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逢祥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60,共11页
学会的兴起与发达,是学术繁荣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中国的史学专业学会酝酿出现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现代学术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及地方各类史学会纷纷破土而出。它们的多样化活动,促进了现代史学流派和某些学科... 学会的兴起与发达,是学术繁荣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中国的史学专业学会酝酿出现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现代学术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及地方各类史学会纷纷破土而出。它们的多样化活动,促进了现代史学流派和某些学科的形成,也为现代学术团体的组织和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史学 专业学会 史学会 运作机制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6,共9页
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 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危机 现代文化建设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史学传统 被引量:6
3
作者 胡逢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3,共2页
说到"学术传统",一般人多易将其笼统理解为古代形成的文化统绪或学术规范.但实际上,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学术传统"本身并非凝固不变之物,而是一种处于不断积累和新陈代谢之中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 说到"学术传统",一般人多易将其笼统理解为古代形成的文化统绪或学术规范.但实际上,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应当看到,"学术传统"本身并非凝固不变之物,而是一种处于不断积累和新陈代谢之中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它既汇聚了各时代文化的沉淀物,也在不断扬弃某些传统学术因素或范式.而每一时代的学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必然会依据当前的需求和条件建立起自己的学术重心与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学术传统以影响后人.这种新的学术传统,既可以是改造旧学术的产物,也可能是一些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因子.这里所说的"中国现代史学传统",便是指"五四"以后逐步形成,具有新一代规模的学术主导意识、运行机制和基本范式.由于它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事业发挥着直接的影响,故对其形成过程、内涵、特点和利弊得失加以认真的考察,显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 史学研究 学术传统 史学理论 研究范式 现代史学
下载PDF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机构的建制与运作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逢祥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75,共18页
现代中国史学研究机构之建构,无疑是受西方近代科学及其学术制度影响的结果。它酝酿于清末,兴起于民国初年,几经曲折,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渐确立起基本框架与运作模式。纵观其时国内的史学研究机构,其形式虽参差不一,基本类型则不出两种... 现代中国史学研究机构之建构,无疑是受西方近代科学及其学术制度影响的结果。它酝酿于清末,兴起于民国初年,几经曲折,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渐确立起基本框架与运作模式。纵观其时国内的史学研究机构,其形式虽参差不一,基本类型则不出两种范围,即国家行政建制与高校建制。此两种建制,在工作目标、运作模式和功能上,各有特点,同时又相互影响。按“现代性”要求对其建制理念与实践作一审视,探其渊源,较其异同得失,采其长而避其短,对于推进和完善今日学术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学术研究氛围,当不为无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史学机构 建制 运作
下载PDF
历史学的自省:从经验到理性的转折——略评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史学史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 ,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历史学 史学史 20世纪上半叶 现代学术 学科自省 学科建设 历史学科史 史学流派 发展 《中国史学史》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2,64,共11页
民族主义是20世纪中国影响最为广泛且内涵复杂的一种社会思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考察,力求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西学和传统思想资源的相互作用等多个角度,去综合把握其进程与特... 民族主义是20世纪中国影响最为广泛且内涵复杂的一种社会思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考察,力求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西学和传统思想资源的相互作用等多个角度,去综合把握其进程与特点,以便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中国现代 民族国家意识
下载PDF
扩展文献视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深广度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逢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4,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主流的重视,成果颇丰。如果说还存在某些不足的话,主要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或认识上的局限,整个研究的范围显得比较狭窄--绝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红色史家及其论著的反...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主流的重视,成果颇丰。如果说还存在某些不足的话,主要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或认识上的局限,整个研究的范围显得比较狭窄--绝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红色史家及其论著的反复探讨,追求的是发现和表彰纯而又纯的"正宗"马克思主义史学,以致"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叙事把现代学术史上本来是一支很雄壮很庞大的唯物史观派学术力量写得越来越单薄,直至最后只剩下有数的几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史学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进展 笔谈文章 历史进程 生成与发展 不可替代
下载PDF
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史学近代转型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逢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166,共8页
中西史学本是世界上不同类型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整个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及各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影响的不断加深,其走向逐渐出现了某些"共趋性"。但同时,又因各自传统和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仍会在相当程度上保持... 中西史学本是世界上不同类型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整个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及各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影响的不断加深,其走向逐渐出现了某些"共趋性"。但同时,又因各自传统和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仍会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自己的个性。两者在近代化路径、关注重心及转型模式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便足以说明这点。从文化比较角度看中西史学的近代转型,可以感受到:(1)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虽是在西力东侵和西学强势冲击下被动起步的,正是这一特殊背景决定了其转型的复杂性;(2)"后发"近代化国家虽有可能通过输入和移植外来先进文化较快提升自己的学术,但如果满足于模仿和照搬,并不利自身的长远发展;(3)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史学的发展虽呈日渐汇流之势,但这种"汇流"并非简单的众流归一,而是将其纳入一种共通的国际学术大平台,使各种有价值的史学在相互交流中,各展其姿,互为借鉴,取长补短,共趋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 中西史学 近代转型
下载PDF
李平心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逢祥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5-233,共9页
李平心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创性研究,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他的多部史著,无论在叙事风格还是理论框架上,都为近代史研究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模式,在我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拓荒事业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
关键词 李平心 近代史 现代史学
下载PDF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逢祥 李远涛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绩斐然,在资料、观念、研究视角以及西方当代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分三个时期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就和特点作了评述。指出,在60年代以前,其研究仍属40年...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绩斐然,在资料、观念、研究视角以及西方当代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分三个时期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成就和特点作了评述。指出,在60年代以前,其研究仍属40年代大陆风格的延续;至70年代中期后,始进入较大发展时期,研究队伍扩大,视野日见开阔,方法上亦一破过去偏重文献考证的路数,趋向于多元化;90年代以后,除研究广度有显著推进外,更因政治格局和文化思潮的变动而显示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台湾 中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148,共7页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文化建构论之一。理论上,它始终坚持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以不失民族自身的主体特征为目标,由此与文化激进主义以"西化"为目标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文化建构论之一。理论上,它始终坚持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应在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基础上展开,以不失民族自身的主体特征为目标,由此与文化激进主义以"西化"为目标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立。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思潮,它与一般顽固保守思想的根本区别,乃在对传统的继承是建立在具有现代自觉意识的反思基础上的。从该思潮的代表性流派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派、"学衡派"和现代新儒家等主要活动看,其贡献大多集中在思想理论和现代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领域,在社会实践层面则殊少成就。这应是该派在现代社会长期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理论特征 思潮与流派
下载PDF
史语所迁台与1950-1960年代台湾的人文学术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80,152,共13页
当代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建构,无疑以1948年底前中研院史语所的迁台最具开局意义。当此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局之际,尽管史语所同仁在学术和政治的复杂抉择中心态纠结,却始终坚持了以学术为本位的进路,筚路蓝缕,从专业研究、人才培养和学... 当代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建构,无疑以1948年底前中研院史语所的迁台最具开局意义。当此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局之际,尽管史语所同仁在学术和政治的复杂抉择中心态纠结,却始终坚持了以学术为本位的进路,筚路蓝缕,从专业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规范的确立等方面,为台湾现代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的发展奠定了不拔基业。由此写下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语所 台湾 人文学术建设 实证史学 考古人类学
下载PDF
西方史学的输入和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逢祥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0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时代大潮冲击的结果,也与近代西学纷至沓来的影响密不可分。本文具体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过程及内容。认为与西方社会学的结合,是中...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时代大潮冲击的结果,也与近代西学纷至沓来的影响密不可分。本文具体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过程及内容。认为与西方社会学的结合,是中国史学走向近代化道路的一大特色。同时,由于中国传统史学在史料学、治史方法等方面的积蕴深厚,以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西方史学在中国的影响仍以表现形式、历史观等为主,而在方法论方面则有所减弱。至于这一输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粗糙、简单套用乃至精芜不辨等弱点,在当时固属难免,在今日则足以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近代化 史学观点 西方社会学 历史学 中国传统史学 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 传入中国
下载PDF
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及其运作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逢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2,共7页
关于20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史学的建设历程,以往论者关注的重点,多集中在理论、方法、现念或学术成就的总结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说,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酝酿于清末,几经曲折,至20世纪20年代,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机构与学术团... 关于20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史学的建设历程,以往论者关注的重点,多集中在理论、方法、现念或学术成就的总结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说,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酝酿于清末,几经曲折,至20世纪20年代,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组织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制。它的运作,对以后直至当代中国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体制,就其基本框架而言,显然仿自西方近代的学术运行模式,其间虽也有人注意到对某些传统制度的借鉴问题(如清华国学研究院之兼采旧书院制度等),但总的来说,效果不著。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对西方制度的引入实际上又是残缺不全的,最明显的是没有建立起自己较为稳定和独立运作的社会性学术基金资助体系(当时较为规范的这类机构,其资金来源多半与国外有关),以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学术研究事业的持久正常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史学 制度建设 运行机制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国学思潮及其走向——兼论王国维国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逢祥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8,共9页
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学思潮的屡屡涌起,围绕着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价值及其研究思路,学术界纷争不已。这些争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学术在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难处境,同时也给今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启示,故... 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学思潮的屡屡涌起,围绕着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价值及其研究思路,学术界纷争不已。这些争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学术在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难处境,同时也给今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提供了诸多启示,故至今仍值得我们回味并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研究 社会转型 思潮 王国维 现代社会 自我调整 传统学术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战后台湾“去殖民化”的中国文化回归战略及其实践平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逢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09,165,共20页
1945年,阔别五十年的台湾重归祖国之后,国民政府随即在当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举措。这一过程本是现代民族国家在收复的故土上行使自己主权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事实上也受到了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拥护... 1945年,阔别五十年的台湾重归祖国之后,国民政府随即在当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去殖民化"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举措。这一过程本是现代民族国家在收复的故土上行使自己主权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事实上也受到了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拥护和理解。虽然在具体操作上不免存在一些可议处,但在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后遗症,恢复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其积极作用不可否认。惟近三十年来,缘时移势迁,对此历史事件特别是其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环节,诸如日据时期的殖民文化、台湾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及两蒋主政时期官方极力提倡传统文化的认识或评价,歧见日出。因此,征诸史迹,进一步梳理和澄清其过程,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作反思,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殖民文化 战后台湾 去殖民化 中华文化
下载PDF
《王文韶日记》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逢祥 《浙江学刊》 1986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们在浙江杭州市图书馆找到了《王文韶日记》原稿。这部未刊日记共二十册,每册记一年或数年之事,本子大小不一,未经统一装订。记事起同治六年(1867),迄光绪二十八年(1902),前后历时达三十六年,除缺同治十二至十三... 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们在浙江杭州市图书馆找到了《王文韶日记》原稿。这部未刊日记共二十册,每册记一年或数年之事,本子大小不一,未经统一装订。记事起同治六年(1867),迄光绪二十八年(1902),前后历时达三十六年,除缺同治十二至十三年、光绪三年、八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四年四月至二十五年外,其余大部分保持完整,总计约七、八十万字。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耕娱,晚号退圃。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同治初,出为湖北安襄郧荆道,旋移署汉黄德道。六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及回民起义,奏派王文韶总办陕甘后路粮台。此后,他以办事干练,深为左宗棠、李鸿章等器重,不数年间,由道员擢湖北按察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日记 十三年 二十年 同治 李鸿章 西捻军 回民起义 直隶总督 军机大臣
原文传递
当代台湾民族学研究的兴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83,221,共15页
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是当代台湾学术中相当活跃和有生气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已广泛受到大陆学术界的关注。该学在当地的兴起,既赖其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厚凭藉,也有种种现实的动因。就其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耕耘实践看,研究重心显然集... 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是当代台湾学术中相当活跃和有生气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已广泛受到大陆学术界的关注。该学在当地的兴起,既赖其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厚凭藉,也有种种现实的动因。就其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耕耘实践看,研究重心显然集中在高山族和台湾文化特质及其与周边其他地区的关系方面。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审视,它不但继承了史语所的科学实证风气,且能时时关注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趋势,并努力结合现实社会的某些需求,对此作出适当的回应,从而在自身的不断反思中加以改进和创新,这也许正是其得以接地气而在当地获得持久发展的重要原因。认真考察其兴起过程中的成果和方法得失,对当代中国学术尤其是人类学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民族学研究 高山族 环太平洋文化
下载PDF
陳訓慈友朋書札二通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逢祥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373-381,401,共9页
本文刊佈已故陳訓慈先生保存的友朋書札二通,一爲顧頡剛先生所作,一爲傅斯年先生所作。前者反映了1943年重慶中國史學會成立之後與四川成都地區學術界的關係,後者可見1930年代中研院史語所與浙江省博物館在文化上的協作。文中引證相關資... 本文刊佈已故陳訓慈先生保存的友朋書札二通,一爲顧頡剛先生所作,一爲傅斯年先生所作。前者反映了1943年重慶中國史學會成立之後與四川成都地區學術界的關係,後者可見1930年代中研院史語所與浙江省博物館在文化上的協作。文中引證相關資料,對書札的確切寫作年代、具體背景及内容作了分析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训慈 顾颉刚 傅斯年 信函
下载PDF
再接再厉,把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的研究进一步推向纵深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逢祥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2-14,共3页
纵览新世纪整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近现代史学史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四十年来,该领域由最初的几近荒漠到如今的繁花满园,基本完成了自“点”及“面”和从“滞”到“通”的学科知识整体布局,无论在史家史著的个案,还是通论,... 纵览新世纪整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近现代史学史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四十年来,该领域由最初的几近荒漠到如今的繁花满园,基本完成了自“点”及“面”和从“滞”到“通”的学科知识整体布局,无论在史家史著的个案,还是通论,以及思潮与流派、中外史学交流、敦煌学、简帛学、考证学等专题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由于中国近现代已成为史学史领域的相对热点,众多研究者的加入,一方面固然有力推动了该项研究的兴起,另一方面,在选题或论述内容上也出现了不少重复类同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配置有限的学术资源和力量,注重扩展新视野,开掘新课题,已成为推进本学科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中国近现代 中外史学交流 学科知识 现代史学 整体布局 学术资源 有效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