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eo4j构建知识图谱分析胡镜清论治痴呆的思路与特色
1
作者 戎菲 屈尧 +2 位作者 张逸雯 佟旭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6-834,共9页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分析胡镜清研究员治疗痴呆的临证思路和特色,为痴呆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医案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胡镜清研究员治疗痴呆的门诊医案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和数据层设计,运用Cypher语言在Neo4j图数据库...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分析胡镜清研究员治疗痴呆的临证思路和特色,为痴呆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医案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胡镜清研究员治疗痴呆的门诊医案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和数据层设计,运用Cypher语言在Neo4j图数据库中设计一种符合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知识图谱框架。结果构建了包含5类、139个实体,4类、277条关系的“分期-证候-临床表现-方剂-中药”痴呆诊疗知识图谱,并通过查询功能实现对所需痴呆证治知识的快速检索。发现胡镜清研究员论治痴呆首辨“平台期”与“波动期”,平台期侧重从“虚”论治,善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定志丸、六君子汤等;波动期侧重从“火热”“痰瘀化热”论治,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桃红四物汤、自拟清热方;同时亦不忘使用五苓散从“温阳利水”角度辨治痴呆。结论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胡镜清研究员论治痴呆的临证思路和特色,为痴呆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进一步为中医医案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痴呆 痰瘀互结 方剂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胡镜清研究员运用下法治疗痰瘀互结病证的理论与临床经验
2
作者 汪锦城 周聪慧 +1 位作者 杨燕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24-2928,共5页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中,胡镜清研究员强调诊断时将痰瘀互结病机具体分析,根据“湿热”“虚寒”不同分型运用下法,处方中灵活选择各类下法药物,同时注意下法宜与它法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病机 经验总结 下法
下载PDF
胡镜清应用乌梅丸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唐静 胡镜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10,共3页
阐述胡镜清对乌梅丸的组方特点和加减用药的规律,将其应用乌梅丸的独特见解和临床新用进行了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借鉴仲景乌梅丸的寒热并用法,在乌梅丸原方基础上灵活选用更切合临床的药物加减,用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和郁证,取得了良好... 阐述胡镜清对乌梅丸的组方特点和加减用药的规律,将其应用乌梅丸的独特见解和临床新用进行了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借鉴仲景乌梅丸的寒热并用法,在乌梅丸原方基础上灵活选用更切合临床的药物加减,用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和郁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经验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胡镜清 名医经验 复发性口腔溃疡 郁证
原文传递
中药改善冠心病运动耐量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越 许伟明 +3 位作者 张佳乐 陆飞 崔雨婷 胡镜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3-1276,共4页
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中指出,目前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城市为44.26%,农村为46.74%,占中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 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中指出,目前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城市为44.26%,农村为46.74%,占中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139万。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药 运动耐量
下载PDF
不同系统疾病痰瘀互结证主要症状及特点探讨
5
作者 王孟秋 张逸雯 +5 位作者 江丽杰 胡镜清 张佳乐 黄燕 何润铭 赵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 通过整理痰瘀相关证诊断标准的四诊信息,挖掘不同系统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的主要症状和相应特点,为构建普适性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 目的 通过整理痰瘀相关证诊断标准的四诊信息,挖掘不同系统不同疾病痰瘀互结证的主要症状和相应特点,为构建普适性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收录的痰瘀相关证的标准、指南、共识,开展痰瘀相关证四诊信息的整理和条目筛选。检索日期为建库以来2021年10月1日。结果 最终纳入包含痰瘀相关证诊断标准的文献208篇。其中,病证结合类诊断标准文献共174篇,包含呼吸、循环、神经等九大系统,共计68种疾病。将其按照不同系统疾病进行分类,结果提示虽同为痰瘀互结证,但不同系统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症状与所涉疾病的病变特点差异较大,而局部肿块、疼痛、麻木在多系统疾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表现上具有一致性,且舌脉一致性高。结论 痰瘀互结证是许多重大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证候。其中,痰瘀互结证在不同系统疾病中,局部肿块、疼痛、麻木、舌脉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致性高,可以作为构建普适性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证 诊断标准 证候标准 证候客观化 证候诊断
下载PDF
痰瘀互结证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镜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3,115,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诊断标准面世以来,痰瘀互结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渐至成为诊治疑难杂症的临床法门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在全面梳理痰瘀互结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并新修订了痰瘀互结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期分型和... 自20世纪90年代诊断标准面世以来,痰瘀互结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渐至成为诊治疑难杂症的临床法门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在全面梳理痰瘀互结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并新修订了痰瘀互结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期分型和治疗原则,提出“痰瘀兼化”的病机变化主线,早期、中期、晚期分期与虚寒型、湿热型和混合型分型的新认识,以及治疗中强调痰瘀同治和注重祛湿、温阳、清热、补虚等综合运用。试图通过这样的集成总结和深化阐释,推动对痰瘀互结证科学内涵的研究,推动应用痰瘀互结证相关理论进一步提高疑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病机分期 临床表现 治创治法
下载PDF
朱丹溪从“痰夹瘀血”辨治疾病思路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逸雯 胡镜清 许伟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通过系统整理并阐释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探析朱丹溪从“痰挟瘀血”辨治疾病的思路。朱丹溪认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反胃之次第也”,且提出“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种疾病... 通过系统整理并阐释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探析朱丹溪从“痰挟瘀血”辨治疾病的思路。朱丹溪认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反胃之次第也”,且提出“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种疾病均见“痰挟瘀血”。朱丹溪认为人体常因气机失常、怫郁而生痰湿,久病或重病则痰挟瘀血,生成窠囊,依据临床表现不同有痞、痛、呕吐、噎膈、反胃等病之分。治疗这类疾病注重痰瘀分治,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健脾理气,二陈汤加减降气化痰,四物汤加减养血。窠囊既成,常用苍术燥湿行痰,桃仁、红花活血行血。每以枳术丸加减除痞,以五积丸治积聚,以四物汤加减及牛羊乳补养阴血、降火散结治噎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窠囊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南杰 王传池 +8 位作者 佟旭 杨燕 吴朦 汪锦城 吴珊 周聪慧 江丽杰 许伟明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47-1451,1457,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集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856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于第1次访视后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组,其余276...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集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856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于第1次访视后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组,其余2760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饮食习惯、症状信息与中医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证候相关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3.3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饮食习惯是否规律、偏嗜辛辣、肌肤甲错、四肢末端紫绀、脉涩、入睡困难、头晕、头重如裹、两颧发红、眼周青紫或黯黑、烦躁易怒、异常舌苔、沉脉、阴虚证、郁热证等17个因素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4,95%CI为1.03~2.62,P=0.04)、异常舌苔(OR=1.91,95%CI为1.12~3.25,P=0.02)、烦躁易怒(OR=1.88,95%CI为1.22~2.88,P<0.01)、沉脉(OR=2.41,95%CI为1.5~3.96,P<0.01)、两颧发红(OR=2.46,95%CI为1.49~3.91,P<0.01)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而偏嗜辛辣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OR=0.33,95%CI为0.13~0.85,P=0.02)。结论:除了西医常见预测因素外,证候相关因素对提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也具有一定价值,应给予更多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因素 中医证候 症状信息 饮食习惯 阴虚证 郁热证
下载PDF
探析“以咸养脉”的内涵
9
作者 雷晶晶 胡镜清 +1 位作者 杨燕 王传池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6期755-757,共3页
回顾“以咸养脉”的文字含义与医学文献中的内涵,对于其中“咸”的概念与功能,发现“咸”与“脉”的密切关联性,探讨“以咸养脉”的内涵,并分析“以咸养脉”与“心病禁咸”的关系,解答既往对于“心病禁盐”与“以咸养脉”看似矛盾的疑... 回顾“以咸养脉”的文字含义与医学文献中的内涵,对于其中“咸”的概念与功能,发现“咸”与“脉”的密切关联性,探讨“以咸养脉”的内涵,并分析“以咸养脉”与“心病禁咸”的关系,解答既往对于“心病禁盐”与“以咸养脉”看似矛盾的疑惑点。历代医家皆善用“活血化瘀”“行气化痰”等药物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咸”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属水,有软坚、润下、引经之功。因此,明确“以咸养脉”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发现,“以咸养脉”的古代医学内涵可概括为咸生精血以充脉、咸寒清热以护脉、咸润软坚以通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咸养脉 心病禁咸 咸味药 血脉病
下载PDF
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镜清 赖世隆 +2 位作者 王奇 梁伟雄 谢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探讨自制方补肾益智方 (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制首乌等组成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的可能神经生物学机制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研究了该方对D -半乳糖合并鹅膏蕈氨酸损毁大脑Meynert基... 为探讨自制方补肾益智方 (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制首乌等组成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的可能神经生物学机制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研究了该方对D -半乳糖合并鹅膏蕈氨酸损毁大脑Meynert基底核的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补肾益智方灌胃组大鼠脑内广泛区域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密度较模型对照组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该方对AD模型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药 补肾益智方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病例报告表规范化与电子化研究现状及其中医药标准系统构建原则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镜清 吴圣贤 +6 位作者 翟华强 向楠 连凤梅 刘萍 文天才 毛树松 刘保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2,73,共3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表 规范化 数据管理 中医药标准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界及其临床应用认知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镜清 谢雁鸣 +1 位作者 刘保延 王永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应用 中医药领域 调查 认知情况 EBM 临床研究 研究与实践 基本原则 概念
下载PDF
现代医学模式下亚健康概念特征属性的思考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胡镜清 江丽杰 +3 位作者 彭锦 郭玉峰 乔洁 陈伦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3-685,690,共4页
通过系统回顾近10余年亚健康概念的研究,认为现阶段亚健康概念的研究中存在有亚健康特征属性没有明确、概念内涵与表述方式的冲突以及辨识标准缺乏共识等局限,提出亚健康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概念内容与其生物医学模式下表述方式的冲突... 通过系统回顾近10余年亚健康概念的研究,认为现阶段亚健康概念的研究中存在有亚健康特征属性没有明确、概念内涵与表述方式的冲突以及辨识标准缺乏共识等局限,提出亚健康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概念内容与其生物医学模式下表述方式的冲突是导致亚健康特征属性认识歧义的根源。认为我们应基于现代医学模式下健康的概念来定义亚健康的特征属性,应建立以临床不适与生存质量为核心的亚健康状态测量与辨识标准。提出亚健康的特征属性是指非疾病所致的躯体上、心理上不适或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的健康不完满或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本文还就亚健康状态持续时间等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概念 特征
下载PDF
Morris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初探 被引量:178
14
作者 胡镜清 温泽淮 赖世隆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Morris水迷宫是检测动物记忆水平的重要工具 ,结合应用Morris水迷宫开展对老年性痴呆防治研究的实践体会 ,探讨了Morris水迷宫所检测的记忆属性、检测程序和数据统计方法。提出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到的可能是实验动物的一种长时的陈述... Morris水迷宫是检测动物记忆水平的重要工具 ,结合应用Morris水迷宫开展对老年性痴呆防治研究的实践体会 ,探讨了Morris水迷宫所检测的记忆属性、检测程序和数据统计方法。提出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到的可能是实验动物的一种长时的陈述性记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RIS水迷宫 记忆 统计方法 老年性痴呆
下载PDF
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解读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镜清 许伟明 +3 位作者 王传池 林明欣 江丽杰 张伯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群决策,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历时三年余,逾百名临床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冠心病痰湿证临... 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群决策,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历时三年余,逾百名临床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于2017年8月24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包括3项主要指标(3分/项),即舌胖边有齿痕、苔腻、苔滑,2项次要指标(2分/项),即胸闷、脉濡或滑,8项其他指标(1分/项),即肢体困重、口黏、体胖、大便黏滞、脘腹痞满、面色晦浊、嗜睡、纳呆,符合现代医学冠心病诊断标准,临床见上述指标累计赋分≥6分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痰湿证。本标准可以与冠心病其他证诊断标准合并使用,并推荐用于冠心病痰湿证诊断,是否可以用于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评价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湿证 诊断标准 团体标准
下载PDF
补肾益智方阻抑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病理性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镜清 赖世隆 +3 位作者 王奇 梁伟雄 谢红 郑高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应用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 ,观察补肾益智方 (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首乌等组成 )对D -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Meynert核损毁的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病理性重... 应用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 ,观察补肾益智方 (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首乌等组成 )对D -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Meynert核损毁的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病理性重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补肾益智方灌胃组大鼠突触数密度较AD模型组明显增加 (P <0 .0 1)、面密度和平均面积显著减少 (P <0 .0 1) ,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表明该方具有阻止A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病理性重构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智方 药理学 老年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肾益智方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脑内生长抑素及其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镜清 王奇 +3 位作者 梁伟雄 吴根诚 笪翠娣 赖世隆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方对D-半乳糖加速衰老加上脑Meynert核损毁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脑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的影响。方法:将15月龄初老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方对D-半乳糖加速衰老加上脑Meynert核损毁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脑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的影响。方法:将15月龄初老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双益平对照组和补肾益智方观察组。模型组大鼠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加上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脑内Meynert核注射造模,双益平对照组和补肾益智方观察组分别在造模的同时灌胃双益平和补肾益智方。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cR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大脑顶叶皮质、海马 CA_1和齿状回门区SS免疫和SS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补肾益智方组大鼠脑顶叶、海马CA_1、齿状回门区SS免疫和SS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及其积分光密度较模型组有增加趋势,部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益智方对D-半乳糖加上IBO损毁Meynert核AD模型大鼠脑内SS能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智方 生长抑素 早老性痴呆 mRNA 神经元
下载PDF
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特征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胡镜清 刘保延 王永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多维与多阶、多态与多粒度和缺失、折叠与混杂的特征,归纳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中医药临床个体诊疗规律研究的主题应包括疾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证候特征与诊断规范化、中医临床诊疗经... 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多维与多阶、多态与多粒度和缺失、折叠与混杂的特征,归纳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中医药临床个体诊疗规律研究的主题应包括疾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证候特征与诊断规范化、中医临床诊疗经验总结、药物/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与治疗方案的优化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旨在进一步开启多学科、多视角进行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促进数据挖掘和中医临床领域专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临床医学 个体化诊疗 信息特征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西医并重的抗疫体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镜清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3,共4页
该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体制和能力建设,长远布局我国疫情防控战略"进行了探讨。在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丰厚历史积淀和亮点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该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体制和能力建设,长远布局我国疫情防控战略"进行了探讨。在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丰厚历史积淀和亮点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加快开发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装备,实现中医药标准化、规模化供给,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二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并重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完整、中西医并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制度;三是要重视抗疫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理论方面的总结,加强中医药抗疫人才队伍建设和防治能力建设。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应是人类防治传染病以及许多疾病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临床诊疗 政策 中医药理论
下载PDF
冠心病肾虚证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镜清 林求诚 杨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19-419,共1页
冠心病肾虚证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临床研究胡镜清,林求诚,杨持为了全面评价冠心病肾虚证患者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的病理变化,本研究对125例冠心病肾虚证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以探讨冠心病自由基代谢的状态及与中医... 冠心病肾虚证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临床研究胡镜清,林求诚,杨持为了全面评价冠心病肾虚证患者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的病理变化,本研究对125例冠心病肾虚证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以探讨冠心病自由基代谢的状态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肾虚证 抗氧化能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