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冷却剂对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陶鑫 梁立振 +5 位作者 王宾 钱玉忠 吴亮亮 肖金龙 孟献才 胡纯栋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源作为聚变中性束注入(NBI)加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会影响装置真空,还会导致等离子体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对射频功率馈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放电腔体进行冷却。设计了双层...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源作为聚变中性束注入(NBI)加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仅会影响装置真空,还会导致等离子体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对射频功率馈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放电腔体进行冷却。设计了双层玻璃筒放电腔体以实现对放电腔体的主动冷却,并定量研究了不同冷却剂(去离子水、纯净水、氟化液等)情况下对ICP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层玻璃筒中间层主动通入冷却剂能够有效避免等离子体热负荷对放电腔体真空度的影响。采用氟化液作为冷却剂时,等离子体阻抗值最低,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提升最大,较采用去离子水和纯净水最大高出约15.3%和18%。通过比较冷却剂的体积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发现,冷却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等效阻抗的变化呈现出负相关性,即在放电腔体温度不变情况下,相对介电常数越低等效阻抗也越低,等离子体密度也越高。实验结果对于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放电腔体的设计及冷却剂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 冷却剂 氟化液 阻抗特性 相对介电常数
下载PDF
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的D-D中子源设计研究
2
作者 李旭 廖晨伦 +6 位作者 谢亚红 曹小岗 洪兵 梁立振 顾玉明 胡纯栋 孟献才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3期336-342,共7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技术的紧凑型氘氘(D-D)中子源,其设计中子产额为1×10^(9)s^(-1)。该D-D中子源已经进行了800 h以上的测试,系统可重复稳定运行。早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打火频率高、中子产额低,长时间放电后...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永磁微波离子源钛自成靶技术的紧凑型氘氘(D-D)中子源,其设计中子产额为1×10^(9)s^(-1)。该D-D中子源已经进行了800 h以上的测试,系统可重复稳定运行。早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打火频率高、中子产额低,长时间放电后反向电子会烧蚀Al2O3陶瓷窗,导致微波耦合困难,氘等离子体无法点亮。通过在等离子体腔室中添加氮化硼(BN)保护片以及在钛靶与高压电极之间增加电子抑制电阻,有效抑制了Al2O3陶瓷窗的损伤。通过对等离子体电极孔径的优化和降低腔室压力,降低了打火频率,提高了中子的产额。系统优化后,氘离子能量为70 keV、束流强度为5 mA时,中子产额达到了2.0×10^(8)s^(-1)。在氘离子能量为97 keV、束流强度为6.6 mA时,系统中子产额达到5.2×10^(8)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离子源 氘氘核反应 钛自成靶 中子源
下载PDF
基于TDLAS的气体检测技术对比与分析
3
作者 柳山虎 吴勇 +3 位作者 梁立振 谢亚红 韦江龙 胡纯栋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根据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测量气体浓度的基本原理,对三种主要测量方法,即直接吸收光谱技术(DAS)、波长调制技术(WMS)、频率调制光谱技术(FMS)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TDLAS技术的应用情况,分别将系统组成、技术要点、检测... 根据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测量气体浓度的基本原理,对三种主要测量方法,即直接吸收光谱技术(DAS)、波长调制技术(WMS)、频率调制光谱技术(FMS)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TDLAS技术的应用情况,分别将系统组成、技术要点、检测极限、系统成本和适用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气体检测 检测限
下载PDF
大面积单激励器射频离子源等离子体均匀性分析
4
作者 杨立鑫 陈俞钱 +3 位作者 谢亚红 彭旭峰 梁立振 胡纯栋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分布均匀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射频离子源驱动器尺寸和引出区尺寸2个方面对单驱动射频离子源放电室进行设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均匀度的增长幅度随驱动器尺寸的大小变化比较缓慢。根据不同驱...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分布均匀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射频离子源驱动器尺寸和引出区尺寸2个方面对单驱动射频离子源放电室进行设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均匀度的增长幅度随驱动器尺寸的大小变化比较缓慢。根据不同驱动器尺寸电子密度分布研究结果,在引出区尺寸为320 mm时,电子均匀度能够满足90%的要求。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出区尺寸为320 mm时电子分布均匀且均匀度>90%,并与模拟结果相吻合。因此,为使得等离子体分布均匀度能够达到要求,离子源放电室底部引出面附近引出区尺寸应该设计为3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离子源 驱动器尺寸 引出区尺寸 电子均匀度
下载PDF
大面积射频离子源等离子体激励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俞钱 苏国建 +1 位作者 谢亚红 胡纯栋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NBI)加热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最重要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大面积强流射频(Radio frequency)离子源是高功率NBI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获得高密度、均匀的等离子体,在单激励器射频离子源研究的基础上... 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NBI)加热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最重要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大面积强流射频(Radio frequency)离子源是高功率NBI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获得高密度、均匀的等离子体,在单激励器射频离子源研究的基础上对双激励器射频离子源的结构和等离子体激励特性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射频离子源不同结构和参数对等离子体产生的影响,包括射频激励器间距、扩展室深度、射频功率以及放电气压等。研究结果可为大面积射频离子源的研制和多激励器射频负离子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 射频离子源 均匀性 模拟分析
下载PDF
无氧铜表面玻璃绝缘层烧制工艺研究
6
作者 吴亮亮 梁立振 +5 位作者 钱玉忠 吕迅 许吉禅 孟献才 陶鑫 胡纯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解决天线内置型射频等离子体中无氧铜线圈的匝间绝缘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在无氧铜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工艺,并详细研究该工艺中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粘结剂、烧制温度等因素对玻璃绝缘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无氧铜表面进行酸... 为解决天线内置型射频等离子体中无氧铜线圈的匝间绝缘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在无氧铜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工艺,并详细研究该工艺中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粘结剂、烧制温度等因素对玻璃绝缘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无氧铜表面进行酸洗预处理相对于碱洗能够显著提高低温釉料在铜表面的润湿性,减少绝缘层表面“孔隙”的产生;同时添加适量的Na_(2)SiO_(3)·5H_(2)O粘结剂能够改善玻璃绝缘层与铜表面的界面结合效果,并提高玻璃绝缘层表面的硬度;此外,绝缘层表面硬度随着烧制温度的升高逐步提高,且绝缘层表面的“孔隙”数量逐步减少;最终根据该工艺制备了表面烧制玻璃绝缘层的无氧铜线圈天线,实现了长时间的放电维持,有效解决了放电过程中匝间的绝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绝缘层 低温釉 表面处理方式 粘结剂 烧制温度
下载PDF
CRAFT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系统400 keV加速器束流光学特性分析
7
作者 崔庆龙 韦江龙 +3 位作者 谢亚红 梁立振 谢远来 胡纯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76,共7页
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NNBI)系统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开展NNBI相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为未来聚变堆NNBI系统的研制与运行积累经验。加速器的束流光学特性决定着最终形成束流的发散性,进而影响... 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NNBI)系统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开展NNBI相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为未来聚变堆NNBI系统的研制与运行积累经验。加速器的束流光学特性决定着最终形成束流的发散性,进而影响着束流在加速器和束线中的传输效率,这对NNBI系统的高功率、高能量、长脉冲运行至关重要。为此,采用IBSimu离子束流模拟程序对目前CRAFT NNBI的400 keV加速器电极系统的物理设计进行束流光学特性分析与评估。目前该套电极结构的设计与ITER负离子源类似,束发散的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在负离子束流密度较高时(100~300 A/m^(2)范围内),具有更小束发散角;引出距离(5~7 mm范围内)和加速距离(88~110 mm范围内)的适当增加,也呈现出束发散角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 负离子源 静电加速器 束流光学 束流发散
下载PDF
CFETR N-NBI验证样机恒温供水系统的设计
8
作者 邑伟 胡纯栋 +10 位作者 谢远来 谢亚红 刘伟 韦江龙 顾玉明 梁立振 陶玲 崔庆龙 赵远哲 蒋才超 许永建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通过分析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基于负离子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N-NBI)验证样机中等离子体电极的工况,确定了其恒温供水的技术参数,设计出了CFETR N-NBI验证样机恒温供水系统。
关键词 CFETR N-NBI CS 等离子体电极 温度
下载PDF
大面积负离子束源磁过滤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谢亚红 谢俊炜 +6 位作者 韦江龙 顾玉明 蒋才超 潘军军 许永建 谢远来 胡纯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中性束注入是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中重要的辅助加热手段。大面积负离子源是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核心部件。在负离子源工作过程中,负离子的电子结合能非常小(约0.75e V),极易被高能电子破坏。为此需要设计过滤磁场降低电子温度,减少负离子的... 中性束注入是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中重要的辅助加热手段。大面积负离子源是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核心部件。在负离子源工作过程中,负离子的电子结合能非常小(约0.75e V),极易被高能电子破坏。为此需要设计过滤磁场降低电子温度,减少负离子的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伴随引出的电子。根据大面积负离子束源的机械结构,分别设计了永磁体产生过滤磁场和利用等离子体电极(PG)电流产生磁场两种磁过滤器结构;通过有限元算法对产生的过滤磁场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完成了大面积负离子束源过滤磁场的研制。在负离子束源测试平台开展实验测试,引出区电子温度从5eV降至1eV。这个结果初步验证了大面积负离子束源的过滤磁场的性能,为大面积负离子束源的研制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磁场 中性束注入 等离子体电极 负离子束源
下载PDF
强流离子源灯丝电源设计与分析
10
作者 潘军军 刘智民 +3 位作者 蒋才超 刘胜 陈世勇 胡纯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灯丝电源是中性束注入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其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特性要求,提出了带平衡电抗器双反星形整流电路的拓扑结构的电源设计方案。该拓扑结构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相比较在采用相同器件下可达到更高功... 灯丝电源是中性束注入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其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特性要求,提出了带平衡电抗器双反星形整流电路的拓扑结构的电源设计方案。该拓扑结构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相比较在采用相同器件下可达到更高功率,减少交流侧输入电流谐波并提高功率因素。分析了该拓扑结构下整流输出特性和所含的谐波分量,根据设计指标计算了整流变压器和平衡电抗器的相关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拓扑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器 强流离子源 灯丝电源 隔离变压器 双反星形
下载PDF
强流离子源光腔衰荡光谱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纯栋 焉镜洋 +1 位作者 王艳 梁立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351,共6页
强流离子源是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器的核心部件,为了满足未来对高能量离子束中性化效率的要求,负离子源成为中性束注入系统的首选。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是一种超高灵敏探测吸收光谱技术。在强流负离子源中... 强流离子源是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器的核心部件,为了满足未来对高能量离子束中性化效率的要求,负离子源成为中性束注入系统的首选。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是一种超高灵敏探测吸收光谱技术。在强流负离子源中,利用氢负离子的光致剥离过程,CRDS可以用来测量氢负离子的绝对积分密度。与激光光致剥离法与光学发射光谱法相比,CRDS具有不受电磁干扰、不依赖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强流离子源负离子密度测量所用CRDS系统由激光器、光学谐振腔、光电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本文根据CRDS测量氢负离子密度的原理,详细推导了氢负离子密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氢负离子密度测算表达式;然后,结合强流离子源实验室应用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各部分装置的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最后,介绍了CRDS技术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日本国立聚变科学研究所、意大利Consorzio RFX研究所强流负离子源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源腔气压、源功率等源参数会影响氢负离子密度;铯的注入可以将氢负离子密度从1016 m-3量级提高到1017 m-3量级;同时,日本NIFS的实验结果证明氢负离子密度与引出电流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腔衰荡光谱 氢负离子 强流离子源
下载PDF
EAST中性束穿透损失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纯栋 张为堂 +2 位作者 许永建 刘胜 于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2-266,共5页
中性束注入(NBI)是托卡马克装置四种辅助加热手段(中性束注入、低杂波、离子回旋段波、电子回旋段波)中加热效率最高、物理机制最清楚的一种等离子体加热技术,是国际聚变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为了探究EAST-NBI的穿透损失... 中性束注入(NBI)是托卡马克装置四种辅助加热手段(中性束注入、低杂波、离子回旋段波、电子回旋段波)中加热效率最高、物理机制最清楚的一种等离子体加热技术,是国际聚变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为了探究EAST-NBI的穿透损失,通过对穿透损失率产生原理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具体硬件电路框图和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具体做法首先通过对离子源束斑内中心点热电偶进行定量标定的方法作为穿透损失计算的标准。通过石墨瓦上热电偶单位能量下的温升与标定热电偶的温升之比来对穿透损失率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束能范围内,穿透损失率随着注入束能的增加而线性增长,穿透损失率随着等离子体密度增长呈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损失率 束能 束斑 标定热电偶
下载PDF
离子源高压端信号取样测量电路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纯栋 田中俊 刘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2,共4页
在对离子源电参数进行测量时,由于现场环境较复杂,干扰源多,故对其高压信号取样隔离部分的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其抗干扰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测量离子源弧压为例,针对干扰特性设计了电阻、电容并联的分压取样电路,利... 在对离子源电参数进行测量时,由于现场环境较复杂,干扰源多,故对其高压信号取样隔离部分的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其抗干扰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测量离子源弧压为例,针对干扰特性设计了电阻、电容并联的分压取样电路,利用同轴电缆实现隔离屏蔽,利用差分方式进行信号采集输入以减小噪声干扰,使信号经取样隔离后具有较低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系统 离子源 高压端 取样 屏蔽隔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纯栋 姚秀鸾 余增亮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23-328,共6页
本文讨论了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动态分析仪的物理方案及参量设计,提出了由微波(2.45GHz)激发等离子体,放电室尺寸远小于TE或TM谐振模式的ECR离子源模式,采用永久磁铁的会切场磁场位形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利用二电极引出系统引出N^... 本文讨论了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动态分析仪的物理方案及参量设计,提出了由微波(2.45GHz)激发等离子体,放电室尺寸远小于TE或TM谐振模式的ECR离子源模式,采用永久磁铁的会切场磁场位形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利用二电极引出系统引出N^+离子流密度高达16mA/cm^2,总离子流1.1mA。通过聚焦,离子束斑直径为0.2mm,并进行了离子束与洋葱表皮细胞相互作用情况显微观察与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cong 表皮 细胞形态 离子注入
原文传递
CFETR中性束注入系统概念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纯栋 梁立振 +7 位作者 谢远来 谢亚红 韦江龙 顾玉明 蒋才超 许永建 赵远哲 陈玉庆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为了满足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对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的要求,从总体布局、束传输系统、束源系统三方面进行了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概念设计。利用参数计算的方法,根据聚变等离子体的要求明确了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基本布局... 为了满足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对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的要求,从总体布局、束传输系统、束源系统三方面进行了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概念设计。利用参数计算的方法,根据聚变等离子体的要求明确了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基本布局;利用束传输空间分布程序评估了束传输性能,确定了各功能部件的空间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束源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引出系统布局方式,结合当前研发进展,明确了束源的基本技术方案。由此完成了中性束注入系统参数指标、束传输关键尺寸、束源性能指标等设计要求,为后续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中性束注入 束源 束传输
下载PDF
EAST-NBI主低温冷凝泵辐射传热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纯栋 程斌 +5 位作者 谢远来 韦江龙 陶玲 马长城 杨思皓 邑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08,共7页
中性束注入器(NBI)主低温冷凝泵为J字型内置式,其防辐射挡板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结构参数对辐射传热量及抽速的影响。本文选用蒙特卡罗方法追踪每份热辐射,以求解辐射传热量,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辐射传热量与防辐射挡板结构参数之间的... 中性束注入器(NBI)主低温冷凝泵为J字型内置式,其防辐射挡板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结构参数对辐射传热量及抽速的影响。本文选用蒙特卡罗方法追踪每份热辐射,以求解辐射传热量,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辐射传热量与防辐射挡板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发射率、防辐射挡板结构单元的高度对低温冷凝板的辐射传热量影响较大,而结构单元的边界形状对辐射传热量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将为EAST-NBI主低温冷凝泵的优化提供依据并可为类似J字型内置式低温冷凝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凝泵 辐射传热量 蒙特卡罗 NBI
下载PDF
EAST-NBI低温真空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纯栋 郎嘉琪 +3 位作者 谢远来 王铭翔 陶玲 NBI团队 《真空》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产生并维持中性束生成与传输过程所要求的洁净真空压力分布环境,设计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简称EAST)的中性束注入器(Neutral Beam Injector,简称NBI... 为了产生并维持中性束生成与传输过程所要求的洁净真空压力分布环境,设计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简称EAST)的中性束注入器(Neutral Beam Injector,简称NBI)的低温真空系统。对低温真空系统的总体布局、低温冷凝屏的结构设计、冷却方式与冷量供应、运行温度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低温真空系统能满足EAST的NBI(简称EAST-NBI)对洁净真空压力分布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真空系统 差分抽气 低温冷凝屏 中性束注入器
原文传递
强流双潘宁离子源弧特性研究
18
作者 胡纯栋 张晓东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针对22cm双潘宁离子源,研究了其弧流与放电调节参数的关系以及二次进气的效果,确定了拉长弧流脉宽、提高弧流强度与稳定性、达成离子源合适工作状态的措施,为获得高品质的弧流提供了依据。离子源弧特性测试研究结果对提高强流离子源的... 针对22cm双潘宁离子源,研究了其弧流与放电调节参数的关系以及二次进气的效果,确定了拉长弧流脉宽、提高弧流强度与稳定性、达成离子源合适工作状态的措施,为获得高品质的弧流提供了依据。离子源弧特性测试研究结果对提高强流离子源的工作性能以实现NBI系统强流准稳态运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特性 潘宁离子源 弧流 中性束注入器
下载PDF
中性束注入器低温真空空间气体温度分布模拟研究
19
作者 胡纯栋 郎嘉琪 +3 位作者 谢远来 王铭翔 张照元 NBI团队 《真空》 CAS 2020年第5期75-78,共4页
中性束的生成与传输过程需要真空梯度分布环境,准确掌握真空室内的真空度及其分布对中性束的调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低温真空空间不同区域的器壁温度影响,真空室内空间气体温度具有特定的分布特性,该特性对准确测量并最终确定... 中性束的生成与传输过程需要真空梯度分布环境,准确掌握真空室内的真空度及其分布对中性束的调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低温真空空间不同区域的器壁温度影响,真空室内空间气体温度具有特定的分布特性,该特性对准确测量并最终确定其真空度有关键性影响。本文基于Molflow软件模拟分析了全超导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器(EAST-NBI)真空室内的气体分子碰撞频度和气体分子数密度分布,获得了真空空间不同区域的气体温度分布,为根据温度分布修正特定真空测量点的测量结果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真空度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 真空梯度 Molflow软件 气体温度
原文传递
射频离子源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胡纯栋 骆翠萍 +2 位作者 蒋才超 谢亚红 赵远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优质的算法是产生高品质数据处理模块的关键,数据处理模块作为长脉冲射频离子源数据智能分析与自动存储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性能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在数据采集系统及长脉冲射频离子源数据智能分析与自动存储系... 优质的算法是产生高品质数据处理模块的关键,数据处理模块作为长脉冲射频离子源数据智能分析与自动存储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性能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在数据采集系统及长脉冲射频离子源数据智能分析与自动存储系统基本完备的基础上,针对长脉冲射频离子源在研制和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脉冲型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得出数据的特性,设计和实现了"频域分析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已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台上测试使用的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了可靠性检测及算法性能评估,最终达到了有效值准确获取、软件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模块 频域分析算法 可靠性检测 性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