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科学大概念编写科普进阶读物——以“燃烧”主题为例
1
作者 胡辉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以“能量”大概念统领,依托“燃烧”主题,融合跨学科知识,把不同阶段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与人类发展历史情境相联系,尝试编写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的进阶科普读物,以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也为其他大概念或其他主题的编写提供思考... 以“能量”大概念统领,依托“燃烧”主题,融合跨学科知识,把不同阶段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与人类发展历史情境相联系,尝试编写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的进阶科普读物,以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也为其他大概念或其他主题的编写提供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大概念 学习进阶 科普读物 能量 燃烧
下载PDF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渊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辉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中国传统哲学,立足于以人为本,崇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与之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的尚俭戒奢伦理,可以增进人的德性,提高文明水平;可以持家、兴国;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构成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资源。中国... 中国传统哲学,立足于以人为本,崇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与之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的尚俭戒奢伦理,可以增进人的德性,提高文明水平;可以持家、兴国;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构成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资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伦理表现出鲜明的东方特色,如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善待生命,关爱万物;道法自然等,都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极富启迪意义的思考。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中国传统伦理的绝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天人合一 尚俭戒奢 环境伦理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癫狂:“生”的拷问——论蒋蔚祖疯狂形象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辉杰 黄晓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5,共5页
蒋蔚祖作为一个普通人存在时,他的疯狂与死亡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路翎以一个灵魂拷问者的姿态,通过这一人物,拷问生存的"罪恶"与"洁白"。
关键词 路翎 蒋蔚祖疯狂形象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 悲剧 哲学意蕴 人物性格
下载PDF
从目连戏看鲁迅和他的文本世界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1-37,58,共8页
郑振铎曾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①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而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早在一九一三年鲁迅就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国民... 郑振铎曾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①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而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早在一九一三年鲁迅就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鲁迅 《故事新编》 周作人 “油滑” 目连救母 鲁迅研究 民间戏曲 鲁迅文本 历史小说
原文传递
人情与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三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范畴论 周作人 物理 中庸 人情 知识范畴 儿童心理学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载道与言志——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二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0,共8页
“言志”,最早由《尚书·舜典》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远古,诗同时具有史的功能,纪录政治历史大事和向神明的祷告之辞。后来诗史分离,诗就主要用来抒发心志,指思想、志向、怀抱。《毛诗序》认为:“诗... “言志”,最早由《尚书·舜典》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远古,诗同时具有史的功能,纪录政治历史大事和向神明的祷告之辞。后来诗史分离,诗就主要用来抒发心志,指思想、志向、怀抱。《毛诗序》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古代诗论主张“诗言志”是与“诗教”说密切相关的,“言志”的内容即为“美刺”。到了唐代,孔颖达用“情”释“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范畴论 周作人 “诗言志” 中庸 载道 《毛诗序》 政治历史
原文传递
贵族与平民——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一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2,共6页
关键词 中庸主义 周作人 范畴论 平民 贵族 约定俗成 概念 文选
原文传递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辉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对《青春之歌》做出更为同情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学潮 对话 阶级意识
下载PDF
从宋明理学看鲁迅的立人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辉杰 黄蓉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105-106,共2页
鲁迅把“立人”思想的基点放在“立心”上,强调“本心”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非物质的道德、思想、观念等对人的塑造的巨大功用性。这些思想的文化资源出自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厘清鲁迅的“心”学观对我们理解鲁迅大有裨益。
关键词 鲁迅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下载PDF
异世当知仰大仁——论鲁迅的“仁”学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9,共8页
关键词 鲁迅 “仁”学观 传统文化 儒家学说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路遥:德性的坚守及其偏至——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辉杰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路遥,这位"土著"作家,深受乡土中国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熏染.<平凡的世界>既是路遥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他对这个时代投去的"最后一瞥".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我们将发现路遥的小说十分明显地呈现... 路遥,这位"土著"作家,深受乡土中国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熏染.<平凡的世界>既是路遥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他对这个时代投去的"最后一瞥".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我们将发现路遥的小说十分明显地呈现了道德理想主义的伦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路遥 传统文化 道德理想主义 人文精神 小说
下载PDF
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12
作者 胡辉杰 汪云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2期19-23,共5页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冯至 穆旦 民族想象 蜕变 身份焦虑
下载PDF
负罪、拯救与超越——再论从目连戏看鲁迅和他的文本世界
13
作者 胡辉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鲁迅对目连戏终生都怀着诚挚的喜爱之情。在某种意味上 ,鲁迅也是一个“目连” ,历史赋予他的负罪感是如此强烈 ,以致于他必须用一生的挣扎与抗争来证明。与此同时 ,鲁迅的自我拯救显得更为深刻、复杂 ,这种基于自身心灵世界的绝望拯救 ... 鲁迅对目连戏终生都怀着诚挚的喜爱之情。在某种意味上 ,鲁迅也是一个“目连” ,历史赋予他的负罪感是如此强烈 ,以致于他必须用一生的挣扎与抗争来证明。与此同时 ,鲁迅的自我拯救显得更为深刻、复杂 ,这种基于自身心灵世界的绝望拯救 ,既是鲁迅对“目连”式负罪与拯救的超越之处 ,又注定了鲁迅一生都无法消除其生命的内在紧张和焦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负罪 拯救
下载PDF
百年回眸——读章罗生新著《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
14
作者 胡辉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章罗生 《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 书评
下载PDF
实践要求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问题
15
作者 胡辉杰 魏家文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文艺实践性研究的深化两个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解构性分析。作者认为从感性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文艺复现人的感性实践情感的内在机制 ,探讨这种复现与感性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性的... 本文对马克思的重新发现、文艺实践性研究的深化两个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解构性分析。作者认为从感性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文艺复现人的感性实践情感的内在机制 ,探讨这种复现与感性实践活动的内在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性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当代性 感性实践主体 感性实践活动
下载PDF
“扫除腻粉呈风骨”——论鲁迅风骨与理学精神
16
作者 胡辉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鲁迅深受理学精神的熏陶,极为重视个体道德生命的完善,绝不苟且行世。鲁迅晚年连续写了七论"文人相轻",意味着他在精神归属上由早年赞赏的异邦新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回归。鲁迅无疑是"文人"传统在现代... 鲁迅深受理学精神的熏陶,极为重视个体道德生命的完善,绝不苟且行世。鲁迅晚年连续写了七论"文人相轻",意味着他在精神归属上由早年赞赏的异邦新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回归。鲁迅无疑是"文人"传统在现代中国的最好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理学精神 文人传统
下载PDF
教师也要学学写作——读《大学基础写作教程》
17
作者 胡辉杰 《湖南教育(中旬)(B)》 2014年第11期59-59,共1页
随着短信、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网络新文体的不断涌现,全民写作的时代正在到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写作好的人不多。从小学到高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为作文头痛的不在少数。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条也许还值得一提——老师本身... 随着短信、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网络新文体的不断涌现,全民写作的时代正在到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写作好的人不多。从小学到高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为作文头痛的不在少数。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条也许还值得一提——老师本身不会写作,写不了"下水文",不懂写作方法,又如何能教学生写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程 教师 大学 写作方法 新文体 下水文 学生 高中
下载PDF
革命的出场与反思的缺席——论解放区文学的示众描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晓华 胡辉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2-77,共6页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人际关系构架的基础。然而,由于作家们反思意识的缺席,过于强调阶级怨恨与阶级暴力的革命性与合理性,忽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使得这种示众描写潜含着人性与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示众 革命 反思
下载PDF
“异者”之死:《阿Q正传》的隐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圆圆 胡辉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在阿Q与未庄的关系之中讨论《阿Q正传》的隐喻。从辫子问题、为什么不准革命便无路可走及谁杀了阿Q的角度重新回答小说的经典问题,即正传二字的使用、乞食、两次去静修庵、呼喊救命、结尾等,论证《阿Q正传》中秩序通过权力形式对个... 本文在阿Q与未庄的关系之中讨论《阿Q正传》的隐喻。从辫子问题、为什么不准革命便无路可走及谁杀了阿Q的角度重新回答小说的经典问题,即正传二字的使用、乞食、两次去静修庵、呼喊救命、结尾等,论证《阿Q正传》中秩序通过权力形式对个体的"异化"问题及其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权力 秩序 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