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关节镜在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跃林 敖英芳 +6 位作者 田得祥 于长隆 崔国庆 余家阔 焦晨 肖健 曲绵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5 2例 (5 3个踝 )踝关节损伤施行踝关节镜手术 ,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 (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 结果 ...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992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5 2例 (5 3个踝 )踝关节损伤施行踝关节镜手术 ,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 (1988)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 结果 术后平均 10天恢复日常活动 ,运动员恢复专项运动时间平均 2 5月。除有 1例因再次外伤恢复稍慢外 ,所有运动员均恢复到伤前最佳运动水平。并发症 3例 (5 8% )。术前McGuire踝关节评分 (6 0 4± 9 1)分 ,术后 (89 0± 5 7)分 ,提高 (2 8 7± 8 6 )分 (t =2 4 1,P <0 0 0 1)。随访 5 1例 ,时间 6月~ 9年 ,平均 18 4月。优 4 5例 ,良 5例 ,可 1例 ,优良率 98 0 % (5 0 5 1)。 结论 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特别是对伤后无骨折脱位 ,踝关节反复肿痛 ,活动后加重的病例 ,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效果不佳者 ,应行关节镜手术 ,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有效治疗 ,有明显关节不稳定者应同期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运动损伤 关节镜 诊断 踝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下胫腓增宽对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李彦璋 刘昊轩 +5 位作者 苗欣 杨洁 胡跃林 焦晨 郭秦炜 江东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7-22,28,共7页
目的探究下胫腓间隙增宽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探查及外踝韧带修复手术的97例CAI患者资料。关节镜探查... 目的探究下胫腓间隙增宽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探查及外踝韧带修复手术的97例CAI患者资料。关节镜探查下胫腓间隙>3 mm的患者为增宽组(55例),关节镜探查下胫腓间隙≤3 mm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采用Biodex测量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踝关节背屈、跖屈、外翻和内翻肌力,比较两组在各时间节点的差异。结果增宽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背屈肌力比对照组显著更弱(P<0.05)。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宽组患者的术前跖屈肌力显著较强(P<0.05),但术后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增宽组患者术后1年的外翻肌力显著较弱(P=0.046)。结论与下胫腓间隙相对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下胫腓间隙增宽的CAI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踝关节背屈肌力更弱,术后1年的外翻肌力更弱,提示需要在不同时段加强对这类患者相应肌力的训练,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下胫腓联合损伤 肌肉力量 外踝稳定手术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跃林 郑菊阳 +6 位作者 于长隆 刘平 王长军 钟炎丰 樊东升 敖英芳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骨骼肌、外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5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特制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连续观察骨骼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和组织...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骨骼肌、外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5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特制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连续观察骨骼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持续缺血 3小时后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在第 3天时最明显 ,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此时最突出 ;而在电生理方面此时却表现为损伤后的逐渐恢复状态。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和周围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电生理变化是监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恢复的敏感和确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生理学 骨骼肌 周围神经 大鼠
原文传递
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附3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胡跃林 田得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本组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病人30例。其中陈旧性断裂5例。受伤机转主要为膝关节屈曲外翻外旋伤。损伤程度均为Ⅲ度,即内侧副韧带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病例内侧关节囊同时撕裂。手术方法依韧带断裂部位不同而异。上止点及中间部... 本组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病人30例。其中陈旧性断裂5例。受伤机转主要为膝关节屈曲外翻外旋伤。损伤程度均为Ⅲ度,即内侧副韧带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病例内侧关节囊同时撕裂。手术方法依韧带断裂部位不同而异。上止点及中间部断裂采用先重叠缝合断裂韧带,同时取股薄肌或半腱肌肌腱加强。下止点断裂修复方法有3种,其中以凿骨隧道方法较好。术后用石膏托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4周后换用膝关节活动支具继续固定4周(仅允许膝关节在30°-60°范围内屈伸活动),同时开始逐步负重行走和进行康复训练。术后8周去除支具。术后3-6个月恢复专项训练有20例。作者认为: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应早期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妥善固定,后期积极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断裂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半月板撕裂与股骨髁半月板区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附271例半月板手术治疗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跃林 杨森源 田得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9-83,共5页
通过对近4年来收治的271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病人的总结分析,对半月板损伤后与股骨髁半月板区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及是否应早期手术切除半月板进行了讨论,并对本组病例的病程、年龄、不同人群及半月板单纯损伤和合并伤与股骨髁半... 通过对近4年来收治的271例半月板损伤手术治疗病人的总结分析,对半月板损伤后与股骨髁半月板区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及是否应早期手术切除半月板进行了讨论,并对本组病例的病程、年龄、不同人群及半月板单纯损伤和合并伤与股骨髁半月板区软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同时发生股骨髁半月板区关节软骨损伤的共72例,占26.57%;股骨髁半月板区关节软骨损伤及程度与半月板损伤后病程的长短有明显关系,而与年龄无关。作者认为:半月板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员在半年以内,普通人不超过2年)的保守治疗,仍有明显症状者,应及时手术切除半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股骨髁 软骨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踝关节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胡跃林 《当代医学》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在各关节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踝关节镜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据1985年底美国的不完全统计,在近40万例次的关节镜术中,踝关节镜手术占4 478例...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在各关节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踝关节镜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据1985年底美国的不完全统计,在近40万例次的关节镜术中,踝关节镜手术占4 478例次,仅次于膝、肩关节而居第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技术 手术方法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胡跃林 任怀禹 苗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17-124,共8页
本文旨在对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神经肌肉控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本体感觉、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neuromuscular control、proprioception、central ne... 本文旨在对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神经肌肉控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本体感觉、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neuromuscular control、proprioception、central nervous system等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截至2022年6月的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机制的文献。关于CAI形成机制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外周结构到中枢系统、再到心理认知的发展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了中枢神经控制异常是引起踝关节扭伤后发展成为CAI的潜在因素之一(除了韧带损伤、韧带断裂等机械性因素之外),其具体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对于CAI患者功能稳定康复的意义,以此来完善CAI患者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多学科视角 神经肌肉控制 中枢机制
下载PDF
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8
9
作者 任玉衡 田得祥 +5 位作者 史和福 胡跃林 敖英芳 崔国庆 王建英 朱莉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本研究对象是国家和省、市级运动队 2 9个 ,行业体协队 18个 ,49种运动项目 ,对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查出 317种损伤 ,有伤者 40 49名 ,患病率为 5 9 37%。其中腰背肌肉筋膜炎为 14 48% ,踝腓侧副韧带损... 本研究对象是国家和省、市级运动队 2 9个 ,行业体协队 18个 ,49种运动项目 ,对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查出 317种损伤 ,有伤者 40 49名 ,患病率为 5 9 37%。其中腰背肌肉筋膜炎为 14 48% ,踝腓侧副韧带损伤为 4 49% ,膝半月板损伤为 4 2 0 % ,肩袖损伤为 4 0 7% ,髌骨末端病为 3 5 7% ;按受伤组织分类 :肌肉、腱、鞘、末端损伤患病率为 5 0 38% ,韧带损伤为 10 79% ,关节损伤为 9 47% ;各种运动项目患病率差异较大 ,自79 6 5 % - 5 5 6 %不等。共使用治疗方法 6 5种 ,其中使用最多 ,疗效稍好的前 3种方法为手法占 34 % ,针刺占 11 2 4% ,中药外敷占 9 77%。运动损伤对训练影响 ,能正规训练占 6 4 5 6 % ,运动量减少一半以内占 2 3 98% ,减少一半以上占9 10 % ,停训者占 2 36 %。作者针对问题提出健全运动训练和医疗制度 ,加强岗位责任制 ,及时总结损伤的经验教训 ,以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流行病学 患病率 运动员 调查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6 位作者 郭秦炜 王成 梅宇 谢兴 杨渝平 陈临新 江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58-2367,共10页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 背景:以往有多种修复和重建方式来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但这些术式均存在一些缺陷。目的:比较改良Karlsson法与改良Brostr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力学变化。方法:7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改良Brostrm手术,30例患者接受了改良Karlsson手术,平均随访(50.8±26.5)个月和(49.5±11.1)个月,记录软骨损伤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和调查再伤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中38.4%合并软骨损伤,40.5%发生在距胫关节前内侧关节面(距骨Ⅰ区和胫骨Ⅰ区)。随访时两组患者Mazur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OF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的分值改良Karlsson组明显高于改良Brostrm组。除改良Brostrm组有1例治疗后阳性外,两组其他患者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治疗后均为阴性。改良Karlsson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改良Brostrm组,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改良Brostrm组2例再伤,改良Karlsson组1例再伤。结果表明,改良Karlsson治疗具有与改良Brostrm治疗效果相似、操作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 外侧 稳定性 距骨 胫骨 Mazur评分 Tegner 评分 抽屉试验 内翻应力试验
下载PDF
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8
11
作者 敖英芳 田得祥 +3 位作者 崔国庆 胡跃林 史和福 任玉衡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8,88,共3页
1991年 8月~ 1993年 9月对国家、省、市级等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其中 ACL损伤 32例 ,总发病率为 0 .47%。损伤病因中技术失误伤首位 ,为 5 9.4%。此外与误伤 (15 .6 % )、场地 (3.1% )等因素有关... 1991年 8月~ 1993年 9月对国家、省、市级等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其中 ACL损伤 32例 ,总发病率为 0 .47%。损伤病因中技术失误伤首位 ,为 5 9.4%。此外与误伤 (15 .6 % )、场地 (3.1% )等因素有关。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症状。尽管有 31%的人可参加正常训练 ,但 5 3.6 %的运动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些不得以停训或手术治疗。本文对 ACL损伤的致伤因素、诊断、预防及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提示 :ACL损伤较为严重 ,应加强技术训练 ,进行有效防护 ,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运动创伤 前交叉韧带 运动员
下载PDF
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敖英芳 于长隆 +4 位作者 田得祥 胡跃林 崔国庆 史和福 任玉衡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88,共2页
在对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现役集训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女姓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损伤进行了研究 ,并与男性相比较。结果表明女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71% )是男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30 % )的 2 3... 在对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现役集训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女姓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损伤进行了研究 ,并与男性相比较。结果表明女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71% )是男运动员ACL损伤发生率 (0 30 % )的 2 37倍。女运动员ACL损伤多见于柔道、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对女运动员ACL损伤的病因、发生机制和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 女运动员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彦明 余家阔 +6 位作者 于长隆 敖英芳 王健全 崔国庆 胡跃林 张继英 傅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1-654,724,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43例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的情况,平均随访15.9±8.8个月(6~47个月)。采...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Microfracture)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43例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的情况,平均随访15.9±8.8个月(6~47个月)。采用Tegner、Meyers、Lysholm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总有效率为87.0%,其中,疗效优27个膝关节(58.7%),疗效良13个膝关节(28.3%),疗效差3个膝关节(6.5%)。平均Tegner评分从1.5±1.3提高到4.8±1.5(P〈0.01);平均Meyers评分从9.9±1.9提高到16.4±2.0(P〈0.01);平均Lysholm评分从41.8±12.5提高到82.7±12.6(P〈0.01)。手术前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微骨折术疗效与患者的性别、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外伤、软骨缺损面积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可靠,是较为实用的关节软骨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骨折 关节软骨 软骨缺损 软骨修复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于长隆 任玉衡 +6 位作者 田得祥 史和福 胡跃林 崔国庆 敖英芳 王建英 朱丽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2,共2页
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 116名进行创伤调查 ,结果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病率为 88.5 % ,女运动员为 6 5 .5 %。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急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而来 ,慢性伤只占 2 0 %左右 ;创伤的多发性也很明显 ,占 70 %以上。创伤发病率最高的 ... 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 116名进行创伤调查 ,结果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病率为 88.5 % ,女运动员为 6 5 .5 %。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急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而来 ,慢性伤只占 2 0 %左右 ;创伤的多发性也很明显 ,占 70 %以上。创伤发病率最高的 6种疾病依次为 :腰背肌肉筋膜炎、髌腱腱围炎、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踝关节韧带断裂和不稳、髌骨软骨病和肩袖损伤。就腰背肌肉筋膜炎发病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本调查结果提出预防运动创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创伤 冰球 训练 流行病学 运动员
下载PDF
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成 胡跃林 +3 位作者 焦晨 龚熹 郭秦炜 梅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所行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发生再断裂和(或)感染的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内科合并症、受伤机制、断裂及...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所行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发生再断裂和(或)感染的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内科合并症、受伤机制、断裂及手术时间、断裂形态、治疗方式、术后康复等数据,分析总结跟腱再断裂与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结果:跟腱断裂行修补手术共计916例,术后发生跟腱再断裂和(或)感染28例(其中4例再断裂合并感染),再断率2.3%(21例),感染率1.2%(11例)。跟腱再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或戏剧演员;跟腱感染多见于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跟腱炎、局部激素治疗以及断裂后治疗延迟(>14天)的患者。术后随访16例(9例再断裂,5例感染,2例再断裂合并感染),平均随访49.4个月(12~124个月),优良率87.5%。其中3年以上患者全部为优,结果明显好于1~3年的患者(P=0.019),感染组预后略差于再断组。结论:跟腱术后再断裂和感染是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两大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从事运动或戏剧表演职业的患者易于发生跟腱术后再断裂,而高龄、高脂血症、跟腱炎、激素治疗史,及伤后延迟治疗等是跟腱术后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治疗得当,长期(3年以上)临床预后较好;跟腱感染患者预后略差于跟腱再断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术后并发症 再断裂 感染
原文传递
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6
作者 焦晨 郭秦炜 +4 位作者 陶昊 陈临新 谢兴 杨渝平 胡跃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1例跟腱Haglund病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切开或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测量Fowler-Phillip角和斜平行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VAS评分、Tegner评分和VISA-A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7.5±1... 目的:研究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1例跟腱Haglund病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切开或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测量Fowler-Phillip角和斜平行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VAS评分、Tegner评分和VISA-A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7.5±16.7)个月(23-72个月),与术前相比,VAS评分显著降低,Tegner评分和VISA-A评分显著提高,优良率95.2%。结论:跟腱Haglund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根据跟腱的病变情况确定采取关节镜或切开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Haglund病 Fowler-Phillip角 斜平行线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0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余家阔 于长隆 +5 位作者 敖英芳 王健全 崔国庆 胡跃林 江东 苗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对术后有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探查.结果:术后随访106例、1~9.5年(平均26±12.3个月).Tegner评分术后(7.65±2.54)较术前(3.55±1.59)有显著性差异(P<0.001).Lysholm评分术后(88.55±25.64)较术前(35.46±14.62)有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优61只半月板,占56.5%;良35只半月板,占32.4%;可8只半月板,占7.4%;差4只半月板,占3.7%.总优良率为88.9%.对术后有症状和体征的14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4例未愈合,5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10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72%.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损伤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和术后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可吸收半月板箭 关节镜 修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原文传递
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17
18
作者 敖英芳 王永健 +5 位作者 曲绵域 田得祥 于长隆 胡跃林 崔国庆 王健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临床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2月间,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骨-髌腱(中1/3)-骨-髌前筋膜-股四头肌腱瓣重建前交叉韧... 目的:临床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2月间,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骨-髌腱(中1/3)-骨-髌前筋膜-股四头肌腱瓣重建前交叉韧带32例。术后实施积极的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26例、7~9年(平均8年),Lysholm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7分,Noyes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14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230分,患者对手术的主观评价满意度平均为86%(70~99%)。运动员患者术后第6个月恢复正式训练、比赛。16例术后(平均20个月)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进行了关节镜检查,重建韧带外形及张力良好。术后再伤导致人工韧带断裂1例,1例出现明显异物反应取出人工韧带。结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可采用快速康复程序,康复快,运动员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训练与比赛。提示应用Leeds-Keio人工韧带辅助自体髌腱(中1/3)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行,适合复合韧带损伤患者和期望迅速恢复运动训练的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ds—Keio人工韧带 前交叉韧带 康复训练 运动医学
原文传递
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MRI检查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郑卓肇 胡跃林 +1 位作者 李选 陈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明确踝关节MRI检查对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78例踝关节MR图像,重点评价踝关节MRI对外侧副韧带、距骨软骨、肌腱以及滑膜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敏感性(9... 目的:明确踝关节MRI检查对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78例踝关节MR图像,重点评价踝关节MRI对外侧副韧带、距骨软骨、肌腱以及滑膜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敏感性(91%),对跟腓韧带损伤的敏感性则约为50%~75%。②MRI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总的敏感性仅为67%,但对同时合并软骨下骨改变的软骨损伤非常敏感(100%)。③MRI诊断肌腱病变准确。④MRI诊断滑膜增生以及前外撞击综合征的能力有限。结论:MRI对于踝关节创伤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同时存在很多诊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磁共振成像 韧带 软骨
下载PDF
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江东 胡跃林 +5 位作者 焦晨 郭秦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8年4~7月,对24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行踝关节镜检查、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MRI确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术... 目的探讨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8年4~7月,对24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行踝关节镜检查、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MRI确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术中除常规前内、前外入路,增加一个距腓前韧带上方辅助入路用于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缝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4~6)个月。与术前水平相比,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位数3(0~6) vs. 1 (0~6),Z=-3. 282,P=0. 001]、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踝评分(77±11 vs. 93±6,t=-6. 288,P=0. 000)及Tegner评分(3. 5±2. 1 vs. 4. 2±1. 9,t=-2. 186,P=0. 039)均明显改善。术后22例(91. 7%)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切口及神经并发症。2例踝关节跖屈受限(0°~5°),1例背伸受限(0°~5°)。术后3个月24例中22例(91. 7%)恢复日常生活; 9例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7例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踝韧带修复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康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 韧带损伤 关节镜 改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