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SLE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后三者的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后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目的探讨SLE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后三者的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后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及SL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同时应用ELISA法对外周血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SLE患者大肠埃希菌数较多(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较少(P均<0.01);外周血中IL-17水平较高(P<0.05),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99,P<0.05);TGF-β水平下降(P<0.05),且与乳酸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4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3个月后SLE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减少(P均<0.05),大肠埃希菌数无明显变化(P>0.05);SLE患者SLEDAI评分降低(P<0.05),血清IL-17水平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病情,但同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状态。IL-17及TGF-β等炎症因子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及治疗作用机制。SLE状态下,乳酸杆菌与TGF-β可能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SLE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后三者的变化及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后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及SL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同时应用ELISA法对外周血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SLE患者大肠埃希菌数较多(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较少(P均<0.01);外周血中IL-17水平较高(P<0.05),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99,P<0.05);TGF-β水平下降(P<0.05),且与乳酸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4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3个月后SLE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减少(P均<0.05),大肠埃希菌数无明显变化(P>0.05);SLE患者SLEDAI评分降低(P<0.05),血清IL-17水平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可改善SLE患者的病情,但同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状态。IL-17及TGF-β等炎症因子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及治疗作用机制。SLE状态下,乳酸杆菌与TGF-β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