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MEA法联合ECRS法在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效果
1
作者 胡瑞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8-0021,共4页
分析FMEA法联合ECRS法在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效果,探讨ICU有效多重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控制的组合方式形成系统思路,为ICU耐药菌株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数据。方法 2023年3月开始,我院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对于IC... 分析FMEA法联合ECRS法在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效果,探讨ICU有效多重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控制的组合方式形成系统思路,为ICU耐药菌株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数据。方法 2023年3月开始,我院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对于ICU多重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情况开展循证分析并了解高风险点,并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这些风险内容进行序列评估,筛选出优先风险数值较高的模式作为感染高风险点,根据筛选出的高风险点开展真因分析,结合ECRS法对于高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住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ICU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探讨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础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ECRS法管理模式。探讨两组ICU多重耐药菌株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护满意程度、感染防控教育知晓程度。结果 观察组经过FMEA法确定的高风险因素包含隔离措施单一、床单元消毒不到位、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新入人员感染防控知识水平低、消毒不及时。观察组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3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医护满意程度(97%)高于对照组(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感染防控教育知晓程度(97%)高于对照组(8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FMEA法联合ECRS法在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耐药菌株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护在耐药菌株控制方面的满意程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医护感染防控教育的知晓程度。二者之间的联合管理有利于提升医院感染控制的执行力和防控水平,进一步发挥组合效应,结合耐药菌株感染的薄弱点进行有效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法 ECRS法 ICU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下载PDF
经选择性血浆分离器行人工肝治疗低血小板计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李守娟 王丽 +8 位作者 周明 吴蓓 王磊 段萌 廖洪帆 胡瑞晴 胡朝霞 朱丽 胡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对不同分层血小板计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采用Evacure-4A膜型选择性血浆分离器行人工肝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科住院的302例低血小板计... 目的对不同分层血小板计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采用Evacure-4A膜型选择性血浆分离器行人工肝治疗,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科住院的302例低血小板计数ACLF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将其分为3组:A组(血小板计数:25×10^(9)/L~50×10^(9)/L)101例;B组(血小板计数:51×10^(9)/L~80×10^(9)/L)98例;C组(血小板计数:81×10^(9)/L~100×10^(9)/L)103例。所有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包括血浆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计量资料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88.74%(268/302)患者人工肝治疗后临床症状呈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各组患者肝功能ALT(t值分别为14.755、21.614、15.965)、AST(t值分别为11.491、19.301、3.919)、TBil(t值分别为19.182、17.486、21.75)较治疗前均呈不同程度下降(P值均<0.001);INR呈不同程度缩短(t值分别为3.497、3.327、4.358,P值均<0.05)。使用Evacure-4A膜型选择性血浆分离器行人工肝治疗后,A、B、C组血小板计数分别由治疗前(37.73±6.27)×10^(9)/L、(66.97±7.64)×10^(9)/L、(93.82±5.38)×10^(9)/L降至治疗后(36.59±7.96)×10^(9)/L、(62.59±7.37)×10^(9)/L、(85.99±12.49)×10^(9)/L,其中B、C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2.993、8.240,P值均<0.001),A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人工肝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治疗能改善ACLF患者的肝功能及INR,使用Evacure-4A膜型选择性血浆分离器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对血小板的影响较小,治疗血小板明显低下ACLF患者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苦参碱调控JAK2/STAT3通路影响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丽 胡朝霞 胡瑞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究苦参碱通过介导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MHCC97-H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苦参碱组(0.125、0.25、0.5、1和2 mg/mL苦... 目的探究苦参碱通过介导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MHCC97-H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苦参碱组(0.125、0.25、0.5、1和2 mg/mL苦参碱),AG490组(10μmol/L 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抑制剂组(0.5 mg/mL苦参碱和10μmol/L AG490),干预24 h。MHCC97-H细胞活力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EMT相关因子mRNA表达采用RT-qPCR法测定;蛋白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25、0.25和0.5 mg/mL苦参碱组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1和2 mg/mL苦参碱组和AG490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其中0.5 mg/mL苦参碱组MHCC97-H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和p-JAK2/JAK2、p-STAT3/STAT3、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及纤连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钙粘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加入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后,抑制剂组显著加剧了苦参碱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能力(P<0.05)。结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的信号转导来抑制MHCC97-H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肝癌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胰岛素瘤诊疗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瑞晴 王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2期362-366,共5页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估计年发病率约1-3/百万人,为临床的少见肿瘤[1]。约90%为单发、良性、直径<2cm,绝大多数位于胰腺内且均匀分布于胰腺的头、体、尾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与肿瘤细胞不...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估计年发病率约1-3/百万人,为临床的少见肿瘤[1]。约90%为单发、良性、直径<2cm,绝大多数位于胰腺内且均匀分布于胰腺的头、体、尾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与肿瘤细胞不适当分泌胰岛素相关,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是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2]。由于可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严重者甚可危及生命,因此需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EUS 影像学检查 良性肿瘤 低血糖症状 肿瘤定位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基层医院ICU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瑞晴 朱燕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于医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ICU患者90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管理方法)与试验组(45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2018.6~2020.6... 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于医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ICU患者90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管理方法)与试验组(45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2018.6~2020.6为对照组,2020.7~2022.6为试验组,对比干预后两组管理效果、管理质量评分等。结果 试验组管理效果、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卫生指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ICU感染控制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效果显著,不仅稳定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还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使得ICU各项管理指标均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患者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突发传染病 管理效果
下载PDF
某矿采煤工人肺通气功能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秦天榜 钱庆增 +9 位作者 沈福海 李翠兰 孙志谦 胡瑞晴 袁聚祥 王东 肖淑玉 宋英利 华正兵 郑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为了解某煤矿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情况,探讨接尘对肺功能的影响,选取某煤矿采煤工299名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3名该矿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统一进行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排除吸烟因素后,接触煤尘能使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增... 为了解某煤矿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情况,探讨接尘对肺功能的影响,选取某煤矿采煤工299名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3名该矿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统一进行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排除吸烟因素后,接触煤尘能使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增高。提示,采煤工的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工龄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接尘工人的肺通气功能随接尘工龄的增长而减低,接尘时间越长,工人的肺功能改变也就越明显,其肺功能损伤的程度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功能 肺通气 采煤工人 接尘工龄
原文传递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皮肤表面消毒效果及对皮肤刺激性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印川 王庆丰 +2 位作者 苗勤 许静 胡瑞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547-4550,共4页
目的研究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人体携带自然菌、致病菌的杀灭作用效果及对皮肤刺激性,证明可应用于术前皮肤消毒。方法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试验方法,对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进行微生物杀灭试验... 目的研究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人体携带自然菌、致病菌的杀灭作用效果及对皮肤刺激性,证明可应用于术前皮肤消毒。方法根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试验方法,对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进行微生物杀灭试验,以得出实验样品对人体携带常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通过皮肤模拟现场试验得出实验样品对人体表面菌的杀灭效果,对实验对象进行手部皮肤不良反应实验,探究其在皮肤刺激性方面的评价。结果经过3次平行操作,原液中和剂第1、2组没有菌,第3~5组菌落数相似,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500mg/L中和剂第1组无菌落生长,第2、5组均有生长,且第2组较少;消毒剂原液对本试验选取的3种病原菌繁殖体分别作用0.5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皮肤表面涂擦消毒作用1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04(1.85~2.85);皮肤刺激实验显示样品在降低乙醇消毒剂带来的刺激感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2%葡萄糖氯己定醇消毒液对皮肤表面自然菌及致病菌的杀灭效果良好,且明显降低对皮肤刺激,可应用于术前皮肤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氯己定醇 皮肤 术前消毒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术前皮肤消毒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印川 王庆丰 +2 位作者 苗勤 许静 胡瑞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763-4765,共3页
目的对于不同清洗方法之后的术前皮肤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证明术前抗菌沐浴的必要性。方法从动物实验、皮肤现场实验、临床观察统计3个方面对3种清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抗菌皂液进行清洗后再消毒对于普通皮肤表面细菌和致... 目的对于不同清洗方法之后的术前皮肤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证明术前抗菌沐浴的必要性。方法从动物实验、皮肤现场实验、临床观察统计3个方面对3种清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抗菌皂液进行清洗后再消毒对于普通皮肤表面细菌和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对比使用肥皂水清洗组和清水冲洗组均有明显的提高。动物模拟手术实验中,抗菌皂液清洗组术后愈合过程中无感染,手术伤口均正常愈合,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他两组均有少量感染现象。人体皮肤模拟现场实验中,使用肥皂水清洗和使用抗菌皂液清洗后消毒效果均好于仅使用清水清洗后消毒的效果,抗菌皂液清洗后5h对皮肤表面细菌仍然有作用,且消毒效果最好。临床观察表明,实施术前抗菌沐浴后感染率稍有下降,由3.8%下降至0.9%。结论术前抗菌沐浴可以提高术前皮肤消毒的效果,是一种简单经济易行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清洗 术前抗菌沐浴 术前消毒 抗菌皂液
原文传递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探究
9
作者 朱燕燕 胡瑞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73-76,共4页
探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ICU医务人员11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干预前(n11)与干预后(n11),2020年1月~2020年12月设为干预前,采用常规干预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 探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ICU医务人员11例,将其依照时间段分为干预前(n11)与干预后(n11),2020年1月~2020年12月设为干预前,采用常规干预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设为干预后,采用感染预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效果、医疗人员综合素质、管理质量评分、医务人员认知率以及卫生指标合格率。结果 干预后护理效果、医疗人员综合素质、管理质量评分以及卫生指标合格率均优于干预前,并且医务人员认知率高于干预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ICU感染控制中实施感染预防干预效果显著,不仅稳定提升整体护理水平,还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率,使得ICU各项管理指标均得到大幅度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预防干预 突发传染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