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孙喜燕 宁伟 +2 位作者 王谦 胡潺潺 邸海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249例,手术治疗前均接受ABV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98例和无ALNM组1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BVS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VS超声参数对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ALNM组相比,ALNM组肿瘤最大径更大,肿瘤距乳头距离更近,肿瘤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冠状面汇聚征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病理分级、分子分型以及肿瘤位置、形态、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05、0.628、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70.68%,特异度为83.04%。结论ABVS超声参数有助于预测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是否发生ALNM,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腋窝淋巴结转移 冠状面汇聚征 距乳头距离
下载PDF
RNA干扰UBQLN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潺潺 李青山 +5 位作者 刘兰芳 梁云微 朱翠敏 张晶晶 李爱科 王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观察抑制泛素1(UBQLN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UBQLN1在乳腺癌T47D、BT549、MDA-MB-231、MCF7细胞中相对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蛋白表达;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干扰UBQLN1表达... 目的:观察抑制泛素1(UBQLN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UBQLN1在乳腺癌T47D、BT549、MDA-MB-231、MCF7细胞中相对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蛋白表达;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干扰UBQLN1表达的siRNA(UBQLN1-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组(NC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UBQLN1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UBQLN1-siRNA转染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UBQLN1-siRNA转染48 h的细胞凋亡率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促凋亡蛋白p53和抑凋亡蛋白Survivin、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 (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CF-10A细胞比较,UBQLN1在T47D、BT549、MDA-MB-231、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 01);与NC组比较,UBQLN1-siRNA组UBQLN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Survivin、MMP-2、MMP-9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三组间STAT3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抑制乳腺癌细胞中UBQLN1基因表达可降低乳腺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STAT3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UBQLN1基因 增殖 凋亡 侵袭 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MALAT1靶向微小RNA-206对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潺潺 李青山 +5 位作者 刘兰芳 梁云微 朱翠敏 张晶晶 李爱科 王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靶向调控微小RNA-206(miR-206)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TA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TAM耐药株MCF-7/TAM的MALAT1水平;脂质体法向MCF-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靶向调控微小RNA-206(miR-206)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TA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TAM耐药株MCF-7/TAM的MALAT1水平;脂质体法向MCF-7/TAM细胞转染3条靶向MALAT1的小干扰RNA(si-MALAT1),经QPCR筛选干扰效果最佳的si-MALAT1片段进行后续实验。将MCF-7/TAM细胞分为转染si-MALAT1片段的干扰组、转染无关序列的阴性对照(NC)组和未转染的空白对照(Blank)组,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5μg/ml TAM处理后的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对miR-206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MCF-7/TAM细胞的MALAT1水平高于其亲本MCF-7细胞(P<0.05)。与Blank组和NC组相比,干扰组的MALAT1水平降低至0.372±0.045(P<0.05)。干扰组MCF-7/TAM细胞转染48、72 h的增殖活力低于Blank组和NC组(P<0.05);干扰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8.399±2.032)%和(296.367±10.118)个,低于Blank组的(69.674±4.337)%和(463.062±18.159)个及NC组的(67.526±3.185)%和(472.675±20.941)个(P<0.05);与Blank组和NC组相比,干扰组的MMP-2和MMP-9水平均降低(P<0.05)。Blank组和NC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206 mimics能抑制MALAT1野生型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突变型无影响(P>0.05)。结论MALAT1在乳腺癌TAM耐药株中表达升高,而下调MALAT1水平可增加耐药株的TAM敏感性并抑制侵袭和迁移,可能通过靶向miR-206来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 微小RNA-206(miR-206) 三苯氧胺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miR-14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潺潺 李青山 +5 位作者 刘兰芳 梁云微 朱翠敏 张晶晶 李爱科 王锐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2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142(miR-14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92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68及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BL-100,... 目的观察微小RNA-142(miR-14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92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68及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BL-100,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miR-142。将MDA-MB-231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miR-142模拟物及阴性对照序列,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iR-142,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及迁移实验观察转染后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142相对表达量为0. 35±0. 09,低于癌旁组织中的1. 02±0. 04(P <0. 01)。乳腺癌MCF-7、MDA-MB-231、MDA-MB-468细胞中miR-14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53±0. 05、0. 17±0. 06、0. 19±0. 08,均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BL-100中的1. 01±0. 03(P均<0. 01),且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68中miR-142相对表达量低于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CF-7(P均<0. 01)。转染后观察组MDA-MB-231细胞中miR-142相对表达量为32. 97±1. 89,高于对照组的1. 01±0. 06(P <0. 01)。观察组迁移和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分别为(110±15)、(52±9)个,均低于对照组的(305±27)、(148±16)个(P均<0. 01)。结论 miR-14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且高侵袭性低于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提高乳腺癌细胞中miR-142的表达水平,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细胞 微小RNA-142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潺潺 连相尧 +4 位作者 朱翠敏 李爱科 梁云微 李青山 王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889-891,共3页
目的研究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大分割放疗进行治疗,研究组55例采用大分割放疗联合... 目的研究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单纯采用大分割放疗进行治疗,研究组55例采用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于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5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略有增多,但经对症治疗均有明显好转,患者均可耐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比单纯使用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不能延长中位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大分割放疗 替莫唑胺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癌患者认知功能及前瞻性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潺潺 连相尧 王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癌患者认知功能及前瞻性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100例,在全脑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6个月行总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癌患者认知功能及前瞻性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100例,在全脑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6个月行总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试验(VFT)、数字广度试验(DS)]及前瞻性记忆[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EBPM)、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TBPM)]评估并比较。[结果]放疗后1周患者MMSE、DS、VFT、EBPM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11.294,5.055,3.966,P〈0.05),放疗后1周TBPM与放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放疗前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放疗后MMSE、EBPM明显低于基线水平(P〈0.05),放疗后4个月达谷值,之后逐渐回升,放疗前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MMSE≤26)放疗后MMSE、EBPM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5),放疗后4个月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结论]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癌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前瞻性记忆有一定影响,其中对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损伤较重,放疗后4个月认知功能损伤较显著,放疗前脑转移癌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在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存在单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继发性 脑肿瘤/放射疗法 认知 记忆
原文传递
两种放射治疗分割方案对脑转移瘤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潺潺 连相尧 王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放射治疗分割方案对脑转移瘤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转移瘤患者,根据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DT30Gy/10次全脑放疗2周和... 【目的】研究两种放射治疗分割方案对脑转移瘤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转移瘤患者,根据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DT30Gy/10次全脑放疗2周和DT 10 Gy/5次局部推量1周,B组采用DT 40 Gy/20次全脑放疗4周和DT 20 Gy/10次局部推量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B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放疗结束后S-100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毒性反应Ⅲ级和Ⅳ级所占比例高于A组,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集中在Ⅰ级和Ⅱ级,毒性反应比较轻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瘤患者采用DT 40 Gy/20次全脑放疗4周和DT 20 Gy/10次局部推量2周的放疗方案,疗效较好,患者毒性反应较小,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脑损伤,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剂量分次 脑肿瘤/继发性 脑肿瘤/放射疗法 脑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部位评估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近期认知功能动态变化
8
作者 胡潺潺 连相尧 +2 位作者 刘兰芳 梁云微 王锐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期50-52,55,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颅内转移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颅内病灶主要部位分为A1组(31例,小脑、脑干)、A2组(57例...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颅内转移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颅内病灶主要部位分为A1组(31例,小脑、脑干)、A2组(57例,额叶、颞叶),在放疗前1周、放疗后1~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试验(VFT)、数字广度试验(DS)评估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结果放疗前1周A2组MMSE评分24~26分所占比例高于A1组,A2组MMSE、DS、VFT评分明显低于A1组(P﹤0.05);入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内复查MRI,A1组总有效率为32.26%,A2组为7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4,P=0.002);A1组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3个月MMSE无明显变化(P﹥0.05),A2组患者放疗后MMSE高于放疗前(P﹤0.05),且放疗后1~3个月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全脑放疗对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近期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其中额叶、颞叶部位脑转移癌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颞叶结构及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癌 全脑放疗 不同部位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赤芍总苷对肺癌模型大鼠抑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立广 王军 +4 位作者 胡潺潺 高东齐 白璐 连相尧 张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18-2221,共4页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对肺癌模型大鼠抑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d)]和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d)],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对肺癌模型大鼠抑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d)]和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d)],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左肺叶支气管内一次性灌注致癌碘油液复制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周周一至周五各组大鼠于背iv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iv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6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凋亡相关基因P21、P16 m 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RP、MDR1、P21、P16 m R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6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MRP、MDR1、P21、P16 m R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7%、46.67%、40.00%、13.33%)水平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且赤芍总苷中、高剂量组比阳性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芍总苷可明显抑制肺癌模型大鼠MRP、MDR1、P21、P16基因及P5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肺癌 抑癌相关基因 抑制作用 大鼠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Neuropilin-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卫国 杨小青 +4 位作者 郝世柱 宋纪宁 张鹏东 胡潺潺 王文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mR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NRP-1mRNA的表达与MVD间的相关性,以期了解NRP-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4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mR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NRP-1mRNA的表达与MVD间的相关性,以期了解NRP-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4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NRP-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105标记的新生肿瘤血管,计数MVD值。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39例可见NRP-1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87.0%;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仅3例表达,阳性率为6.7%。大肠癌组织中NRP-1mR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NRP-1mRNA的表达程度随MVD值的增加而升高(r=0.38,P=0.01)。结论:NRP-1可能与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相关,NRP-1mRNA高表达代表着大肠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神经纤毛蛋白-1 微血管密度 CD105 血管生成
下载PDF
150例食管鳞癌Caveolin-1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醒 焦春敬 +1 位作者 李春辉 胡潺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89-3890,3893,共3页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cm以上经病理证实)中Caveolin-1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5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cm以上经病理证实)中Caveolin-1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食管鳞癌组织(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长度密切相关;Caveolin-1和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6,P<0.05)。结论 Caveolin-1与PCNA蛋白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AVEOLIN-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痰样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久丽 肖旭 +3 位作者 朱孝芹 辛春兰 胡潺潺 李国芸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2-985,共4页
目的了解痰样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方法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样分离的135株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达和耐药性,采用PCR实验鉴定其荚膜血清分型及毒... 目的了解痰样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方法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样分离的135株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达和耐药性,采用PCR实验鉴定其荚膜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结果135株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敏感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5%和4.4%;ESBLs阳性率为26.7%,ESBLs阳性菌对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P<0.05)。135株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wzyK2型40株(29.6%),wzyK1型20株(14.8%),wzyK57型15株(11.1%),wzxK54型11株(8.1%),是本次发现的主要荚膜血清型;ESBLs阳性菌与ESBLs阴性菌之间各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株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aerobactin和mrkD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2.2%和89.6%,iroN、fimH、wcaG、p-rmpA的检出率也在70%以上;ESBLs阳性菌aerobactin、iroN、wcaG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ESBLs阴性菌(P<0.05)。结论痰样分离的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临床用药方面应兼顾耐药分析和毒力基因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毒力 基因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振军 杨新艳 +5 位作者 白璐 高东奇 连相尧 胡潺潺 张晶晶 李青山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1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治疗后卡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卡氏评分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肺癌方面,通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对疾病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肺癌 放疗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青山 白璐 +4 位作者 高东奇 张晶晶 连相尧 胡潺潺 张振军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肺癌化疗患者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肺癌化疗患者近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肺癌 化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翠平 胡潺潺 张蓉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肿瘤放化疗科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70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改进护理和管理方法,2010年采用改进的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肿瘤放化疗科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70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改进护理和管理方法,2010年采用改进的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90例)进行护理与管理并将两年导管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14%,其中局部感染4例(5.71%),局部伴血行感染1例(1.43%),2010年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22%,均为局部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科学严密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六部洗手法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医院感染 管理对策
下载PDF
肺腺癌CT表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锐 马彩玲 +2 位作者 久丽 王琼鸽 胡潺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6-310,共5页
探讨肺腺癌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14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中高分化组(Ⅰ级与Ⅱ级)和低分化组(Ⅲ级),分析患者的肺腺癌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1)... 探讨肺腺癌CT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14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中高分化组(Ⅰ级与Ⅱ级)和低分化组(Ⅲ级),分析患者的肺腺癌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高分化组肿瘤最小径、最大径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2)中高分化组肿瘤边缘征象有47.4%出现分叶征,而低分化组有68.5%出现分叶征,二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3)中高分化组26.3%伴有磨玻璃影,而低分化组3.7%伴有磨玻璃影,二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总之,肺腺癌CT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外表完美主义、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对乳腺癌切除患者影响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晓磊 张晶晶 +1 位作者 陈盼盼 胡潺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对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路径。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251例作为受访对象,调查其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 目的:调查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对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路径。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251例作为受访对象,调查其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水平。结果: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外表完美主义得分为49.36±5.22、社交外表焦虑得分为58.72±6.21、负面评价恐惧得分为47.46±7.27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为187.12±26.18,外表完美主义、社交外表焦虑、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之间互相呈显著正相关性。负面身体自我对社交外表焦虑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为0.321(95%CI:0.149~0.449)。外表完美主义对社交外表焦虑直接效应路径系数为0.314,负面评价恐惧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路径系数为0.144(95%CI:0.085~0.228),负面身体自我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路径系数为0.132(95%CI:0.078~0.217),负面评价恐惧与负面身体自我的链式中介效应路径系数为0.067(95%CI:0.045~0.128)。结论: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具有较高外表完美主义水平,其能直接影响其社交焦虑,而负面评价恐惧、负面身体自我在其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切除 负面身体自我 负面评价恐惧 外表完美主义 社交外表焦虑
原文传递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放疗患者中医症候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军 杨新艳 +5 位作者 白璐 高东奇 张晶晶 连相尧 胡潺潺 李青山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中医症候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中...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中医症候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中医症候群参芪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迪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组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在自汗及眩晕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其在治疗肺气虚弱证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艾迪注射液,可作为临床治疗肿瘤的辅助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肺癌 放疗
下载PDF
过表达BTG2增强人肺腺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东娟 吕喜英 +4 位作者 林萍萍 赵继伟 党春艳 胡潺潺 朱翠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0-1528,共9页
在肺癌类型中,肺腺癌占大多数,其总体生存率差,BTG2是抗增殖基因家族的一员,属于BTG/TOB家族。许多研究表明,B细胞易位基因2(BTG2)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但其在肺腺癌放疗敏感性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肺腺癌组... 在肺癌类型中,肺腺癌占大多数,其总体生存率差,BTG2是抗增殖基因家族的一员,属于BTG/TOB家族。许多研究表明,B细胞易位基因2(BTG2)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但其在肺腺癌放疗敏感性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肺腺癌组织样本及在线数据库,探究BTG2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表达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提示在具有放疗抗性的肺腺癌患者中,BTG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在肺腺癌细胞系中,BTG2能对放疗产生响应,其在肺腺癌患者中的低表达状态与不良的预后相关(P<0.05);在人肺腺癌A549和H1299细胞系中转染过表达BTG2(OE-BTG2)慢病毒,通过克隆形成检测过表达BTG2对肺腺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实验证实过表达BTG2可显著增强A549和H1299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P<0.05);并进一步通过WB、免疫组化检测BTG2及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证实:过表达BTG2可显著增加A549和H1299细胞辐射后的凋亡水平。最后通过裸鼠成瘤试验检测BTG2在活体中对肺腺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提示:在动物实验中,过表达BTG2可显著增强肺腺癌的辐射敏感性(P<0.05)及增加辐射后BAX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BTG2在肺腺癌组织中处于低表达状态,并且与不良的临床预后紧密相关,过表达BTG2可促进凋亡过程,增加人肺腺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能为克服肺腺癌的辐射抗性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B细胞易位基因2 辐射敏感性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