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口服维生素D诱发筋膜炎1例
1
作者 胡海清 杨中保 向瑜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肺癌患者的化疗中常会用到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在临床上主要利用其能调节钙磷离子在机体内的代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也发现维生素D能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对一些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国内还未有维生素D治疗肺癌的过程... 肺癌患者的化疗中常会用到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在临床上主要利用其能调节钙磷离子在机体内的代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也发现维生素D能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对一些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国内还未有维生素D治疗肺癌的过程中诱发臀肌筋膜炎的病例报道。本文分析了1例肺癌患者在只服用维生素D制剂的情况下出现臀肌筋膜炎的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医生关注本病例及其后续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维生素D 筋膜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木荷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2 位作者 罗斯生 胡海清 王振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59-3369,共11页
森林碳库在调节CO_(2)浓度及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广东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邻样地法,进行植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样品的采样与分析,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各碳库(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及生态系... 森林碳库在调节CO_(2)浓度及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广东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邻样地法,进行植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样品的采样与分析,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各碳库(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及生态系统碳库产生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被碳密度随着林火干扰强度增强而减少,但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密度表现不同,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变化与植被碳密度变化一致,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均以乔木层降低幅度最大。林火干扰均显著降低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降低幅度增大,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林火干扰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且降低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2)林火干扰有效改变了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照样地木荷林土壤有机碳库占比为61.59%,重度林火干扰后,土壤有机碳库占比为70.96%呈上升趋势,占生态系统碳库的优势地位,而植被和凋落物碳库占比呈下降趋势,处于生态系统碳库的次要地位。(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林火干扰强度和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显著影响。林火干扰强度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8.78%,土层深度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70.29%,林火干扰强度和土层深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8.16%。研究发现:林火干扰降低了生态系统碳库,且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加,生态系统碳库减少幅度增大。轻度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对深化亚热带森林固碳效应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生态系统 碳库 木荷林 广东省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杨璞 胡海清 张松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评估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采用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病人,根据术后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PRP组(20例)和曲安奈德组(20例)... 目的 评估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采用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病人,根据术后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PRP组(20例)和曲安奈德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的活动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降低,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PRP组病人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术后12个月时,PRP组在主动前屈、主动外展、主动外旋活动度方面均要优于曲安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关节镜松解能有效缓解冻结肩病人的疼痛,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镜 冻结肩 手术松解 关节活动度 疗效
下载PDF
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实测值与自动测量仪器值的比较和校正
4
作者 范佳乐 郭妍 +3 位作者 于宏洲 孙龙 胡海清 胡同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为检验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利用仪器所得含水率数据和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找寻校正方法,提高仪器的准确性。该研究以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布设... 为检验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利用仪器所得含水率数据和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找寻校正方法,提高仪器的准确性。该研究以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地表死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布设新一代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获取含水率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野外人工实测含水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建立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对仪器数据进行校正,最后检验模型的外推性,确定校正方法。结果表明,(1)仪器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系统误差,造成的原因是网兜上所附着的水分等杂质。这主要与林内复杂的环境和仪器的工作原理有关,需要通过模型进行校正;(2)气象因子对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与人工实测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也产生一定影响;(3)2种校正模型中,只有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和外推性,可以对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数据满足精度要求。可燃物含水率自动测量仪器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其与人工实测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校正,校正后的仪器数据满足测量的精度要求,提高了仪器测量含水率数据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以为今后进行快速和准确的火险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可燃物 含水率 仪器监测 逐步回归 校正模型
下载PDF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被引量:68
5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6 位作者 魏书精 魏书威 文正敏 孙龙 罗斯生 王立明 马洪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45-5760,共16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龄组分别对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含碳率和生物碳储量进行测定和计量估算,并从林分水平上,采用分龄组的方法,计量估算了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20、50.96、95.80t/hm2和109.33t/hm2;白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36、30.67、41.62t/hm2和64.35t/hm2;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9.89、59.92、90.01t/hm2和117.08t/hm2;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1.17、11.90、34.94t/hm2和59.49t/hm2;山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1.81、28.58、42.84t/hm2和64.39t/hm2。研究发现: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森林生物碳储量均随着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种林型在不同林龄的生物碳储量增幅差异亦较大。尤其是大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比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林分加以更好地抚育和管理,该区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管理策略与管理路径。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生物碳储量对区域碳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在未来营林、造林活动中充分发挥人工林碳汇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碳汇管理措施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4 位作者 罗斯生 魏书精 王振师 李小川 刘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林火干扰作为非连续的生态因子,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可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养分循环和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和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林火干扰作为非连续的生态因子,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因子,可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养分循环和能量传递,引起森林碳库和碳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森林演替进程及固碳能力。本文阐述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展,重点论述林火干扰导致的直接碳损失以及通过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的改变间接影响森林碳循环和碳平衡;并分别阐明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林火干扰通过直接改变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植被碳库和营养元素周转,最终影响植被的碳固定及碳从植被向土壤的转移,导致不同碳库之间的重新分配。通过探讨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揭示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库循环的间接且长期影响的机制;在林火干扰对生态系统凋落物碳库的影响方面,主要探讨林火干扰后凋落物生产量在不同林火强度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方面,通常在小尺度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的变化,而在相对大的区域尺度下,气候、土壤质地、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和管理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均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迁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范围的土壤有机碳库分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影响的定量化研究路径:1)深入开展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2)加强“植被-土壤-水-微生物-气候”的系统研究;3)完善不同时空尺度下林火干扰对森林碳库周转过程的定量化研究;4)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植被碳库 凋落物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5 位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吴泽鹏 王振师 李小川 周宇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9-1850,共12页
林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可改变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固持和碳循环过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旨在减缓全球变化的林火管理策略... 林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可改变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固持和碳循环过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旨在减缓全球变化的林火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方面阐述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分别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个方面阐述了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林火干扰类型和林火干扰强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制;阐明了林火干扰对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述了林火干扰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和输出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提高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影响定量化研究的4种路径选择:(1)全面比较研究不同林火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其碳素再分配过程的功能特征;(2)进一步阐明林火干扰通过改变植被结构进而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剖析土壤碳库循环的内在机制;(3)完善不同时空尺度下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周转过程的定量化研究;(4)加强不同林火干扰类型土壤碳库稳定性差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活性有机碳 碳稳定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 被引量:66
8
作者 胡海清 魏书精 +1 位作者 孙龙 王明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75,共19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显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干扰过程是对碳的再分配过程,因而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三者之间...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显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干扰过程是对碳的再分配过程,因而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关系,正确认识气候变化与火干扰的复杂关系及双向反馈作用,以及火干扰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这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火干扰管理策略,提高生态系统管理水平,减少碳排放,促进碳增汇,减缓全球变化速率均有重要意义。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气候变化与火干扰相互影响关系及双向反馈作用,分别从气候变化对火干扰的影响及火干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交互作用,分别从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模型方法在模拟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论述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定量评价模型方法。目前火干扰直接碳排放的模型方法比较完善,而间接影响碳循环的模型方法并不成熟,许多方法局限于定性描述,因此,应进一步探讨集成实地测量、遥感观测和模型模拟的跨尺度火干扰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注重尺度的转换问题。最后,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管理的路径选择,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循环 火干扰 模型模拟 火干扰管理
下载PDF
火烧对不同林型下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9
作者 胡海清 刘洋 +2 位作者 孙龙 蔡体久 宋立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土层土壤都较10~20cm土层土壤优越,火烧没有改变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但相差明显增高。3种林型相比,在对照样地,白桦林土壤通气性优于落叶松林,而在火烧迹地,落叶松林优于白桦林。无论是在对照样地还是火烧迹地,落叶松林土壤的持水量平均值均大于白桦林,而白桦林土壤的平均贮水能力优于落叶松林。总体上看,在研究地区无论是土壤通气性、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白桦林和落叶松林都较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优越。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对3种林型的影响趋势相同,即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平均孔隙度以及土壤持水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3 位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王振师 吴泽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定量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和碳过程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东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 【目的】定量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和碳过程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东省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探讨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林火干扰对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有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P <0.05)。杉木林土壤细根生物量均低于对照样地,变化趋势为重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只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P <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土壤表层和浅层细根生物量(P <0.05)。【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减少幅度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总体随林火干扰强度增加沿土壤剖面递减的幅度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林火干扰后土壤碳密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机制,可为林火干扰后生态系统碳汇管理以及定量评价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林火干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影响机制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树轮火疤塔河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的频度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海清 赵致奎 +1 位作者 王晓春 张远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72-6379,共8页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林区,又是林火的多发区,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都有重要影响。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频繁的森林火灾造成樟子松...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林区,又是林火的多发区,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都有重要影响。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频繁的森林火灾造成樟子松林大面积减少。因此,重建大兴安岭樟子松林火历史,掌握樟子松林火灾规律已显得十分迫切。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蒙克山林场采集了11棵樟子松火疤圆盘,利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重建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蒙克山樟子松林的火灾历史,获得1个以树轮年代学为基础的樟子松火疤年表。利用火历史分析软件得到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间隔期和轮回期分别为24.8a和33a。由火疤年表得到的蒙克山樟子松林火灾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时期:满清中期(1723-1859年)、清末民国时期(1860-1949年)和建国后(1950年至今)。41个火疤记录中早早材火(E)所占比例最大,占全部火疤数目的61%,晚材火(A)、未确定火(U)和休眠季节火(D)则相对较少。大区域性火灾事件平均间隔期为32.5a,最大火灾间隔期为61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兴安岭地区寒温带针叶林火灾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格局及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疤 樟子松 树木年轮 火历史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胡海清 魏书精 +1 位作者 魏书威 孙龙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正确理解气...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正确理解气候变暖、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之间的因果循环关系,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火管理策略、充分发挥林火管理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以及缓解碳排放中的作用均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论述了气候变暖、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之间的逻辑循环关系,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剖析了气候变暖对火干扰的影响,气候变暖背景下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并提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科学有效的林火管理策略与措施,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研究领域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火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 林火管理策略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区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海清 魏书精 孙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9,共11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亦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及大气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区域和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重要...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亦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及大气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区域和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兴安岭野外森林可燃物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利用GIS技术工具,通过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环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计量参数,从林分水平上,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为117870.62t;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379606.01,23425.74,1081.46和758.61t。虽然针阔混交林火烧面积占总过火面积的26.35%,但是碳排放量只占总排放量的13.79%,而2种偃松林型的火烧面积只占总过火面积的29.92%,碳排放量却占总排放量的50.35%,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林火管理策略。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对区域碳平衡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碳排放 含碳气体排放 排放因子 林火管理策略
下载PDF
火干扰后短期白桦林和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海清 吴畏 +4 位作者 岳彩玲 陈婉婷 张冉 李莹 孙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显著的月份均出现在8月(P<0.05),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但火干扰后短期内白桦林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有所下降,落叶松林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白桦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平均值(3.91μmol·m-2·s-1)明显低于对照样地(5.29μmol·m-2·s-1),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同样小于对照样地,4个月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下降。落叶松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4.62μmol·m-2·s-1)高于对照样地(4.18μmol·m-2·s-1),自养呼吸(火烧0.76μmol·m-2·s-1高于对照0.50μmol·m-2·s-1)和异养呼吸(火烧3.86μmol·m-2·s-1高于对照3.67μmol·m-2·s-1)同样大于对照样地,并且4个月的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有所升高;在回归模型中白桦林和落叶松林5 cm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解释土壤总呼吸的82.9%和88.6%,火干扰后白桦林的解释比例为88.8%有所上升,落叶松林为72.9%有所降低。本研究旨在估测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更深入地研究土壤呼吸对火干扰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火干扰 影响因子 典型林型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 被引量:33
15
作者 胡海清 魏书精 孙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373-5386,共14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减少的重要路径之一。森林火灾总碳和含碳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全球的碳平衡和碳循环,以及森林火灾对大气碳平衡的影响机理均有重...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减少的重要路径之一。森林火灾总碳和含碳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全球的碳平衡和碳循环,以及森林火灾对大气碳平衡的影响机理均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又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科学计量该区森林火灾的碳排放量,对了解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和森林资源清查中各林型可燃物载量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并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环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计量参数,从林分水平上计量大兴安岭2001—2010年间森林火灾所排放的总碳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在10a间森林火灾所排放的总碳量为5.36×106t;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1.73×107t、1.10×106t、7.10×104t和3.50×104t。通过分析可知3种兴安落叶松林型(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对该区的碳排放具有重要贡献,占总碳排放量的83.08%,占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83.36%、82.25%、57.96%、81.00%。同时研究表明,该区年均的碳排放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碳排放 排放因子 含碳气体排放
下载PDF
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海清 孙龙 +1 位作者 国庆喜 吕新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8,共7页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947.34hm2,樟子松林2093...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947.34hm2,樟子松林20938.70hm2,针阔混交林142526.95hm2,白桦林168531.57hm2,蒙古栎林1374.97hm2。2)通过MultiC/N3000测定得出各树种地上部分含碳率平均数值,兴安落叶松为42.34%,樟子松为41.20%,白桦为42.01%,山杨为39.21%,蒙古栎为39.79%,2种针叶树平均含碳率为41.77%,3种阔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为40.30%。主要乔木树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值均小于目前国际通用的0.45。3)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类型森林火灾乔木损失生物量为7.31×106~11.57×106t。其中,落叶松林乔木损失量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1.80%~62.38%;其次为白桦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26.53%~26.81%。4)大兴安岭林区20a森林火灾乔木释放碳量为3.04×106~4.78×106t,平均每年释放碳量为1.52×106~2.39×106t,占全国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7.51%~11.81%。各乔木树种中落叶松火灾释放碳的比例最高,约占总释放量的2/3左右;其次为白桦,占总释放量的1/4左右;其他树种释放较少,共占1/12左右。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认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平衡及评价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乔木生物量 碳释放
下载PDF
伊春地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海清 李楠 +1 位作者 孙龙 单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70,共4页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1970—2010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EXCEL、SPSS17.0等工具,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分为1970—1978年的高发期和1980—2010年平稳期...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地区1970—2010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EXCEL、SPSS17.0等工具,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伊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分为1970—1978年的高发期和1980—2010年平稳期两个阶段,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主要火灾类型为一般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轮回期在高发期过后延长,且火灾发生的初始概率下降。总森林火灾次数和人为火次数与面积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和0.349。雷击火次数和面积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095);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通过分析得知,火场质心的位移并不明显;火灾的空间发生位置沿铁路线分布较为明显,而且相对集中,这是由于主要火源是生产用火引起的,同时生活用火也是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春 林火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广东省2种典型针叶林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6 位作者 罗碧珍 魏书精 李小川 王振师 吴泽鹏 周宇飞 刘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森林生物碳库(植被碳库和凋落物碳库)碳密度与碳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林火干扰对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的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有影响,均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植被碳密度(P<0.05).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均表现为乔木最大。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均呈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与乔木碳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林火干扰显著影响乔木和草本碳密度,亦对灌木碳密度产生了影响。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均显著减少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减少幅度增大。[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密度 林火干扰 影响机制 亚热带针叶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典型林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3 位作者 罗斯生 王振师 苏漳文 魏书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准确地模拟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以5种典型林型(分别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和阳坡白桦林)的地表可燃物... 准确地模拟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以5种典型林型(分别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和阳坡白桦林)的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地被可燃物含水率的相关性,用2015年春季防火期实测数据构建了5种不同林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并用2016年春季防火期监测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elson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樟子松林。Simard模型得出5种林分预测结果为:阴坡落叶松林>阴坡白桦林>阳坡白桦林>阴坡白桦落叶松林>阳坡樟子松林。2种模型预测阴坡落叶松的含水率准确率均高于其他4种林分。Nelson模型给出的阴坡落叶松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09,Simard模型给出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0,平均相对误差为0.10,Nelson模型略优于Simard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森林防火提供快速和准确的火险预测预报,进而为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可燃物 含水率 预测模型 典型林型 大兴安岭
下载PDF
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胡海清 张富山 +2 位作者 魏书精 孙龙 王明玉 《森林工程》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是导致土壤碳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火干扰所排放的含碳气体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土壤作为巨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储碳库,其与大...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是导致土壤碳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火干扰所排放的含碳气体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土壤作为巨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储碳库,其与大气碳交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由于土壤的碳储量巨大,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巨大改变,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阐述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并对比各种测定方法;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今后在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 测定方法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