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少沂 杜为平 +4 位作者 胡豪畅 成绩 朱云云 皇甫宁 周宏林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3期255-257,2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的226例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每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的226例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每组113例。两组患者予以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后,分别给予不同的维持剂量(60、90 mg)持续12个月,同时联合应用Ⅰ类推荐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P2Y12反应单位(PRU)以及1年内有效性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PRU为(85.23±21.15)U,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的(54.96±15.22)U(P<0.05)。低剂量组患者安全性终点事件合计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5%、11.5%,低于标准剂量组的34.5%、24.8%(均P<0.05),HR值及95%CI分别为0.564(0.351~0.905)、0.464(0.254~0.849);两组患者大出血事件及有效性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且能降低小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血小板抑制剂 替格瑞洛 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健 杜为平 +5 位作者 周宏林 林少沂 沈才杰 胡豪畅 胡颖楚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0期1188-1190,共3页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204例,比较他汀和PCSK9抑制剂使用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他汀组与PCSK9抑制剂组三酰甘油(TG)、总胆...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204例,比较他汀和PCSK9抑制剂使用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他汀组与PCSK9抑制剂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CSK9抑制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他汀组高(P<0.05)。治疗3个月,他汀组总胆固醇、LDL-C、TG均显著降低(P<0.05)。且在PCSK9抑制剂组中,使用依洛尤单抗3个月患者总胆固醇、LDL-C、TG均显著降低。然而,HDL-C及Lp(a)在使用他汀或PCSK9抑制剂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PCSK9抑制剂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他汀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有助于高危患者的血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 血脂水平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成绩 胡豪畅 +2 位作者 林少沂 苏嘉 陈晓敏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密切相关。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世界上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对于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表...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密切相关。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世界上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对于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中同样存在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显示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律失常
下载PDF
DNA羟甲基化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胡颖楚 胡豪畅 +1 位作者 林少沂 陈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2-640,共9页
DNA羟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见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和染色体10/11易位(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家族蛋白的异常改... DNA羟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见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 5hmC)和染色体10/11易位(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家族蛋白的异常改变,提示这些心血管疾病与DNA羟甲基化的调控密切相关。DNA羟甲基化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危险因素如衰老、性别、高血压和吸烟存在一定关联,并且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相关。本文综述了DNA羟甲基化和TET家族蛋白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提供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羟甲基化 动脉粥样硬化 5hmC TET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舒甜 胡豪畅 +2 位作者 沈才杰 林少沂 陈晓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1/500~1/200。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基因的1500种突变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致病基因变异连同修饰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等...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1/500~1/200。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基因的1500种突变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致病基因变异连同修饰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发挥作用,使得疾病表型极具异质性,临床表现上从无任何症状到心源性猝死均可发生,病理表型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及纤维化、心肌缺血等。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究HCM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并基于遗传背景对HCM的治疗方法进行研发。本文以HCM基因型–表型的关联为重点,从HCM的致病基因、关联影响因素和最新治疗手段等多方面综述了HCM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HCM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向提供遗传学方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致病基因 表型 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栓策略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泓臻 胡豪畅 +2 位作者 沈伟 林少沂 陈晓敏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针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症状明显但不耐受外科换瓣手术患者的一种替代疗法。随着TAVR适应证的不断扩充,优化TAVR患者术后管理方案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重要。血栓相关事件是TAVR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但目...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针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症状明显但不耐受外科换瓣手术患者的一种替代疗法。随着TAVR适应证的不断扩充,优化TAVR患者术后管理方案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十分重要。血栓相关事件是TAVR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关于TAVR术后抗栓策略并未完全统一,因此本文就TAVR术后抗栓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血栓相关事件 抗栓策略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沈伟 胡豪畅 +2 位作者 陈泓臻 林少沂 陈晓敏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心脏起搏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电-机械失同步会增加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生理性起搏通过直接夺获传导系,带来更好的心室收缩同步性。房室结以下,希氏束起搏(HBP)是贴近生理的起搏... 心脏起搏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电-机械失同步会增加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生理性起搏通过直接夺获传导系,带来更好的心室收缩同步性。房室结以下,希氏束起搏(HBP)是贴近生理的起搏方式,但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其缺点亦不断显现。左束支起搏(LBBP)具有克服HBP局限的可能,早期研究已证明其较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本文就LBBP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手术方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结肠癌RBL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诊断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冉冉 季慧慧 +2 位作者 黄天怡 胡豪畅 段世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样蛋白1(RBL1/p105)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家族的成员之一,RBL1通常被认为是抑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探讨RBL1基因在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 视网膜母细胞瘤样蛋白1(RBL1/p105)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家族的成员之一,RBL1通常被认为是抑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探讨RBL1基因在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和芯片数据,筛选RBL1基因差异甲基化位点,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研究甲基化位点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待研究的癌组织RB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120±0.012 vs 0.113±0.008, P=0.000 04)。随后,研究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RB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诊断价值,用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诊断价值的评判标准。研究发现,启动子区甲基化的AUC达到0.732,对应的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55.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cg04086771高甲基化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该研究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发现RB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均值可能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有关,同时RBL1基因的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结肠癌的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TCGA RBL1基因 甲基化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颖 胡豪畅 +3 位作者 成绩 陈若愚 王双双 陈晓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调脂和手术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其在心血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炎症-免疫调控功能,尤其在动脉粥样硬...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调脂和手术治疗。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其在心血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炎症-免疫调控功能,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该文主要总结目前关于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以及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的方法,拟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