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2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鹤 鞠侯雨 +3 位作者 杨文艺 严明 任国欣 胡镜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3-61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目前具有响应率低、缺乏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程序性...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目前具有响应率低、缺乏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确定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能否作为预测HNSCC中PD-1单抗免疫治疗获益情况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50例接受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的中晚期HNSCC的组织标本及临床数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PD-L2表达量,采用SPSS 26.0软件根据基本临床特征、PD-L1与PD-L2表达量分组统计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PD-L2在HNSCC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有超过80%的患者肿瘤组织可检出PD-L2表达;PD-L2的表达量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结局,PD-L2高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8.8(16.0~21.7)个月,而PD-L2低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0(9.1~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2可作为评估HNSCC中PD-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免疫治疗 PD-L2 PD-1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SBF下镁锌钙合金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世伟 胡楠 +2 位作者 滕杰 胡镜宙 牛云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146,共9页
面向生物医用镁合金,用Zn、Ca元素微合金化和大挤压比变形工艺制备了MgZn-Ca三元合金,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根据应用场景,在人体模拟体液(SBF)中通过常规电化学测试、微区电化学测试相结合综合评... 面向生物医用镁合金,用Zn、Ca元素微合金化和大挤压比变形工艺制备了MgZn-Ca三元合金,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根据应用场景,在人体模拟体液(SBF)中通过常规电化学测试、微区电化学测试相结合综合评估了该合金的耐蚀性能.同时,通过摩擦磨损测试对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微合金化和热挤压加工,制备出的合金组织为单相固溶体,合金晶粒尺寸较为均匀,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119.33μA/cm^(2),腐蚀机制表现为均匀腐蚀.相比于干摩擦,材料本身较好的耐蚀性能协同提高了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耐磨性能,同时配合模拟体液带来的润滑作用,材料的磨损率得到显著降低.此时,磨损机制以腐蚀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Ca合金 生物医用 微区电化学测试 人体模拟体液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Nel样I型分子基因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镜宙 蒋欣泉 +2 位作者 张志愿 李金忠 严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Nel-like1型分子(Nell-1)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雄性Fischer344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体外培养,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基因转染,绘制生长曲线并测... 目的:研究Nel-like1型分子(Nell-1)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雄性Fischer344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体外培养,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基因转染,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转染效率。以转染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LacZ)基因的bMSCs为对照组,转染Nell-1的bMSCs为试验组,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基因(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和Sox9的表达。以2-ΔΔCT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结果:随着Nell-1基因转染滴度的增高,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基因转染效率随滴度增加而增高。Nell-1基因转染大鼠bMSCs,早期下调、中期和晚期上调ALP的表达,晚期上调OC的表达,整个成骨周期中均上调OP和BSP的表达。结论:Nell-1基因可能通过影响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促进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实时定量PCR Nell-1基因 基因表达 成骨相关基因 大鼠
下载PDF
Nell-1型分子基因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镜宙 蒋欣泉 +1 位作者 张志愿 张秀丽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Nel-like1型分子(Nell-1)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转染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LacZ)基因的LacZ组以及转染Nell-1基因的Nell-1组。... 目的:研究Nel-like1型分子(Nell-1)基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转染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LacZ)基因的LacZ组以及转染Nell-1基因的Nell-1组。取6周龄雄性Fischer344大鼠胫骨和股骨骨髓体外培养,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基因转染。以反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bMSCs中Nell-1基因的表达。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定量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测定和Von Kossa法检测Nell-1基因转染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ANOVA-SNK)。结果:Nell-1组可检测到Nell-1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未转染组和LacZ组未见明显Nell-1基因表达。Nell-1组ALP活性在转染后3d、6d和9d均高于LacZ组和未转染组。Nell-1组在转染后14d、28d时,OC含量分别为(1.23±0.05)ng/mL和(1.31±0.06)ng/mL,高于未转染组的(0.81±0.09)ng/mL和(1.00±0.05)ng/mL,以及LacZ组的(0.92±0.08)ng/mL和(1.02±0.04)ng/mL。钙结节数Nell-1组在转染后21d和28d分别为4.5±1.1和16.2±2.5,高于未转染组的0.8±0.7和3.2±1.2以及LacZ组的0.7±0.5和3.7±0.8,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Nell-1基因可促进体外培养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Nell-1基因 基因转染 大鼠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Nel样Ⅰ型分子基因及其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镜宙 蒋欣泉 张志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8-450,共3页
Nel样Ⅰ型分子基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颅颌面组织特异性的成骨相关基因,可能操纵了成骨基因的下游途径,并影响了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对于它的研究可能成为颅颌面骨组织工程中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此基因的发现、作用机制和在骨... Nel样Ⅰ型分子基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颅颌面组织特异性的成骨相关基因,可能操纵了成骨基因的下游途径,并影响了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对于它的研究可能成为颅颌面骨组织工程中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此基因的发现、作用机制和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骨基因 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在颅颌面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镜宙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骨组织工程中直接添加生长因子的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结合,为克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回顾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脂肪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靶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一种大动物模型报告基... 骨组织工程中直接添加生长因子的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的结合,为克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回顾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脂肪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靶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一种大动物模型报告基因的应用;并就颅颌面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中两种新的组织特异性成骨基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基因治疗 脂肪源干细胞 报告基因
下载PDF
腮腺结节病的诊治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镜宙 平飞云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1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腮腺结节病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黑福特综合征
8
作者 胡镜宙 平飞云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5期408-410,共3页
黑福特综合征是临床上罕见的系统性疾病,典型的症状为腮腺结节病伴发热、眼色素层炎或面神经麻痹。笔者就此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学进展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黑福特综合征 临床特征 诊断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颌骨Paget病1例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地 平飞云 +1 位作者 徐昕 胡镜宙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探讨罕见的颌骨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患者因右下颌骨胀痛伴流脓就诊;检查见右下颌骨体部一瘘口有脓液及微细骨块流出;X线摄片见右下颌骨体部及升支部溶解和硬化共存影像;ECT见全身骨多处大范围明显代谢异常活跃;实... 目的 探讨罕见的颌骨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患者因右下颌骨胀痛伴流脓就诊;检查见右下颌骨体部一瘘口有脓液及微细骨块流出;X线摄片见右下颌骨体部及升支部溶解和硬化共存影像;ECT见全身骨多处大范围明显代谢异常活跃;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升高。病变骨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特征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均增多和嗜碱性分界线的存在,诊断为颌骨Paget病。确诊后给予抗生素、降钙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结果 患区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X线片检查见术区未有明显变化,随访半年,局部症状复发。结论 Paget病因内罕见,颌骨和全身大部分骨骼均可累及,有典型的生物学、影像学和临床特征。颌骨的Paget病诊断需结合病史、病理学、生物学和影像学检查,该病难以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PAGET病 诊断 右下颌 罕见 体部 文献复习 性分 存在 共存
下载PDF
干扰素和自噬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文艺 胡镜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3,共5页
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途径,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参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的交互过程而发挥双重效应。干扰素因其抗病毒效应而被熟知,但是其对肿瘤的作用也并非是单纯的抑制作用。干扰素和自噬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似乎存在某种... 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途径,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参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的交互过程而发挥双重效应。干扰素因其抗病毒效应而被熟知,但是其对肿瘤的作用也并非是单纯的抑制作用。干扰素和自噬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似乎存在某种联系。文章针对自噬和干扰素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和作用进行综述,为抗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的线索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干扰素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悦 蒋灿华 +17 位作者 侯劲松 王慧明 彭歆 刘冰 李劲松 郑磊 徐中飞 吴煜农 胡镜宙 秦兴军 艾松涛 周辉红 李春洁 张世周 王军 李晓光 刘忠龙 祝奉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颌骨Paget病的诊治
12
作者 何地 平飞云 +1 位作者 徐昕 胡镜宙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颌骨Paget病 治疗 诊断 畸形性骨炎
下载PDF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5对头颈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昱晟 杨文艺 +1 位作者 马海龙 胡镜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5(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5,RASSF5)对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5(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5,RASSF5)对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平台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563例HNSCC的RASSF5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通过CMV-MCS-PGK-Puro载体构建RASSF5过表达慢病毒(LV RASSF5)和对照慢病毒(LV vector)。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RASSF5过表达对HNSCC细胞Cal27和HN30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RASSF5过表达对上皮型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Snail蛋白、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hosphorylated GSK-3β,p-GSK-3β)的作用。构建BALB/c裸鼠肺转移模型,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转染LV RASSF5(RASSF5过表达组)或LV vector(对照组)的Cal27细胞,每组5只小鼠;通过观察裸鼠肺部转移瘤结节数量分析过表达RASSF5对Cal27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ASSF5基因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01),低表达RASSF5的患者总体生存期(P=0.005)和无病生存期(P=0.004)较差。划痕实验显示转染LV RASSF5后,Cal27细胞和HN30细胞在观察终点的划痕面积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P=0.003,P=0.01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转染LV RASSF5后,Cal27细胞和HN30细胞穿出小室膜的数量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P=0.005,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同样显示转染LV RASSF5的Cal27细胞和HN30细胞穿出预铺基质胶小室膜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RASSF5的Cal27和HN30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提高,而p-GSK-3β/GSK-3β比值以及Snail蛋白质水平降低。在裸鼠肺转移模型中,RASSF5过表达组的肺部瘤结节数量少于对照组(P=0.049)。结论·RASSF5过表达抑制HNS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而通过GSK-3β/Snail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癌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5 细胞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黎琳 杨文艺 +1 位作者 马海龙 胡镜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观察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AR1在108例OSCC... 目的 :观察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AR1在108例OSCC及1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IFNAR1的表达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NAR1在OSCC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组织高。IFNAR1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吸烟和饮酒无相关性(P>0.05)。IFNAR1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预后的HR=1.879(95%CI=0.967-3.651,P=0.063)。Log-rank检验显示,IFNAR1表达高低与O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7)。结论 :IFNAR1在OSCC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OSCC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与OSC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AR1 免疫组织化学 口腔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颈清术后膈神经一过性麻痹:1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蔡美华 黄燕 +1 位作者 胡镜宙 姜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9-440,共2页
颈清术后报道最少的并发症之一为膈神经损伤,膈肌麻痹继发通气功能下降,在合并有肺部疾患的患者中可产生严重呼吸功能损害。本文报告1例右侧颈清术后同侧膈肌麻痹致呼吸衰竭治疗2周后恢复膈肌功能的糖尿病病例,该病例提示,此类重症患者... 颈清术后报道最少的并发症之一为膈神经损伤,膈肌麻痹继发通气功能下降,在合并有肺部疾患的患者中可产生严重呼吸功能损害。本文报告1例右侧颈清术后同侧膈肌麻痹致呼吸衰竭治疗2周后恢复膈肌功能的糖尿病病例,该病例提示,此类重症患者需早期诊断,并进行包括机械通气在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颈清扫术 呼吸衰竭 术后并发症 糖尿病
原文传递
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临床分析
16
作者 阿里木江.吾守 潘红芽 +2 位作者 胡镜宙 阮敏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临床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之间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临床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94例口腔颌面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之间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函数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入组病例男107例(55.2%),女87例(44.8%),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0~82岁,平均年龄33岁;主要发生在0~29岁年龄段,共99例,占51.1%。发生在口腔黏膜的错构瘤为133例(68.6%),颌面部皮肤53例(27.3%),唾液腺8例(4.1%)。肿瘤直径约1~12cm,平均为3.9cm。病程1~264个月,平均66个月。19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57例行门诊手术,37例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中,5例(13.5%)为剜除术、20例(54%)为切除术、2例(5.5%)为扩大切除术、10例(27%)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错构瘤。术后随访18~60个月,平均36.1个月。6例患者术后复发(16%),2例复发部位位于颈部,4例位于口腔及颅颌面部。住院手术的37例患者中,10例采用部分切除术(不完全切除),4例复发;27例采用完全切除(剜除术、切除术、扩大切除术),2例复发;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结论:口腔颌面部错构瘤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无性别差异。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错构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完全切除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口腔颌面部 手术切除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腾飞 任振虎 +4 位作者 杨雯君 张胜 胡镜宙 吴汉江 张陈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ic 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DAP)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口腔癌复发后行TDAP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7例,其中6例穿支血管来自... 目的:探讨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ic 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DAP)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口腔癌复发后行TDAP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7例,其中6例穿支血管来自胸背动脉,1例穿支血管来自胸外侧动脉。皮瓣不带或仅携带部分背阔肌,不损伤胸背神经,切取皮瓣面积最小6 cm×12 cm,最大8 cm×15 cm。TDAP修复舌癌术后复发2例,舌癌再发2例,颊癌再发1例,下颌牙龈癌及口底癌术后复发各1例,所有患者无肺、肝等远处转移。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100%,无1例出现血管危像。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好,均不臃肿,不需要二期整形,皮瓣供区及肩膀关节功能良好。结论:TDAP质地非常柔软,血管蒂长,组织量大,供区疤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口腔癌复发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口腔癌复发 缺损修复
下载PDF
固有免疫细胞上Siglec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郭朝阳(综述) 胡镜宙(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5-1241,共7页
免疫治疗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常见的免疫治疗靶点,例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患者中阳性表达... 免疫治疗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常见的免疫治疗靶点,例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低,只有少部分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对于提高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和效果极其重要。近期的研究提示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Siglec)家族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固有免疫细胞上表达丰富,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许多联系,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下一个新靶点。在巨噬细胞上不同的Siglecs发挥不同的作用,Siglec-1增强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从而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Siglec-7和Siglec-9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向免疫抑制性TAM分化从而影响免疫微环境;Siglec-10与CD24相互作用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巨噬细胞的攻击,Siglec-15也表现出类似PD-L1的相关作用,这些研究提示其有可能是全新的免疫检查点。NK细胞上高表达Siglec-7和Siglec-9,通过消除NK细胞表面的顺式相互作用,这些Siglec展现出免疫抑制作用。肿瘤表面高表达的唾液酸糖蛋白与NK细胞表面的Siglec相结合从而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消除肿瘤表面的唾液酸可以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有方案设想通过构建高亲合顺式配体来增强NK细胞杀伤力,但发现顺式配体的浓度会对NK细胞的杀伤力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提示唾液酸存在某种动态平衡从而影响免疫反应。DC表面的Siglec-3和Siglec-9会与肿瘤黏蛋白相结合,诱导DC凋亡和减少免疫相关分子的产生进而造成免疫逃逸。在小鼠实验中证实相关Siglec影响DC的抗原呈递和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本综述总结了近期在固有免疫系统中,Siglec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Siglec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讨论该家族成员作为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LEC 巨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舌癌根治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莉萍 袁卫军 +3 位作者 郁玺玺 顾雅洁 朱伟莉 胡镜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前臂皮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术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前臂皮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参照所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应用自制的满...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前臂皮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术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前臂皮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参照所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应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比较2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比较2种护理方法所达到的不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实验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前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舌癌患者中的应用与实施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医生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舌癌 护理
原文传递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振虎 范腾飞 +4 位作者 游元和 杨雯君 何悦 张陈平 胡镜宙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TDAP)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行口腔及口咽癌根治术并行TDA...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TDAP)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行口腔及口咽癌根治术并行TDAP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0~74岁。记录并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管径,穿支数量,皮瓣脂肪厚度等信息。皮瓣制备前在患者皮瓣供区应用专业测量仪器Elasti Meter和Skin Fibro Meter测量同一患者TDAP、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和前臂皮瓣4种皮瓣供区的皮肤弹性和硬度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100%。在皮肤弹性方面,TDAP的弹性[(41.2±12.9)N/m]比股前外侧[(77.6±23.3)N/m]、股前内侧[(62.6±17.7)N/m]和前臂皮瓣[(51.7±8.6)N/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89、59.99和37.82,P值均<0.05);在皮肤硬度方面,TDAP的硬度[(0.037±0.016)N]也比股前外侧[(0.088±0.019)N]、股前内侧[(0.059±0.020)N]和前臂皮瓣[(0.062±0.016)N]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27、25.71和29.11,P值均<0.001)。随访2~14个月,38例进行TDAP皮瓣治疗的患者受区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供区瘢痕隐蔽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DAP皮瓣由于其质地柔软,供区瘢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硬度 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