫霉菌抗病性鉴定方法,经过2 a的抗性鉴定,从中鉴定出6个抗病品系,9个中抗品系。选取全部的抗病品系及分别代表不同地区的感病品系37个,用SS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芋头品系可分为5个类群。15个抗病品系分属不同类群,野生芋和食叶芋属于第5类群,与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疫病 遗传多样性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 被引量:4
20
作者 莫俊杰 梁钾贤 +2 位作者 胡汉桥 黄红 陈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37-43,共7页
根据芋头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用i 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待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非侧翼序列扩增成功后,依据其序列合成hiTAIL-PCR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结果从芋头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 165 bp序列... 根据芋头的密码子使用频率,用i 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待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非侧翼序列扩增成功后,依据其序列合成hiTAIL-PCR引物扩增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结果从芋头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 165 bp序列,经同源性分析为过氧化物酶基因的部分序列;再利用hiTAIL-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两侧序列,扩增序列为689 bp,测序结果能与1 165 bp序列拼接到一起,长1 854 bp。与已知的过氧化物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两侧还有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因此进行第2次hiTAIL-PCR,扩增出165 bp芋头过氧化物酶基因的侧翼序列,拼接后得到2 019bp。用Softberry上的基因预测软件分析后,发现包含过氧化物酶4个外显子,同源性分析表明,此过氧化物酶基因为含血红素的第三类过氧化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过氧化物酶基因 hiTAIL—PCR 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